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立儲
山河入夢來正文第28章立儲“這些年,他的確成長了許多,但是......還不夠好,遠遠不夠......”
一代帝王正襟危坐,溫然含笑,雙目之中浮起一抹寒色,指間捻着一枚圓潤如玉的黑子,輕輕落在棋盤之上,竟似浮光掠影一般。
此刻,夜闌人靜,漫漫無際的長夜,掃盡了天畔最後一縷夕陽,暗沉得都令人喘不過氣來,徒有一抹潛伏在殿宇樹蔭間的月色,伴着夜空中些許稀疏的星光,才為這茫茫黑夜帶來了一絲希望,一絲光明。在星月雲翳的籠罩下,這座恢宏壯闊的大周皇宮,彷彿就這般沉沉睡了過去,漸漸歸於一片寧靜。
寬敞的御書房,燈火幽微,四下無聲,廊上立着無數金甲御林軍,個個面色肅然,再配上一身明光粼粼的黃金甲,以及腰間斜挎的佩刀,加之他們魁梧的身形,愈發凸顯出他們作為皇家衛率的威嚴與氣派,愈發耀眼奪目。
只見,內殿裏,炭火燒得正旺,上面炙烤着新鮮的鹿肉,“噼噼啪啪”,連續爆裂了好幾個炭花兒,臨窗陳設的雕花鏤金供案上,架着一個精緻的小爐子,裏面煮着乳白若雪的奶茶,一時飄香四溢;偌大的御書房內,除了烹煮奶茶的沸水聲與徐徐升起的氤氳熱氣以外,再無半分聲響。
因皇後殿下是鮮卑人的緣故,故而,她的飲食習性,與眾人不同,也與出身甘涼豪雄的蕭氏皇族不同;獨孤皇後天性疏朗,喜好弓馬騎射,愛穿胡服,愛打馬球,喝奶茶,吃烤肉,更重要的一點,皇后尤其崇尚佛法,正因如此,在她的崇德宮中,幾乎近一半的藏書,都是各式各樣有關佛法的典籍......或許是受了皇后的影響,就連一向口味清淡的皇帝陛下,也慢慢適應了這種不拘一格的北地飲食。
搖曳的燈影下,帝后相對而坐,正手執黑白,紋枰對弈。
一身紅衣胡服的獨孤皇后,挽着獨具鮮卑女子風情的“單刀髻”,頭戴一頂高拔的姑姑冠,鎏珠墜耳,迎面端坐不動;帝后二人的中間,隔着一張極為漂亮的梨木棋盤,棋盤上遍佈黑白二子,黑子想吃掉白子,不曾想,白子卻早已埋下伏兵,嚴陣以待,將黑子殺了個措手不及。很明顯,這是一盤如火如荼的棋局。
縱觀整盤棋局,黑白雙方的棋勢,看上去平分秋色,勢均力敵。黑棋佔據着外圍的天然地形,宛若一道拔地而起的屏障,對白棋形成鐵壁合圍之態;而白棋也絲毫不落下風,遙遙領先於黑棋,棋型完整緊密,且極富彈性與韌勁,粘連着棋盤上的各個險峻要衝,猶如長矛的槍刃,輕鬆地阻截住了黑棋的攻勢。
時下,尚在序盤階段,黑棋似乎正在憑藉外圍的優勢,一下接着一下,發動猛攻;反觀白棋,亦在竭力藉助自身彈性,扛下了來自黑棋的侵襲。
單論棋勢,這博弈的雙方,着實是一對妙不可言的人物,一方棋勢凌厲,席捲八荒,居然能在層層封鎖之下,使出反客為主的殺招,不僅一舉搶佔外線,反而對白棋成功實現了縱向包抄。
至於對弈的另一方,棋勢雖然被動,一直採取守勢,卻始終巍然如山,大有一種“以天地為弈棋,日月為棋盤”的格局,以及捨我其誰的膽略,硬是頂住了對手強悍的碾壓與攻擊,未曾被黑棋撼動半分,固若金湯。
博弈的雙方,自然是那對共掌大周江山的帝後夫妻!
