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破驛道蠻

第47章:破驛道蠻

雍州大軍與荊州王玄謨部並營后,中軍大帳響起了聚將鼓聲。身在中軍大帳小營地內烤野兔的劉駿,匆忙將手中的兔子丟給身旁護衛的禁衛。隨後接過另一名禁衛遞過來的兜鍪,匆匆忙忙的前往中軍大營。

好在劉駿自隨軍以來,除了夜間,衣不卸甲,馬不解鞍,在一通聚將鼓錘落之前,劉駿已經略顯氣喘的步入中軍大帳。

步入中軍大帳后,劉駿發現除了老熟人沈慶之、柳元景、宗愨外,還多了兩副坐在胡凳上的生面孔。初初見到十三四歲模樣便披甲的劉駿,那兩人還有些發愣,在經過沈慶之介紹后,兩人急忙起身向劉駿行禮。劉駿還禮之後,也算認識了兩人。

一人是皇帝劉義隆詔書中明確說了的,荊州方面軍主將:王玄謨,還有一人是自建康台城而來率兩千騎兵增員的參軍主將:王方回。

眾將見禮之後,劉駿坐在沈慶之左側,充分發揮了皇家泥塑的作用。自荊州遠行而來的王玄謨原先還準備與沈慶之扳扳腕子,不說爭一爭軍隊指揮權,起碼要給自己麾下荊州部眾多爭幾分功勞。現在劉駿往那一坐,王玄謨也不敢太過放肆了。

當下討蠻戰役名義上的總指揮可是劉駿!哪怕王玄謨再受皇帝劉義隆的寵愛,敢在劉駿面前飛揚跋扈,劉駿便真敢用以下犯上,觸犯軍法之名,直接斬了王玄謨以正軍法,戰後即使皇帝劉義隆也無法指責劉駿做錯。

而且劉駿是怕犯錯的人嗎?劉駿巴不得犯個不大不小的錯,最好能像四叔劉義康那樣被幽禁在豫章整日遊山玩水。

眾將各自落座后,開始商議軍情。王玄謨當先起身拱手向劉駿彙報道

“啟稟武陵王殿下,我部大軍自江陵而來,得王上洪福庇佑,今已破驛道蠻族五部,擒獲蠻夷部眾萬餘人,拘於營外待王上查驗!”

“王將軍此行遠來幸苦,所立功勛,戰後本王必上書朝廷一一嘉賞。不過時下軍中聚將,乃是商議緊急軍情,論功行賞之事,還請事後再議。總之,不論是王將軍,還是帳內諸將軍,但有功勞,本王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必不負諸將征戰勞苦。先議軍情吧。”

“諾,末將聽殿下的!”

有劉駿打的包票,王玄謨笑嘻嘻的坐下等候沈慶之的調遣。參軍作戰,出生入死,一身武藝不就是為了賣於帝王家換取榮華富貴嗎?

等到軍中刺頭被劉駿壓制下去后,軍中真正的主帥沈慶之這才開口道:

“時下驛道蠻諸部為我大軍所剿,其各部殘軍已匯於綠林山中苟延,今其主力所駐山峰已為我軍一部蹲守,不過其部居高臨下,官軍若是強攻必損傷慘重,不知眾將可有破敵良策?”

【大洪山古稱綠林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綠林起義”的發源地,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史稱“光武中興,兆於綠林”。“綠林好漢”一詞正是起源於此。】

帳中眾將先是將目光彙集到劉駿身上,見劉駿在那閉目養神,好似未聽見沈慶之的話語一般。眾將也只能將目光轉移到沈慶之身上。

自古以來,一軍主將多是帶着答案問問題的。之所以會提出問題,一來是想聽聽部下意見,看是否有比自己想法更好的方法,二來是給部下們一個傾訴意見的渠道。有要爭功的,現在可以出來請戰,有要保存實力的,現在可以提出意見,也可以閉口不言。

保存實力,見死不救,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可不是校長麾下的國軍才有的傳統,也不是軍閥混戰時期軍閥大佬才會這樣做。而是從古至今,數千年來,不論是大一統王朝還是軍閥割據時期,軍隊從上至下都會這樣做。

因為自古以來,一軍主將最主要的職責不是立下多大的功,而是要帶着麾下部眾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下儘可能多的生存下來。從根子上來說,保存實力的主要原因起源還是因為先秦的盈論。

秦朝軍功爵法規定,無爵的士伍斬首一級就晉爵一級,想做官的可以做五十石之官【相當於伍長】,斬首二級就晉爵二級,有資格做百石之官【相當於什長】。

當士卒升職為伍長時,會增加一個指標:全伍殺敵多過損失才記軍功,殺敵和損失相當則無功無過,損失多於殺敵則集體有罪。當升到屯長和百將級別的指揮官時,自己得不到敵兵首級就要被斬首。

在士爵過後,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這四級是“大夫爵”,先秦士大夫通過軍功可以成為縣一級別的官僚和將領。可在軍功獲得方式上大夫爵不同於士爵只需個人斬首記功就可獲得。

大夫爵位的升級需要計算集體戰功。大夫爵位的軍官,需要指揮所在單位斬首33人以上,才能“盈論”【達到獎勵條件】,百將和屯長才能晉爵一級,且己方單位的傷亡要小於33人。

到了將軍爵,盈論標準則變為攻城戰要斬首八千以上,野戰斬首二千。只有達到標準,上至統兵大將,下至後勤雜役才能得到獎賞。也就是說,秦將不僅要打勝仗,並且殲滅至少數千敵軍才有晉爵的資格。同時自身部隊傷亡必須小於殲滅敵人的傷亡。否則有過無功。

【相關記載見《商君書·境內》】

大宋當下,軍功計量雖不像先秦時那般苛刻到如白起那般人物從第十級“左庶長”升到“武安君”,要用整整十六年。也沒有像秦統一戰爭的頭號功臣王翦抱怨的那般封侯難。但麾下部眾傷亡太大,即使殲滅了敵人,那也是有過無功的!

見在座諸將面面相覷,並無一人開口請戰,也無人出言獻計獻策,沈慶之心中暗嘆卻也不動聲色的緩緩說道:

“諸將既無所言,吾便言之,今山上蠻軍居高臨下,若依舊法必敗,加之今年風調雨順,諸蠻豐收儲備糧草皆屯于山上,單憑圍困一時難以奏效,若是強攻則難免死傷慘重。如今當一改成法,諸將率部至周邊山上紮營,日夜搖旗吶喊,恫嚇諸蠻,趁其驚亂,可不戰而勝!”

“將軍所言極是!”

“謹遵將令!”

聽到沈慶之說的法子,大營之內在坐將領紛紛點頭應是。這法子有沒有效果先不說,起碼不會讓大軍遭受太大傷亡。之後諸將細細商議了一番此法的注意事項,隨後各回各部,安排部署。

於是隔日開始,諸路軍砍山開道,但不與蠻族交鋒,只顧搖旗吶喊以擾亂蠻人軍心。令劉駿感到意外的是,山上的蠻族看到官軍同樣佔據山險后,蠻人見地利優勢不復存在,並擔心官軍架起砲車,徹底困死於山上,所以諸蠻在官軍山上大營立起來后趁夜紛紛潰逃四散。

當山上蠻族接連逃散十幾天,山上兵力已見空虛后,沈慶之命令諸軍攻山,一戰而定。人沒俘虜多少,蠻族帶不走的糧食倒是俘獲不少,大大減少了官軍的後勤壓力。也讓劉駿不必再去信朝廷哭窮求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章:破驛道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