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天下可以亂,劉據必須死!
“這……”
霍光、桑弘羊、公孫賀等人聞言亦是面面相覷。
身為劉徹的內朝大臣,他們了解到的朝堂內幕自是比旁人更多,考慮到的問題亦比旁人更深,怎會不明白劉據提出的這項國策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他這一刀針對的可不只是反對他繼位的人,而是所有任子、貲選和察舉制的受益者,也就是當前朝野內外所有的諸侯、大臣、王公、望族、豪強和地方官員。
就連他們這些內朝臣子,也同樣是挨刀的對象。
這一刻,他們內心同時湧現出一句話來:
“殿下為何造反?”
孝景皇帝時期實行《削藩策》,詔令下達短短十餘天後,便引發了七國之亂。
最終孝景皇帝不得不腰斬了提出此策的御史大夫晁錯,以求平息叛亂,結果此舉非但沒有起到作用,還是得起兵諸侯認為孝景皇帝軟弱,越發得寸進尺,最終孝景皇帝不得不下詔討伐,用時三月平定了叛亂。
需知當初《削藩策》的削藩範圍只有趙王、膠西王、楚王和吳王四王,便已經引起如此動亂。
劉據此舉範圍之廣,無異於在大漢開啟了無差別地圖炮,不管是忠臣還是奸佞都將受到不小的影響,令漢室劉氏立於所有統治階層的對立面,如此一旦引發動亂,定然絕非七國之亂可比,稍有不慎可就要改朝換代了!
這與造大漢的反又有何異?!
想着這些,霍光、桑弘羊、公孫賀等人內心已經焦慮起來,不知該不該現在當眾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畢竟這是劉據第一次聽政,如果連他們這些人都公然反對劉據提出的國策,那便是當眾打了劉據的臉,讓滿朝文武看了笑話,必定會給劉據的聲望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甚至直接影響他未來繼位大統。
如此就算劉徹最近真如傳聞的那般駕崩,劉據能夠順利繼位大統,怕是也難以坐穩。
可是如果不提出反對意見,這項國策一旦以詔書的形式公佈下去,大漢便極有可能出現自開國以來最大的動蕩。
那時恐怕便不是劉據是否繼位大統,能否坐穩皇位的事了。
而是大漢國祚是否還能夠延續下去的事情!
誠然,他們也知道劉據這項國策若能夠推行成功,便可打破目前的統治階層的壟斷,給予平民百姓一條重要的上升通道,在緩解社會矛盾的同時,亦可讓漢室劉氏得到制衡那些固有統治階層的新鮮血液,長久而言對大漢有着莫大的好處。
事實上劉徹此前也是這麼做的,他扶持重用那些酷吏和頒佈的諸多法令,便是為了制衡和限制當前固有的統治階層。
但在這個過程中,劉徹也始終把握着分寸。
從未像劉據一樣對他們開啟此等釜底抽薪的無差別地圖炮,總是先將其分化,再分而治之,並且始終帶着白手套,將自己摘得一乾二淨,只在其中扮演裁判的角色。
其中最知名的白手套,便是主父偃和張湯。
這兩個人,一個為推恩令負責,一個為遷茂陵和新法令負責,所以都沒有得到善終。
就連桑弘羊,也已經背負了多年“與民爭利”的惡劣名聲,未來還不知下場如何。
而劉據這一次,卻是親自下場,就算現在強行拉上了太常卿韓千秋,也註定不可能不臟身不濕鞋……這絕不是明智的做法!
正當霍光、桑弘羊、公孫賀等人焦慮躊躇的時候。
“微臣反對!”
一個諫議大夫率先站了出來,來到堂前躬身說道,
“殿下如今仍是太子,雖奉詔聽政,但聽政並非執政,倘若擅改陛下定下的制度,否則恐有不孝之嫌,難以令天下信服!”
