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神話(圖安縣 中)
廣場的一側,幾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愜意地曬太陽,臉上洋溢着安詳平和的笑容。衣衫雖樸素,卻乾淨整潔,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
其中一位老者看到玉漱等人在雕像前駐足良久,便緩緩站起身來,微微弓着腰朝兩人走了進來,步伐略顯盤跚。
“姑娘、後生,看着你們有些面生,是第一次來圖安吧?”老者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帶着一種歷經世事的沉穩。
“這就是太妃娘娘嗎?好漂亮啊!這些匠師的技藝可謂鬼斧神工,想必,與真人亦是不遑多讓了!”
玉漱微微搖了搖頭,沒有說話,易華偉笑着應了一聲:“我等確實未曾有幸得見娘娘真容,只聽聞娘娘大名如雷貫耳。”
“哈哈,你這後生,沒見過我們玉漱公主,所以才會這樣大驚小怪。”
老頭哈哈一笑,擺了擺手:“老夫跟你說,這玉像連我們玉漱公主神韻的十分之一都沒雕刻出來。想當年,我們玉漱公主的美麗那是傾國傾城,她的善良與智慧更是讓我們圖安百姓敬仰愛戴。”
“哦?恕在下孤陋寡聞,在下只聽過太妃娘娘的容貌舉世無雙,卻還不知道娘娘其他事迹呢。”易華偉瞥了玉漱一眼,笑着道:“你老為什麼還叫玉漱公主?”
“因為在圖安,她永遠是我們的公主!”
老頭笑了笑,滄桑的眼中流露出一絲懷念:“老夫記得有一年乾旱,年僅十歲的公主殿下親自前往各個村落安撫百姓。走遍每一戶人家,查看糧食儲備,與村民們同甘共苦。親手為受災的孩童分發僅有的食物,還組織人力物力,尋找一切可食用的資源,在公主的努力下,許多瀕臨絕境的家庭得以存活。”
“公主殿下對圖安的教育也極為重視。”一位老婦人也加入了談話,眼神中滿是敬意:“她召集圖安的飽學之士,在王宮中設立學堂,讓王室子弟與平民孩童一同學習知識、禮儀與技藝,教導他們要心懷仁愛、尊重他人、勤奮努力……”
幾個老頭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語,給兩人說著玉漱的‘傳說’。隨着老人們的講述,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大家都沉浸在對玉漱公主的回憶之中。
一位老者緩緩開口:“公主殿下對圖安百姓的恩情,我們都銘記在心。當年,村裏有一位重病的老工匠,他是家中的頂樑柱,一旦倒下,全家都將陷入絕境。公主殿下聽聞后,不僅派來了宮中的御醫為他診治,還親自送來珍貴的藥材。老工匠康復后,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精心製作了一件精美的木雕獻給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卻婉拒了,還鼓勵他將手藝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
“還有那一次,鎮裏的水源被污染,百姓們面臨無水可用的困境。公主殿下親自帶領着工匠們尋找新的水源,他們翻山越嶺,歷經艱辛。最終找到了一處山泉,公主殿下又組織人力修建引水渠道,讓泉水流入鎮裏。百姓們為了紀念此事,在水源處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公主殿下的功績。”
一位中年男子接著說道:“公主殿下遠嫁之時,我們都自發地為她送行。百姓們紛紛跪地,高呼着對公主殿下的感激與祝福,那場景至今想來都令人動容。”
易華偉聽得專註,不時微微點頭,轉頭看向玉漱,只見玉漱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卻又被心中的情感所哽咽。
易華偉輕輕握住她的手,恭敬地向老人們行禮致謝:“多謝各位長者講述公主殿下的事迹,讓我等對公主殿下有了更深的了解。”
玉漱對着人群緩緩行了一禮。
隨後,易華偉帶着玉漱緩緩離開人群,兩人沿着廣場邊緣漫步。玉漱的腳步有些沉重。
易華偉輕聲道:“你為圖安付出了太多,百姓們對你的愛戴便是最好的證明。”
玉漱微微點頭:“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只是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依然還記得我。”
她稍作停頓,抬眸望向易華偉,目光中的疏離淡去了幾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難以察覺的暖意,貝齒輕咬下唇:“這便是你為我準備的驚喜嗎?這玉石的耗費是否過於奢靡了?”
“呵呵~,你可歡喜?”
易華偉嘴角上揚,含笑道:“你若喜愛便足矣。雖說這玉石價值連城,卻也物超所值。此雕像,既能使圖安縣的百姓將你銘刻於心,長遠來看,亦能招徠附近乃至周邊郡縣的遊人,如此一來,此地的商業自會繁榮昌盛,百姓的日子也能愈發富足。”
玉漱垂首,微微顫動的睫毛似在遮掩內心的波瀾,片刻后,輕聲說道:“承蒙你如此費心,我很是感激。”
玉漱的聲音輕柔,卻較平日多了幾分溫度。易華偉的用心與體貼,如涓涓細流滲入心田,使得她心底的好感,悄然多了幾分。
“我們走吧!”
