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洪武版本的內閣制度
自己大舅哥,所想的確確實實夠深遠。
竟已經是看到了這麼遠的事情。
他所想的一點都沒錯。
按照梅殷所知道的歷史,老朱在廢除了中書省,以及宰相制度之後。
是真的如同他方才所說的那般。
直接就將所有的權柄,收歸了皇帝所有。
沒有中書省和丞相這個中間商賺差價。
而老朱也不愧是一個精力超人。
他們父子兩人,硬生生的將這份重擔給接了過來。
而且,還把事情做得很不錯。
但是,辛苦也是真辛苦。
老朱倒不必多說,這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精力超人。
一身精力旺盛的不像話。
這般高強度的工作,愣是活了還七十一歲。
是老朱家那麼多的皇帝里,最長壽的一個。
但是大舅哥朱標就不行了。
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就是精力旺盛,一天只需睡很少的覺,就已經足夠了。
但大部分的人,都沒這種的天賦。
朱標就屬於屬於正常的範疇的。
天天跟着他老子一起,那般的熬,根本就熬不過。
以至於他這個年輕人,後面硬生生被熬垮了身子。
一個小病,就要了他的命。
朱元璋痛失太子,大明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繼承人。
以至於後面,弄出了那樣多的亂子來。
老朱在的時候,針對這些事情,其實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變。
比如在他在把權力收歸皇帝之後的一段時間中,弄了一個四季官的制度。
讓人來進行分憂,但是又怕別人侵佔皇帝權利。
在這上面弄的很是小心謹慎。
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朱標這個大舅哥,所考慮的這些事情,都是很實在的事兒。
像老朱這等精力超級旺盛,還特別勤於政務的。
大明朝的這些皇帝裏面,只有兩個。
一個就是老朱自己,另外一個則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帝朱由檢。
但是他們兩個人的這份旺盛精力,還有勤政,起到的結果卻是截然相反。
朱元勤政,那是有真本事在身上。
雖然他做的不少事情,也確確實實有紕漏。
為大明埋下了不少坑。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能力也是真可以。
在他的勤政之下,大明整體而言,被治理的還是很不錯的。
國力蒸蒸日上。
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
哪怕把貪官污吏,割韭菜一般的一茬一茬的割。
但是大明洪武時期,也沒出現多大的毛病。
但是崇禎帝可就完全不同了。
雖然勤政,但沒有能力。
就是朱標口中所說的那種能力不行的皇帝。
他越是勤奮,大明就越亂。
要是不那麼勤政的話,按照原本的進程。
說不得大明還能夠再多延續一些時間。
再多挺上幾年。
但結果就是,崇禎這個特別勤奮,一心想要把大明給治理好的皇帝上台之後。
一番的操作,直接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往這個原本就向深淵滑去的車上,狠狠的踩了一腳油門。
可以說,大明的滅亡,有着諸多的原因,各方各面都有問題。
不是單純的一個因素所造成的。
但是崇禎這個死國門的天子,也在裏面,負有一定不可推卸的責任。
大舅哥的這些擔憂,都是很正確的。
只靠皇帝和太子二人,撐起中樞行政系統,並不靠譜。
不是長久之計。
腦海當中諸多的念頭飛速的轉動。
梅殷很快口望着朱標開了口。
“大哥,你的這些擔憂確確實實很有道理。
這些事情必須要考慮。
不考慮的是真不行。
在我看來,最為靠譜的還是建立相應的制度。
不過,制度的約束力也是有限的。
因為再好的制度,也同樣是需要人去執行。
同樣的制度,不同的人去執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就比如現在,父皇在廢除中書省,以及丞相之後,在大哥的幫助之下做到乾綱獨斷,還不出什麼亂子。
但換別的皇帝來做,就絕對玩不了,是同樣的道理。
