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應邀去蘭大講座

第818章 應邀去蘭大講座

西北偏北,蘭大為美

方明華這是第二次來蘭大。

上一次1981年,跟着吳天民去甘省民勤拍攝《隱入塵煙》,中途為了寫一篇文學理論文章,專程來蘭大查閱資料,後來受當時的中文系主任柯楊的邀請,講了名為《意識流小說前生今世以及在國內的發展史》的文學講座。

轉眼十八年過去了。

這所學校看上去和以前變化不是很大,只是多了一些現代化建築,老舊校舍有些已經消失不見。

但積石堂還在。

作為蘭大本部圖書館,見證了蘭大百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可令人遺憾的是,這所學校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作為一所985,在西北地區還是非常有名氣。

就譬如眼前這座圖書館,裏面典藏書籍豐富,而且已經提供上網功能。

方明華在圖書館呆了三天,查閱了大量資料。

雖然“私人化”寫作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在文壇上出現的,但其源流追溯於它們於20世紀初傳入中國的私小說。

“私小說”是日本近代小說的一種特殊形。它以作家身邊的事情或親身經歷作為創作題材,大膽地描寫靈與肉的衝突。提起中國現代文壇的“私小說”,典型作家就是郁達夫。

這個時代,網絡管理還沒有那麼嚴格,去外網訪問相對還方便,方明華又看了些別的文學理論流派,如現在國內正在盛行的新現實主義寫作。

文學講座是在5月29周六下午舉行,雷達提前來到二招,陪方明華一同過去。

時間還早,兩人在房間閑聊。

“張平的講座怎麼樣?”方明華隨意問道。

“挺受歡迎的,不過有的學生問的問題過於尖銳,張平有點難以招架。在大學講座就這樣,肚子裏沒點貨,很容易被學生們“群毆”

“什麼問題?”方明華好奇問道。

“主要還是針對他獲獎小說,中文系那幫博士生們批評他小說的可讀性有餘,文學性不足。”

哦.

其實這也是現在文壇上流行的新現實主義小說的詬病,好看是好看,但卻逐漸暴露出不足:改革者描寫成‘鐵腕人物’、‘青天’的典型,《抉擇》中的主人公李高成就有這種傾向,這也是外界所不看好的主要原因。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平是位優秀的作家,但文學理論並不算深厚,這是他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與沒有系統接受教育有關係。

否則也不會被現在這幫碩士生博士生一套套理論嚇到。

“明華,張平的遭遇你不會出現,那幫學生,說不過你。”雷達最後笑道。

卧槽

這是誇我還是損我。

下午兩點半,講座準時在蘭大聞欣堂舉行,文學院主任先是做了介紹,禮堂里發出熱烈的掌聲。

方明華今天講座的題目叫《日本私小說與中國私人化寫作》,方明華先是講解了兩者之間的淵源,然後現在流行的私人化寫作特點。

一、從小說敘述的經驗內容上說,私人化寫作表達的是一種私人經驗、私人意識與無意識.

二、其二、從寫作的方式上說,私人化寫作大多採用了“新回憶錄”或“新傳記式”敘述。無論是陳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個人的戰爭》.

三、從作者角色上說,私人化寫作的作者是一個小寫的“我”(私人),而不是大寫的“我”(群體、人民或公眾代言人),

四、從寫作動機上說,私人化寫作的驅動力是個人心理需要,尤其是無意識與隱秘慾望

整整兩個小時,方明華深入淺出講了私人化寫作的成因、特徵以及存在的問題。

最後,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說實在,對於文學理論方面的研究,方明華頗有心得,畢竟他比別人多了幾十年的文學經驗。

何況現在有了網絡查外文資料也方便的多。

接下來就是學生提問階段,這也是講講座者最頭疼的問題,學生們的問題五花八門。

“什麼私人寫作是不是就是有些女性作家所提倡的私密化寫作。”

“魯迅的小說算不算是一種私人化小說”等等,方明華一一作答。

這時候,站在前排的一位男生突然站起來大聲說道:

“明華老師,前幾天我聽了張平老師的講座,對於他所倡導的新現實主義文學的觀點很不贊同,這些小說里的主角,和古代封建社會的青天大老爺有什麼兩樣?我很懷疑,在國外是不是根本沒有這樣的類型小說?!”

問題出來,禮堂里議論紛紛。

有的人說你這提的什麼問題?

明顯跑題了嘛,要問應該去問張平啊?

當然更多的同學目光看着講台上的方明華。

因為他寫過一本類似的小說《人民的名義》!

不過那部小說主角塑造要比《抉擇》豐滿的多。

方明華決定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這位同學,我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國外有沒有這種類型小說?在座好多中文系的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誰能回答?”

方明華突然把問題拋給禮堂里的學生。

過了下,一個看上去很文靜的女生站起來,主持人趕忙把話筒遞給她。她

“意大利在八十年代興起過新工人文學,出現過一些小說和張平老師的《抉擇》風格非常相似。”

“你說的很對,你能講講新工人文學嗎?”方明華鼓勵道。

“對不起,我只是看過這方面的一點文獻資料,但並沒有深入研究。”姑娘有些不好意思。

方明華也沒為難地方,讓她坐下后才說道:“那我就給大家講講意大利新工人文學。”

“意大利最為著名作家寫了《新的workingclass寫作:以麵包與玫瑰的名義》一文。標題中的“我們要麵包,也要玫瑰”是指20世紀美國工人運動的口號,麵包比喻要飯吃,玫瑰比喻要滿足文化需要。”

意大利新工人文學的特點:拒絕訴苦的寫法、採用批判性幽默、集體責任感的態度、超越現實主義小說,實驗不同的體裁與表達方式

方明華又滔滔不絕講了個半個小時,最後說道:“我再來回答這位學生第一個問題,《抉擇》確實在人物塑造方面存在這類小說的共同問題,但並不能否定這部小說的優秀,更不能否定這類小說存在的意義。”

最後他頓了頓說道:“透露我個人的消息吧,我現在也在寫一本工人階級的小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回80:我的文藝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回80:我的文藝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818章 應邀去蘭大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