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村子樣貌。

第六章村子樣貌。

陳鋒現在站着的地方比較高,村子的全貌幾乎一覽無餘。

村子面積挺大的,而且也比較平攤。

從山體到陳鋒上來的那面懸崖,長度有五百多米,左右寬度,不說應該也已經猜到了,一千多米。

整個村子,只有零點六七平方公里多點。

陳鋒身在的這邊,是村子的最右邊,也就是村東頭。對比相對平坦的村子,這右邊不那麼平坦一點。有的地方有着土丘。

而村子左邊村西,相當平坦,一塊塊水田就在那邊。

從上往下看,一眼看過去,就是山脈,這條山脈聽說有上百公里,把一片原始森林給格擋了。

縣城這邊有兩個入口,一個是回來時陳鋒提到的那個村子。

剩下一個,就是陳鋒他們這個崖村了。

山脈三百多米高,崖村也就在一百多米的半山腰上,所以呢,山脈比村子還要高出一百多米。

整座山脈比較寬,有兩公里多,山頂不像一般山脈那樣起起伏伏,想對比較平整。

當然,還是有些小起伏的。

山頂上長着樹木大多數都是松柏,也有各種各樣的其他樹木和灌木。

這山頂下到村子的一百多米,也不全是懸崖。

從山頂往下七八十米,全是筆直的懸崖,而在下面,是一面坡度在五六十度角的斜坡。也有七八十米。

這看着,就好像是這山體本來有泥土和斜坡,結果不知怎麼的,上面的泥土從山體滑下來了一樣。

這懸崖下五六十度角,上下七八十米高,左右橫長度一千多米的斜坡,被村子裏的歷代村民,開墾成了一塊塊旱地,種着各種糧食蔬菜。

不是說村子是縣裏進入森林的唯二通道嗎?你這描述的全是懸崖,從哪裏進?攀岩?

那倒不是,村子這塊地,從挨着山脈最中心對上去十來米處,有條兩三百米左右寬的山谷。

這條山谷,把整座村后的大山脈,分割了開來。

至於怎麼形成的?反正不是陳鋒用鋤頭挖的,也不是用斧頭劈的!!

而且,村子東西兩頭最邊緣處,也有一條一兩米寬的石梯路,可以上到被分割的兩邊山頂上。

回到山脈中間的山谷,山谷里,有一處幾百米深的山洞,有一股山泉流出來。

這股山泉,從山谷流到村子平地,形成了一條小水渠。

要不是前進了兩三百米,然後像村西頭轉向,都能把村子一分為二了。

這山泉的流量小得可憐,夏秋天不下雨,只有兩個拳頭那麼大,雨季稍微大一點。

從山谷流到村子裏形成的小溝渠,原來只比排水溝大不了多少。

不過在這種山腰上,水資源是相當寶貴的。

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的村民們,扛着鋤頭,把這條流向村子左邊的水溝,加寬成了一條五百來米長,三米來寬,一米多深的蓄水渠。

在村子左邊,也就是西邊的懸崖邊上,有一條三米多寬,兩米來高,用硬石條修建的攔水壩。

而這條蓄水渠兩邊,都是一塊塊五米多寬,兩百來米長的水田,一塊算下來一畝半左右。

分成這麼窄一點,也是為了每一塊水田都好灌水,這也是拖了地勢平坦的福,不然根本不可能留這麼長。

而且原來是沒有這麼窄的,那是分田地過後才弄出來的,聽說原來人少,一塊田都是幾畝大小的,

每一塊水田的田坎里,每隔幾米就有硬石條,筆直的一條線。

作用就是防止有些不要臉的,偷偷的把田坎往別人家轉移,從而達到增加自己水田面積的目的。

這種情況在農村在常見不過了。

為了可能一平方不到的土地,大打出手的也不少,厲害的弄死兩個都有。

有了這幾米一根的石條,村子裏沒發生過偷偷移動田坎的情況發生。

呵呵,想移動也沒辦法啊,石條插下去一米多,一條田坎兩百米,好幾十根呢,你能一會挖完了移動一截,然後在把田坎壘上。

那時候的人可是天天在田間地頭幹活的,能有時間讓你慢慢挖?

而且新磊的田坎也能看得出來不是?

不過沒有移動石條,但是每家都把本來有二三十公分寬,能走人的田坎,挖得只有石條那十公分那麼寬,真是想盡辦法增加田地啊!!