皇帝執黑,舉手落子,處處蘊藏着凜然的殺機,仿若長虹貫日,自蒼穹雲端急墜而下,不愧是當年威名赫赫的“東陸第一名將”,每下一子,便凝聚了身為帝者大開大合的王道之風,氣吞萬里如虎;皇后執白,雖不如天子那般殺氣外露,卻似一汪綿綿春水,潺潺傾瀉直下,滴淌在黑白縱橫的棋盤之上,匯聚了氣沖斗牛的浩然正氣,僅在瞬息之內,便憑一己之力,激活了整盤一潭死水的棋局。
“看來,陛下已經決定了。”
這一刻,獨孤元姬的目光,堅定而又澄澈,彷彿一池秋波蕩漾,映照出天空的蔚藍,凝眸俯視着眼前還未分出勝負的棋局,眼中一片平靜;間隙,皇后微微輕笑,伸向身前的棋盒,信手執起一枚白子,指尖劃出一抹空靈的光痕,閑閑地敲在了棋盤的中心位置,白棋繞黑棋。
宣帝亦是不動聲色,鼻翼下的兩撇八字鬍,輕輕挑動了一下,可他那凌冽的目光,卻從未挪開棋盤;中年帝王再拈一子,落子前淡淡說道。
“朕決定了只是一方面,關鍵是那孩子想通才行;否則,全屬枉然。”
話音落畢,卻見,不怒自威的大周天子,兩指併攏,黑子落在棋枰正中,並沒有發出太多雜音,反而透着一股厲殺之意,教人心底瑟瑟發寒。
而後,蕭隆先靜默了片刻,眉頭旋即略略擰緊,拿起棋案上的一卷黃綾御帛,思量再三之後,還是遞給了對面的獨孤皇后,沉着聲音開口道。
“你先看看這個。”
獨孤元姬接過御帛,慢慢展開,帛書上的字,密密麻麻,赫然醒目,而那裏面的內容,更是足以令全天下為之震駭的晴天驚雷。
“維大周永興六年,歲次乙未,皇帝若曰:
自古帝王繼天立極,鎮撫寰宇,必建立元儲,懋固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基。朕應天纂命,握圖受籙,景祚唯新,卜年以永,仰惟先皇謨烈昭垂,宜俯順輿情,早定儲副。
惟爾齊王長耀,身居冢嫡,天資英奇,體識明允,業著於內,承嗣宗廟社稷,疇咨列辟,欽若前修,茲載稽典儀,恪遵天意,謹告天地神祇,是用命爾為皇太子,授以冊寶,正位東宮,爾其敬賢以德,寬仁宇內,無怠無荒,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望,可不慎歟。
欽哉”
這是一道立儲詔書。
詔書的左下角,鈐着那枚血紅色的,象徵巍巍皇權的天子璽印。
時至今日,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終於作出了他的抉擇。
——立齊王蕭長耀為皇儲。
皇後殿下的貼身女官雲英,靜靜立於一旁,凝視着正身端坐的皇后,但見,獨孤元姬面色沉靜,淡淡地掃視着手上的立儲詔書,那無喜無悲的面容上,看不出一絲神情的變幻,更讓整個御書房的氛圍,顯得分外冷寂。
半晌之後,獨孤元姬放下詔書,她湛若秋水的視線,轉而又望向了面前的棋局,臉上的表情,呈現出桑乾河的平靜與秀容草原的廣博。
恰好此時,置於爐火上的奶茶,也已經煮好,熱氣噌噌冒起,發出“咕嘟,咕嘟”的尖嘯聲。
雲英見狀,連忙不聲不響地用帕子墊着火爐,提起上面的茶壺;隨着茶壺半傾,乳白色的奶茶,緩緩注入碗中,飄拂起裊裊不絕的濃香。
端起茶碗,獨孤元姬悠悠喝了一口奶茶,隨即便又重新放回爐上;這奶茶很香,可是再香,也不是當初在秀容川氈帳里喝到的味道了,一大清早起來,混合著青草的幽香和裊裊的炊煙,喝上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那才叫香呢。
而她那張薄敷了一層胭脂的臉頰,縱然容顏老去,縱然韶華不復,卻依舊顯得是那樣柔美,恍如當年那個一襲紅衣,策馬於北秀容的鮮卑少女。
坐在她對面的皇帝陛下,看到她波瀾不驚的神情,竟出現了一瞬息的恍惚與錯覺,想必,二郎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都承自於他的母親;於是,蕭隆先平平一展龍袍,含笑注視着他的皇后,也是他的妻子,更是他三個兒女的母親,冷靜地問道,無一絲驚異。
“元姬,看來,朕要立長耀為太子,你似乎並不意外?!”
