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長沙郡發展的規劃和農社熱潮

第609章 ,長沙郡發展的規劃和農社熱潮

大漢歷40年4月3日,長沙郡,耒陽縣碼頭。

這日清晨,賈誼就帶着一眾漢吏在碼頭上等侯。長沙郡的官吏都知道,朝廷的救災援助會在今日到達,所有人都有點激動的看着河道遠處。

“太守不愧是陛下面前的紅人,果然是手眼通天,即便今年的災情有點嚴重,但朝廷這麼快就來救濟,還是我們太守本事大,從這也能看出太守即便貶到長沙郡,依舊是聖心獨攬。”漢吏張明看着賈誼羨慕道。

賈誼的過往這裏的漢吏都清清楚,少年成名,年紀輕輕就成了法學院的夫子,因為一篇《過秦論》名震長安,讓當時還只是太子的天子看中,而後平步青雲,20多歲就成為了2000石的尚書令,一度能與當朝的丞相相抗衡,要知道對漢吏來說,能成為丞相,宰執天下,這就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賈誼對他們來說就是前所未有的大人物。

汲衛道:“知道太守不是等閑之輩就好好表現,要是能被郡守看中,我等也能平步青雲。”

汲衛因為家族的過往,他是不滿足只成為400石小吏的,賈誼出現對汲水來說是喜出望外的,只要能得到賈誼的舉薦,他就能跳出長沙郡,更上一層樓。

“嘟嘟嘟,嘟嘟!”蒸汽輪機的聲音忽然響起。

“來了,來了。”所以人都激動道。

只見一支蒸汽船隊緩緩的靠近碼頭,幾十人從船上下來。

賈誼驚訝道:“子都兄,釋之兄,怎麼會是你們?”

馮唐笑道:“賈生不是說要農家夫子支持,我們就是來支持賈生的。”

張釋之神情嚴肅道:“兄長,長沙郡的災情怎麼樣?”

賈誼指着不遠處的河道:“這水位已經下降了五尺余,長沙郡即便是地處南方,小河小溪眾多,但依舊扛不住這次的旱災,境內已經有五成河道乾枯,現在只能勉強依靠井水澆灌,今年的收成能保住一半,已經是上蒼保佑了。”

張釋之看過去,可以看出河道兩邊一些露出淤泥的地方,河道的面積更是降低了一半多,有些地方甚至連河床都露出來了。

“兄長放心,我等帶了500台抽水機過來,專業的打井隊也帶了20支,糧食帶了5000噸,後續朝廷還會根據旱災的嚴重程度繼續提供抗災物資。”

賈誼鬆口氣道:“這就好,本地的地下水還算充沛。”

馮唐和張釋之兩個人都是實幹派,在耒縣休息一日之後。馮唐就帶着打井隊,在乾旱最嚴重的地方打井解決灌溉用水的問題。

張釋之則在汲衛的帶領下,把一台台蒸汽抽水機分發在受災最嚴重的各鄉村當中,一台台抽水機把吸水河道內的水分抽到田地當中,保住為數不多的稻苗。

可能是上蒼把他的脾氣發完了,到了4月中旬,長沙郡下兩場不小的雨,這極大的減緩的乾旱,同時農家的夫子指導村民補種耐旱的土豆高粱。田地當中勉強生長出一些綠苗。

此次旱災不能說結束了,但能做的一切都做了,現在只等秋收的情況。

大漢歷40年5月1日,耒陽縣衙。

賈誼舉起茶杯道:“多謝兩位賢弟這一個月來對我長沙郡的就住。”

馮唐和張釋之笑着舉起茶杯道:“都是為朝廷辦事。”

而後馮唐感嘆道:“這兩年小弟也是去了不少鄉村組建農社,但像長沙郡這樣山巒疊嶂,地勢曲折之地,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地方想要發展難。”

張釋之道:“兄長難道沒有想辦法招商引資,長沙郡不但農村貧困,縣衙附近也沒看到幾個工廠?”

賈誼苦笑道:“商賈之流最擅長做的是錦上添花的事,長沙郡道路不通,產業不興,本地的百姓又缺乏教化,要原材料沒原材料,要市場沒市場,他們是不可能來長沙郡的。

想要改變長沙郡的面貌,只能靠朝廷花大力氣大代價修建基礎設施,開墾田地,興辦產業,就我看來越是貧困的地方越需要朝廷的力量,農家墨家的力量來大力發展,在這種地方市場化競爭,是競爭不過中原那些肥沃之地的,只能靠朝廷,整合當地所有的力量來促生產搞發展。”

“兄長所言,可謂是看穿了那些商賈之輩。”張釋之認同的點點頭。

賈誼拿出一份奏摺道:“這是維修這一年來巡視長沙郡,對南方各郡建設的一點看法,還請釋之交給陛下。”

張釋之好奇道:“兄長打算如何治理長沙郡?”

