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郭嘉縱論天下大勢

第215章 郭嘉縱論天下大勢

科舉制事關重大,因而劉明極期關注。

在他的親自指點下,荀彧和郭嘉兩人擬制了具體細則,又組織蔡邕、王允、楊彪、盧植等人充分討論。

其實,劉明現在的推行的科舉制,已經與中國傳統歷史上的科舉取士有着很大的不同,內容上已經不再是獨尊儒術,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特別是既有事關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的常識內容,又有事關治國理政的宏觀策論,盡最大可能避免舉士們眼高手低,坐而論道滔滔不絕、立而行事百無一用,將國家帶入越來越務虛的不歸路。

而且科舉取士也不是獨立存在的,與劉明當前正在推行的新式教育體系密切相關,至少大多數考試內容是有密切關連的。

因為有科舉這個指揮棒的指引,因而這天下必然會越來越重視教育,進一步開啟民智、促進發展。

而教育中各行各業內容都有涉獵,又會反過來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興盛,推動各業平等、百花齊放理念的確立。

當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不是一盤散沙,需要一個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千變萬變核心不變,否則國家也好、民族也罷,就會失去凝聚力。

只是現在還沒到那一步,現在需要的是先放開,等天下安寧之後,劉明會融合自己幾千年的見識,來提出適合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

劉明對科舉取士極期重視,把他作為推動這個社會跨越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本來想着,為了方便下一步在推行之中降低阻力,是不是要把擬定好的細則派人送給皇甫嵩、蓋勛、朱儁、劉虞這些處於這天下頂端的幾人過目?

後來想了想還是作罷了,五司巨頭們的見識雖然要遠超普通人,但每個人的身後都關聯着巨大的利益集團,而且他們都是在現有體系中的獲益者,未必就願意打破現有體系接受新事物。

與其這樣,還不如朕在這裏趁着滅族袁家的餘威,拍板敲定科舉諸事,等五司巨頭們回歸朝廷后也只能是照辦的份了。

“眾愛卿有何疑問可以當殿提出。”等荀彧逐條解釋完畢后,劉明掃視一眼陷入沉思的眾人,說道,“此舉事關千秋萬代,事關天下蒼生,須極為慎重,若有不同意見或者完善舉措可以現在就提,一旦通過施行后,若是發現誰有意阻撓甚至破壞科舉,那麼……”

劉明的眼光冷凜下來,緩緩道:“與阻撓破壞新稅制一樣,一人為亂斬一人,一族為亂殺一族。”

殿中一片安寧。

剛才他們已經從陛下對新稅制立場上感受到了無邊的寒意,現在科舉制也是如此,只要不是特別是重大的問題,誰也不敢吹毛求疵。

而且現在的細則條款,其中的主要精神劉明已經提前多次透露,大家在先期震驚后,到目前大體上已經能夠想通了,想不通也不想冒殺頭的風險去橫加阻攔。

其實劉明現在版本的科舉取士最大的阻力是那些守舊的大儒們,漢朝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獨統天下,滲透到生產管理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提倡百花齊放,就會動搖一些家族的地位以及一些大儒們的社會影響力,這都是一眼看透的事,好在劉明前面鋪墊足夠,現在態度又足夠堅決,再加上荀彧解釋時的巧舌如簧,所以阻力要比想像中的大減。

“臣贊同,無異議。”大司宗丞蔡邕出班表態說道。

“臣贊同,無異議。”大司宗盧植說道。

這兩位當世大儒一表態,眾朝臣們立刻出班表態。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科舉取士就這麼順利通過,全部贊成,接下來將以此為標誌,開啟一個轟轟烈烈的新時代。

當然這是后話,接着是第三個議題,劉明向眾朝臣們通報了當下各處戰場的情況。

大司馬皇甫嵩、大司馬丞黃琬都在外作戰,因而這個戰情通報只能劉明親自去做,這事誰也代替不了。

“如今天下雖然仍然戰亂不休,但是整體向好,朝廷大軍正在逐漸穩固局面。”劉明的聲音中有着一股子堅定和自信,將明漢禁衛搜集到的情報以及各地上報的相關奏章內容作了通報——