可這個時候,獨孤元姬卻微垂眼眸,唇角則帶着溫潤的笑意,凝視着佈滿棋子的棋盤;忽而,她輕輕捻起白子,落在一枚黑棋左側。
“承浚,你我相識三十年,結縭二十載,我要是連你的這點兒心思都看不出來,還能安坐於這后位之上嗎!長耀和二郎,他們倆都是我親生的,我對他們向來一視同仁,從沒有厚此薄彼;人人都說你偏愛二郎,但只有我知道,這些年,你一直在栽培長耀,不光讓他執掌中書門下,還把宗正寺和上京府尹的位置交給了他,為的就是這一天……”
獨孤元姬頓了頓。
“既然你早就打定了主意,立長耀為太子,又何必還要把二郎抬出來……你不覺得這樣,有點兒太殘忍了嗎!”
皇后的語氣,明顯有了幾分怨艾,她不明白,明明皇帝早就堅定了立嫡立長的決心,為什麼還要刻意捧高二郎,讓他與長耀抗衡;殊不知,他的這種做法,必然會導致兩個兒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導致二王爭儲,朝局動蕩,甚至還會釀成兄弟鬩牆的悲劇,這難道是他希望看到的嗎?
或許,是聽出了妻子言外的怨意,宣帝忽然緩緩抬起頭來,指間拈着的棋子,也不由懸在半空,一雙炯然的龍目,直直地望向獨孤元姬的眼瞳。
“朕承認,朕,的確是有些偏愛二郎,但朕也要為大周考慮啊。”
天子一身龍袍的明黃身影,顯得有些蕭索。
“皇帝……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同理,江山社稷的傳承,也不能只憑朕一人的好惡。”
說到此處,蕭隆先的語氣里,終於有了隱隱的笑意。
“元姬,你知道二郎他身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嗎?”
“性子跳脫了些?!”獨孤元姬未曾抬目,只是玉齒輕分,淡淡說道。
沒想到,皇帝卻搖了搖頭,“不對。是太重情了,甚至有些時候,還總愛耍小孩子脾氣。”
直至此刻,這位舉世公認天底下最強大的雄主臉上,終於展露出了從未有過的黯然;可黯然過後,又是作為一代王者的堅定與決然。
“為帝者,不可多情,亦不可無情。對至親無情者,定會對天下無情,則天下必亂;反之,對至親多情者,必為宵小所乘,天下,亦亂。朕的這幾個兒子,若論統御三軍,掃平群雄,二郎確為不世之才,可是,為上為君,他,卻並不合適。你別看他表面上一副鐵石心腸的樣子,可他的骨子裏,比誰都溫柔。單從這一點來看,長耀就比二郎強得多。”
啪!
宣帝重重落子,面上的寒肅之氣,愈發強烈。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二郎久在軍中,長於征伐,朝野無人可望其項背,然則,治理天下終究與領兵作戰不同。領兵作戰,乃是全天下最講效率之事,成敗往往繫於一身,若要號令三軍,克敵制勝,它需要的是殺伐決斷,需要的是統帥至高無上的軍威,更需要全軍將士對統帥絕對的服從;可是,治理天下,靠的是虛懷若谷,海納百川,以使四海凝一,從來就不是一人的獨斷專行。朕承認,若論軍陣縱橫之才,二郎確有天賦,但卻疏於理政,說起來雖頭頭是道,可多是紙上談兵,不識稼穡之艱難,不知百姓之疾苦,亦不曉政務之繁瑣。這樣的人,只可為三軍之帥,卻不可為一國之君。所以,無論是為了大周,還是為了天下,朕都不能立二郎為太子,相比之下,還是長耀比較合適。”
蕭長耀有帝王之才,卻不擅軍略;蕭長陵撻伐天下,戰無不克,卻不宜為君,這是身為皇帝和父親的蕭隆先,對兩個兒子作出的最中肯的評價,天下尚未一統,楚、燕尚未平滅,可眼前的這位一國之主,就已經在考慮千秋萬代的事情了。
終於,獨孤元姬仰起玉顏,面露一絲不忍神色。
“只是委屈二郎了……”
“委屈?!”
蕭隆先眯着雙眼,溫和的眼神之中,帶着一抹令人難以捉摸的感情,凝視着坐在他對面的獨孤皇后。
“就他一個人委屈嗎?!狼煙盡掩徵人骨,這天下,本就是大爭之世,委屈的人多了。”
帝后雙雙陷入沉默。
就在這時,御書房外,傳來一聲內侍的通報。
“啟稟陛下,六部尚書已齊聚甘露殿,求見陛下。”
“朕今兒個累了,有什麼事,明天早朝再說。”宣帝揮了揮手。
“是,奴才領旨。”
次日,太極殿,大朝會上,立儲詔書公之於眾:
大周皇帝蕭隆先嫡長子,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宗正寺卿,駟車庶長,上京府尹,大冢宰,齊王蕭長耀,冊為皇太子,加九錫殊禮,賜羽林虎賁,甲仗百人,正式入主東宮。
國本既定,舉國同慶!
