第91章 江南靈秀 (特鳴謝書友 名字太難起了
第91章江南靈秀(特鳴謝書友名字太難起了隨便點的月票!)
開熙五年元月二十五日午時,經過十多天的路上跋涉,唐楚國公李從善一行使者,護送周女英抵達了大周帝都汴京。
柴宗訓接報后,心中欣喜,當即命將李從善、周女英一行人,帶來皇儀殿面聖。
不一刻,二十餘名南唐使者在禁軍和太監帶領下,步入皇儀殿來,向高坐金鑾寶座中的柴宗訓行下大禮。
南唐使者齊聲道: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柴宗訓一揚手,道:
“眾位愛卿平身!”
柴宗訓向殿中之人看去,只見為首之人,是一名二十五、六歲的青年,氣質頗為文雋,正是南唐國主李煜的七弟、楚國公李從善。
當年李璟在位時,南唐也曾有過統一南方、問鼎天下的機會。這李從善便是南唐當時攻滅南楚不久后出生,因而被封“楚國公”。
此次王逆反叛大周,乃是蜀國一力挑唆之。”
周女英聲若天籟,如泣如訴,道:
豈知汝國主竟敢暗中支助逆賊王全斌錢糧,鼓動其造反?!”
此時才十三歲的周女英,更有一種“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幼女之美。
和朝露比起來,可說春蘭秋菊,各有千秋了。”
柴宗訓轉眼看去,只見李從善身後娉婷的站着一位身材嬌小婀娜,豆蔻年華的少女,一看少女長相,柴宗訓立覺心神被吸引,江南煙雨的靈秀嫵媚,似乎全集中在了少女身上。
柴宗訓心兒一盪,笑道:
柴宗訓心道:
“果然是艷名傳千古的小周后!如此美人,唯有親眼見到,才知她的美麗是多麼動人心魄。
“啟稟陛下,自年前接到陛下聖旨后,我國主和諸位大臣立即準備妥當,派遣臣護送周司徒之次女前來汴京面聖。”
“妾身謝陛下聖恩!”
李從善忙道:
“陛下,實無此事。我唐國只是在洛陽和王全斌有些商貿往來,絕無支援他之事。
柴宗訓也不揭破,道:
“看在李煜立即護送周女英前來汴京見朕的份上,此事朕便不為已甚。”
柴宗訓心想:“這周女英感覺比起朝露和表妹蓁蓁來,要成熟有心眼的多了,居然是夾子音。”
“陛下!”
“你便是周司徒之次女周女英?果然是國色天香,媚骨天生,賜坐。”
李從善恭謹道:
柴宗訓看向李從善道:
“朕以唐國這幾年來供奉唯謹,是以未加討伐。
每一個動作皆自帶優美,在殿中太監搬來的圓几上坐了下來。
周女英站起身來,美目看向柴宗訓,嬌聲嚦嚦的道:
想到自己現在已聘表妹符蓁蓁為皇后,不能再隨心所欲的納女子入宮,周女英還是交由母後來安排更好些,柴宗訓當即看向湯啟,道:
“湯總管,將女英姑娘帶到母后的寶慈殿,請母後來安排她。”
柴宗訓道:
“女英姑娘放心,朕必會照顧好你的。你先去參見母后罷。”
周女英風情萬種的點了點頭,行禮後跟隨湯啟出了皇儀殿。
柴宗訓看向李從善道:
“李愛卿一路護送女英姑娘前來,功勞不小,朕賞賜汴陽坊一套宅院與你。
李國主雅擅詩詞曲賦,不如也搬來汴京居住,朕封他個公爵,安心在汴京賦詩作詞,如何?”
李從善謝恩道:
“多謝陛下隆恩,臣一回到金陵,便向敝國主轉達陛下之美意。”
柴宗訓點點頭,知道李煜等南唐君臣貪戀奢華,大周的大軍不至,他們是不會願意放棄榮華富貴投降的。
且現在李煜君臣還期盼着能與大遼聯姻,取得大遼的庇護。
柴宗訓於是以國宴招待了李從善一行人三日,便放他們回去了。
當天傍晚,處理完政務后,柴宗訓前往母后的寶慈殿,一進殿,卻見周女英正陪着符太后說話,逗得符太后不時哈哈大笑。
見禮后,符太后道:
“皇兒,你納英兒入宮之事,母后十分贊成。
英兒聰明毓秀,有她在宮中相伴,母后快活了許多。
待皇兒和蓁兒大婚後,便也納英兒為妃,儘快為我大周帝室,開枝散葉。”
柴宗訓心道:
“周氏姐妹不愧是官宦家的司徒之女,這討好人的嘴頭功夫當真是一等一的。
怪不得姐妹倆都那麼受寵。”
柴宗訓笑道:“母后喜愛英兒便好,就遵母后之意。
母后這幾年來,為我大周社稷操勞,以後也該在宮中過些輕鬆愜意的日子了。”
自此,周女英便以符太後身邊女官的身份,在汴京皇宮中生活下來。只等皇帝柴宗訓大婚後,即納入後宮為妃嬪。
在大周朝廷的戰爭機器開動,全力準備大舉伐蜀事宜時,張詠已於開熙五年元月十六日自汴京出發,率千名龍驤衛趕往幽州一帶。
出發前,張詠與鎮撫使衛風等人商議后,決定的作戰方案是直赴最後也是最關健的直沽寨佈防:
若登、萊二州的大周水師,在海面上截獲唐國北上與大遼和親的李芳儀一行,那是最好。
即使李芳儀一行躲過了海上大周水師的追緝,最終仍只能在周遼兩國邊境線附近的直沽寨碼頭上岸。
因此次行功的地點幾乎都在大周國境內,不須刻意隱藏形蹤,只在赴直沽寨時,有與遼人發生衝突的可能,為保證行動的成功,此次出征,張詠挑選了“龍驤衛”軍中千名精銳隨行。
眾人出汴京后,一路向幽州而行。每隔幾日便收到來自登、萊二州的龍驤衛情報,仍未發現唐國李芳儀等人的行蹤。
在大周中部及東北部各州一路騎馬行來,張詠等人只見阡陌間遍地是這1、2年新墾的田畝,元宵節剛過,許多百姓已開始在農田中翻土耕作,做着春耕的準備。
相比起開熙元年前往揚州城時所見,田野間多了許多穿着整齊粗布衣裳的幾歲孩童,有男孩女孩,都在歡快的追蜂捉蝶,土裏挖泥鰍。
這千名龍驤衛幾乎皆是當年的孤兒出身,見到此情此景,想起當年自己所受過的苦楚,許多人眼中熱淚盈眶。
張詠嘆道:
“我大周在陛下英明治下,幾年下來,幾乎不再有孤兒。
每個孩子都有父母的疼愛,有飽飯吃,也有了乾淨衣裳穿。
真好!”
周圍的衛風等千名龍驤衛皆點頭稱是,眾人在春日暖陽斜照下,沿着開滿不知名野花的田間小路,打馬向東北方向奔馳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