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泉州輿論之主王文龍
負責泉州織染局的太監張方也是萬曆皇帝潛邸之時的老人,如今已快七十歲,梁永見到穿着太監袍服的張方時彷彿見到了自己娘家人,涕淚交加的告狀說道:
“張公公,這泉州的官員百姓太無禮了。他們公然包庇走私,還毆打我的隨員,向我的府邸潑糞呢!”
張方也從梁勇手上拿過不少好處,一臉關懷的說道:“豈有此理!我立刻寫信請人,梁公公你放心!”
梁永心中大為安慰,以前他在京城的時候從來都對同為太監的這一群體沒有多少好感,可是現在離京城萬里,再次見到自己的同類,張公公還溫言溫語的勸慰他,讓他突然感到萬分溫暖。
梁永回家去靜靜等待。
張方那裏說是把書信送出去了很快就會有福建的官員前來幫忙,可是等了兩天時間,泉州城裏對於他市舶司的稅監攻擊越鬧越過分,他的騎兵乾脆被人在泉州邊界扣下,他手下的隨從心理壓力極大,有些福建本地的隨從挨不住老鄉的罵,甚至開始逃跑。
梁永手下這些稅監徹底扛不住了,紛紛躲在梁永的府中不願外出,現在這情況,雖然泉州的百姓沒有被組織起來攻擊梁永的府邸,但還是讓他們聯想到幾年前搞死高宷的生員抗議。
高宷是被王文龍弄死的,而官府給出的結論是他被倭寇所搶劫,但在此時福建人的傳言之中所有人都將他的死和生員暴動聯繫起來。
梁永過去的底氣都是依仗着他的兵馬以及皇帝給的權勢,而現在他突然發現在泉州城中:他的兵馬被人扣下了,皇帝給的權勢也嚇不住人,沒有官員同僚願意幫他出頭——他終於也開始害怕起來。
梁永等了三天之後,終於坐不住,再次出門去找張方,然後就從張方的門子處得知兩天前接待了他之後張公公突得重病,於是到泉州城外別墅休養去了——這老太監信是寫了,但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夠叫來幫手,所以忽悠梁永一頓之後直接跑了。
梁永徹底慌了,這時終於有人給他出主意:“只有建陽先生能和各方說得上話,公公得趕快去找他。”
梁永備好禮物到李家去找王文龍,然而卻只得到李家的回復:“姑爺北邊去了,不知甚時候才能回來。姑爺走前給公公留了一封信,還請公公收下。”
梁永接過王文龍的信,氣的心中罵人,還不敢在李家多呆,李家大厝位於泉州城中一處空曠地帶,周圍都是各路海商的宅邸,其中慓悍驍勇之士甚多,梁永把這群海商得罪狠了,即使出門之時已經帶了幾十個隨從護衛,他還是害怕路邊衝出幾個海盜頭子把他給捅死。
讓馬車快快離開此地,梁永在車廂上打開信封,王文龍的信寫得非常淺白,主旨內容就一句話:只要梁公公能夠保證泉州小商人的利益,此事自然解決。
梁永看完信,肺都快氣炸了,偏偏又無處發泄,只能把信扯的粉碎。
路邊一家小鋪早早下了板,幾個客人在鋪子內就着烤魚乾喝酒,見到梁永的馬車和騎兵隊伍飛快的從街道上跑過。
一個客人笑着說:“這太監是去找建陽先生的,想來吃了一鼻子灰。”
另一個客人豎起大拇指說道:“建陽先生,是咱們福建讀書人裏頭一號的,若沒有他咱們泉州人不知被這太監欺負成什麼模樣呢。”
座上客聞言都是哈哈大笑,酒桌上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
就在梁永着急上火的時候,王文龍已經上了閩江的客船。
之所以這麼急忙的離開泉州,並不是因為王文龍對泉州罷市的事情完全放心,而是因為他收到了一封邀請信。
這封信的作者是葉向高,內容是請王文龍到湖北的問津書院去聽會講,收到這封信后王文龍只能匆忙離開泉州。
他匆匆去往湖北的目的當然不是真的只聽會講,而是要參與新的朝局鬥爭。
問津書院這個地方在後世或許名聲不顯,但是在晚明的政治中卻是有格外超然地位的。