多年以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儲位之爭,至此終於塵埃落幕。
……
轉眼間,數日匆匆而過,晨曦,東方破曉。
永興六年的初秋,隨着季節的召喚,悄然步入上京;此時此刻,空氣深處,雖然還殘留着少許盛夏的暑熱,但當天邊的一輪朝陽,沖開初晨的雲霞之時,暑熱便已經徐徐褪去。
一年一度秋風勁。
蕭瑟的西風,由內向外,一路席捲而去,掃過了帝都皇城的廣廈通衢,掃過了高大寬闊的上京城頭,掃過了茫茫不見盡頭的大平原……
遠遠望見,京畿的清晨,分外壯美,分外秀美。
浩淼的拒馬河,平靜的水面,在火紅的天幕下,金波粼粼。紅日高高升起,湧出水天相接之處,山水與風物,頓成一片朦朧的紅色剪影。蒼茫的蘆葦盪,翻滾着金紅交加的長波,影影綽綽。
永平,靖北行營。
這裏,是素有“京畿咽喉要地”之稱,駐紮着十二萬靖北大軍的永平城,更是蕭長陵身為靖北主帥,坐鎮掌控,號令麾下靖北將士的“秦王行營”所在。
一股森寒的殺意,籠罩了這座軍威赫赫的靖北行營。
連綿不斷的各式軍帳,戰車,旌旗,矛戈結成的壯闊行營,方圓二十餘里,環繞着永平城的城郭與拒馬河的河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卻月弧狀,寬闊,威嚴,肅殺,依山形矗立。
當下,日光熹微,晨起霧靄,淡薄的秋陽,逆風拖曳數尺,在迷濛天色的掩映下,將偌大的行營染成大片火焰般的紅色,竟幻化作數十條長長的火龍。
從高處往下望去,靖北大營外,十里方圓,莽莽平原,就像被一群密密麻麻的螞蟻,佈滿大地一樣,隨着這些螞蟻的軌跡,似乎整個地面也在漸漸蠕動,彷彿是要越過這片平原。
極目一望,整座行營之中,鐵甲光寒,映入眼帘中的,儘是黑衣、黑甲、黑纛、黑騎,幽冥到極致的黑色,看不到一絲明亮;漫山遍野,黑色的大營,黑色的盔甲,以及營中無數黑色的將士,共同匯成了一座黑色的城堡。
介於大營的防線間隙,列着一排柵欄,無數靖北長弓手,神情肅穆,額頭青筋暴動,持弓肅立於柵后,身形卻紋絲未動,遙望遠方煙塵滾滾;而後排的長槍隊,皆手執槍矛戈戟,正保持着一種昂然的英姿,踏着鏗鏘有力的步子,分成多個縱隊,穿梭在營帳之間,來回警巡。
此時,軍校場上,早已是殺氣騰騰,沙塵大作。
一座形勝鐵塔的點將台,迎着颯颯西風,凌雲而起,巍然聳立,緩緩呈現出如山丘般的輪廓。
臨近高台,最先展現在營中將士面前的,是兩面凜然醒目的大旗:一面是獵獵招展於秋風之中,上書“靖北”二字的玄墨大纛;一面是高高擎於半空,鑲嵌着猩紅正楷“蕭”字,象徵著秦王蕭長陵赫赫戰績的“銀龍王旗”。
王旗、軍旗之下,由東至西,由左向右,分置成三大威武雄壯的大型軍陣:由北大營、東大營各路中軍副將統率,全身重甲,配以馬刀長槊的騎兵方陣;兵戈林立,寒光閃爍,狀若長龍的步軍方陣;由巨型弩機、八牛床子弩和數百弓箭手組成的強弩方陣。
三大軍陣之間,隔着一條寬廣的通道,露出一張張英氣勃勃的面孔,他們每個人的連上去,似乎還保留着浴血的征塵,洋溢着橫掃千軍的豪情;至於諸如霹靂車、武鋼車、拒馬槍等重型軍械,也已全數就位,一層疊着一層。
孤零零的點將台上,蕭長陵一身戎裝,目光寒冽似刀,雙手拄着自己那柄黑沉沉的“承影”古劍,身形挺拔偉岸,傲然地立於高台頂端,巋然不動,任憑初秋的涼風,吹卷過他堅毅的臉龐;此時此刻,身為大周秦王,十二萬靖北軍統帥的他,早已除去了束冠,一頭黑髮隨意盤起,換上了行軍時的裝束:
一身高貴的戰甲。
一襲飄逸的風氅。
昔日的白衣勝雪,如今襯在他的寒甲之下,雄毅風骨一覽無餘。
蕭長陵的戎裝,紋着炎徽印記,肩甲鑄以流雲火焰,一襲戰袍,皓然凝霜雪;鐵盔綴以白羽,垂於腦後。翎盔銀甲,配上須臾不離的長劍,愈加顯示出這位靖北之主英武挺拔的身姿;而他那凌厲的眉目,寒峻的面龐,加之他傲岸不群的神情,愈加顯示出他作為十二萬雄師執掌之人的不怒自威與赫赫風采。
這個時候的蕭長陵,不再是當日那個在浣花溪的月色下,與佳人卿卿我我的白衣少年,也不是那日身在皇宮之中,倔強直視天下至尊的清貴皇子;此刻的他,或者說,此刻他的身份,不是少年,也不是皇子,而是一支大軍的統帥,是十二萬健兒的主宰,是威懾群雄的秦王!