馮唐也一臉好奇,他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和農戶大交道,也算是半個農業方面的專家了,就他看長沙郡的地理環境,北方還相對好一點,能建設成為一個魚米之鄉的糧倉,但在南方這片土地,弄個溫飽榮譽,想要富裕難。

賈誼笑道:“自然是我法家的老辦法工廠官營,鄉村建農社,這種貧瘠之地,農戶單打獨鬥是不可能富裕的,只能由朝廷組織他們生產,帶領他們服務,一個個農戶的力量自然不強,但如果幾十萬農戶聯合起來,他們爆發的力量可以改天換地,現在長沙郡的百姓缺的就是朝廷把他們組織起來。”

馮唐卻搖頭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把百姓組織起來,讓他們吃飽飯不難,但想讓他們富裕太難了,這裏田地太少,山地太多,一戶百姓能獲得的土地有限,很難讓百姓富裕。”

賈誼笑道:“光種糧食,即便是中原地區也很難富裕,想要富裕還得向經濟作物下手。這兩年蜀中的諸侯不是種植從新大陸的煙葉都富裕了,為兄想來自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地理位置和南中地區差不了多少,他們能種煙葉,我們這邊也能種煙葉,還有就是要建立橡膠園,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這裏雖然有不少山脈山丘,不適合種糧食,但卻比較適合種植橡膠,當地的百姓之所以不敢種植,就是因為種植橡膠的前幾年都沒有收入,普通的百姓根本扛不住,只能由朝廷帶領這些百姓共同種植。”

新大陸的幾樣特產,這十幾年來已經開始在大漢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其中玉米已經成為了大漢的糧食之一,土豆也成為了大漢的菜肴之一,而橡膠樹更是成為了大漢最重要的經濟作物,而且隨着大漢的工業化發展,橡膠的市場還在成倍擴張,其種植的面積甚至趕不上擴張的速度,這10年時間橡膠的價格居然還漲了五成。

現在南洋,南方的幾大諸侯都有一個龐大的橡膠種植園,靠着橡膠這一種特產大發其財。

而這其中煙絲行業的發展和徐凡還有點關係,當年大漠諸侯移封的時候,南中也有不少的諸侯有這個想法,南中地區雖然特產不少,但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這些年大漢的其他諸侯緩慢的追了上來,南中地區已經成為了比較貧瘠的地方了。

這些諸侯也想換一塊富裕的地方,但徐凡不想讓這些諸侯走,這些地區是大漢文明最晚同化的地區,曲曲折折的弄了上千年才勉強完成,大漢的這些諸侯才不過在這裏教化了幾十年時間,這點時間哪裏夠讓南中地區成為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的大漢朝廷需要這些諸侯紮根在南中這片貧瘠的地方。

但想要這些諸侯紮根肯定要給他們一些好處。於是徐凡想到後世煙絲的這些產業好像就是在這些地區,於是就指點他們種植煙葉子,幾年下來已經有不小的規模了,南中地區已經成為了大漢最大的煙絲生產基地,每年可以賺取大量的利潤。

而賈誼也看中了這方面的利潤,種植煙葉子的利潤雖然不如橡膠高,但種植煙葉卻可以當年種植,當年收穫,行業的周期比橡膠短多了。而且這種經濟作物也非常適合長沙郡以南的情況。

賈誼道:“先種植煙葉,用煙葉的利潤再來種植橡膠樹,在輔助果園,茶園等經濟作物,當這些經濟作物有一定規模了,煙葉加工廠,輪胎廠,罐頭廠,茶廠,當這些工廠多了之後,紡織廠,鋼鐵廠自然會建設起來,只要有10年時間,長沙郡必定會改變落後的局面。”

張釋之佩服道:“兄長大才。”

馮唐道:“有兄長在,長沙郡必定會成為王道樂土。”

賈誼搖頭道:“這不過是南方各路諸侯發展的模式,為兄也不過是套用這個模式而已,這個模式其實誰都能用,能用的好的卻不多,關鍵是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能把幾十萬百姓組織起來,共同發展。”

“雖然我不想承認,但在這一點上,大漢的各路諸侯做的比我們好的多了,在南方的諸侯國,普遍比朝廷直轄的郡縣要更加富裕。”

“這其中英~國更是如此,在兩代英國公幾十年的開拓下,英~國已經成為大漢南方最富裕的諸侯國,號稱小長安,南方都城,一座城池的人口有50萬,在江南地區除了會稽郡,就沒有比這更加富裕的地區了。”

馮唐無奈道:“就憑太上皇和老英國公的關係,現任的英國公也是陛下的妹夫,光這點關係也是我們比不了的,英~國多少產業都是太上皇指點的,有這層關係,英~國想要富裕自然容易。。”

賈誼道:“太上皇指點老英國公的產業,大漢其他郡縣也有,但這些產業就是發展的不如這些諸侯國,一家兩家是這樣,但幾十個諸侯國都是這樣,這就是我們這些漢吏懈怠了,諸侯是在開拓他們的國家。他們自然可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專註發展一個產業,甚至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怨言。”

“而我等!”賈誼苦笑“為兄從2000石的尚書令轉為2000石太守,明明是平級調動,但所有人都認為為兄被貶,長沙郡對很多漢吏來說就是蠻荒之地,我大漢的諸侯接近500位,又有哪位諸侯覺得自己是被貶的?”

