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年志氣豪
“敬輿,說和諸葛玄、朱皓罷戰,還需一個能言善辯之人,吾從兄許文休正在會稽郡太守王朗那裏,不如請他前往豫章遊說。”
許邵想了想,決定向劉基推薦許靖。
劉基一怔,隨即大喜過望,連忙點頭應允,許靖雖然沒留下那句評價曹操的名言,但以後做到蜀漢的司徒,在歷史上的貢獻,可要比許邵大了許多。
少年陸遜,少年諸葛亮。
再加上太史慈、許邵、許靖,劉基設想的初創班底,基本搭建起來。
剛剛穿越,得知自己是劉繇之子時,劉基也曾雄心壯志,要一舉拿下江東,三分天下,然後再北伐西征,實現一統江山的偉業。
但在仔細的衡量了下老爹劉繇的實力后,劉基冷靜了下來。
同樣姓劉。
荊州牧劉表留給兒子劉琮一個富庶繁榮、人丁興旺的地盤,坐擁荊州之地,手底下水陸將卒十餘萬人,若不是劉琮太不爭氣,自保不成問題。
益州牧劉焉雖然喜歡搞女人,還和張魯的母親盧氏勾勾搭搭,但說實話,劉璋接任時,好歹也有大半個益州,再加上一個益州牧的稱號,政治遺產也算豐厚。
相比之下,劉繇同樣是一州州牧、漢室宗親,但等到劉繇病死時,除了保有豫章郡的一小塊地盤之外,在揚州再沒有別的臂助。
靠不了父輩,就只能靠自己打拚。
劉基決定點齊五千將士出征,去親自會一會孫策。
皖城這裏留了兩千人給許邵,以作城防之用。
驛館門口。
劉蘭芝正和兄長劉成道別,她已經決定了,要跟着劉基去舒城。
當初被劉基收留時,劉蘭芝還不肯跟着,但在熟悉了劉基的性情,特別是知曉這位小郎君的真實年齡之後,劉蘭芝放下了戒備。
跟在劉基身邊的這些天,一個又一個比焦仲卿強了十倍、百倍的厲害人物出現在她面前,讓這個本來沉浸在小家裏的女人眼界大開。
在潛意識裏,劉蘭芝已經認識到,只有跟着劉基,她才能擺脫被劉家、焦家壓榨的悲慘命運。
“小妹,你這又何苦,萬一戰場上有個閃失,那豈不是連命也沒了。”
劉成搓着手,嘆息一聲勸說道。
昨日,前妹婿焦仲卿突然來尋他,送來不少的財帛,讓他出面勸說劉蘭芝留在皖城,然後再尋找機會重修舊好,劉成見錢眼開,也就答應了下來。
“阿兄,是焦郎讓你來找我,對吧。出征的事,你不用再勸了,上一次,要不是小郎君救我,我此時只怕已經投水自盡了,另外,煩請阿兄再告訴焦郎,就說我們緣份已盡,不可能再續了,望他好自為知,早日尋到中意的女子。”
劉蘭芝眸子清冷,對劉成說道。
人的見識,隨着閱歷的增長而增長。
現在的劉蘭芝,已經和在焦家時大不一樣。
她終於想明白了自己被焦母嫌棄,被焦仲卿休了的真正原因。
焦母之所以看她不順眼,除了婚後沒能生下兒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焦仲卿在皖城縣衙為吏,但一直沒能更上一步。
一個婦人,不能生子,不能旺夫,那還要來有什麼用?
其實,焦仲卿能不能發達,主要取決於他自己,與劉蘭芝的關係真不是很大。
“小妹跟着小郎君也好,愚兄就在皖城等小郎君凱旋的消息。”
劉成輕嘆一聲,連聲叮囑道。
劉蘭芝跟了劉基之後,地位扶搖直上,劉成這個兄長靠着她的關係,終於在皖城縣令李術手底下當了一名胥吏。
賣妹雖然不光彩。
但好處卻是實實在在。
劉成此時也想開了,劉蘭芝跟着劉基雖然沒名沒份,但這又有什麼關係,要是劉基以後飛黃騰達,他劉成就是妥妥的國戚,好日子還在後頭。
劉蘭芝要跟着劉基同行。
步夫人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着急起來。
她們母女被劉基收留,存的心思就是討好劉基,然後爭取成為揚州刺史府的女眷,那樣的話,她們的日子就不用過得和以前一樣辛苦。
在一番思量之後,步夫人帶着步練師來到劉基的住處,想要求見劉基,跟着一起前往舒城。
劉蘭芝擋在門口,堅決不讓步夫人母女進去。
劉基這些天運籌帷幄,不分白天黑夜,熬得眼睛都紅了。
好不容易得了空,又跑到校場,與太史慈一起操練軍隊,這會兒才剛剛睡下,要是讓步氏母女打擾,那豈不是她劉蘭芝失職。
“大姐姐,我會洗衣,會做飯,會服侍人......。”
步練師仰着頭,一雙圓溜溜的眼睛看着劉蘭芝,口齒不清的保證道。
相比初見時的蓬頭垢面,如今的小丫頭,已經收拾得乾乾淨淨,加上這些天的伙食滋養,小臉上漸漸有了孩童的嬰兒肥。
“會服侍人,練師妹妹,你這話可是說錯了,出征在外,每日風餐露宿,可不是小兒能承受的,說算是你的母親,養尊處優慣了,若是跟着小郎君,只能是拖累。”
劉蘭芝臉色一冷,對步練師的討好,一點也沒有心軟。
這個小丫頭看上去很是天真,但卻極是精靈古怪,劉蘭芝這些天,也上了步練師好幾個大當,讓這小丫頭跑到劉基跟前賣了幾回好。
要不是步練師年齡實在太小,劉蘭芝這個第一侍婢的位置,就要被步練師給搶了。
門口吵吵嚷嚷。
劉基不想醒也要醒了。
等他支着耳朵,聽清楚劉蘭芝、步練師的對答之後,不由得啞然失笑。
他還未成年,留劉蘭芝、步練師在身邊,只是為了過一把收集歷史名人的癮,再加上飽一飽眼福。
卻沒想到,這幾個女人把能不能跟同他出征,當作了爭寵的法碼。
“你們幾個,這一次都留在皖城,我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你們。”
劉基披衣起榻,踱步來到門口,衝著劉蘭芝、步氏母女說道。
女人在戰場上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但在後勤方面,卻能提供很好的助力,廬江郡一帶自來就有種桑養蠶的傳統,蠶絲要想成衣,就要有人織造。
劉基已經想好了,等他解了舒城之圍,就要在皖城、柴桑廣種桑田,織造綢衣,作為軍資,為下一步穩固地盤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