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免田賦與天竺勞工

第694章 ,免田賦與天竺勞工

大漢歷55年10月21日,長安城,建章宮。

大漢朝廷三公九卿,九卿府衙各地郡守彙報一年的成績,整整花費了三天時間,這些數據雖然枯燥,但現場的賢者,諸侯代表,大漢優秀代表都聽的非常認真,通過這些數據,他們可以感受到大漢越來越強盛,朝廷的三公九卿向自己彙報成績,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參與國家的管理,體會和國家的共同成長,增強主人翁的意識。

彙報完去年的成績之後,則是大漢九卿提交下一年的計劃書。

大司農馮唐對着賢者們道:“經過朝廷十幾年的努力,大漢邊郡已經有50個郡縣的田賦徹底被免除,而現在只剩下河北,中原,江南等地的郡縣還要上繳田賦,但現在大漢的田賦只佔據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三,而徵收這筆糧食佔據朝廷政務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徵收糧食的消耗已經大於糧食本身,田賦已經成為了地方上的吃飯財政了,朝廷徵收田賦已經是弊大於利。”

“而大漢,農戶的收入普遍不如工匠,各種福利待遇也遠遠不如城市當中的市民,減免農戶的田賦,有利於增加農戶的收入,減少城鄉的差距。”而後馮唐對着現場的賢者們道:“某以為我大漢時候結束幾千年來的田賦了。”

馮唐話音剛剛落下,現場一片嘈雜。

趙喻感嘆道:“不收田賦,我大漢真做到了!”

即便他是看着大漢一步步走到現在這一步,但他還是感到不可思議。從三皇五帝到如今,田地的收入一直是決定一個王朝盛衰最直觀表現,大漢是3000年來唯一一個讓農戶沒有賦稅的王朝。

公孫弘也跟着激動道:“我大漢的盛世至極,如此盛世謀定要留下濃厚的一筆。”

他明白今天的事情,在青史當中必定會大書特書,他甚至妒忌的看着馮唐,為了免除田賦,大漢經歷了4代丞相的努力,花了30多年時間。而這個功勞的絕大多數都被馮唐獲取了。

他內心升起一股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劉恆自得笑道:“如此盛世在我等手中建立,人生豈不壯哉!”

而後他看着鄧通道:“我等已經老朽了,但大漢創造的大同事業不能腐朽,你們一定要好好繼承好這份事業。”

鄧通嚴肅行禮道:“諾!”

蜀郡賢者代表卓王孫聽完后,笑着對蒯旭道:“朝廷終究是心中裝着我等。”

卓王孫的鋼鐵廠主要是打造農具收入高了,自然會有更多錢財來購買他的產品了,而蒯旭在江南有不少茶園,果園還和大量的農戶簽訂了供貨協議,即便不算這些,農戶手中錢多了,對江南錢莊也是好事情,農戶可以存到他錢莊裏的錢變多了。

農家賢者代表們更加激動異常,其實大漢的田賦從周勃為丞相開始,一直都在減少,從最開始的三成田賦,經過周勃十年的努力減少到一成,而後又經歷了酈商,陳銳,陳磊三位丞相二十五年時間,大漢一半以上的郡縣田賦已經不收了。

其實早在10年前,田地的收入佔據大漢財政總收入只有5%上下,對當時大漢朝廷來說,田賦帶來的收入,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有肉的雞肋了。

只是對地方來說,這筆收入很少,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鄉村的漢吏就靠着這筆收入維持基礎的運轉,沒有田賦地方郡縣就要養活這些小吏,開支會暴漲,但偏偏這些鄉村小吏是大漢的最基層的管理者,沒有他們大漢就會出現皇權不下鄉的囧境。

馮唐為大司農的這幾年,一直在協調朝廷和地方,關於養活這些漢吏開支分配問題,最終於朝廷把房產稅和一部分營造的權限交給了地方郡縣,地方可以通過改造老舊城區,建設新小區,以賣房屋的收入,和每年徵收的房產稅來抵消這部分開支。

最終在今年朝廷和地方談妥,所以對馮唐說免除田賦這個事情,大家其實都有預計,基本上該知道的都知道。

但真走到這一步的時候,在場的人內心還是極其激動的。現在的賢者回顧這三十五年的時間,才發現大漢翻天覆地的進步,三十五年前,田賦佔據朝廷的四分之一,當時即便朝廷有這個想法,但也沒有辦法填補這四分之一的財政開支。

但三十五年後,田賦的收入只佔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三,有如此明顯的對比,所以才恍然意識到大漢這三十五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最終免除田賦法令得到了在場賢者的全票通過了。

馮唐之後,劉恆也上台發言道:“我大漢從內燃機和電機研發出來之後,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然爆發了,為了指導各郡縣的產業發展,朝廷制定了工業2.0計劃,朝廷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朝廷引導,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圍繞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公孫弘聽着劉恆的發言,每個字他都能聽得懂,但組合起來他就迷糊了,他大致就是知道朝廷要推廣新技術,其他的他就聽不懂了,這讓他心裏面生出些不安,即便他已經超過了四十歲了,但他還是有一顆宰執天下的心,但如果他連朝廷的政策都聽不懂,那他還如何進步,即便他有一手高超的農業技術,但也沒有用,沒看到農業收稅只佔道大漢的百分之三,現在更是全部免除了,朝廷工業發展方向對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公孫弘拉着趙喻小聲問道:“兄長,劉少府到底在說什麼?”