問津書院歷史上曾經是杜牧、朱熹等人講學的所在,而更讓此書院聲名大噪的是幾十年前王陽明等大儒在問津書院布學講道,將此地打造成了向中原傳播心學的一個重要基地。
學術基地自然會吸引讀書人聚集,而讀書人在這年代就是最龐大的政治力量,問津書院由此在政治上地位超然。問津書院是東林黨西進講學的主要場所,同時地處湖北,又是三黨之中楚黨的老巢所在。
就從問津書院的人員配置也能看出此書院在政治上的地位。
因為問津書院有一個正規的孔廟,所以每年都有人專門主持孔廟春秋祭典,這職位稱作主鬯。
問津書院的上一個主鬯是楚黨魁首、戶科給事中官應震,而此時的主鬯則是剛剛回家休省的東林黨大將梅之煥。
在這樣有政治敏感性的地方主持的會講當然也不是只為討論經義學問,而是要把各黨派人物都統合起來,進行一次未來朝局的大討論。
這種場合,又有葉相高的親筆書信邀請,王文龍不可能不去。為此他只能匆忙和李國仙還有小阿難一起回到福州。
沈宜修懷孕已經八個月,好在小姑娘身體健康,活力滿滿,挺着大肚子還能侍弄花草,聽說王文龍要去湖北,且要一去幾個月,自己很可能要在沒有丈夫陪伴的情況下生產,沈宜修當時眼圈就紅了。
王文龍原本還怕小姑娘心裏過不去,許諾她自己事情忙完會儘快回家,下一刻沈宜修卻抱着肚子鄭重的說:“我會好好照顧孩兒的。”
王文龍心裏滿足,要不說是大家閨秀呢,果然有個主母的樣子,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陪了沈宜修兩天,下人也把東西給收拾好了,王文龍在兩個老婆依依不捨的目光中和家人告別。
在閩江上他就碰到了黃道周,黃小友現在也已經成年了,名滿江南,他和東林黨走得很近,一問之下果然也是去問津書院參加會講的。
黃道周經常四處去交遊,前段時間剛從江南回來,王文龍便在船上問起他此時京城中的情況,黃道周一說起此事就眉頭緊皺。
萬曆三十四年末的京城,已經處於天下大亂的狀態。
最近萬曆皇帝似乎又心態出問題了,對於潮劇之事,完全不想理會。小半年前,朱賡就跟萬曆皇帝提出要往內閣加人,朝中為此進行的鬥爭搞了一輪又一輪,朱閣老在鬥爭中可憐的被罵了一次又一次。
此時正是最需要皇帝出來將表面上的鬥爭平息下去的關頭,可萬曆皇帝卻似乎是不想幹了,他既不說話也不見人。
說起來好笑,朱賡作為內閣首輔,也是內閣中唯一的閣臣,紙面權力比當年的張居正都大,換成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把這樣的閣老死死抓在手裏。
而朱賡卻已經一年多沒有見過萬曆。
人見不到就算了,上書國事萬曆皇帝也不理,有一天,朱閣老生病了,顫顫巍巍的寫信,跟萬曆皇帝請假,等了半天,宮裏居然沒有一個人來回復他。
後來朱賡就開始嘗試擺爛,隔一兩天不去內閣辦公,然後他很快就發現萬曆皇帝並不是有意疏遠他——而是平等的不管所有外界事情。
朱庚連着幾天不去上班,萬曆皇帝居然沒有任何錶示。
想像一下這種工作條件,上司完全不管,同僚下屬天天罵你,而你只要願意幹活,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無數的事情能把你活活累死,偏偏干好乾壞都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不擺爛?
於是朱賡也開始擺爛,一個月就十幾天進內閣。
於是,堂堂大明繼皇帝不干事后內閣也沒人幹活了,內閣以下的六部官員愛咋咋地,朱閣老回家養病去了。
大明開國以來還沒出現過這麼搞笑的場面,官員們欲哭無淚,有些事情必須要上頭拍板才能幹,皇帝和內閣都走了,簽字都找不到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