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尋寶活動
第541章尋寶活動
周五的晚上,嚴順發了信息,告訴了他“尋寶活動”舉辦的地點,是在五橋旁邊靠近東浸鎮的一處渣土場。
那附近搞開發,建學校以及生活區,前兩年拆遷了不少的房子,靠近江邊,地勢低洼,為了把那裏填平,周邊很多工地的渣土都在往那裏倒。
知道了位置,第二天上午武元勝就開着麵包車去了那裏。
雖然不打算參加活動,但他還是想看看熱鬧。
到的時候,同行很多人都到了,楊承、老黎、萬能、薛猴子、嚴順、小謝、胡至祥、徐大痣、王坤雲、蔡雄等。
除了他們,還有新加入探測尋寶行業的年輕人以及周邊縣城的探友。
到9點左右,人都到齊后,組織活動的一個身高大概一米六五的胖子對過來參加比賽的那些同行說了活動的規則,然後大家就準備“工作”了。
活動只限於金屬材質的物品,這個在比賽前,用金屬探測器感應一下身上所帶的東西,就能預防作弊。
比賽時間是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內,按照探測到的物件單件價值大小,分別選出三人,獎勵探測機器或者折換成現金。
過了1個小時這個時間,大家自由活動,中午一起聚餐,AA制。
(也有人提議參加活動的人直接抽籤抽出前三名,看誰運氣好,組織活動的胖子說他向上面反應,或許下次搞活動就抽籤了。)
等所有人接受完“檢查”,他們各自帶上自己的工具、機器,開始了比賽。
武元勝已經不探測了,不過不探測並不代表他來了會閑着。
(這裏的渣土場,位置有些偏僻,在活動之前,很少有人來。
當然,主要的原因,是距離有些遠了。)
要過年了,可能是趕工期,那些晚上新倒過來的渣土堆,很大一片。
就算有個別的人晚上來探測,也不可能尋找完。
別人用機器探測着,他背了一個背包,拿了一個小蛇皮袋,帶上小洋鎬,憑肉眼觀看着。
用機器有機器的好處,憑肉眼看,一樣能節省時間。
你探測一件物品,肯定需要時間挖,而不用機器的話,用節省的時間,一樣能多找很多地方,發現更多的物件。
這邊的土堆,大多數都是黃土層,並沒有有價值的物品。
做為一個尋寶經驗豐富的老手,他隨便一掃,就知道那樣的土堆有貨。
往前面觀察了一小會兒,武元勝發現有一堆土的顏色比較深,是黑褐色的,上面還有青磚,他直接向那邊走了過去。
走近后,看了一眼,磚是漢代的磚,上面的紋飾是圓形的“錢幣紋”。
這種磚,也算幾何紋,很普通,他並不打算要。
有這樣的磚塊,代表啥,有點收藏或者考古經驗的人都知道,肯定是挖到小墓了。
XZ區東浸鎮這邊,之前說過,在整個城市,算是歷史最悠久的幾處地方之一。
鎮上還有一條青磚青石青瓦房的古街巷,地面上的青石板,不少都有曾經留下的車輪痕迹。
土堆上肯定不僅僅只是磚,在其它地方找了一遍,他找到了一個有些殘缺的陶豬,一個小陶罐,以及一些其它陶器製品的殘片。
這樣的土堆,應該有錢幣,不過沒有機器,肉眼是很難找到的。
當然,漢代的錢幣,出五珠的可能性最大,目前並不值錢。
尋找完這堆土,沒看見其它有價值的物件后,他走到土堆的上面,又看向了其它的渣土堆。
不遠處,又有一堆黑褐色的土堆,那邊一個其它縣城的探友正上面用小洋鎬挖着。
武元勝向那邊走了過去。
土堆不小,人家探人家的,他撿他的,大家各找各的,並不矛盾。
跟之前的那堆土相比,這堆土裏沒有多少磚。
在土堆旁看了看,這裏的陶片、陶瓷片要更多一些,找了一會兒,他發現有一個稍微有些殘缺的瓦當,把它撿了起來。
看過之後,是一片漢代的勾連雲紋瓦當。
這東西,比其它的陶片價值大。
那些陶片,他已經不打算撿了。
把瓦當放好,他繼續找了起來。
當他又找到一個殘缺的勺子形油燈時,旁邊的人已經把探測器感應到的物品挖出來了,是一個直徑看上去約三公分的“銅環”形物品。
