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常在上朝了
第3章小常在上朝了
“綿綿,乖,聽話,嗯~”,江思綿柔聲道。
眼裏寫滿了你再給臉不要臉我就繼續用這種聲音說話。
索性元祈風也算解了氣,滿臉囂張跋扈的從孫貴人身邊走過,毫不避諱的高聲說上一句,“三個月打一次,一年的月銀夠打四次了!”
孫貴人剛才就因為心心念念的聖上喊自己孫貴人,喊那個賤人綿綿已經氣的半死,現在又聽後者說一年月銀夠打自己四次的,當即一口氣沒上來昏了過去。
“皇上,孫貴人昏死過去了!”
江思綿不急不緩的說道:“昏了就去喊太醫,朕又不會治病。”
經此一事之後,六宮皆知江常在乃是皇上現在的心尖寵,恩寵正盛,所以得罪不得。
於是不少常在和答應們來到清元殿向江思綿示好。
“哎呦妹妹啊,兒時姐姐可是經常帶你玩耍,如今妹妹討了聖上歡心,可千萬別忘了姐姐啊”。
元祈風厭惡的抽出了手,拿着帕子一根根的擦拭,什麼身份就敢摸朕的手,真想拖出去砍了。
這時春兒悄聲在元祈風耳邊說道:“小姐,你忘啦,這是雲答應,平王府的庶二小姐,小時候經常讓你替她背黑鍋。”
嗯?還有這事!
元祈風不由得想起兒時那些同樣欺負弱小自己的其他皇子,再看面前滿眼期待看着自己的雲答應,冷哼一聲。
“你以為皇上是渣桶嗎,什麼垃圾貨色都要!”
“你!”雲答應怒極正要翻臉。
“雲答應,我早就說了你不要痴心妄想了,有的人啊稍微得點恩寵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哪兒還會跟你念什麼兒時情誼啊”。
斜靠着屋門,孫貴人挑着嘴角諷刺着。
元祈風秀眉一揚,“你還真是既吃不記打啊,怎麼上次的傷好了?”
想起上次,孫貴人的身體條件反射的一個激靈,“哼,別以為我怕了你,日後我倒要看看你摔的有多慘!”
孫貴人走後,元祈風挑眉看着雲答應,“她都走了你還不走,你一個小答應,打你肯定比打她便宜吧”。
趕走了雲答應以後,春兒激動不已,“小姐你現在好厲害!”
元祈風滿不在意,“以前這種貨色我都是直接踹死的。對了,讓皇上過來一下,我有事兒找他”。
春兒還在思考自家小姐以前踹死過誰,就被後半句話嚇了個激靈,垮着小臉一臉為難,“小姐啊,你就是個常在,皇上他應該是不能隨隨便便就被咱們喊來吧”。
春兒毫不懷疑可能這句話都還沒傳到聖上耳邊,自己和自家小姐的腦袋就在午門口上掛着了。
反應過來的元祈風說,“行,沒事兒,那我去找他”。
剛走出兩步又被春兒攔住了,後者哭喪着臉說,“小姐,皇上也不是咱們想見就能見着的。”
“行行行,知道了,怎麼這麼多規矩,麻煩”
正不高興的時候,聽見隔壁孫貴人的屋子裏傳來她和雲答應相談甚歡的笑聲。
沒好氣的走過去,猛踹幾腳,“聊那麼高興幹嘛?找死啊!”
頓時整個清元殿都安靜了下來。
沒勁!
滿肚子惱火的元祈風只能在腦子裏想着那個女人到底會不會給自己丟人現眼了。
而此時的江思綿正忐忑不安的高坐在朝堂之上,拿着手上一堆繁體字裏認不出三個半的奏摺眉頭緊皺。
底下的大臣更是大氣都不敢出,誰都知道這位皇帝脾氣暴躁,一句話說錯都可能挨頓板子,眼下見着這位眉頭皺成這樣,這沒一兩個人頭這事兒看來解決不了啊。
“這份摺子是誰寫的?”看的頭疼的江思綿終於忍不住問道。
頓時,眾大臣都用一種同情的眼神看向其中一位。
後者直接跪在地上,跪蹭着過來,朝着江思綿就是猛磕幾個。
“聖上,千錯萬錯都是微臣的錯,請聖上放過我滿家老小”。
不是他有病吧,自己就是想讓他照着讀一遍,這怎麼還要死要活的。
“咳咳,那什麼,你把你上奏的事情複述一遍”
“微臣這就自刎以謝皇恩浩蕩…嗯?複述一遍?皇上您喊我就是複述一遍?”
江思綿翻了個白眼,“不然呢,你是覺得砍了你的頭我就着吃飯能更香是嗎?”
“不是不是,臣萬死不敢如此想”
“你可別忙着死了,就問你能不能複述,不能我就喊下一個了”
“能!能!陛下是這樣的,西南邊陲大旱,百姓幾乎顆粒無收,難民逐漸增多,死傷慘重,不知如何是好。”
“旱災?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先安頓難民,然後組織其他縣郡捐款吧,”江思綿思索着。
“可是…”大臣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何顧慮但說無妨”,江思綿眼神鼓勵着。
完了!這眼神聖上又動了殺心了,算了橫也是死豎也是死。
“可是捐款一來那些富商們不願意露財,二來朝廷救濟的糧食什麼的也是杯水車薪抵不上大用啊。”
“這簡單啊,我…朕跟你們說,咱們先這樣,在西南邊陲上立上一塊大榜,所有捐了錢的人都能上榜,但是要注意榜首的名字要格外放大,比其他人的最少大上十倍,然後讓那些災民每天上榜前感謝榜首一次。
然後啊咱們在這個總榜下方再立上幾塊小的,什麼衣物榜啊,糧食榜啊…
再增建一個倡議榜,弄大點,讓那些手無寸鐵的書生每個人獻言獻策,當場登記上榜,讓百姓們通通投票,一周一總結,票數最高的建議立馬撥款支援。
最終各個榜單的榜首能得到朝廷御賜牌匾一塊,書生榜首直接給個一官半職的”。
眾大臣聞言頓時眼前一亮,紛紛議論起來。
“聖上這招妙啊,有了被朝廷認證的榜單和御賜的牌匾,那些富商們還不為了榜首的位置爭破了腦袋。”
“對啊,而且還有針對不同類型的不同榜單,增加不同行業富商們的鬥志”。
“書生們獻言獻策,不但能及時反映百姓需求,還能順便從裏邊發掘出人才報效朝廷”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