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從屠龍變為惡龍
第490章從屠龍變為惡龍
大宋·神宗時期趙頊覺得這朱可能是瘋了。
本以為你們後來的會有什麼新東西。
到頭來你搞這個!“均田制下的軍戶都亡了。”
“你還搞籍不準亂這套,還不如募兵制呢。”
四五歲的小趙煦玩着天星石,好奇的看向趙頊。
“阿爹,為什麼不如募兵?”
趙頊將臉色紅潤的小趙煦抱到懷裏,嘆氣道:“那些軍戶說是軍人,但他們可不是除了操練什麼都不幹。”
“首先,你要努力種地,種出來的糧食要給國家交很重的租子。”
“比方說,如果用了公家的牛耕地,你要上繳八成糧食給公家。”
“如果用的是自己的牛,也要上繳七成,剩下的三成才是全家的口糧。”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能還要養豬、放羊。”
“如果在南方,可能要打魚。”
“農閑的時候你會被叫去參加訓練,這還是上司負責。”
“如果不負責,那就是抬轎子、蓋房子、看大門。干雜活的僕人。”
“等到要打仗了,不消說,要扛上你的槍去戰場殺人,或者被殺。”
“如果你光榮戰死沙場,朝廷將接管你的妻兒,把她隨機許配給某一個光棍。”
小趙煦聽的嘴巴都張大了,“這麼慘啊?”
趙頊深以為然的點頭。
“就是這麼一個苦人兒。”
“這樣的生活,比起一般老百姓來說也是頗有不如。”
“好男兒,不當兵。”
“就是因此啊。”
“這朱元璋……挖了好大一個坑。”
……
【然而,僅僅有黃冊還不夠】
【因為黃冊上雖然記載了每戶有多少土地,但是許多人在登記時不會說實話,而是隱瞞了大量的土地。】
【為了清查全國的土地狀況,必須派官員到每一塊土地去,丈量土地的大小,並落實土地歸誰所有】
【再把這些信息統計起來,計算每家每戶有多少土地。】
【公元1387年,下令丈量全國土地,編訂土地清冊。】
【因冊中畫有每塊土地的方圓四至,重重疊疊,狀若魚鱗,故稱魚鱗圖冊】
【“魚鱗冊為經,土田之訟質焉,黃冊為緯,賦役之法定焉”】
【進一步解決賦役不均的狀況。】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看着天幕羨慕不已。
“度田啊……”
通過清查,全國在冊的土地面積會大大,相應的皇帝稅收也會大大增加。
但土地直接和稅收相關,比起隱藏戶籍,那些人隱藏土地的動力更大。
這魚鱗冊就能大作手腳了。
……
季漢·懷帝時期
劉禪撓了撓頭。
“相父……這傢伙的腦子真活啊。”
“甲戶、人口、土地。”
“一環接一環的。”
諸葛亮輕搖羽扇,嘆口氣。
“以法治國。”
“不是這麼個法。”
……
{從秦漢到唐宋再到明清的戶籍制度變遷來看。}{中國傳統社會並非是一個超穩定結構,是一段停滯的歷史。}{而是一直變動不居。}{曾經自發演進到近代的門口,又陰差陽錯出現倒退。}{好吧,就是點名朱元璋!}
……
大明。
老朱的牙都快咬碎了。
筆都快折斷了。
馬皇后倒是很慶幸沒讓那些隨侍在進來。
不然指不定還要救多少人呢。
“你也別太氣……”
“咱能不氣嗎!”
朱元璋將手裏的筆扔在地上,怒氣騰騰道:“什麼叫陰差陽錯的倒退!”
“他們是指鼻子罵咱不如元朝?還是不如宋朝!”