初秋瑟瑟的風,打着美妙的節拍,吹過蕭長陵清俊的臉龐,吹過他的白衣戰甲;秋陽下,他那沉靜如冰湖的面容,彷彿籠罩上了一層如迷夢般的光華,越發顯得英姿如仙,遺世絕塵。他,是這般出眾,又是這般令人心折,面對這樣的一位男子,莫說是春心蕩漾的少女,即便是男子,也會甘願拜服於此人俊秀的光芒之下。
立在點將台上,蕭長陵居高臨下,緊緊地拄着承影漆黑的劍柄,凝神舉目遠眺,眼神愈發深邃,打量着營中披甲持刃的靖北將士;那雙敏銳沉穩,如雄鷹般明亮寒肅的瞳眸,從每個人的臉上,一一掃過,陽光下的他們,鐫刻在蕭長陵的眸底深處,都是那樣金光閃耀,熠熠生輝。
這是大周的靖北軍,更是隸屬於他一個人的靖北軍;作為一位舉世公認的統帥,蕭長陵堅信,終有一日,自己會帶領這支虎狼之師,縱橫馳騁,北上踏平柔然王庭,南下碾碎南朝江防,打下一個大一統的江山……那時,天下再無戰亂,百姓安居樂業,而他的靖北軍,或許會化作冢中枯骨,亦或許,會成為鎮國支柱,坐擁百萬雄兵,叱吒九州。
天下混戰,四海沸騰,蕭長陵,靖北軍,註定要肩負起掃除亂象的使命;即使有朝一日,靖北軍就算滅亡,也要倒在衝鋒的路上,生而瀟洒,死亦壯烈!
校場曠寂,西風驟起,四下旌旆翻卷,唯有天畔斷雁孤鴻,幽幽哀鳴之聲,不絕於耳,恰似胡笳陣陣。
忽然,伴隨着一陣剛健的鐵靴聲,黑盔黑甲的大將胡錕,疾步登上高台;只見,這位被秦王殿下倚為心腹,且在靖北軍中威名赫赫的北大營猛將,除了腰間懸佩的那柄佩刀,手上還提着一柄嶄新的軍刀,一看就是一把剛剛打造好的制式佩刀。
“噗通!”
胡錕單膝跪地,雙手奉上軍刀,呈遞到蕭長陵面前。
“啟稟大王,此乃軍械司新打制的第一批靖北軍刀,請大王檢驗。”
“好,讓孤看看。”蕭長陵面色不變,只是重新將承影佩在腰畔,接過胡錕手中的刀。
卻見,這柄刀的質地,可謂獨樹一幟;刀長三尺,外附金鐵刀鞘,鋒刃深藏鞘中,刀柄雪白光亮,乃是以上等的大理石打磨而成,鑲嵌着一顆閃亮的西海寶石,給人一種既詭秘又耀眼的感覺;而且,就整把刀掂在手上的重量而言,也非常適中,不輕不重,極大增強了執刀之人使用的靈活性,兼顧威嚴與觀感,又保證了實用性。
雪刃在手,蕭長陵的雙目之中,劃過一道驚電,漸漸凝聚成了一抹劍氣,仿若長虹橫貫蒼穹,一劍劈開天幕,直殺得天地間黯然失色,一片晦暗,映襯得他眼底的寒意,頓作漫天飛雪。
驀然間,蕭長陵自嘲一笑,凌絕的殺意,立時從身上噴薄而出。
“孤,乃天子手中之刀,不曾想今日,竟也做了回執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