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安置老兵與天竺現狀
陳磊回到自己的府邸看到鐵柱和韓安國兩人,他笑道:“你們不去推銷汽車了?”
這段時間韓安國和鐵柱兩人可是異常活躍,韓安國帶來陳郡之後到處送汽車給大漢的賢者,而鐵柱則帶領一票諸侯子弟,弄了一個賽車場,玩的是熱鬧異常,甚至都成為了長安新的潮流了,年輕人都喜歡看他們賽車。
鐵柱得意道:“大漢已經有上百諸侯國訂購了,我們的汽車了,這些市場打開,我們汽車廠必須產能翻一番才能滿足需求了。”
韓安國可不敢像鐵柱那樣隨意,他恭敬道:“有不少郡縣商賈訂購汽車,簽訂了分銷協議,下官準備回陳郡組織生產了。”
陳磊點點頭,而後看向鐵柱,雖然他沒有像自己預料的成為技術工匠,但現在也算是找到他的特長,他寬慰道:“你能有出息,老夫也算是對得起你父母的在天之靈,以後在汽車廠好好乾。”
而後陳磊道:“朝廷有一批退役的老兵,他們經歷朝廷三年錘鍊,紀律是有保證的,也在技校學習了一年時間,有一定技術,你們汽車廠能吸納多少?”
對很多參軍來說也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對大漢的將軍來說,士兵越多,他們的權利和影響力越大,但對大漢朝廷來說,安置每年退役的士兵就成為了一項極其繁複的政務了。
最開始安置1-2萬人對大漢朝廷來說還好辦,但後面大漢朝廷的郡兵越來越多,又增加了鐵路兵,基建士兵,現在大漢軍隊總兵力高達50餘萬,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三年義務兵,每年要安置十幾萬士兵了,為了給這些士兵找一份中產的差事,成為了每個丞相最頭疼的事情了。
大漢朝廷會鼓勵一部分優秀的士兵去學府學習,畢業之後找一份中產以上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大漢的工業規模在快速擴張,不管是技術人才還是管理人才也在快速增加,大漢學府學子的待遇讓後世人都要流口水,包分配,包就業,朝廷會按照他們的專業分配到各個工廠當幹部。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學子會聽從朝廷的安排,每年畢業的學子當中有三成會自謀出路,去私人的工廠收入相對來說會比少府工廠高三倍。
但能考進學府的畢竟只是少數人,大部分人只是在長安技術學校學一門過得去的技術,而後就是等待朝廷的安排了。
前幾年退役士兵能分配到的工作待遇已經逐漸下降了,出現了大量城市兵放棄朝廷的安排,自謀出路。
出現這種情況讓朝廷很無奈,待遇下降必然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但朝廷顯然難以長年累月的創造出十幾萬個中產以上的崗位。
不過這兩年產業升級帶來了轉機,大漢停滯下來的工業規模再次開始增長,優質的高薪崗位再次擴張。
陳磊看到鐵柱他們頓時就想到了盟軍那批退役老兵,這些都是經歷生死的戰場功臣,他們的退役待遇肯定要比普通的老兵更高才能服眾。
陳郡是大漢一等一的好地方,而汽車廠又是一個在快速擴張的工廠,對退役士兵來說顯然是一個好單位。
“此事,下官要和郡守商議。”韓安國可不敢胡亂答應,在陳郡一個工作的名額是極其珍貴的,陳郡每年都要安置一批老兵,他要是胡亂應下來,他後面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鐵柱卻滿不在意道:“我們汽車廠的產能要擴張一倍以上,應該要增加上千工匠。”
陳磊點頭道:“有這數據老夫就放心了,今年你們陳郡就安置5000退役老兵,這些人都是國家的功臣,你們可不能苛待他們。”
韓安國苦着臉道:“一次增加2000名額,丞相您這是在為難下官。”
陳磊卻滿不在意道:“就你們用郡兵和基建兵最多,陳郡良好的基建設施都是這些老兵建設出來的。你們自然應對承擔安置他們的任務,而且陳郡這幾年工業總產值增加了6成,多增加一兩千人根本算不得什麼。”
韓安國只能無奈道:“諾!”