趙喻道:“就是朝廷一直在做的產業升級,只是朝廷以前是以蒸汽機為核心,而現在卻用內燃機和電機取代蒸汽機,再說簡單一點,劉少府,就是告訴我們以後不要再弄蒸汽機了,要弄就弄內燃機和電機以及配套的產業,而做這些產業朝廷都會給與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

公孫弘無奈道:“小弟是要好好學習一番,要不然國家的政策都聽不懂了。”

趙喻道:“你有空閑的時候可以去墨子學院,大漢的政務學院聽課,你學習能力不差,就是鄉村待久了,對新生事物了解的不多,尤其是工業發展的領域,現在在大漢,想要進步就要了解產業的發展。”

公孫弘認可的點點頭,他自認為不輸於人,這些東西他只是不了解,了解之後他可以很快掌握。

而其他賢者也是差不多的狀態,只有像卓王孫,蒯旭這樣的大商賈才能了解到這其中的信息。

卓王孫道:“陳郡這段時間在大力推廣汽車,從實用性來說,比長安的電車,拖拉機,蒸汽車強太多了,兄長我等是不是投上一股。”

對卓王孫這樣的大商賈來說,賢者大會上朝廷頒佈的政策,都是賺錢的信息。

蒯旭皺着眉頭道:“陳郡管理的太嚴苛,四馬分利,我等只能佔據兩成五的利潤,對我等來說算不得發財之地。”

只賺這麼點利潤,哪裏不能賺,何必跑到陳郡去受氣,明明是自己花錢辦的產業,卻連管理的資格都沒有。

現在的陳郡可以說是墨家的根基之地,經過幾十年的鞏固進步,陳郡已經有徐凡後世記憶當中的七分樣子了,內部有大量的鋼鐵,機械等重工業區,內部廠房林立,工匠眾多,陳郡收入的差距是整個大漢最小的。

同時陳郡也是整個大漢對工匠組織最嚴密的地方,有整個大漢最龐大的市民階級,有各種墨家的組織為陳郡幾百萬工匠服務。

在這裏生活的人,最喜歡問的事情就是“你是哪個單位的?”是充滿着墨守成規的嚴密城市,在這座城市當中,最受到尊重,權利最大的永遠都是那些站在幾百萬工匠最頂點的大匠,這是整個大漢最能體現工匠是主人的城市。

只是一座時候工匠的城市,但卻讓大漢的商賈不喜,稅收太高,管理太嚴,利潤太少,越是大商賈,就越是厭惡陳郡的環境。

反而是中小商賈更加喜歡陳郡的氛圍,因為只要成為了陳郡產業鏈當中的一環,收入就變得非常穩定,甚至可以說是旱澇保收,甚至可以說他們被收編成為單位當中的一員了。

中小商賈在陳郡經商只要做好產品質量,管理好研發團隊達到上面的技術要求,而後就可以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突出的就是一個輕鬆自在。他們深入到產業鏈當中,只要做好自己精通的那一部分事物就可以。

但在其他地方,大工廠壓小工廠,大商賈壓小商賈,甚至是大魚吃小魚都是常態之事,那些中小商賈要擔心的事情就多了,要自己找訂單,找到了訂單又要擔心上游的工廠是不是騙子,找大的工廠,什麼回扣,壓貨物,防備挑刺等等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是要一個接一個處理,浪費了大量精力不是,還賺不到多少錢。

只有那些佔據行業頂端的大商賈,他們可以輕鬆吃掉一個行業大部分的利潤,但因為陳郡的制度限制,他們要把大量的利潤分給工匠,分給技術大匠,分給管理的掌柜。自己出錢出力,結果只得到了小頭,在這些大商賈看來,陳郡的制度就是在剝削他們來討好工匠。

所以在陳郡有一定資本和野心的工廠主會去南方的會稽郡另起爐灶,會稽郡對商賈的限制更少,還能連接全球商道,是創業的好地方,當然在會稽郡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大部分的創業的工廠主成為了枯骨的一部分。

倒是坐在郡守代表席位的韓安國大喜了,朝廷推出的工業2.0對他們來說就是永遠了潑天富貴降臨了,他們研發的汽車就是屬於朝廷要大力支持的產業,他們想要發展壯大,有朝廷的政策支持,有錢莊的資金支持,再加上陳郡的技術優勢,汽車必定會成為陳郡新的產業核心。

