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戚家軍軍制

歷史上的戚家軍軍制

車營解

往事,敵人鐵騎數萬衝突,勢銳難當。我軍陣伍未定,輒為衝破,乘勢蹂躪,至無孑遺。且敵欲戰,我軍不得不戰;敵不欲戰,我惟目視而已。勢每在彼,敵常變客為主,我軍畏弱,心奪氣靡,勢不能御。自總督譚、今總督前巡撫劉、楊、巡撫王、及職創立車營,近該閱視,侍郎汪會題以上十座為額,每座戰車一百二十八輛,每輛雙輪長轅,用騾二頭,兩頭俱堪騾架,以便進退。上用偏廂,各隨左右安置。長一丈五尺,兩頭各有一門,啟閉出入,車上安大佛狼機二架,每車見派軍士二十名,分為奇正二隊。正兵一隊,軍士十名,以二名專菅騾頭。以六名管佛狼機二架。每架三名,車正一名,專在車上披堅執旗,以司進止。舵工一名,專管運車,左右前後,分合疏密。奇兵一隊,旗士十名,內以勇敢服人者為隊長,以鳥銃手四名仍兼長刀,在車內放鳥統,出車先放鳥銃。敵近用長刀,又以身中年少骨軟二人,為藤牌手,在車內放火箭,出車打石塊,敵近用藤牌。又以殺氣者二人充鎲鈀手,在車放火箭,出車亦放火箭,敵近用鎲鈀。火兵一名,專管各隊炊飯,皆其責任。

用之環衛軍馬,一則可以束部伍,一則可以為營壁。一則可以代甲胄,敵馬擁眾而來,無計可逼,誠為有足之城,不秣之馬也。但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廢,車何能御?每二車為一聯,四車為一局,立一百總,十六車為一司,立一把總;六十四車為一部,立一千總;一營左右兩千總,中軍一員,又鼓車二輛,即以鼓手充車正,不另設。火箭車四輛,大將軍車八輛,各車正一名,即以火藥匠充車正。座車三輛,各車正一名。計車一十七輛,舵工一十七名,運車軍兵大將軍車每車二十名,計一百五十九名。百總一名,元戎鼓車火箭車每輛十名,計九十名。百總一名,共把總一員,千總不設,以中軍兼管。

以上每一營,通計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九員,百總三十四名,車正一百二十八名,舵正一百二十八名,狼機手七百六十八名,大棒手二百五十六名,運大將軍火箭等車車正、軍兵二百三十四名,奇兵隊長一百二十八名,火兵一百二十八名,鳥銃手五百一十二名,藤牌手二百六十六名,鎲鈀手二百五十六名,旗鼓、爪探、架梁、開路大小將官,應用軍士二百六十八名,通共官軍三千一百十九員名。

每車一營,旗鼓並該設備征軍火器械:將官認旗一百,金鼓旗二面,門旗二面,五方旗五面,角旗四面,高招五面,坐纛一面。巡視旗十面,千總認旗三面,把總認旗九面,百總認旗三十四面,車正旗一百二十八面,金鼓一副,佛狼機二百六十五架,子銃三千三百四門,鐵閂五百一十二根,欽錘、鐵剪各二百五十六把,凹心送子二百五十六件,鉛子二萬五千六百個,火藥七千六百八十斤,火繩一千二百八十根,鳥銃五百一十二門,銃袋五百一十二個,葯筒一萬五千三百六十個,葯鱉五百一十二個,細火藥三千七十二斤,火繩二千五百六十根,鉛子一萬五千三百六十個,杖五百一十二根,鉛子模三十四副,火箭一萬五千三百六十枝,火箭簍並雨罩具二百五十六個,大棍七百六十八根,銅鍋一百四十四口,桶一百四十四隻。

