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落幕
因為叛軍和“勤王之師”的主力都聚集在乾清宮,神京中的街道上空無一人,就算是平日裏凶神惡煞的街頭混混,也都被不久之前的慘烈景象嚇尿了,躲在屋子裏不敢出來,比良民還“良民”。
因此,林諾率領的御林軍小隊,在從紫禁城通往長樂公主府的街道上,並未受到阻擊,很順利地將太子妃和太孫送到了長樂公主府。
長樂大長公主雖然年近百歲,但因為保養得很好,依然耳聰目明,頭腦清晰,很冷靜地安排公主府內的護衛甲士接應林諾等人進入公主府,並安頓下來。
長樂大長公主上了年紀,家中常備御醫,太子妃和太孫到了之後,長樂大長公主便讓御醫來給這兩個身份貴重的人診脈。
御醫說,太子妃和太孫都沒有大礙,只不過是受了一點驚嚇,昏了過去,服幾服藥,就能痊癒。
長樂大長公主聽了,臉色未變,卻在心中鬆了一口氣。
這場註定被載入史冊的政變,從表面上看,只是承瑞帝和忠順親王的博弈而已。
然後,這場政變的真實情況,卻遠比表面上的複雜百倍,這其中不僅有內閣首輔林如海、錦衣衛都指揮使楊冀、大明宮掌權內相戴權的參與,還有長樂大長公主的參與。
並且,長樂大長公主不僅是這場政變的背後參與者,還是**oss級別的人物。
因為,此時此刻,忠順親王率領的叛軍,和九門提督率領的叛軍,為了太上皇的“歸屬”,在乾清宮外拚命搏殺之時,這雙方相信太上皇就躺在乾清宮中。
實際上,太上皇確實是躺着,卻是躺在長樂大長公主府中……
忠順親王是這場政變的策劃者,主要參與者,忠順親王雖然最終沒能成功,後世史書卻給了忠順親王很高的憑藉,認為忠順親王只是運氣不好,才輸掉了這場豪賭。
然而,真實情況卻是,忠順親王從始至終,都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可悲的是,忠順親王還以為自己是落子的棋手,並為之洋洋自得。
其實,早在忠順親王謀反之前,忠順親王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因為,早在叛軍殺到乾清宮之前,太上皇就已經被人悄無聲息地轉移出來乾清宮,轉移出了皇城,來到了長樂公主府。
戴權為叛軍打開的那道宮門,位於大明宮的北側,就在叛軍在大明宮中肆虐之時,一支由林家、錦衣衛、以及戴權的心腹組成的小隊,護衛着太上皇秘密地從大明宮南側的一道偏門中離開了皇宮。
長樂公主府正是位於神京的南側,從大明宮南側到長樂公主府,用時極短。
忠順親王能夠依仗的,不過是手中的數千叛軍而已,不說放眼整個大明,只要神經外的十萬京營將士能夠進京都,忠順親王就只有死路一條。
忠順親王唯一的希望,就是挾持太上皇,佔據“大義”的名分,挾天子以令諸侯,加上承瑞帝和太子都死掉了,才有一線生機。
可是如今,太上皇並沒有如忠順親王意料的那樣,躺在乾清宮中,等着他的到來,忠順親王就算率領叛軍將乾清宮踏平了,也無濟於事。
神京的九門都封閉了,雖然將京營擋在了外面,卻也將忠順親王困在了城牆內,沒有了太上皇,忠順親王無論做什麼,都是“困獸猶鬥”,最終的結局就是被京營的虎狼之師“瓮中捉鱉”。
不過,為了儘早平息這場災禍,將神京百姓的損失減少到最小,長樂大長公主叫來了林諾。
在政變之前,林諾便得了林如海的吩咐,讓他聽從長樂大長公主的命令,在長樂大長公主面前,林諾十分恭敬。
長樂大長公主吩咐道:“林將軍,你還不能休息,這裏是以太上皇名義寫的勤王令,上面印信俱全,德勝門的守將會給你開門的,你去尋京營節度使,讓他迅速入城平叛!”