接下來哪怕能夠用一些比較好的制度,對這個事兒進行解決。
那不同的皇帝,遇上不同的臣子,所起到的效果也肯定大不相同。
不過整體而言,肯定要比現在這種狀態,遇上一些能力,態度不靠譜的皇帝要好得多。”
聽到梅殷如此說,太子朱標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
對於自己家二妹夫所說的這些話,他還是很認同的。
一樣米養百樣人。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面對之時,往往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做法。
這些制度,也一樣如此。
但是卻不能因噎廢食。
不能在覺得不管弄出什麼樣的制度,在今後呈現的效果會因人而異,大打折扣,甚至與直接相反。
就直接自曝自暴自棄,不考慮解決問題。
這顯然是不行的。
當下,便認真聽梅殷往下說。
“事情太過於繁雜,只皇帝和太子肯定是處理不了。
需要有一些幫手才行。”
他說著,停頓一下道:“比如今後可以設立一個機構,選拔那些有才能,有見地,有手腕的能臣,讓他們進入這個機構當中。
幫助皇帝來看奏章,處理政務。
群臣送上來的奏章,由他們先看。
看過之後,再寫出他們相應的處理意見……”
聽到梅殷這麼說,朱標為之愣了一下。
自己家二妹夫所說的這個辦法,怎麼聽起來和中書省還是沒什麼區別呢?
之前中書省乾的,就是這些活不過啊!
他也是一個能耐住性子的,且知道自己家二妹夫考的問題,肯定不會這樣簡單。
後面肯定還會有別的什麼別的手段。
便接着往下聽。
梅殷道:“但是這些人也只有參議的權利,沒有決策權。
他們的意見只能進行一個參考。
接下來還需要將奏章以及他們的意見,給送到皇帝這裏。
讓皇帝來進行觀看。
他們的處理意見,若是可以便進行採納。
不可以的話便直接駁回。
或者也可以留中不發。
在這上面,還必須做出一個規定
那就是百官呈送的這些奏章,這個機構不得有任何的隱瞞,需要全部都送到皇帝這裏來……”
朱標聽到梅殷所說的這話,眼睛不由的為之亮了。
這好像還真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他已經看出來了,自己家二妹夫所說的這個辦法,和中書省以及丞相的區別。
猛的一看,似乎差不多,但是仔細去看的話,這裏面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中書省還有丞相,那是總領百官。
而且,丞相還有權直接對很多的奏章進行處理
尤其那些一些小事上,丞相可以完全自己決斷,不用給皇帝進行彙報的。
那是真真正正的大權在握。
這也是自己家父皇,為什麼會如此痛恨厭惡丞相制度的一大原因之所在。
畢竟中書省和丞相的權力確實很大。
丞相總領百官,為百官之首,天然就會成為百官的主心骨。
他們會和百官站在一起。
在一些事情上,確實會成為皇帝的助力。
但是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為了他們的利益,也要同樣會和皇帝進行對着干。
明裡暗裏進行交鋒。
皇權和相權的較量,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過。
胡惟庸如今,早就已經開始上下其手了。
在大事上面他不敢多做什麼,但是在那些小事上,卻會拿着在那裏做人情。
根本不必呈送給父皇,自己就給處理了。
送到父皇這邊的奏章,都是被篩選過的。
有些事兒想要讓父皇知道就送過來,不想讓父皇知道,就不往這邊送。
這也是父皇為之惱怒的一個原因。
總覺得自己是在看別人弄的二手東西,有被愚弄。
而你二妹夫現在所出的這個主意,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僅考慮了皇帝精力不夠,不足以處理這麼多問題的情況。
同時,還將還順帶解決了中書省權力過大,欺瞞皇帝的種種做法。
遇上一些能力不夠的皇帝時,讓朝中的這些能臣,寫出處理的意見,讓皇帝的定奪,也同樣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皇帝能不足的短板。
雖然這樣做,在今後同樣還會產生不少的問題。