南匈奴單于於扶羅死後,他的弟弟呼廚泉率殘部逃回匈奴,目前拉起一幫人正與推翻其父親權位的勢力斗得正酣。

烏桓人在公孫瓚南下后,再次蠢蠢欲動,不過在劉虞的懷柔政策之下,目前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皮,而且寒冬也已過去,隨着春暖花開,水草長出來后,這幫人應該能夠安穩大半年。

但是今年入秋以後會不會再次作妖,目前來看一切皆有可能。

大司馬皇甫嵩、大司刑蓋勛已將董卓打得退入河東郡臨汾城,目前還是處於一個節節勝利的狀態之中。

不過剛剛得到消息,黑山賊、白波賊沒有接受朝廷招安,再次下山反叛,攻打河內懷縣,而且據朱儁的表章,其軍中有高人指揮,目前還不知是誰。

東部的兗州戰事推進也十分順利,公孫瓚一入兗,鮑信就開始了節節敗退,再加上劉岱起用程昱、典韋、潘璋等人,大半個兗州已經被奪回。

在兗州,典韋、趙雲兩人已經成了廣為傳頌的英雄人物,劉岱、公孫瓚紛紛上表為他們二人請功。

果然是金子放在哪裏都發光。

南部戰場,黃琬、戲志才已經率軍光復整個荊州,接下來正準備兵進揚州。

袁術在揚州招兵買馬,大肆擴軍,孫策帶着孫家舊部投靠了袁術,許攸也逃到了那裏,劉明可以想見,接下來揚州戰事不會那麼容易。

劉明最關注的其實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益州牧劉焉借口張魯在漢中阻絕道路,無法赴任幽州牧的新職位,而且益州收的稅收也無法運到京城。

這個意味就很明顯了,劉焉打算像歷史上那樣在益州自立,天下大亂,益州又有山川之險,不得不說劉焉選擇的時間節點非常準確。

很可惜,劉焉老兒千謀萬算,他無法知道當今皇帝已經不是那個昏庸無道的靈帝劉宏,而是一個未來世界的穿越者。

而且還是個有着改造世界、改寫歷史夢想的網文撲街狗,一旦給他抽出手來,大逼兜就會毫不猶豫地呼到那些搞分裂的大聰明臉上。

“陛下,大司空朱儁兵微將寡,獨守懷縣。賊人兵多,且有高人相助。”大司空丞楊彪出班說道,“微丞建議陛下速派大軍入河內救援大司空。”

楊彪作為大司空府的丞官,現在一聽自己的頂頭上司陷入危局,第一個站出來請求朝廷派兵解救。

“請陛下派兵救援大司空。”

“請陛下派兵救援大司空。”

……

又有幾人出班請求劉明派兵。

朱儁也是朝中老臣了,而且功勛卓著,人脈廣泛,因而許多人都站出來希望朝廷能夠派兵。

“眾愛卿一片赤誠,朕心甚慰,可惜你們並不知兵。”劉明笑着搖了搖頭道,“大司空已經在懷縣作了萬全準備,而且與大司刑有攻守互助之約,只要能守住城池拖延幾日,河東的援兵就會趕到。

“屆時裏應外合,定能殺得賊人潰退。朝廷如果派兵,恐怕沒等兵馬到達河內,賊人就敗了,因而不必擔心,坐等佳音即可。”

劉明說著看了眾人一眼,見大夥沒有什麼異議,最後把目光落在了郭嘉身上。有意讓他多露露臉,展示一下能力,便道:“奉孝對當今形勢有何見解?”

目前郭嘉的職務是守宮令,主要是在宮廷里服務皇帝的筆墨紙硯等事,嚴格來說是歸屬大司宗管。

在大司宗盧植以及大司宗丞蔡邕都在場的情況下,特別是這種正規的常朝上,作為具體辦事人員的大司宗屬官是沒有資格對朝議說三道四的。

但劉明就是要給這些腐朽的朝臣們樹立一個榜樣:不要看不起年輕人,不要看不起苦寒之人,不要看不起官職低微之人!

