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十面埋伏
‘小滑頭。’
李基眼含幾分深意地看了司馬懿一眼,卻也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方面司馬懿更具有天賦。
又或者說,或許諸葛亮等人更尊師重道,但是司馬懿絕對會是最貼心的那個人。
而繼司馬懿之後,當李基將目光投向一眾將領之時,一眾將領的反應就更為粗暴直接,幾乎是一面倒地支持李基。
不僅僅是因為支持李基契合著武將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李基歷年來可謂是屢戰屢勝,自弱冠之年出仕至今,歷經大小戰陣無數卻始終未逢一敗。
再兼之劉備對於李基的信任與放權,這讓李基一言一行的份量之重,威望之高是旁人所難以比擬的。
更別說支持李基的榜一頭子,恰恰還是劉備本人。
也就是在外人面前,劉備頗有身為“主公”的包袱,否則劉備表示支持的速度絕對不弱於人。
所謂的“名人效應”,不外如是。
當然,李基不是不清楚其中隱藏着某些隱患,但想要在亂世中保證可以貫徹自己的治政軍事方針,這種威望又是李基所必須的。
而李基此刻也不是在試圖“指鹿為馬”,又或者是趁機進行服從性測試,僅僅是在確認了帳內眾人的反應。
兵者,所欲得的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其中的人和,自然也包括軍中諸多將領謀士的認可。
原軌跡中的“官渡之戰”,袁紹敗於曹操之手並非是天時地利的因素,反倒是在栽在了“人和”之上。
因此,這也是出兵之時會追求一個“師出有名”,所為的同樣也是“人和”,讓軍中將士可以上下一心,利於維繫士氣。
所以,李基將這個問題拿到枱面上與一眾謀士武將探討,為的也是提振士氣,為了接下來的計劃做準備。
“諸君,平原殲滅一支十萬之數的大軍極難,但卻不是沒有先例的。”
李基悠悠地開口說著,然後轉身一揮衣袖重新走回到了輿圖的面前。
而這一番話一出,如諸葛亮等精讀兵書之人下意識地一怔,然後猛然想起了那先例何在。
垓下悲歌,霸王自刎,定鼎大漢!
“讓吾等在這徐州大地再用一計‘十面埋伏’,重定大漢基業,如何?”
伴隨着幾分激昂的聲音,李基的手掌蓋在了彭城所在,五指張開,就像是一張大網似的要將正圍困着彭城的十萬袁軍籠罩在內。
十面埋伏!
楚漢爭霸!
這一事迹無疑是深入到每一個漢人的骨髓之中,凡有善兵者,必然對於楚漢爭霸有所研究。
當年的“兵仙”淮陰侯韓信所用的“十面埋伏”之計,更是被後人翻來覆去的研究解讀。
可就如同後世的“四渡赤水”,貫穿着四百年大漢依然被無數漢人推崇的“十面埋伏”卻從未曾再度復現。
統兵設謀者的能力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十面埋伏”也需要有着天時地利人和。
而就在曾經垓下所在的徐州戰場,又與如今彭城所在的地形地貌極其相似。
李基意欲復現“十面埋伏”之時,帳中眾人先是詫異震驚,然後幾乎是瞬間就狂熱興奮起來。
“請都督用計!”
在魏延快人一步地開口下,其餘眾人跟着齊聲道。
“請都督用計!!!”
如此狀況,無疑軍心可用!
李基轉而朝着劉備行禮,但還不等李基開口請劉備進行最後的決斷。
劉備就像是預判了李基的舉動一般,李基雙手才剛剛一拱,兵符就順勢被劉備塞入到了李基的手中,道。
“子坤之令,即是我劉玄德之令,軍中自吾在內,敢不聽令者,定斬不饒。”
“遵命!”帳中一眾文武齊聲應命。
李基則是有些感動地開口道。
“謝主公信任。”
劉備卻是趁機按住了李基的手背,低聲道了一句。“備僅有一個要求。”
李基頓時收回了感動,眼中甚至流露出一絲警惕,沒有冒然地答應下來。
但凡是李基所能答應的小事,劉備不會如此開口。
可只要劉備如此開口了,定然就是會遭到李基反對的事情。
劉備與李基之間,可太知根知底了。
李基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而是委婉地說道。
“主公不妨直言。”
“備不欲如高祖皇帝那般在後。”劉備答道。
曾經的十面埋伏,漢高祖將兵權盡數託付給韓信指揮后,漢高祖自個人則是苟在了遠離戰場的大後方,生怕被發瘋的項羽給沖臉了。
李基聽聞,當即便放心了大半。
紀靈不是楚霸王,且不說紀靈有沒有突破重重包圍的能力。
就事論事,劉備的武力之高總會不經意間被世人所忽視。
即便真讓紀靈與劉備單挑,三百回合內紀靈也未必能拿得下劉備,甚至劉備狀態盡顯神勇之下陣斬了紀靈也不是不可能的。
能跑只是劉備的表面特質,支撐着劉備能跑的底氣無疑是能打。
更何況劉備的要求本質上也就是親臨戰場,百步開發遠遠能放上一箭,讓劉備在資歷與史書上能添上一筆參與過“十面埋伏”倒也不錯。
“主公放心,此‘十面埋伏’正需要主公親臨前線坐鎮。”
李基笑吟吟地答了一句,頓時就讓劉備的眉眼都滿是欣喜。
旋即,李基一手捧着兵符,轉身面對着帳下一眾文武,沉聲開口道。
“眾將何在?!”
“在!”
“魏延聽令。”
魏延的神色一振,連忙出列拱手接令,應道。“末將聽令。”
李基出聲道。
“着你領一萬兵馬明日出發,朝西而出,繞道百里,直奔彭城以西,五日內無論如何截斷袁軍退往沛國蕭縣的退路。”
魏延連忙上前接令之時,李基不忘手掌按住了魏延的手背,提醒道。
“文長曾言欲為主公拒之吞之,今方是時機所在。”
“若遇袁軍撤退,定要拒之一時,不可讓袁軍衝破封鎖,頃刻間盡逃回了豫州。”
魏延沒有再如此前那般張口閉口地立下軍令狀,而是正色地答了一句。
“但有魏延命在,斷然讓袁軍沒有回到豫州的可能。”
“甚好!”
李基微微頷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