張釋之無可奈何道:“人性使然,此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太上皇就是了解人性,所以才會在蠻荒之地大肆分封諸侯,想靠漢吏開發這片土地,只怕要幾百上千年。”

現場沉默一陣,最後還是馮唐說了說自己在建設農社的經歷,尤其是有點自豪的敘述,他建立的那些農社,農戶的收入普遍增長了三成以上,有些農戶的收入甚至翻了一番,這即便是在大漢朝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

賈誼問道:“我從大漢的筆報上看到,就這一年多的功夫,朝廷農社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如此快速的擴張會不會引發問題?”

即便在長沙郡賈誼依舊非常關注朝廷的動向。而這兩年大漢朝內部最大的事情,除了天子和丞相的矛盾,就是農社的快速擴張,從關中不到1000個,迅速擴展到中原,現在大漢農社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個,如此快速的擴張引起了賈誼的擔憂。

張釋之有點鄙夷道:“兄長覺得這快了。但我們的袁尚書還覺得速度不夠快,多次上書要各地重視農社的組建情況。”

在賈誼被貶之後,當今天子想讓劉恆為尚書令的,一來是劉恆為人踏實肯干,交給他的事情都完成的妥妥噹噹,是一個當秘書的好人選,二就是劉恆的父親沛侯,在大漢交際廣泛,有很大一部分元老關係和沛侯不差,天子認為劉恆為尚書令能減緩和那些元老的矛盾。

但劉恆為人謹慎低調,知道尚書令這個位置雖然位高權重,但卻也是大漢矛盾的匯聚點。稍有不慎賈誼就是他的下場了,所以劉恆就以人自己能力不足,推脫了這個任命。

天子想了想就提拔了袁盎為尚書令。

這反而歪打正着,袁盎在這個位置上表現出出色的才幹,他尊重大漢的各方元老,和元老交流總能讓這些人如沐春風,展現出長袖善舞的手段,他在尚書令的幾個月時間,就有效的彌合了天子和元老們之間的矛盾。

他還熱意提拔新人,在天子身邊的時候總是會舉薦那些有才幹的青年和漢吏,在大漢青年漢吏群體當中積累了不小的威望。

但對張釋之來說,他就有點鄙夷袁盎的手段了,做個老好人,各方都不得罪,這不就是溜須拍馬的手段。

聽到張釋之的鄙夷,老實人馮唐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兄長解釋一番道:“天子強硬,元老也強硬,兄長這個尚書令不想辦法彌合一下,大漢朝廷就會分裂,誰也不想再看到兩年前發生的事情吧。”

賈誼自嘲道:“的確,袁盎做尚書令比某強十倍。”

他當時做尚書令的時候,想的就是自己是新時代的商君,要成為天子的刀劍,革除大漢的弊病,結果他的這番作為反而激發了天子和元老之間的矛盾,從這方面來說,他這個尚書令是極其不合格的。

馮唐繼續說道:“農社雖然是兄長組建的,但卻是天子推動的,而且我也不認為農社有什麼壞處,十幾戶人聯合一起勞作,一起收穫,以前買不起的拖拉機,現在買得起了,以前不敢用的肥料,現在也能使用了,而且更大規模的農社,還能建設麵粉廠,養殖場,飼料廠,這些都是有效提升農戶收入的方法,就某視察的那些地區來看,只要加入了農社的農戶收入都有顯著的提高啊,這種好事快一點又有什麼不好的?

很多沒有農社的地區,當地的農戶都向朝廷上書,要是要把農社建立在他們本土本鄉,現在的局面不是農社擴張的快了,而是大漢百姓想要富裕的生活,他們已經不能容忍農社緩慢的擴張了。”

“天子這一年多時間,巡視了中原7個郡縣,這些郡縣只要建立農社的,收入都有很明顯的提高,最少增加了三成左右,正是因為有下面的百姓不斷的呼籲,朝廷這才不得不加快建設農社的進度,這不是袁兄長一個命令就能做到的,而是大漢從上到下大家都想加入農社,都想增加收入。”

賈誼聽完這話皺着眉頭道:“欲速則不達,農社不是百姓們組建了就會增加收入的,它是要有農家的技術人員指導,要有朝廷的資金支持,更加重要的是要有海外的肥料支持,幾十萬戶百姓使用的肥料,那上百萬乃至幾百萬戶農戶使用的肥料,數量是往前不同的,我已經察覺到化肥的價格已經漲了三成。再漲上去的話,使用化肥就不方便了,但沒有化肥的話,所謂增加糧食的產能不過是一個笑話。”

賈誼在長沙郡反而更容易置身事外,他覺得朝廷這個農社風潮太過於激進了,雖然在新聞報道上,都是那種只要一加入農社,糧食的產能就能增加三成,五成,貧窮的農戶瞬間就可以進入小康狀態,小康的農戶也能進入富裕狀態,但在他看來,這不過是絕大部分的農社得到了海外的肥料導致的增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609章 ,長沙郡發展的規劃和農社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