看着易華偉的眼神,玉漱心頭一跳,急忙道:“時辰已經不早,咱們再逛逛便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吧?”
“好啊!”易華偉笑了笑,與玉漱並肩朝前走去。
廣場的盡頭,有一座新建的廟宇,廟宇牆壁上繪着一些關於圖安歷史的壁畫。玉漱走進廟宇,仔細端詳着壁畫。壁畫上有圖安的起源傳說,有先輩們的英勇事迹,也有她自己曾經參與的一些場景。她的手指輕輕觸摸着壁畫,彷彿在觸摸着圖安的歷史與靈魂。
從廟宇出來后,兩人來到了一條熱鬧的商業街道。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玉漱看到一些傳統的圖安手工藝品,如精美的陶瓷、細膩的木雕等……
逛了一會,易華偉與玉漱到了到雲煙閣前,那飛檐斗拱之上,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着幽微的光芒,朱紅的大門敞開着。
踏入閣中,一樓大堂內,販夫走卒們的喧鬧聲此起彼伏。或坐或站,有的身着粗布麻衣,臉上帶着長途跋涉的倦意與生活的滄桑,正捧着大碗茶牛飲,以解路途的乾渴;有的則眉飛色舞地與旁人講述着一路的見聞,唾沫橫飛間,手中還比劃着各種形狀。空氣中瀰漫著汗味、茶香與食物的混雜氣息。
易華偉神色從容,與玉漱二人沿着木質樓梯拾級而上,來到二樓。
二樓的佈置相較於一樓則顯得雅緻許多。桌椅擺放整齊有序,皆是用色澤溫潤的紅木所制。桌上的茶具精緻細膩,白瓷的茶杯上繪着淡淡的青花圖案。周圍的商賈們或低聲交談,或默默盤算着手中的賬目。他們大多身着綾羅綢緞,服飾的質地與款式彰顯着各自的財富與地位。有的大腹便便,滿臉油光,正一邊品着香茗,一邊與對面的人討價還價,眼神中透着精明與狡黠;有的則身形消瘦,目光深邃,手指有節奏地敲擊着桌面。
易華偉與玉漱尋了一處靠窗的位置坐下,微風輕輕拂過窗欞上的輕紗,帶來一絲若有若無的涼意。
易華偉抬手示意小二過來,小二點頭哈腰,滿臉堆笑:“客官,請問要點些什麼?”易華偉輕聲說道:“來一壺上好的碧螺春,再配上幾樣拿手的點心。”
“諾!客官稍等!”
小二應了一聲,轉身快步離去。
玉漱微微轉頭,目光透過窗戶向外望去。窗外,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遠處的山巒在雲霧的繚繞下若隱若現,仿若一幅淡墨的山水畫卷。眼神中透着一絲寧靜與閑適,嘴角微微上揚。
易華偉輕輕伸出手,將玉漱垂落在臉頰邊的一縷髮絲輕輕捋到耳後,動作輕柔而自然。玉漱微微一怔,轉頭看向易華偉,臉頰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紅暈,眼神中帶着一絲羞澀。
不多時,小二端着茶點走了過來。將茶具一一擺放在桌上,動作熟練而麻利。滾燙的熱水沖入茶壺中,瞬間,茶香四溢。易華偉提起茶壺,先為玉漱斟了一杯茶,那碧綠的茶湯在白瓷杯中蕩漾着,彷彿一汪清澈的湖水。
玉漱輕輕端起茶杯,放在鼻端輕輕嗅了嗅,那淡雅的茶香沁人心脾。微微抿了一口,眼神中露出一絲讚歎:“這碧螺春果然是茶中珍品,清香爽口,回味無窮……”
易華偉微笑着點了點頭:“這雲煙閣的茶點與茶品向來都是極為講究的,今日特地帶你來此,便是想讓你也領略一番。”
兩人一邊品茶,一邊輕聲交談着。
而在三樓,達官貴人們的歡聲笑語不時傳來。與商賈相比,他們的服飾更加華麗精美,配飾也更加璀璨耀眼。有的人身着綉有金線圖案的官服,頭戴烏紗帽,正與同僚們高談闊論着朝廷之事,表情時而嚴肅,時而輕鬆;有的則是富家公子哥打扮,手持摺扇,扇面上的書畫精美絕倫,他們正圍繞着幾位美貌的女子獻殷勤,眼神中透着輕浮與傲慢。
至於四樓,自從雲煙閣開業,還未曾對外開放過,只對王侯將相開放的傳說令眾人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遐想。或許那裏有着更加奢華的佈置,有着世間罕見的珍寶古玩……傳說,有人一擲千金想上四樓看看,卻被掌柜婉拒,這也令雲煙閣的四樓成了一個謎。當然,也有在裏面工作過的小二說裏面什麼都沒有,卻被識貨的人駁到面紅耳赤,因為單單裏面常年焚燒的龍涎香就價值千金了。
………………
在易華偉與玉漱於茶樓悠然享用茶點之際,漁陽郡的直道上,一輛看似平凡無奇的馬車正不緊不慢地朝着圖安縣前行。
馬車的車身在歲月的洗禮下略顯斑駁,車輪滾動間發出有節奏的“嘎吱”聲,彷彿在訴說著一路的奔波。
車內,氣氛凝重而又透着一絲疲憊。
易小川身着厚重的衣裳,面容憔悴,眼神中卻依然帶着堅毅,多了幾分歲月沉澱后的深邃。項羽身姿依舊挺拔,但臉上也刻上了幾道風霜的痕迹,他身旁的項梁則顯得更為沉穩內斂。劉邦則時不時地掀開車簾一角,向外張望,眼神中閃爍着狡黠與不安。