而後是營造令袁盎登台,說明了大漢朝廷將會在下一個五年計劃當中,修築20個中小型水壩,一方面滿足大漢對於電力的需求,一方面改善大漢航運河道的運力,最後解決上億畝田地灌溉需求。

蜀郡太守灌何大喜過望,有朝廷這個政策在,他弄幾個中小型水壩通過幾率大增,其他有江河的郡守們也是躍躍欲試,能用朝廷的錢為本郡建設工程自然是好事情了。不過現在大漢有上百個郡。而朝廷的規劃卻是20個水壩,只有兩成的概率,是要經歷一番激烈的競爭。

像董仲舒這樣的諸侯代表一臉羨慕,這也只有大漢朝廷能有如此強大的財力免除田賦,他們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些諸侯國本就沒有多少工業基礎,收入的大頭都是來自農業。

他們也沒有財力多個工程共同進行,像天竺,都不說修水壩的錢財,就水泥產能就很難滿足修水壩的需求。

不過他在羨慕的同時也為天竺找到了一條多快好省建立五小工業的途徑,就是購買大量放棄了落後產能工廠。

當日的會議結束,天子的侍從就找到了董仲舒,帶他去了天子所在的章台宮。

“臣董仲舒拜見陛下!”董仲舒看到天子馬上行禮道。

徐愛民道:“免禮!”

而後他說道:“三弟這兩年的情況如何?”

董仲舒回稟道:“我王身體健康,去年還誕下一位公主。”

徐愛民笑道:“你在天竺做的事情,朕聽說了,天竺國的財政扭虧為盈,朕都沒想到,卿的才幹如此出眾。”

這點倒是真的,董仲舒看上去是一個古板的儒生,但去了天竺卻是一改面貌,在天竺用的都是法家之道,嚴厲打擊貴族豪強,貪官污吏,就看董仲舒在天竺的政策,說他是法家之人也不為過。

董仲舒嚴肅道:“天竺病入膏肓,臣只能用重葯。”

董仲舒也想要實行儒家的仁政,但天竺的貴族豪強太貪婪,僧侶祭祀太強勢,底層的百姓愚昧無知,卻又一盤散沙。

他不下重手根本壓制不住天竺的豪強貴族,不過經過天子的提醒,董仲舒卻有想要在大漢招攬幾個法家的士子去天竺,這種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士來做這個黑手套,他可不想被人說是法家之徒。

徐愛民道:“這次找卿,主要卻也是為了賢者大會期間的那次遊行示威,他們告訴朕,長安有很多非法的天竺勞工,他們在長安城搶佔了長安百姓的工作崗位,壓低了長安工匠的收入,朕記得在我大漢的諸侯當中,朝廷發放給天竺的勞工證是最多的,有近十萬張,怎麼天竺還有如此多的非法勞工?”

徐愛民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大漢有大量的天竺非法勞工,數量已經不可統計,大概有十幾萬人左右,比規定的數量多了一倍多。

這些天竺人多集中在會稽郡,臨淄郡,長安三地,要知道大漢本就處於產業轉型時期,大量的工匠失業要重新適用新的崗位,偏偏還來如此多的非法勞工來搶佔工作,大漢屯墾的制度也就停了十年時間而已,大部分市民還是極其重視工作的。而現在天竺的外來者搶他們的工資,擾亂用工市場。

長安已經實行了幾十年的八小時工作制和最低工資標準,但這些天竺人一來,動不動九小時,十小時,甚至十一,十二小時,有時候還不要加班費,美其名曰自願加班。這些天竺人做工賊,直接影響到長安本地人利益了,這才導致了這次的遊行示威運動。

董仲舒頓時沉默了,他要說不知道那是假的,天竺勞工每年匯入多少外匯他是知道的。

這是天竺最重要的收入,天竺本土的收入太低了,因為工業不成規模,大部分人都是農民,而幾十年前胡亥在天竺均田,當地的農民是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

但農業社會能生產的財富太少了,天竺受到大漢的影響,醫療水平增加,生育率大增,現在天竺的人口比胡亥當初去天竺的時候增加了兩倍余,人均田地一少,天竺的農戶只能租種貴族豪強的田地生活了,他們收入的一大半要上繳,餘下的也只能勉強生活。

但去了大漢,一年卻可以積累3萬錢的財富,這筆財富可以在天竺養活十個人,收入的差距如此大,天竺人自然是想辦法進入大漢了。

而偏偏大漢和天竺還沒有地理上的隔絕,在南方天竺人走線的方式是躲在運輸船當中,在北方,天竺人走線的方式掛在火車上,一路從西域鐵路進入關中,而長安城天竺非法勞工,就是從西域過來的。

外出務工已經成為了天竺這幾十年來形成的傳統了,大航海時代大漢獲取了最豐厚的利益,佔據了大量的土地,而要開墾這些土地,需要大量的人手,天竺卻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家,從胡亥開始,大量天竺人進入南洋,新大陸,西域等地。靠着給大漢打工,天竺人也是實實在在的吃到了幾塊帶肉的骨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694章 ,免田賦與天竺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