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農夫思維

第五章 農夫思維

如果換了上一世,聽到美女兩個字,估計馬上答應了。

最後可能都不是應邀去的,而是硬要去的。

但經過上一世的社會洗滌,開始有點反感這種人,就像以前在酒桌上,有人拿起酒杯,直接就來一句“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好像喝了就多看得起一樣。

尊重從來不會和酒掛鈎,有的人滴酒不沾,照樣贏得社會尊重。

但此時不能直接說,也不好表現出來不想去,只能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拒絕。

“我真的不去了,感謝你的邀請,我明天還要去縣城參加考試。”

“你不是畢業了嗎,還要參加什麼考試?”

“準備參加公職人員考試。”

“這樣啊,以後你就是當官了,哪天當了大官,記得照顧照顧一下我這個老同學。”

陳年禮貌的笑了一下。

“好了,你先去忙吧,我就不打擾你了,有空來我家坐坐。”陳古東最後來了一句。

望着陳古東離去的背影,陳年思忖了一下。

上輩子自己經歷的無效社交太多了,到最後其實也沒有發揮多大作用,白白浪費了自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人生需要做減法,狠心遠離無用的社交,瘋狂的成長,才能騰出時間來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這年頭誰也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所以叫“我靠”。

自己不強大,朋友再多也沒有用,自己強大了,會有很多朋友,因為大家覺得你有用。

大約走了十來分鐘,就到了自家的田裏。

山上不止自己父母在耕作,還有很多同村的人在,在這個秋收的日子,山上稀稀疏疏都能看到低着頭幹着農活的人。

有些是陳年隔壁的,有些是同村,有些好像是隔壁村,因為不認識。

隨着經濟的發展,許多人去了城裏做生意,務工。

有父母一輩帶着孩子進城的,也有子女出息了帶着父母去養老的……。

但總有一些留了下來,有老人捨不得離開生他養他的地方,有些沒有子女的也就一輩子守在在農村裡。

現代一點的叫法就是,留守兒童和老人。

陳年沒有去跟父母打招呼,而是獨自一個人在田間走一走。

看着周圍的大山,腳底下的泥土,穿過小樹林和田間的小溪…..

古有王陽明先生“龍場悟道”。

今有陳聖年“農田感概”。

都說人會經歷三個階段。

小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長大一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老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生就像拋物線,開始和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同而已。

拋的再高總會着陸。

同村裏有一個爺爺輩的老人,十幾歲就出去當兵,後來轉業到省城做生意,奮鬥一輩子。

最後回到村子裏養老,蓋了兩層樓,估計也不會再出去了。

這就是我們國人對“根”的歸宿感,也是這個思想的一個縮影。

思考了一會,陳年慢慢走向父母身邊。

這個時候媽媽看到了他。

“啊年,你怎麼跑到山上來了,你早飯吃了沒有?”

“我吃過了,放心吧,今天也沒有其他事,就過來走一走,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

“不用幫忙的,我和你爸都干一輩子了,這點活很快的,山上太熱,你早點回去吧。”

母親的話永遠那麼樸素和真實。

孩子再大在她眼裏也是孩子,就怕你吃不飽穿不暖,也捨不得你累。

母愛真偉大!

“媽,田裏的活我也干不來,有沒有東西要帶回去的,我幫忙帶一點回去?”

這時候父親放下手中的鋤頭,抬起頭說道。

“不用了,這些我會拿的。”

“你也畢業了,要趕緊的去找一份工作?回來住幾天,就到省城裏去吧。”

“大城市機會多,你也有文化,把工作落實好,找個媳婦,好好過日子,我和你媽也就知足了。”

“過幾天就七月半了,等祭完祖我就回城裏去,你們也不要太累了,等以後我賺到錢了就把你們接到城裏去住。”

陳年知道,找到好工作,娶個媳婦生個娃,就是父母簡單而又樸實的想法。

很多父母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子女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改變命運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他們能過夠想到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

那一輩人的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物以稀為貴。

越到後面就越不行了。

……

最後陳年拿上了一袋番薯葉,這是農村標準的豬食。

城裏人標準的綠色蔬菜。

順着田埂,穿過小樹林,沿着溪邊再走一段。

有山,有樹,有水…...

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妙不可言!

一路走來,一路感受。

種田的過程,恰似人生。

農民在種莊稼時,需要關注氣候,找准土壤,辛勤耕耘,再經過等待,才能獲得豐收。

人生想要有所成就,亦需要找準定位,摒除雜念,持續投入,再經過沉澱,才能“靜待花開”。

“農夫思維”的確是世界上最底層邏輯,最接近大自然運行規律。

但是,底層邏輯不是無用的,它恰恰是事物運作的基本規律。

知識千千萬,底層邏輯卻是相通的,無論哪個行業,深挖到最後,都是規律。

精通一行,可以看到很多行。

回到家之後,看到姐姐和外甥女都在,就坐下來和他們聊了一下。

“舅舅,聽媽媽說你很有厲害,讀書又好,叫我要向你學習。”外孫女楠楠牽着陳年的手,奶聲奶氣的說道。

“我們家楠楠也很厲害,長大了肯定比還舅舅還厲害,比所有人都厲害。”

“真的嗎?那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了給外公外婆還有舅舅買好吃的。”

陳年此刻只能說,童年真好。

記得上輩子,姐姐一家過的不是很差,但是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姐姐上到初中就沒有上了,20歲經人介紹嫁到了隔壁村。

到自己重生前也沒有離開鄉下。

他們也很羨慕城裏人,有房有車,覺得生活就是應該這樣。

卻不知道沒有房貸也沒有車貸,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都重生了還要啥金手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都重生了還要啥金手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農夫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