馬營解

每馬軍十二名為一隊,隊總一名,次鳥銃手二名,次快槍手二名,次鈀手二名,槍棍手二名,大棒手二名,火兵一名。三隊計隊總三名,兵夫三十名,火兵三名,旗總一名,共三十七名,為一旗,三旗為一局。百總一員,共一百一十二員名。四局為一司,把總一員,共四百四十九員名。二司為一部,千總一員,共八百九十九員名。三部為一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共二千六百九十九員名。以上為中營,每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神器把總一員,百總二十四名。旗總七十二名,隊總二百一十六名,兵勇二千一百六十名。火兵二百一十六名,神器馬騾九十四頭。如軍出三千之外,另為大營。每一把總司加一局,旗鼓、爪探、架梁、開路大小將官,其用軍士二百八十八名,通共二千九百八十八員名。

每馬軍一中營,旗鼓並該設備征軍火器械:將官認旗一面,坐纛一面,門旗二面,五方旗五面,角旗四面,高招五面,金鼓旗二面,巡視旗十面,千總認旗三面,百總認旗二十四面,旗總認旗七十二根,隊總認旗二百一十六面,旗總備旗杆七十二根,隊總備旗杆二百一十六根,金鼓一付,虎蹲炮六十位,鐵鎚六十把,鐵剪六十把,火根九面根,藥線盒六十個,火繩一百八十根,鐵錐六十把,火藥九百斤,大鉛子五萬四千個,木馬子一千八百個,石子一千八百個,皮簍一百二十個,葯升六十個,木送六十根,木榔頭六十個,馱架九十副,鳥銃四百三十二門,◆杖四百三十二根,葯鱉四百三十二個,葯管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個,鉛子袋四百三十二個,銃套四百三十二個,火藥二千五百九十二斤,鉛子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個,火繩二千一百六十根。鉛子模二十四副,快槍四百三十二桿,杖四百三十二根,鐵錐四百三十二把,鐵剪四百三十二把,葯袋四百三十二個,藥線筒四百三十二個。葯管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個,鉛子袋四百三十二個,火藥四千五十斤,鉛子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個,藥線二十一萬六千根,火繩一千二百九十六根,鉛子模九十四副,火箭一萬二千九百二十枝,火繩一千二百九十六根。火箭簍四百三十二個,油罩四百二十二個,盔二千七百九十頂,甲二千七百九十副,鋥帶二千七百九十條,撒袋一千三百四件,弓一千一百五十二張,弦二千三百四條,火箭一千一百五十二把,雨罩一千一百五十二個,腰刀一千一百五十二把,雙手長刀四百三十二把,鎲鈀四百三十二把,槍棍四百三十二根,大棒六百四十八根,銅鍋二百一十六口,拒馬六百四十八副,短柄刀四百三十二把,水桶一百二十二隻,喂馬筐子九十三個。

步營解每步軍十二營為一隊,火器手每隊,隊長一名,鳥銃手十名,火兵一名。殺手每隊隊長一名,圓牌二名,狼筅二名,長槍二名,鈀二名,大棒二名。隊長長旗槍一桿,腰刀弓箭牌手腰刀一把,狼筅手狼筅二把。鈀手兼火箭,槍手兼弓箭,大棒手兼弓箭,火兵一名,鐵尖扁擔一根。三隊為一旗,旗總一名,井三十七名。三旗為一局,百總一名,共一百一十二名。三局內鳥銃一局,殺手三局,為一司,把總一員,共四百四十九員名。二司為一部,千總一員,鳥銃四局,殺手四局,共八百八十九員名。三千總為一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共二千六百九十九員名。

以上為一中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神器把總一員,百總二十四名,旗總七十二名,隊總二百一十六名,兵夫二千一百六十名;內銃手一千八十名,殺手一千八十名,火兵二百一十六名,共計二千六百九十九員名。

每步軍一營,旗鼓並該設備征軍火器械:將軍認旗一面,金鼓旗二面,門旗二面,坐纛一面,五方旗五面,高招五面,巡視旗十面,千總認旗四面,把總認旗六面,百總認旗二十四面,隊總旗槍桿七十二根。隊總旗槍桿二百一十六根,腰刀二百一十六把,金鼓一副,鳥銃一千八百門,杖一千八百根,錫鱉一千八百個,鉛子袋一千八十個,葯管三萬二千四百個,火藥四千三百二十斤,鉛子二十一萬六千個,火繩三千二百四十根,鉛子模一十二副,長刀一千八百把,藤牌二百一十六面,狼筅二百一十六根,長槍二百一十六桿,弓二百一十六張,弦四百三十二條,火箭二百一十六把。雨罩二百一十六個,鎲鈀二百一十六把,火箭六千四百八十枝。大棒三百二十四根,銅鍋二百一十六口。

