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不見母音容,夜半醒來放悲聲
那個年代的人們,並不像現在一樣開放,別說是自由戀愛,就是相親都很少的。
很多人訂婚之前,甚至只見過照片。
那個年代男男女女主要認識的途徑,還是經人介紹。
老鄉之間可以給介紹對象,單位同事之間可以給介紹對象,七大姑八大嬸子的也可以給介紹對象。
先拿兩張照片,給對方看,覺得可以了,就可以結婚了。
至於對方的人品怎麼樣,那存在於鄉里鄉親的口碑中。
母親跟父親的相識,就是是二奶奶從中撮合。
那時候父親在蘭州當兵,義務兵。那時候的義務兵應該是三年吧,父親跟我說過,但是我忘記了。只記得離着退伍最後半年的時候,父親給家裏寄了一張軍裝照。
年齡到了,也要複員了,結婚便迫在眉梢。正巧當時母親住在老家的村子裏,隔壁不遠的鄰居就是我的二奶奶。
二奶奶就把父親的照片拿給了母親去看,順便跟母親要了一張照片。兩個人就通過兩張照片,第一次見到了彼此的另一半。這兩張黑白的照片,至今保存在我家的相冊里。
照片上的母親笑容燦爛,像一位大家閨秀。
只可惜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而且命實在不咋樣。
母親一生要強。姥爺(外公)是個民辦教師。
那時候師資力量極度匱乏,姥爺被抓了“壯丁”,速成班上學了不多的幾個字,就被強行任命,領了掃盲任務,當了光榮的人民教師。
只可惜這個人民教師實在一點也不光榮-請原諒我這麼說,我無意針對其他的人民教師,實在是因為我心裏真的是對姥爺有恨的。
他外表是知識分子,骨子裏卻是極重的小農的思想,從來看不起女孩。
不幸的是,母親不但是女孩,還是家裏的長女,有一個不疼愛自己的爹,一個軟弱的娘,一個叛逆的弟弟,兩個幼小的妹妹。
姥娘(外婆)是一個東北女人,但是卻沒有東北女人的潑辣,只會對丈夫的話唯唯諾諾。
她年輕的時候是要裹足的,所以有一雙三寸金蓮,這也許就是姥爺為什麼能看上她的原因吧。
我看過那雙腳,醜陋畸形,有些嚇人,我想那樣的小腳根本下不得地。
那個歲月,不能下地,就等於失去了家裏的大部分的生計。然而姥爺貴為“知識分子”,自然是不能拉下臉皮下地幹活的。
弟弟是個靠不住的,妹妹都還小,生活的重擔驟然就壓在了母親稚嫩的肩膀上。
母親說從記事起,她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每天早上天不亮,她就要起床,背起竹簍步行三里地去割草,要去餵鵝。那個時候好像豬是不讓私人圈養的,但是雞鴨鵝就要松一點。
我不知道你們養過牲畜沒有,豬吃的很多,但是鵝更是大肚佛。
大多時候母親一背簍的草,根本不夠那五頭鵝吃。
於是母親不得不多次往返,或許這就是許多年後母親喜歡吃鵝的原因吧。
來往之間,天就亮了,伺候完牲畜,給家人們做完早飯,還要去地里上工。多數的時候,母親是在家裏吃不上早飯的。
那時候沒有各種的農業機械,從種到收,全都是靠一雙手。
最讓人難受的是,太陽越大,越是農忙時節。
那太陽底下的勞作,真是一個汗珠子摔成八瓣,還沒有時間去喝一口水,因為怕誤工。只有臨近中午,才不得不拿出一點時間去吃飯。
那時候的飯很簡單,也就填兩個豆腐渣餅,大概率吃不飽,就再灌一肚子河溝里的清水。然後窩在草里,睡個十分八分,躲躲日頭,下午接着干。
豆腐渣,這個詞不是形容腐敗工程的那個,它只是一種食物,就是做豆腐,萃取完精華后留下來的渣子。
現在大多數地方用它來餵豬,那時候卻是一代人的食糧。
其實如果有足夠的豬油,用香蔥來炒的話,它還是挺香挺好吃的。
只是那時候母親哪裏來的豬油?這玩意兒沒有豬油,可以噎死一頭牛。
母親那時候就總是在盼望,快過年吧,快過年吧,過年就有餃子吃了。
過年的確有餃子吃,不過是素的。
餵豬,餵鵝,常年的體力勞動,就連過年的時候,母親都吃不到一點的葷腥兒。
“白菜豆腐包,撐死小舅子羔”,我們那兒有這麼一句俚語,說是白菜豆腐的餃子有多麼多麼好吃。
其實都是無奈,因為吃不起肉,素餃子就格外顯得那麼好吃,總比豆腐渣餅子強吧。
姥爺給母親發三個餃子,就是過年了。
那時候母親就用地瓜面滾的煎餅,將三個餃子捲起來。咬一口煎餅,將餃子往後退一退,再咬一口,再退一退。
等到用餃子引誘着,把煎餅都吃完了,手裏就還剩三個餃子,然後三個一口吞下去。
那種幸福的滿足感一下子就滿了,過年真好啊。
餃子,是母親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這也是後來我們家隔仨差五就要吃餃子的原因。
晚上大多數的時間,母親要強忍着一天的疲憊,燒菜做飯,照顧弟弟妹妹。
姥爺要喝點小酒,早早的休息,以備明天“繁重”的教學工作。
母親要跟着姥娘納鞋底,掐辮子(用麥秸編織工藝品),換取額外的工分。
母親暈車,聞不了汽油,煤油的味道。
但是那個年代,用電是一種奢侈,昏黃如豆的煤油燈,伴隨了母親無數個忙碌的日日夜夜。
等到所有的人都睡着的時候,母親就看着黑黑的夜空,發獃,或許她在等待着一個人吧……
母親年輕時吃過無數的苦,歲月給母親帶來擾愁,但未使她對我們的愛減去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