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高速發展
第488章高速發展
承光六年,皇后崔萱妍誕下龍子楊松,楊燁大喜,立楊松為太子,舉國歡慶。
同年,大漢柏州有羅馬餘孽一千二百人叛亂,對縣衙發起進攻,當地縣令率府兵五十,盡殲之。
聞此役,天下鼠輩無不聞風喪膽,不敢再有異心。
承光十二年,第一架飛機問世,大漢空軍成立,大漢軍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全大漢一千四百萬軍隊(包含各地駐軍)取消原先番號與兵營建制,改為“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其中一個軍下轄三個師,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一個旅下轄三個團,以此類推。
另外還規定了每個階段的編製人數,一個班12人,一個排加上指揮官和其他人員共40人,一個連150人,一個營500人,一個團1800人,一個旅8000人,一個師30000人,一個軍100000人。
除了班以外,排以上的編製皆包含了指揮官以及其他成員,比如炊事員、警衛部隊、文職人員。
大漢的一千四百萬軍隊,一共分為了一百四十個軍,四百六十多個師!
其中以大戟士、玄甲軍為代表的精銳部隊,就有一百五十個師,這一百五十個師全部駐紮在中原。、
剩餘的三百個師,則是駐紮在大漢大漢各地。
同時還規定,每個州必須駐紮兩個師,其中一個師分散駐紮在州府下轄的各縣,另一個師駐紮在州府,以便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同時武將的官職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原先的官職全部取消,同時改為後世的軍銜制,正副排級為正從九品官,正副連級為正從八品官,正副營級為正從七品官,以此類推,最後,正副軍級為正從三品官。
從二品以上的武官,則是可以在京城中樞任職,為軍界的最高指揮官。
同時從二品以上的武官原先的官職則是改為各自的封號,比如徐達原先是正二品衛將軍,但他現在的官職則是正二品軍務院副院長,四星上將,衛將軍則是成了他正二品官職的特殊封號。
說白了是高級將軍才有的殊榮。
軍隊的改革,不僅僅是編製制度的改革,還包括了武器的更新換代,服飾裝備的統一。
這些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不但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還要消耗大量的財力。
自從戰爭結束后,大漢的國庫好不容易緩了過來,這幾年也存下不少余錢。
結果在楊洵和楊燁父子一手策劃的改革下,國庫又被掏空了大半。
除此之外,隨着照相機被發明出來,大漢百姓也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身份證,一人一證,只有擁有了身份證的,才是大漢承認的大漢子民。
一開始也有人不願意辦這個什麼身份證,可當百姓們得知沒有身份證就不能坐火車、不能進城、孩子不能讀書,甚至連鹽都買不到后,大漢百姓辦理身份證的熱情就格外高漲。
短短一年之內,辦理身份證的大漢百姓就超過了十二億。
當然,這又花了戶部的一大筆錢。
這可苦了戶部尚書杜如晦,若不是房玄齡等人攔着,估計他就在朝會上撞柱子了。
不過身份證問世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不但讓朝廷更直觀地掌握了人口基數,且大大促進了大漢的繁榮發展,讓百姓們履行了應盡的義務,降低了犯罪率。
也讓戶部原本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了許多。
其實杜如晦也知道身份證的問世對他們戶部今後的工作大有好處,可他就是心疼這些錢啊,沒辦法,老毛病了,一時半會也改不了。
而楊燁為了這兩項改革工作,整日忙得頭皮發麻,沒有辦法,只好將教導太子楊松的任務交給了諸葛亮。
反正他自己就是諸葛亮教出來的,對於這個老師,楊燁是打心底里滿意。
一時間,諸葛亮成為了兩代帝王之師,在朝堂上的話語權絲毫不亞於丞相蕭何。
再加上諸葛亮比蕭何要年輕很多,誰都知道,等蕭何退休之後,這丞相之位必定非諸葛亮莫屬。
比起忙得不可開交的楊燁來,楊洵這些年的生活就輕鬆多了,每日除了和李妙音她們探討人生,就是種種花,養養魚,溜溜狗,時不時回一趟天都城給楊燁屁股上兩腳,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看着楊燁每日繁重的政務,楊洵越發覺得提前傳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承光二十一年,楊洵特赦三子楊燦回北燕,入楊府居住,此時的楊燦已經三十多歲了,臉上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桀驁,多了一絲成熟與穩重。
楊洵之所以恩准楊燦回來,一方面是因為白霜霜實在思念楊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年楊燦確實很老實。
他基本上已經忘記了自己皇子的身份,每日過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這讓楊洵很是滿意。
當楊燦帶着楊韻彩踏入楊府的那一刻,楊韻彩才知道楊燦竟然是楊洵之子,震驚得無以復加。
承光二十三年,大漢的學府制度改革,同時楊燁突然開始全面打壓商人,不但將商稅加了一倍,還大大提高了貨品的檢測要求,與運送門檻。
得知朝廷在進行學府制度的改革,商人為了討好朝廷,緩和與朝廷的關係,紛紛在各地出人出資,按照朝廷頒佈的要求,建起了小學,中學。
幾乎每個縣上,小學和中學都各有三到四所。
且這些商人還很識趣的,將蓋好的中學和小學上交給了朝廷,由朝廷指派人員管理、任教。
楊燁見目的達到,也就停止了對商人的打壓,並下令,所有未滿十六歲的大漢百姓,都可以免費進入各地的小學和中學學習。
同年,大漢的最後一個村莊成功通車通電。
承光三十年,大漢的第一百所大學成功建立,舉武院也更名為陸海空三軍軍事大學,為大漢最高級的軍事大學。
同時百所大學同時開放,中學畢業后的學子可以通過考試進入大學學習,大漢擁有了第一批大學生。
承光三十五年,卷了幾十年的楊燁越發力不從心,決定提前傳位給太子楊松。
楊松登基之日,大漢的第一次閱兵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