而後陳磊又找了會稽郡,臨淄郡,三川郡,蜀郡,南陽郡等漢吏代表,每家或多或少增加了幾百上千的安置名額,尤其是大秦洲退役的士兵,更是重點囑咐道:“這些都是歷經戰火考驗的精銳,你們地方應當委以重任。”
地方也只能答應下來,但要多安排幾百名幹部,接下來有的忙碌了。
大漢歷55年11月8日,天竺國,孟買城。
董仲舒帶着十幾個從大漢招募過來的精英,面見天竺王徐愛軍。
他介紹道:“大王,這是烏酥縣縣令劉啟,乃沛侯之孫。”
徐愛軍對着劉啟道:“沛侯洒脫,孤欣然嚮往,劉少府的大名即便是孤也聽聞,是兄長委以重任的心腹大臣,父親對劉少府也是多有誇讚,說能力出眾的漢吏很多,但心中裝着百姓的漢吏卻不多,劉少府卻是少數心中有百姓的賢臣。有卿成為了天竺的少府令,我天竺工業的發展必然突飛猛進。”
劉啟有點驚訝,父親被天子重用他知道,卻沒有想到連太上皇都看重父親。
“大王過譽了,想要發展工業是需要工匠,技術,資金,市場等條件,臣還不清楚天竺情況,不敢保證天竺的工業可以順利發展。”
徐愛軍聽到這話哈哈笑道:“果然是專業人士。”
而後董仲舒繼續道:“此乃漢軍司馬劉賢,其父是發現新大陸的英雄劉濞將軍。”
徐愛軍道:“果然是將門虎子,在我天竺好好乾,孤定不會虧待你的。”
董仲舒繼續介紹道:“這位黃老門生鄭庄~~~~法家寧成~~~~,儒家顏異!”
“儒家顏異?儒家以槍傳教,想來槍法定然精通,來日,卿陪孤去打獵,讓孤也見識見識卿的槍法。”
這話讓董仲舒和顏異都滿臉尷尬。
天竺國也有儒家,但他們卻不是大漢本土傳來的,而是從西域匈奴國傳到天竺的,而且這些儒生進的還不是朝堂,而是和廟堂的婆羅門教和佛教競爭,只能說是儒教了,當董仲舒遇到天竺儒教徒,那氣氛是可想而知的,異端比邪教徒更可惡,董仲舒是真想要崩了這些所謂的儒生。
徐愛軍是真想改變天竺的現狀,所以對這批招募來的大漢精英極其重視,先是召集天竺高層宴請他們,讓他們和天竺本土精英認識,而後快速安排他們上任,其中劉啟成為了天竺少府令,劉賢成為了天竺校尉,其他像鄭庄,顏異官職都比他們在大漢高一級。
這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跟着徐愛軍來天竺的大漢貴族不滿了,他們用了十幾年時間才走到現在這個位置,結果劉啟這些人卻輕輕鬆鬆獲得現在的地位,加上董仲舒也是外來戶,卻三年時間成為了天竺丞相,還不斷從大漢帶精英過來,這是要擠占他們的位置。
雖然他們也是外來戶,但誰讓他們是第一批來的,他們受天竺環境的影響,已經被同化了,比起大漢的晉陞體系,他們還是更加喜歡天竺的種姓制。也正是因為這批大漢精英的墮落,徐愛軍才不得不引進外來的精英對天竺變法。
大漢歷55年11月11日,天竺國,孟買城。
董仲舒帶領劉啟走在孟買的街道上。
董仲舒對劉啟介紹道:“孟買原本的名字叫耽摩粟底城,幾十年前,廢帝胡亥帶領船隊攻佔此地,開始了我大漢墾殖天竺的歷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孟買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50萬人,是整個中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是的,這個時間線,孟買沒有在天竺的西方,而是在靠近大漢的東方。
劉啟皺着眉頭道:“丞相難道沒有對孟買有規劃?某怎麼覺得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貧民窟,而且這些房屋靠的如此近,稍微有點火星,整個城市都有可能被點燃。”
董仲舒苦笑道:“已經着過好幾次了,但燒完了,又會有人繼續在這片空地上搭建木板稻草房屋。”
劉啟奇怪的看着董仲舒,有種你就這點能力的想法。
而劉啟的想法被董仲舒捕捉到,他馬上說道:“某一人之力有限,難以改變整個天竺。”
“天竺現在的情況就是人多地少,全國的平民都往孟買彙集,出國做勞工已經是他們改變命運最好的出路。”
而後他又苦笑道:“但這些出國的天竺人,賺錢回國之後卻只會購買土地,加重天竺的土地兼并,造成更多的流民,這些流民又彙集在孟買,而後惡性循環就形成今天這種情況。”
