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第385章
9月下旬,日經指數從6月底的15000餘點上漲到了18370點,漲幅超過20%。
劉元昊記得阪神大地震后,日經225指數曾一度大跌近5000點,然後開始反彈,在97亞洲金融危機前會一直緩慢上漲,不會再有大的下跌走勢。
所以他指示巴林銀行新加坡期貨公司在交割完6月的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空單后,從7月初開始反手做多。
雖然他給新加坡這邊的資金減半,只留了五千萬美元,但日經225指數漲幅超過20%,新加坡巴林銀行在期貨槓桿的撬動下,依舊獲利了一億美元。
公司的金融操作連續盈利,賬上又還保有一定的流動資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巴林銀行已經徹底擺脫了困境。
在交割完9月的日經指數期貨多單后,他又指示巴林銀行將新加坡公司的利潤抽走備用,然後用之前的本金繼續做多12月到期的日經指數期貨。
他也不能保證自己每次都能賭對,所以沒必要每次都重倉操作,這樣即便某個月或者某個季度出現虧損,虧損的金額也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劉元昊能確保的就是大方向正確,所以就算期間有虧損,他最後的贏面依舊很大。
至於他在新加坡的投資公司為什麼一直反覆操作日經指數期貨,其他種類甚至連新加坡期指都不碰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臨近亞洲金融危機,新加坡的李家會指示當地政府干涉資本市場。
這個時間點不好把握,劉元昊記憶中沒有任何印象,所以乾脆決定不碰。
不過一旦李家干涉資本市場的信號出現,劉元昊會出手沽空新加坡指數期貨。
當前新加坡的地產泡沫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不出意料的話李家也已經意識到了,一旦他們宣佈實施房地產降溫措施,就是沽空新加坡指數期貨的機會。
當然,他沽空新加坡指數期指的力度不會很大,僅僅只是正常的金融投資。
畢竟他還有兩個女人和兒子在這邊,不能把當地政府得罪太過。
接手巴林銀行后連續獲得盈利,消息傳出后,劉元昊在金融圈又大大的露了一回臉。
畢竟年初時巴林銀行事件在金融圈造成的影響太大,現在一個香江人接手后公司的情況得到立竿見影的好轉,連歐洲的很多財經媒體都給他發來了採訪邀請。
這些邀請無一例外的被劉元昊以沒有時間為由拒絕。
11月初,港府宣佈為“機鐵中環站上蓋物業發展權”招標,有意入標者在12月1日前提交標書,入標的基本原則為價高者得。
既然是價高者得,那麼中標者肯定是實力最強,最有競爭力的那一家。
在此之前,機鐵沿線已經角逐出了兩個站上蓋物業的勝出者。
其中青衣站被李兆基的恆基兆業與郭炳湘家族的新鴻基聯合投得。
九龍站由麗新發展、環球投資、永泰、新加坡置業、中華海外發展等合組的公司中標。
機鐵沿線設置的站點很少,因此這樣的機會顯的更為難得。
再加上東涌站、大角咀站、九龍站等站上蓋物業的開發都會分成很多期,可以為港府帶來上千億的收入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地產公司的目光。
例如九龍站,差不多就開發了六七期,後世的ICC大廈正是後面幾期的站上蓋建築。而機鐵中環總站,則是所有沿線站點中唯一一個一次性入標的站上蓋物業。
又因為這個站點地處中環,需要投入的中標及開發費用無疑是天價。
單一的一家地產公司幾乎很難吃下這個蛋糕,所有叫的上名號且有意向的公司都在私下裏瘋狂串聯,商談合作。
在此前青衣站和九龍站兩個站上蓋物業的招標會上,興元系並沒有發力,讓外界認為興元系對機鐵沿線的站上蓋物業並不熱衷。
不過這次的中環總站因為是在興元系的老巢,興元系要想捍衛自己中環王者的稱號,就必須要全力以赴拿下這個標的。
鑒於此,輿論紛紛把興元系列為中標的最大熱門。
興元投資,劉元昊在辦公室里看着機鐵中環總站的地圖,心裏默默回憶着關於這裏的所有信息。
前世,這個項目的名稱叫“國際金融中心”,總投資為400億港幣,在2015年時的估值達到了2500億港幣。
就投資回報率來說不算高,不過這是面子工程,屬於不得不去做的那種。
劉元昊沒想去變更這個名字,甚至打算把“國際金融中心”做成置地集團的一張名片,以後置地集團在內地各大城市投資的大型商業地產項目都會以“**國際金融中心”命名。
以這樣一個名字來命名香江的地標性建築,想來港府和規劃署也不會提出異議。
目前港鐵公司對站上蓋物業的規劃大致是:
低矮建築群,也就是購物中心部分,連接機鐵出入口,總面積預計為80萬尺。
酒店大廈的總面積約為110萬尺,前世這裏入駐的是四季酒店。不過劉元昊旗下有東方文華酒店和半島酒店兩個頂級酒店品牌,肯定就輪不到四季酒店了。
國際金融中心一期,面積約80萬尺,建築高度在50層以下。
對於二期的規劃,港鐵公司的意思是建兩幢大廈,這與前世建成后的樣子明顯不符,說明前世的中標者說服港鐵公司修改了規劃。
劉元昊也有信心將兩幢大廈的規劃改成一幢大廈,修建當前的世界第一高樓——自由塔。
88層的樓高415米,再加上最上面“塔”的部分,總高度將超過500米,樓面面積達到180萬尺。
自由塔將是這棟建築的別名,象徵著香江“自由貿易港”的國際地位。
正是因為啟德機場即將停用,在中環靠近維多利亞港的地方修建這樣的地標性建築才有可能實現。
單獨由置地集團一家公司去投標拿下這個項目還是有些難度的,劉元昊準備讓置地集團牽頭,聯合興元地產以及和記黃埔一起參與進來。
理清了思路之後,劉元昊通知利志,要她把王增祥,袁天凡還有霍建寧叫來總部,商量一下具體如何操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