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設伏
李友林率軍離開萬州的同時,楊之言也親自率軍遠遠跟在林仁振的身後,一路北上,前往既定的伏擊圈。
前面提到過,清軍的墩台一直都是起到烽火台的作用,想裏面的駐軍固守抵禦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林仁振和他的“海寇”所到之處,清軍的沿邊墩台幾乎都人去樓空,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墩台。
這反倒給了明軍隱藏行蹤的機會,既然清軍都跑掉了,那就不可能有人能揭發他們了。
更何況他們只在海岸到內陸三十里的範圍內活動,這一片的百姓早就被強行遷走,除了明軍之外別無他人。
楊之言設下的伏擊圈在一處名為英宅坡的地方,此處就在萬州通往東澳必須渡過的萬寧河的南岸,在禁海令之前是一座還算繁華的渡口,可在禁海令頒發后,除了時不時巡邏至此的清軍外,也就沒有其他人煙了。
在他們之前,林仁振就已經先率領部下走浮橋渡過萬寧河,一路北上耀武揚威,彷彿入無人之境一般,很快就與萬州綠營遭遇。
李友林看不上這不到三百的阿貓阿狗,命麾下守備作為先鋒,領兵追擊,兩軍一番交戰,“海寇”一觸即潰,慌亂而逃。
當消息傳回李友林面前,這位萬州游擊不禁哈哈大笑,他說道:“此等海寇弱不禁風,還敢在本游擊面前逞凶,傳令下去,所獲海寇盡數斬首,不得手下留情!”
萬州綠營一路追趕,很快就追殺到了萬寧河畔,或許是因為對海寇的不屑,他們並沒有發現這些海寇在撤退的同時也能夠保持着鎮定和組織。
追擊到萬寧河畔后,林仁振帶隊沿着浮橋逃了過去,作為正兒八經海寇出身的他對於逃跑這件事簡直就是行家,在他的領導下,明軍只損失了少量兵卒就順利逃過萬寧河,在南岸對着追兵各種挑釁。
追擊的清軍守備雖然惱怒,但他的謹慎還是讓他選擇暫時按兵不動,在岸邊等待與主力匯合,對面的“海寇”見狀,也知道不能太過火,便撒丫子繼續跑路了。
清軍守備本以為自己的謹慎能夠贏得上官的嘉獎,不過卻沒想到在李友林率軍趕到后,見他還杵在岸邊不追擊,一上來直接就給了他一個大嘴巴,罵道:
“霸腦東西,你在這裏等什麼,幾個阿貓阿狗就把你嚇唬住了?”
被打的守備只覺得冤枉,他捂着被打的地方,委屈地說道:“卑職這也是擔心有詐,那海寇雖然戰力羸弱,但撤退時雖顯得雜亂卻還保持着幾份章法,卑職這也是出於謹慎起見。”
李友林聽他這麼說倒是嗤之以鼻,他和海寇交手的次數不少,從來沒遇到過他說的這種,只當是此人在找借口。
他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無需多言,速速渡河,莫要讓那海寇跑了!”
說完,他帶頭策馬走上浮橋,麾下兵卒也都緊緊跟上,那守備見狀只能面露無奈之色,招呼着部下跟上。
而在河對岸,楊之言麾下的明軍已經設下了埋伏,他們將英宅坡三面合圍,只等着清軍自投羅網。
楊之言矮身蟄伏在一從灌木叢后,一雙凜冽鷹目死死盯着渡河清軍,那清軍裝備並不算精良,披甲率還未過半,大多還是裝備大刀長矛,僅有數十人手持鳥銃。
至於那馬兵,準確來說應該稱呼其為騎馬步兵更加合適,他們慢悠悠地駕馭戰馬渡過浮橋后,卻不着急做出防禦姿態,而是散漫地打量着周圍的環境,不時發出點評的聲音。
就好像,他們篤定現在面對的敵人就真的是一群烏合之眾組成的海寇。
李友林策馬踩在柔軟的河灘上,打量着這處已經廢棄的渡口,英宅坡的百姓大部分都被強行遷入北邊的萬州縣城,說起來當初還是他親自監督兵丁將百姓驅趕之後,縱火焚屋的。
等待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后,清軍才終於陸續渡河,李友林看着這英宅坡一面臨水三面環林的地形,不禁煥然一笑。
他身旁的守備見他無故發笑,忙問道:“游擊何故發笑?”
“我笑那蟊賊無用。”李友林捋着山羊鬍,笑道:“若是蟊賊有疑兵設伏於此,我軍渡河根基不穩,此時進攻,則我軍必敗無疑,但蟊賊終歸是蟊賊,小打小鬧,不足為懼。”
說罷,他大手一揮,道:“全軍繼續追擊,勢必不要放跑一個,本游擊就要拿那不知天高地厚的蟊賊的首級,換取潑天功勞!”
李友林話音落下,麾下萬營兵顧不上休息,便往英宅坡村的廢墟外走出,但他們的前軍才剛剛走出村頭不遠,就突然聽到四面一聲號響,緊接着箭如雨下,將這毫無防備的清軍綠營射殺大片!
“殺!”
“誅殺清妖,切莫放跑一人!”
電光火石之間,無數兵卒從英宅坡三面衝出,揮舞着刀盾呼喊着向清軍殺去,李友林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驚得面色鐵青,他迅速反應過來,勒緊韁繩,高舉佩刀,喊道:“敵襲!列陣迎敵!列陣迎敵!”
李友林的聲音迅速被淹沒在戰場上的嘈雜之中,萬州營本就不是什麼精銳,鮮少的戰績還是從海寇身上刷出來的,此時三面受敵,自然陷入混亂之中無法組織抵抗。
而明軍從三面殺出,參將林仁振身先士卒,率領前不久還在被追趕的部下沖在前面,誓要用敵兵首級洗刷恥辱。
楊之言沒有親自參戰,他沉着地站在高處俯視着混亂的戰場,看着中軍營在副將的率領下切斷清軍退路,在後部清軍回頭之際,舉銃打出數輪密集齊射。
陣陣刺耳銃響聲中,清軍士氣迅速滑落,李友林仰天長嘯,清楚自己這是中了圈套,他率領親兵左衝右突,試圖靠個人勇武強行殺出一條血路,但最終還是倒在了中軍營的鳥銃轟鳴之下。
隨着李友林戰死,清軍群龍無首,徹底潰敗,明軍適時高喊“降者免死”的話語,一時間整個戰場上的清軍都呼啦啦丟下手中軍械,一齊跪倒在地,向明軍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