劉啟道:“要進行工業化,這才能吸納這些流民。”
董仲舒道:“這就是大王請你們來的原因,跟着大王來的哪怕貴族已經徹底腐化了,他們只喜歡建設經濟作物園,種植棉花,香料,茶葉等值錢的作物,至於把棉花弄成棉布,卻沒有多少人感興趣,他們喜歡購買大漢的高檔絲綢,棉布甚至新品服裝。”
而後他苦笑道:“天竺雖然一直是處於出超的情況,但大漢的奢侈品卻有四成是被天竺的貴族購買,他們過的比大漢的貴族都要奢華。”
劉啟聽到這話神情冷冽道:“窮的窮死,富的富死,天竺這需要的不是變法,而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清洗,”
董仲舒搖頭道:“變法就是天竺的極限,清洗貴族就是砍斷大王的根基。”
董仲舒這幾年在天竺變法,打擊豪強,均田地,止腐敗,為天竺國增加了一倍的財政收入,減少了天竺三十多億的外債,在大漢的政界和學術界都激起了大量的聲望。畢竟在大漢歷史當中,能變法成功者無一不是一代人傑,董仲舒的變法顯然是極其成功的。但實際上他很有自知之明的,這是因為天竺和大漢本土的情況是往前不同的,他變法的難度比較商君這些人低多了。
天竺的漢人是外人,這點大家都沒有忘記,而董仲舒打擊的主要都是天竺本土豪強,而對於大漢的貴族豪強,他是屬於罰酒三杯式的處罰,雖然也讓他們吐出了一些利益,但比本土豪強少的多了,有這麼強烈的對比大漢的貴族反而能夠忍受,加上大漢貴族知道自己是外來戶,即便利益受損,但面對三千萬天竺人,他們十幾萬人漢人,還是要緊密團結在天竺王身邊。
聽到這話劉啟眉頭緊皺,他是看不起天竺的漢人,但他又不得不承認董仲舒這話的正確性,他們發展天竺大王的利益,而不是壯大天竺人的力量。
“最好的方法還是要我大漢和天竺利益融為一體,要不然天竺是難以發展起來的。”劉啟想了想道。
董仲舒道:“大王已經開始和天竺本土的貴族聯姻了,兩三代之後王室就和天竺國融為一體。”
接下來董仲舒帶領劉啟逛了天竺好幾個城市,也去了天竺的鄉村,這其中孟買居然還是天竺最好的地區,出了城市可以看到大片的棉花種植園,香料種植園,這兩種經濟作物加上茶葉,成為了天竺出口四大天王當中的2-4名,而第一名自然是天竺的勞工,這些勞工賺的外匯比棉花,香料,茶葉加起來還要多。
經濟作物雖然是利潤比較低的附加值產品,而且也是處於產業鏈的地段,但大漢的貴族好歹是經歷了工業化的,他們為了提升利潤會使用拖拉機,抽水機等大漢先進的機械,他們也會雇傭天竺本土的百姓作為產業工人,好歹是處於產業鏈當中了。
但深入到天竺腹地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了,雖然天竺的奴隸制度已經瓦解了,但佃戶制度卻又重新出現了,劉啟看到大量的天竺地主把自己的土地佃給天竺的農戶,他們租稅高達5成以上。
而且更加讓他感到無語的是,天竺地主地主還經常想辦法讓佃戶給他們義務勞動,像磨米粉,麵粉,砍材挖礦,還用高利貸來套牢自己的佃戶,讓他們世世代代給自己勞作,說是佃戶,其實和農奴沒有多大區別了。
劉啟都有的佩服這些天竺人了,這樣都不造反,也太能吃苦了。
大漢歷56年2月11日,天竺國,孟買城。
董仲舒他們考察完天竺之後,相聚在一起,商議天竺變法之事。
劉啟第一個說道:“天竺想要發展必須要均田,農戶沒有田地,工業就沒有發展的原料和商品市場,只有搶奪天竺地主手中的土地,財富,人口才能給天竺的工業帶來發展的原料,勞動力和商品生產。”
董仲舒恍然大悟道:“難怪老夫一直難以理解,天竺本土有鋼鐵廠,紡織廠,但卻一直沒有發展壯大,出現大漢那種佔地龐大的工業區,更加不要說是成為工業國了,原來是這些地主把原料,商品,市場,人力全部給佔了。”
董仲舒畢竟是儒生,雖然因為他在大漢的生活的經歷,讓他覺得天竺工業發展出現了問題,導致一直沒有辦法擴大,但他卻難以清晰指出是什麼原因。
現狀經過劉啟的提醒他才明白,原來是天竺的小農經濟太頑固了,直接阻礙了天竺工業的發展,但他內心還是有點疑問的,按照大漢的規律,不應該是工業化擊碎小農經濟,怎麼來到天竺之後反過來了?