所有水田數下來,接近六百塊,小時候陳鋒他們還特意挨着挨着數過。

這也是為什麼地盤不大的村子,在巔峰時期,一共住了兩百多戶,養活了接近五百多人。

相對於水田,那旱地平分下來,一家可是少得可憐。

所有山坡加外邊懸崖的土丘,還有村子右邊,住着村民的這些地方空餘的地,加起來也才兩百多畝。一家一畝地都多不了多少。

還好,這是解放後人才多了起來,而且糧食產量也提高了,不然這點地。一家三口都養不活。

況且,村民們還會進山采各種山貨,日子還過得將就。

不過這隻緊限餘十多年前而已。

現在,靠那些田地,一年大幾千都掙不到,屬於貧困線以下的。

要不是能進山搞點山貨,加上現在各種山貨價格非常高,賣了可以補貼家用,手裏都存不上幾分錢。

村子看着零零散散的,其實也有着一定的規律。

最開始東邊只有中間住着村民,不過隨着一代代傳下來,房子變得越來越多。

最高記錄有着兩百一十五棟。

村民們住的東邊,一共有五條路。

本來嘛,這五條路的房子挺稀疏的,有的七八十米才一家。

不過後來隨着分家,五條路的房子越來越密集了。

到現在,一眼看去,房子與房子之間,相隔最多二十米,有的甚至是兩三棟挨着的。

這一條路兩邊的房子,最多的五十棟,最少的也有四十多棟。

每家每戶房后,都有一小塊菜地。

這規劃,那是相當的好啊!

五條路,那就是五個組,有地方些叫隊。

排序也簡單,沒有按照什麼先來後到,直接從最裏邊開排,一二三四五。

而陳鋒的家,就住在五組靠西的方向,邊上數過去,還有四五家呢。

看了好一會,陳鋒從村東頭的土丘,順着道路下了土丘,又走過了幾十米,兩邊都種着蔬菜的菜地,到了村子五個小組的中間。

這時候,只有一米多寬的石板路,匯入了一條兩米開寬的村大路了。

這條大路可以算是村裡大交通命脈了。

從靠近懸崖大五組,到靠近山脈的一組,然後挨着山坡,一直到水田那邊分成左右兩條,也就是蓄水渠的兩邊。

而且在村子中間時,還衍生了一條通往了山溝,上面就不細說了。

上午還早,居然有村民在菜地里除草呢。

雖然是冬天,但是位於西南的村子裏,還是可以種蔬菜的,不像北方,到了冬天,除了高強度的大棚,其他地方種什麼死什麼。

對於陳鋒這個挑着東西的年輕人,蹲在地里拔草的村民,都停下了手裏的活,往他那邊看。

不過看了好一會,都沒認出來到底是哪家的娃。

呵呵,十年了,要是一眼認出來了,那才有鬼呢,況且當年的陳鋒,也才十八歲。

這麼多年,變化還是有一些的。

陳鋒也不認識那些村民,同樣的十年能讓陳鋒變化,十年也可以讓滿頭黑髮的中年人,變成白髮的老年人不是?

挑着東西,陳鋒在大路左轉繼續向前走,一直走到了五組第一棟房子前。

村子每一棟房子相同之處,那就是房子前,都有着一塊和房子長度一樣長的壩子。

房子兩邊要麼是廚房,要麼是牲口圈,都是這樣,只不過有些在左,有些在右而已。

一邊走一邊大量周圍的環境。接着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髮一幕。

好幾個村民在壩子曬太陽。看見挑着東西的陳鋒,打量着。

終於,沒等陳鋒走過,有個村民開口了。

“小夥子,哪家的?”

聽到有人問他,陳鋒把肩膀上的東西放了下來,轉身看起了問他的人。

皺眉看了一會,陳鋒帶着有點不確信都開口:“你是三叔爺陳三順?”

這陳三順,一聽名字,就跟陳鋒有親戚關係,不過是遠親,住在二組。

“喲,還認識我,我怎麼不認識你?”

陳三順一看這小夥子還認識他,有看了一會也沒想起是誰家的。

看着叔爺看了半天也想不起自己是誰,陳鋒也怕這老爺子想腦梗了,於是就開口。

“叔爺,我陳國強家的陳鋒,我大伯陳國富,三叔陳國棟,四叔陳國梁,這下你在想想。(方言其實是爸的,三叔叫三爸。四叔最小叫么爸)

陳鋒怕時間久了,這老爺子想不起來,沒有報爺爺的名字。

同時,也把大伯和兩個小叔大名字也報了出來。

“陳國富,陳國強,嗯?你是當年那個不讀書,出去打工的小屁孩陳鋒?”

經過陳鋒這麼提醒,這老爺子總算想起來了,還好,還記得有陳鋒這一號人。

不過小屁孩?那時候也不小了,一米七幾的帥小伙了都。

不過在那時六十多的三叔爺眼裏,還真是小屁孩。

“嗯啦,三叔爺,就是我,您老還是那麼老當益壯啊。”

“哈哈哈哈,不行咯,不行咯,你走的時候,一天挑好幾趟糞水去地里都不帶喘氣,現在挑兩趟就累得不行,老了,老了啊。”

!!快八十的人了,還挑大糞去地里,你這是讓城裏人情何以堪?

陳鋒也不是光站在壩子邊上,在三叔爺說話的時候,從一邊裝着蘋果的箱子裏,打開箱子,然後拿着蘋果給壩子裏的人都給了一個。

看着這些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的人。在三叔公的介紹下,陳鋒一會就想起來完了。

坐了一會,又給男的散了一圈煙,陳鋒也沒有多待,回到行李那,挑着繼續往前走,身後還傳來了三叔爺他們的嘀咕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平凡的山村,不平凡的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平凡的山村,不平凡的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村子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