京營節度使雖然是承瑞帝的心腹,但長樂大長公主已經得了準確消息,承瑞帝已經崩逝了,京營節度使能得到承瑞帝的信任,執掌京營,絕對不是蠢人,他知道他應該怎樣做。
事到如今,這場政變基本上算結束了,承瑞帝已經“駕崩”了,忠順親王只是在做“困獸猶鬥”,中風癱瘓在床的太上皇成了一個“傀儡”。
唯一還沒有準確消息傳來的,就是太子了。
林如海並不想讓旁人知道自己參與了這場政變,所以外面雖然打得天翻地覆,林如海,以及林謙、林誠、林諄等人,都留守在林家在神京中的府邸中,守好門戶,連大門都沒有出去。
唯一參與到這場政變中的林家人,就是林如海的第四子林諾,理由卻是現成的,林諾在御林軍中任職,自然要擔負起保護“宮中貴人”的重擔。
不過,林如海雖然沒有走出林府,消息去十分靈通,隨着承瑞帝駕崩,太上皇成功轉移等消息傳到林家,林如海在心中鬆了一口氣。
事到如今,太子的死訊雖然還沒有傳來,卻並不影響這場政變的結果,林家的危局已經被解開了,太子就算命大,逃出生天,也影響不了什麼。
然而,想到太子對黛玉的愛戀……為了避免這份愛戀在皇權的催化下,變成了佔有欲,林如海真心的希望,太子已經死掉了,這樣最好。
正所謂,天不遂人願,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林如海很快便收到了賈玥夫婦的傳訊,沒有找到太子,太子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隨着城門的緩緩打開,京營所屬的精銳之師,迅速地殺進了神京,從四面八方包圍了紫禁城,然後逐步收縮包圍圈,兵臨乾清宮之下。
在乾清宮護衛,和九門提督率領的軍隊的雙重打擊之下,忠順親王依然攻破了乾清宮,來到了太上皇的寢宮。
接下來,忠順親王親身感受了一把,什麼叫做“一瞬間從天堂跌落十八層地獄”。
沒有了太上皇,也就沒有了“大義”,忠順親王頭頂的“反賊”二字,永遠也不會變成“皇帝”,叛軍,也永遠都是叛軍。
沒有了太上皇,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勤王之師”,自然不會有半分的顧忌。
就在今日的不久之前,忠順親王意氣風發,接連攻破了東宮、乾清宮,殺死了承瑞帝,好似天下盡在手中一般。
如今,短短數個時辰之後,忠順親王便走到了末路。
在京營軍士的猛攻之下,叛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忠順親王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盡,為這場政變畫上了一個失敗的句號。
即使是死到臨頭,忠順親王也不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棋子而已,也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
叛軍被完全消滅之後,京營將士並未離京,而是在紫禁城中駐紮下來了,護衛大明帝國的心臟。
之後,內閣首輔林如海親往長樂公主府,將太上皇“請”回了紫禁城,乾清宮雖沒有被叛軍踏平,卻也是十分殘破,不適宜居住靜養。
最終,由長樂大長公主做主,將太上皇安置在了並沒有被叛軍破壞的景陽宮,明面上的理由,是景陽宮十分清凈,適合靜養。
實際上,“清凈”這個詞還有“偏僻”的意思。
承瑞帝雖然駕崩了,但身有“中風之症”,行動不能自理的太上皇,依然不會重新執掌朝政大權。
承瑞帝駕崩了,雖然太上皇還健在,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擺在文武群臣面前的首要任務,不是統計此次叛亂的死難人數,為叛亂中死難的妃嬪、大臣追封追贈,而是,另立新君!
早在承瑞帝登基為帝之初,便冊立了皇太子,承瑞帝駕崩,太子繼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如今,太子生死不明,這可就麻煩了。
太子若是被叛軍殺掉了,事情反而非常好解決,給已逝的太子追封,然後推舉新君。
但是,太子現在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若是另立了新君,結果太子沒死,太子回來了……
所以,雖然擺在文武群臣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推舉新君,但文武百官卻都默契地沒有提起這個話題,轉而討論起了其他的事情,比如,承瑞帝的後事,後宮的死傷情況。
皇太后居於坤寧宮,距離叛軍攻打的乾清宮、東宮、太子居所,都有很長的距離,因此,雖然因為忠順親王叛亂,坤寧宮出了一點小亂子,但皇太后的生命無憂。
皇后和承瑞帝一同居住在東宮,東宮是叛軍攻打的主要目標,皇後身邊也沒有黛玉這樣的“功臣”,皇后在這場政變中,為叛軍所殺,崩逝了。
除了皇后,承瑞帝的後宮妃嬪幾乎全部死掉了,太上皇的後宮卻保留的比較完整。
文武群臣雖然口中商討的是承瑞帝的後事,但卻都心不在焉的,原因無他,承瑞帝雖然是皇帝,但已經死了,死人的事情再重要,也沒有活人的重要。
若是太子真的死翹翹了……文武百官心中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在推舉新君這件事中,為本利益集團撈取最大的利益。
恭順親王,這個曾經無心於皇位的“賢王”,並沒有在這場叛亂中死掉,如今,恭順親王怦然心動,心想:“若是太子死掉了,那我是不是就有可能登上皇位?”
恭順親王註定要失望了,因為,太子並沒有讓王公大臣久等。
太上皇還朝後不久,太子的消息便傳到了紫禁城。
太子還活着!
太子雖然被心腹背叛,重傷垂危,卻憑藉強大的生存**,以及超強的運氣,被一名“忠臣”所救,並被這名“忠臣”冒着巨大的風險,安置在了自己的家中,讓太子逃過了一劫。
這名力挽狂瀾,立下了救駕之功的“大忠臣”,名叫陳展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