同時也是想要藉機讓郭嘉露臉,為日後重用奠定基礎。

眾人都知道郭嘉目前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是陛下的寵臣,在其還是穎川的窮苦少年、名聲不顯時,陛下便下旨點名徵召。

其出山之後,隨陛下南征荊州,滅殺孫堅,又神不知鬼不覺返回雒陽,平定袁家之亂。

起初朝中眾臣都在感嘆當今陛下的威猛無比,後來聽說這些驚天大事背後是有三位年輕人在出謀劃策,就是戲志才、荀彧、郭嘉!

而這三人正是陛下親自下詔徵召的年輕才俊,眾朝臣感覺有點凌亂,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們心中是一萬個不願意相信陛下沒憑沒據點名的三個年輕人能有如此才幹,但你這是想說陛下識人不明嗎?

反過來,如果肯定陛下有識人之明,那就得承認這三個年輕人確實逆天,可是眼瞅着奶毛未褪的樣子,哪裏有一絲世外高人的模樣?

但陛下要讓郭嘉任守宮令,讓荀彧任大司徒長史,誰又能反對什麼呢?

現在眾人全都豎起耳朵,想要聽聽郭嘉有何真知灼見,難道比大司空丞楊彪看得還要透徹?

“陛下,微臣以為除賊務盡,免留後患。”郭嘉站到殿中深施一禮說道。

“細細說來,如何除賊務盡!”劉明笑道。

“河東董卓已成喪家之犬,不久將會徹底敗走,臣以為大司馬與大司刑應揮兵北上繼續追擊,徹底清除董賊餘孽后以得勝之兵順勢進軍南匈奴,蕩平河套諸族,特別是南匈奴這個心腹大患。”

郭嘉說完掃了眾人一眼,見陛下正在面帶微笑地看着他,而眾臣們則臉色要豐富多彩得多,有的驚訝、有的愕然、有的讚賞,有的搖頭苦笑面露不屑。

“滅了南匈奴也不應就此止步。”郭嘉繼續道,“而應該揮師繼續北上,在北部蠻原之上,鮮卑已成氣候,再不攻滅恐怕就來不及了。”

鮮卑?這一下觸及了不少人的盲區,鮮卑在哪裏?是個什麼樣的蠻族?

“陛下不可啊。”突然一位大臣出班道,“天下紛亂久矣,民不聊生,國庫空虛,臣以為在除滅叛賊后當休養生息,對異族採取懷柔之策,在國力沒有懷復之前不宜再動刀兵。”

眾人一看,乃是新任雒陽令孔融。

孔融頗有才名,因而劉明在清除袁家勢力后,便召孔融擔任雒陽令,目前來看,還算盡心儘力,而他理政的核心方式就是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劉明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看向郭嘉。

“我們休養難道敵人就不休養嗎?”郭嘉風輕雲淡地笑道,“不趁南匈奴南亂之際平定河套,難道要等他們一統內部鐵板一塊之後再對攻打嗎?

“中原戰亂固然使得民生疲憊,但同時也練就了數支百戰之兵,正可趁着士氣旺盛之時剪滅邊患,一旦士卒疲怠下來,再想激發士氣便難了。”

“這……”孔融一時無言,寫寫文章、做做學問,或者治理一縣之地,他還是沒問題的,但若是縱論天下大勢,他與郭嘉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劉明給了郭嘉一個鼓勵的眼神。

郭嘉點了點頭繼續道:“同理,河內的黑山賊與白波賊此刻外強中乾,難以為繼,要趁着此次其傾巢出山之際,一網打盡,永絕後患,需要大司刑蓋勛分兵與大司空朱儁合力而為之。

“若微臣所料不差,兗州戰事即將結束,可令公孫瓚繼續南下,與大司馬丞合力平定袁術的揚州之亂。以袁術之能,勝之不難,如今難的反倒是在西南益州。

“劉焉公然違抗聖旨,有自立之心,蜀地險峻,若大兵征討,恐怕才是最消耗錢糧的,但又不能任其坐大,須早謀良策。”

“不知奉孝有何良策?”孔融對着侃侃而談的郭嘉抱了抱拳道。

此刻,他對這位年輕人不由得生起一絲欽佩。

“臣聞張魯借米教愚民,勢力迅速膨脹,久必為患。”郭嘉道,“以臣之見,不如就讓張魯去征討劉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給昏君當替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三國:我給昏君當替身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5章 郭嘉縱論天下大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