話音剛落,立刻又有幾名官員站出來大聲附和:
“正是如此,陛下登基距今已有三十餘載,推行察舉孝廉制亦有二十餘載,期間還三次下詔舉賢良文學,得到的人才數不勝數,文治武功皆功績斐然,殿下如今徹底推翻任子、貲選制度也就算了,連陛下的察舉孝廉制也要一併推翻,這必將引起諸多非議。”
“微臣斗膽代表天下臣民問殿下一句,殿下可是要藉此來否決陛下與諸多功臣的功績?”
下一刻,更多的官員站了出來,有人甚至跪在堂前如同哭喪一般放聲哭嚎起來:
“此舉恐怕上令陛下痛心,下令天下臣民寒心,微臣冒死懇請殿下三思!”
“殿下,萬不可一意孤行啊……”
“殿下,你醒醒吧!”
一時間,宣室殿宛如菜市口一般哄鬧,勸諫和哭嚎的聲音混成一片,震天的聲響彷彿要將宣室殿的穹頂掀開。
“唉……”
霍光、桑弘羊、公孫賀等人看着這一幕,頭又開始隱隱作痛。
他們一早就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而這恐怕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現在劉據收回成命,雖然難免對自身聲望造成一定的損害,還會因提前暴露了施政思想,使日後繼位大統的阻力變的更大,但好歹還可以收場,倒不至於令大漢國祚立刻產生動蕩。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幾人心中都不自覺的產生了動搖。
他們不再確定劉據是否適合繼位大統,這對大漢來說又是否是一件好事。
儘管劉據在西域的表現他們有目共睹,但開疆擴土使一回事,守家固土又是另外一回事,兩者有着巨大的區別……
然而當他們偷偷瞄向劉據時。
卻才發現劉據面對此情此景竟無半點慌亂與無措,反倒一臉淡然的掃視着堂下眾人,全然一副與自己無關的模樣。
如此待堂下有聲無淚的哭嚎漸漸減弱,劉據才看向身邊負責朝堂秩序的御史大夫章贛:
“章御史,你就這麼看着?”
“!”
章贛聞言打了個激靈,趕忙扯着嗓子嚎了起來:
“肅靜!宣室重地,慟哭不敬,非議國策,成何體統!”
“……”
一切的聲音瞬間消失,章贛的話在這個時候,看起來竟比劉據這個聽政太子的威嚴更加管用,儘管劉據根本就沒有開口喝止他們。
不過劉據似乎並不在意這些。
見場面終於安靜下來,他也咧開嘴笑了起來:
“章御史言重了,慟哭宣室,非議國策,哪有如此大的罪?”
“……”
眾人聞言皆是面露疑色,一時之間竟搞不懂劉據究竟是何立場,此刻究竟是在替誰說話。
然後就聽劉據繼續不緊不慢的說道:
“他們不過是……謀逆逼宮而已。”
“???”
“!!!”
眾人又皆是大驚失色,慟哭宣室和非議國策都是“大不敬”的範疇,依照先例多是免黜官職、貶為庶人、或使錢贖罪等相對較輕的懲罰。
但謀逆和逼宮,問題可就太嚴重了。
大漢雖然已經沒有了五馬分屍的酷刑,但依照漢律,這種罪名最輕也是腰斬,而這還只是事主一人的刑罰,連帶着事主的父母妻子,兄弟姊妹,也將不問老少一律棄市,也就是俗稱的“夷三族”。
然而來不及他們做出更多的反應,就見劉據不知何時又拿回了那件寫滿了字的內襯,對照着剛才站出來“死諫”的大臣念道:
“太中大夫萬忠、諫議大夫嵇濟、太祝丞張緒、議郎邊慈、太學博士王敬、孫叔台……”
一連念了十幾個名字,劉據才終於停了下來,似笑非笑的掃過下面那些已經完全僵在原地,面色比石慶、章贛和韓千秋此前更加蒼白的大臣:
“我就不一一點名了,這上面的名字太多,全部念上一遍恐怕這次早朝也就該結束了。”
“沒點到名字的人也不要僥倖……呃不,是不要覺得遺憾,你們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我記在了心裏,人證物證俱在,絕不會厚此薄彼。”
“也沒別的意思,我剛才念到名字的,其實都是堅定支持我廢黜任子、貲選和察舉制,推行科舉制的官員。”
“也就是說,儘管你們之中有人對我的國策持反對意見,但支持我的人也同樣不少。”
“我呢,不是剛愎自用的人,議論國策也不是誰哭的大聲誰就正確,所以咱們便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吧。”
“石丞相、章御史、韓太常,不知你們以為如何?”