輜重營解

師行糧從,軍事所先。邇來敵每入犯,官軍並無輜重,敵乘肥馬,即日駛百五十餘里,我軍馬匹既弱,行至有城池所在,俱將城門關閉,月糧在倉,草束在場,多在城內,每不得支,如候支糧料,必誤追敵。大軍之行動,以二、三萬計,便開城聽候,緣倉城門小,株粒干係錢糧,唱名給支,一、二日尚不能完,如候支完追敵,敵去二、三百里矣。官軍只得枵腹追往,飢疲甚矣。氣息懨懨,支步不前,安能勝敵?即敵有可乘之機,徒付嘆息而已。

近該題奉欽依,新創輜重營三座,每座大車八十輛,每輛騾八頭,車上用偏廂牌,遠視如城,到處下四面營。每車一輛,派軍二十名,分奇正二隊。正兵一隊,軍士十名,以知餵養者八人領拽車騾,內以六人為營,狼機二架,每架三名,以大棒手二人,臨陣專管收拾騾頭;車正一名,專司進止;舵工一名,專備留後。奇兵一隊,隊長一名,鳥銃手八名,仍以一、二、三、四名兼習長刀,五、六名兼習藤牌短刀,七、八名兼習鎲鈀,火兵一名,專管各隊炊飯。此奇兵一隊,專備護車,每車載米豆煤妙一十二石五斗,每營可供一萬人馬三日之食。各於出門之日,再自帶乾糧二、三日,計敵出入,亦足用矣。故師行常飽,而敵愾不銷,全賴於此。每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全營千總二員,分管把總四員,各管二十輛,百總一十六名,各管五輛,中軍元戎鼓車三輛,各騾二頭,中軍帶管。計騾夫六百四十六名,車正八十名,舵工八十名。元戎鼓車三輛,每輛軍兵十名,共三十名。又奇兵隊長八十名,銃手六百四十名,火兵八十名,共計一千六百六十員名。旗鼓、爪探、架梁、開路大小將官,共用二百五十四員名,每營車八十輛,每輛載米二石五斗,煤炒三石七斗五升,黑豆六石二斗五升,共載米三百石,煤炒三百石,黑豆五百石。

每輜重一營,旗鼓並該設備征軍火器械:將官認旗一面,坐纛一面,五方旗五面,角旗四面,高招五面,金鼓旗二面,巡視旗八面,千總認旗二面,把總認旗四面,百總認旗十六面,車正旗八十面,隊總旗一百六十面,金鼓一副,佛狼機一百六十架,子銃一千四百四十門,鐵閂三百二十把,鐵鎚一百六十把,鐵剪一百六十把,鐵匙一百六十把,鐵錐一百六十把,凹心送子一百六十根,火藥三千二百斤,鉛子一萬六千個,火繩八百根,鳥銃六百四十門,杖六百四十根,錫鱉六百四十個,葯管一萬九千二百個,鉛子袋六百四十個,銃套六百四十個,火藥三千八百四十斤,鉛子一十九萬二千個,火繩三千二百根,鉛子模一十六副,大棍七百二十根,大鍋一百六十口,木桶一百六十隻,喂騾柳筐八十個,草鍘八十口。

以上便是戚家軍軍制,本書中小龐的軍隊在這種編製的基礎上進行了些許改動,作戰單位從低到高依次為伍、什、旗、局、司、隊、營。相應指揮員依次為伍長、什長、百總、把總、千總、隊官、營官。

;

九州河山皆華夏的作品相關歷史上的戚家軍軍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九州河山皆華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九州河山皆華夏
上一章下一章

歷史上的戚家軍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