寧成搖頭道:“天竺可以說是無官不貪,連某都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丞相能在這種情況還能讓天竺財政提升一倍,下官佩服。”
大漢自然也是有貪官的,每年廷尉府,御史大夫府,十三個刺史府,每年抓捕的貪官污吏有上萬,但這些貪腐行為只敢在暗中進行,但在天竺卻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
董仲舒道:“已經好很多了,先幹掉那些阻止我們做事情的貪官污吏,等天竺的情況好轉了,再想辦法清刷吏治。”
寧成卻笑道:“下官從法學院畢業之時,定下要為大漢抓捕上萬貪官污吏,本以為只是理想,現在看來是到天竺倒是有可能實現。”
寧成是南陽穰人,大漢法學院的畢業生,他也是法家酷吏的代表之一,在成為縣法曹之時就敢反駁縣令,對待下級又苛刻嚴酷,大漢朝廷把他安排在上黨郡為法曹,專門監管地方上私挖礦石的豪強,雖然政績不錯,但因為得罪太多人,仕途不暢,郅都為并州刺史時,發現寧成剛直不阿,不畏權貴,敢於執法,為人苛刻,和自己很相似,於是開始提拔他,很快他就升遷成為了郡法曹,但雖然是學習郅都的做派,但寧成廉潔卻不如郅都。
當時并州貴族豪強恨郅都入骨,但抓不住郅都把柄,這個時候發現了寧成這個“小郅都”而且還有辮子,這還有什麼說的,并州貴族當即告到御史大夫府,寧成被查處,免職再次去法學院學習,前途可以說是被毀了,而後董仲舒在大漢招募人才,寧成就想着在天竺去發展一番。
鄭庄道:“天竺的風氣也很差,當地人遇到問題不想辦法解決,而是求神拜佛,神廟的數量太多了,這些僧侶佔據太多資源了。”
董仲舒道:“現在都算是好的,早幾十年這些僧侶還要干涉朝政,現在好歹把他們趕出朝堂了。”
天竺現狀已經是經歷了胡亥一次滅佛運動了,加上徐愛軍成為天竺王之後,一直壓制天竺的宗教勢力,把佛教和婆羅門教打的粉碎,但幾千年來的宗教傳統,加上貧瘠的生活,又讓這些宗教死灰復燃。
顏異道:“教育也非常成問題,人口百萬的孟買,小學數量只有百餘所,而且規模小,投入少,學府也只有一所,而且大部分的學子畢業之後會去大漢,人才都沒有,怎麼發展工業?”
董仲舒道:“天竺就是一個重病的患者,所以才需要一點點的變法。”
劉賢神情怪異道:“某看到的情況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了,天竺軍隊,軍紀散漫,訓練,武器裝備都不足,軍隊內部也是貪腐成風,一營士兵缺額普遍有3-5成,以天竺軍隊這樣的戰鬥力,我等只要去大漢招募一營雇傭兵,即便天竺皆反,我們也可以平定天竺。”
戰國以來大漢這塊土地上,變法太常見了,每個國家變法最重要的支持除了國君之外就是軍隊了,天竺這種情況,即便是反對派想要發動政變,但估計也是打不過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