劉據方才點到名字的十幾個人,全都是公然帶頭站出來反對這項國策的臣子,結果到了劉據口中,忽然就成了堅定支持國策的臣子。
這倒讓許多不知內情的大臣有些聽不懂了,這不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么?
另外,劉據其他的那些話也教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先是將他們的反對定性為“謀逆逼宮”,然後又說什麼“不要僥倖”和“人證物證俱在”,怎麼聽都像是意有所指,至少與“堅定支持國策”八竿子打不着吧?
“這……”
霍光、桑弘羊和公孫賀等人都有些迷糊了,總覺得劉據前言不搭后語,疑似精神上出了什麼問題。
不過也僅僅是對他們而言。
這些話對於那些心中有鬼的大臣來說,已經等於亮了明牌,哪怕多說一個字都顯得多餘,都讓他們更加肝膽欲裂。
要命,就得支持國策。
不要命,那就是謀逆逼宮。
難怪劉據一進門就命人關閉了宣室殿大門,原來在這兒等着他們呢!
只是他們怎麼都想不通,劉據究竟是如何知道這些事情的,他們雖然未必同心同德,但在這件事上也早已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怎會如此輕易敗露?
何況一般層次的人,也不可能拿出這樣一份詳細的名錄……此刻他們已經徹底明白石慶、章贛和韓千秋看過那件內襯之後,為何是那樣的反應,那上面只怕根本不是什麼所謂的國策,而是干係他們所有人的名錄和證據。
而此時此刻,劉據顯然並沒打算將事做絕。
而是給了他們一次活命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的命去革自己的命,換取一次拯救自己和族人的機會。
這一刻,他們甚至不知是該讚美劉據仁慈。
還是該唾罵劉據惡毒……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他們繼續與劉據唱反調,不管劉據日後是否能夠繼位大統,他們只怕都不可能活着走出宣室殿。
有句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無論出於何種考量,此刻與劉據硬碰硬都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畢竟這個太子可是敢當街刺死繡衣直指的狠人,哪怕他們人數佔據了小半個朝堂,“法不責眾”的道理也未必就能夠束縛住他。
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如先順着他過了這一關。
等朝會結束之後,哪怕這項國策變成了詔命,是否能夠推行下去也還是要看中層和底層官吏是否配合……屆時可就不是他這麼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聽政太子能夠輕易左右的了。
而且經過此事。
反對劉據的人只會更多,他們的勢力也將進一步壯大,劉據將更不可能順利繼位,這項國策自然也更不可能推行下去。
總之,劉據此舉看似高明,實則無異於自掘墳墓,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更加被動。
這也就是目前劉徹的身體狀況尚未公開,諸多勢力懾於他的威嚴還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劉據這次是否能夠順利聽政恐怕都是個未知數。
不過應該快了。
劉徹已經到了這個年紀,又破天荒的交出部分皇權,還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嚴密保密,種種跡象無不表明,劉徹已經到了燈枯油盡的時候。
劉徹一旦駕崩,權力交替之際,便到了他們放開手腳的時候!
天下可以亂,劉據必須死!
“微臣以為,殿下所言極是。”
這些人能夠想明白的事,石慶、章贛和韓千秋自然更加明白,當即對劉據躬身稱是。
“事不宜遲,韓太常支持此事,今後又負責此事,便由韓太常組織舉手表決吧。”
劉據點了點頭。
“諾。”
韓千秋躬身應了下來,隨即回過身去面相群臣,先用一種含有些許深意的目光環視群臣,隨後才高聲喝道:
“支持廢黜任子、貲選和察舉制,推行科舉制的官員,請舉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