比如一些朝臣在處理之時,會在裏面添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貨。
而這些幫助皇帝處理朝政的朝臣,在官員之中的影響力,也肯定要比尋常的官員要大。
甚至於在今後,有可能會形成隱相。
但是不管怎麼說,最終的決策權,終究還是在皇帝的手中握着。
只要皇帝不聽他們的,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甚至於,哪怕出現一個特別無能的皇帝,被臣下愚弄。
那有這樣的一個制度,在接下來新的皇帝登基后。
主要是一個有能力,有想法的皇帝,也能在很短的時間裏拿到權力。
不至於沒有任何的還手能力。
這個制度,確確實實特別的好,各方面都臻於完美。
自己來這邊問二妹夫,果然是問對了。
哪怕他也知道,二妹夫這個時候所說出來的這個辦法,有很大的可能是二妹夫從看到的一些歷史裏所得到的。
但別管怎麼說,對於朱標而言,就是有用。
他也覺得,這就是二妹夫給出來的主意。
梅殷此時給朱標所說的,自然就是大明在今後,所發展出來的內閣制度。
但是他所說的,並不是完全體的內閣制度。
畢竟完整的內閣制度,除了外面的內閣之外,宮內相應的還有宦官組成的司禮監。
但是這些,梅殷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說出來。
因為老朱肯定是不會用的
對於後宮干政這事,朱元璋是深痛惡絕!
大明皇宮裏現在的太監,絕大部分都不識字。
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按照原本的歷史,大明皇宮裏的太監,被人教着認字,還是到朱瞻基這個所謂的六邊形戰士時,想要偷懶當懶狗。
才將之給定下的。
讓宮裏面的太監,讀書識字。
也是從這裏開始,逐漸形成與內閣形成相應的太監批紅等制度
在皇權的輪替當中,皇權被進一步的削弱。
朝臣的權力大大的增加。
文人士大夫的力量越來越強。
皇帝為了和外面的朝臣進行相抗。
才把太監給推了出來。
用太監和朝臣進行抗衡,這是很早就有的做法。
當皇帝的權力被不斷的吞噬了,外面的臣子和皇權之間的爭鬥越發激烈之時。
皇帝往往會用出兩大法寶。
一是太監,二是外戚。
制度的制定,都是按照當時的真實需求來的。
只有符合當時客觀情況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制度。
梅殷覺得,如今有朱元璋朱標坐鎮,現在的大明需要內閣制度。
但是,卻並不需要那種,有司禮監的內閣制度。
現在這個就夠用。
至於說後面的事情,按照後面的發展,再做出一些改變就行。
不要想着制定一個萬世不移的制度。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世界在發展,情況在變化,那相應的制度以及一些應對辦法也就需要發生改變。
不然的話,舊的制度不適應新的情況,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甚至也會引發災難!
朱標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拿起筆,將這些給記錄了下來。
覺得二妹夫說的,都是金玉良言。
梅殷見到朱標這般認真。想了一下,便又開口道:“大哥,除了這方面外,我覺得在軍制上面,或許也可以再進行一定的改動。”
朱標聞言頓時抬起了頭:“二妹夫,快說。”
他已經迫不及待了,並且還顯得很驚喜。
本來自己這次過來,就是向二妹夫詢問,在廢除了丞相,還有中書省后。
大明該如何進行相處。
沒想到,自己家妹夫居然還說出了,更深層次的一些東西。
二妹夫所說的這個解決辦法,就已經如此好了。
那再說出來的,肯定也都是特別好的金玉良言!
梅殷道:“在兵馬這上面,看得出來,父皇對於不少事情是有些不放心的。
那麼也可以設立出一個機構來,專門應對這軍事上的事兒。
比如給它起個名字叫做軍機處,裏面的軍機大臣並沒有什麼決策權。
最大的用處就是,當個傳聲筒,來承接傳達皇帝在軍事上面的意思。
而且,這軍機大臣並不是高官。
只是一些低職高權的存在……”
梅殷在這裏向朱標說軍機處的事兒。
內閣,以及後面的軍機處,兩個機構出現后,可以說是將皇帝的權力弄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