銅環有些像小的象棋棋子,只是中間部分被挖空了。
這種物件,曾經武元勝也弄到過,不懂行的人或許會覺得只是一般的銅圈圈,但從這堆含有漢代物品的土層里,他能分析出它是一枚“砝碼環”,是“衡器”,稱重量用的。
如果當成普通物件出售,或許10塊20塊就賣掉了,但懂行人之間的交易,這種大的,基本上能賣到千元左右。
看着的時候,他也沒說啥,那位探友把“砝碼環”收起來后,繼續在土堆掃蕩了起來。
過了不多久,又有了信號。
這次東西埋藏的要淺一些,他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把讓探測器發出聲響的物件找出來了,是一枚五珠,這個並不值錢。
沒有繼續看他探測,武元勝看完這處土堆,沒找到其它有價值的物品,他就又去其它土堆尋找了。
距離這處渣土大概30米遠的地方,那裏有一堆土,看上去也有磚,楊炭頭在那邊探測着,他走了過去。
對於經常尋寶的人,大家都是有經驗的,武元勝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
所以那些有磚的,泥土顏色看上去是黑褐色的渣土堆,都先被人光顧着。
“楊老闆,運氣咋樣?”
走到他的旁邊,他問他道。
“探了幾個小錢,都是普通貨,沒啥用!”
說著話,他的探測器往前掃描時,有了信號。
聽聲音,估計還是一枚銅錢。
“慢慢來,這才過了十幾分鐘,說不定哪一會兒,就弄到“大貨”了!”
“希望那樣吧!”
兩人聊着時也各自都在忙碌着。
這處渣土堆,從磚的樣式看,年份要晚很多,是宋代的。
可能是顧着弄“金屬物件”,面上的陶片、陶瓷片,看上去普通加上都是殘的,楊承並沒有撿。
面上的瓷片不算多,以吉州窯的茶盞殘片、少量湖田窯的殘片為主。
“還是一個小皮錢,“元符通寶”。”
他撿着瓷片的時候,楊承把探測到的物件找了出來,對他說道。
“繼續!驚喜或許就在下一個物品。”
看着他,他笑了笑。
可能是在這處渣土堆尋找完了,楊承拿着機器、工具去了其它土堆。
武元勝又找了一會兒,也準備離開這堆土時,突然間,在大半塊青磚的旁邊,他看見有一個圓形的物件,露出了很小的一部分在外面。
這個圓形的物品,看上去是青灰色的,不仔細看,或者說眼光不是剛好看見那裏,很難發現。
他快速的用小洋鎬把它挖了出來。
等把它拿在手裏仔細看過後,他認定這是一個石頭製作的“玉璧”。
(“玉璧”並非玉,它的材質是青石的。
古人的等級制度森嚴,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用玉,大多數的人,都是不能夠佩戴玉製品的。)
這個青石“玉璧”,邊緣位置有些破損,是時間久了,自然形成的。
相比較真正玉石材質的“玉璧”,這個石頭材質的,價值肯定是低了很多。
不過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個老物件。
沒啥遺憾不遺憾的,現在撿到啥要啥。
從背包拿了一張報紙,把它包裹好放進背包,他繼續尋找了起來。
接下來的時間,武元勝又去胡至祥、小謝、嚴順、薛猴子等人尋找物件的渣土堆看了看,又找到了一些不同年份的陶瓷器標本、雜件。
陶瓷器標本,一樣有瓦當,各種生活用品。
雜件並非金屬材料的製品,而是一些狼牙、牛牙、馬牙之類。
年代早的牙類製品,他覺得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陶、瓷物件,沒有完整的,多少都有點殘缺。
(這幾年還有些建設,等過幾年,建設少了后,想出去尋找一些物件,就不好找了。
現在出來,遇到了,只是動動手的功夫,能收集起來,他肯定是順手牽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