小月靜靜地坐在一旁,她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少女,歲月在她的眼角留下了淡淡的魚尾紋,神情中帶着一絲猶豫與糾結。而坐在易小川身旁的正是易小川的妻子,哀牢國公主頌芝,面容雖顯憔悴,卻仍有着一種獨特的氣質,只是臉上也夾雜着旅途的勞頓。
一晃,幾人已在哀牢國度過了十年的漫長歲月。生活的壓力和歲月的侵蝕讓他們的外貌變得憔悴不堪,過早地刻畫出了衰老的模樣。
易小川與頌芝的大婚後不久,小月便在項羽的窮追猛打下鬆了口,答應了項羽的追求,而今已有三子一女。易小川因身體殘缺的緣故,一直未能有子女,這也成為了他心中隱隱的痛。
靠在車壁上,小月的心似被無形的重負壓着,沉悶又彷徨。視線不經意地落在一塊微微磨損的木紋,思緒卻不由自主地飄遠。
近八年的時光在孩子的歡笑與哭鬧聲中悄然流逝。三子一女的誕生,給小月的生活帶來了忙碌與歡樂,也讓小月體會到了為人母的幸福與艱辛。然而,如今的她卻毫無喜悅之感,滿心都是對未來的憂慮與不安。
小月比任何人都深知易小川心中那刻骨銘心的仇恨。自從趙高殘忍地對易小川施以宮刑,還搶走玉漱后,易小川的眼中便只剩下無盡的仇恨與痛苦,復仇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而項羽,他心中的仇恨源於國破家亡的慘痛經歷。昔日強大的楚國,在大秦的鐵騎征伐下土崩瓦解。祖父項燕力戰而死,楚國的繁華毀於一旦。項羽自小便在仇恨的陰影中成長,自小的誓願便是要讓大秦為其暴行付出代價,復興楚國的榮耀。
小月明白,易小川與項羽的決心不可動搖。可她也清楚地知曉,如今的哀牢國與大秦相比,實力懸殊巨大。
大秦在自己曾經那義兄的治理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大秦的軍隊規模龐大且訓練有素。自己也曾看過大秦駐守在北方邊境的精銳部隊,演練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士兵們身着堅固的鎧甲,熟練掌握各種兵器的使用,大秦的騎兵更是令人膽寒。而且,大秦建立了完備的軍事後勤體系,各地的糧倉儲備着充足的糧食,兵器工坊能夠源源不斷地打造出精良的武器裝備,確保軍隊在戰爭中有足夠的物資供應。
經濟方面哀牢更是與大秦不在一個層次,在農業上,大秦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一路過來,關中地區新修的灌溉渠道縱橫交錯,使得大片土地得以灌溉,糧食產量大幅提升。北方的小麥種植區和南方的水稻產區,均獲得豐收。
同時,大秦的手工業蓬勃發展。紡織工坊里,織機聲不絕於耳,生產出的絲綢、棉布等精美紡織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通過絲綢之路遠銷他國,換取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商業貿易也十分繁榮,咸陽等大城市成為商業中心,各地的商人云集於此。市場上貨物琳琅滿目,有來自北方草原的牲畜、皮毛,有來自南方的珠寶、香料,還有中原地區的各種農產品和手工藝品。貨幣流通順暢,大秦的貨幣制度穩定,促進了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內政方面,大秦更是甩出哀牢一條街,現今的大秦選拔官員不再局限於貴族世襲,而是通過考試和考核等方式,選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擔任官職。這使得大秦的官員隊伍素質得到提高,行政效率大大增強。律法嚴明且公正執行,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觸犯律法都將受到懲處,社會秩序井然。而且在各地興辦學校,培養了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這些人才為大秦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使得百姓們對大秦的認同感逐漸增強。百姓們在大秦的統治下,能夠安居樂業,雖然仍有賦稅和勞役,但相較於戰亂頻仍的其他地區,已經算是較為安穩的生活。
小月想到此處,眉頭緊鎖,眼中的猶豫之色愈發明顯。緩緩抬起頭,目光掃過車內眾人,深吸一口氣后,打破了車內的寂靜:
“我們真要與匈奴結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