……
大明·嘉靖時期朱厚熜暗自道一聲。
說得好!但面上卻渾然不顯,端起身邊的茶杯,飲一口。
“明太祖規定,黃冊和魚鱗冊每隔十年就要徹底清查一次,以便掌握真實的數據。”
“但十年一次的普查根本不可能實施。”
“由於明太祖的苛刻和嚴謹,官員們戰戰兢兢、盡職盡責,還用了十二年時間才完成統計。”
“隨着行政效率的降低,後來的皇帝又怎麼可能完成十年一次呢?”
朱厚熜第一次覺得茶水都能變得難以下咽。
砰!茶水自杯內濺到桌上。
“海剛峰!”
“憑你這段話朕就能誅你九族!”
海瑞從案牘上抬頭,理了理衣冠。從桌後走出,站到皇帝面前,行禮道:
“陛下,從洪武元年到弘治十八年,約是一百四十年的光景都是太平時代。”
“按說土地數量應當增加,可是天下的土地反而減少了一多半。”
“其中湖廣、河南、廣東減少得最多。”
“這些失去的土地不是撥給了王府貴族,就是被猾民偷偷隱藏了。”
“不是刻意隱瞞,就是被賊寇佔據。”
“魚鱗冊與黃冊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朱厚熜看了他片刻,揮了揮手讓其餘人退下。
說了真心話。
“海瑞,你以為這些事朕真的不知曉嗎?”
“朕讓你完善一條鞭法就是因此。”
“戶籍的劃分讓兼并不得遏制,魚鱗冊更是明目張胆的造假。”
“朕給你透個底。”
“大明朕是一定要治好的!”
“誰都不能攔着朕增壽!”
海瑞一開始都感動了。
直到最後……
不愧是你啊陛下。
“陛下準備何時動手?”
朱厚熜嫌棄的看了他一眼。
“你是真不會說話。”
“……朕打算看完自己的盤點后在動手。”
“查缺補漏,臣懂。”
“……懂就下去吧,朕看你看久了心煩。”
“……臣告退。”
……
【朱元璋是個天才。】
【跟漢武帝一樣是個當皇帝的天才。】
【他設計的制度成熟耐久,讓所有人都感覺動彈不得,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他的稅收結構雖然很原始,卻又由於太原始為工商業的發展保留了一定的空間。】
【這是一個無法進化的政權,與進步和創新無緣】
【卻又由於穩定而能夠長期存在。】
……
大唐·高祖時期李淵輕哼一聲。
“別人不知道,朕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千秋一統,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呢。”
李世民第一次覺得自己未來的兵變是對的。
“阿耶,這天下治理不是種地。”
“不是播了種子,除了草、蟲,就能收穫糧食。”
李淵橫了他一眼。
“朕知道!”
“但事在人為!”
“你不做怎麼知道這行不通?”
“反正已經有人做了,看就是了。”
“若真能有三四百年的國運,用他又何妨!”
……
【明朝的整個官僚架構保證了行政工作的剛性。】
【這是一架自動運行的機器】
【雖然會年久失修,但指望這台機器很快壞掉,又大錯特錯。】
【沒有人喜歡這個制度,但每個人又什麼都做不了。】
【而朱元璋設計的制度之所以穩定,得自他吸取元朝的經驗和教訓。】
【為了天下不會出現第二個他,他保留了那些利於穩定的因素。】
……
大元。
忽必烈眼前一亮。
這麼說……
只要朕照抄這些制度就行了!
不管怎麼說,總比九十七的元朝強吧?
至於什麼四等人……
元朝都只有九十七年了!
還什麼四不四等的!
能收民心而予一人!就是一等!……
【而為了避免元朝後期的官僚失控現象,繼續加強皇帝的權威。】
【朱元璋也將百官的權力儘可能回收】
【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必須由皇帝來定奪】
【這樣一來,中書省就成了眼中釘。】
【如果按正常發展,皇帝會和大臣糾纏很久。】
【但很明顯,朱元璋他一直就不是一個喜歡套路的人。】
【公元1380年,洪武四大案,揭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