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保鏢
將文件夾遞還回去,陳凡抽了口煙,看着兩人呵呵笑道,“我記得第一部是個抗戰故事吧。這麼說,原來小本子真喜歡看打小本子的故事?”
何青生正準備開口,聽到這話,忍不住被一口煙嗆到,跑到一旁連着咳嗽十幾聲,又趕緊灌了兩口茶,才喘着粗氣笑罵道,“雖然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你能不能說得好聽點。”
許啟珍也在一旁樂不可支,哈哈笑個不停。
陳凡沉吟兩秒,正色說道,“那就反戰故事?”
何青生擺擺手,回到位置上坐下,等喘勻氣,才說道,“反正就是這麼個情況,話糙理不糙,抗戰故事在小本子確實比較受歡迎,這一點是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
陳凡笑笑沒說話。
從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兩國確實可以算蜜月期,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各種文化、經濟交流不斷。
其中小本子官方沒有明確表示,但在民間交流活動中,各種反躬自省卻屢見不鮮。
抗戰小說能在小本子暢銷,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不過蜜月期只有這麼幾年,再往後,廣場協定一簽,日元購買力高漲,同時也催生了小本子的自信心。
到時候再談什麼反省、思過,除了極少數還算講道理的人,其餘的那些,借用曹丞相的話,那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這時何青生看了一眼陳凡,又丟了一支煙過去,隨即乾咳兩聲,低着頭眨了眨眼,“那什麼,有個事跟你說一下。”
陳凡看向他,“怎麼還扭扭捏捏的,該不會是把我賣給小本子了吧?”
何青生頓時氣結,“什麼亂七八糟的。”
他又是一聲乾咳,轉頭看了看旁邊的許啟珍,轉過臉來,打着手勢、笑着說道,“是這麼回事,就是協會裏部分同志,聽說了你的作品在小本子那邊的銷量還不錯,這種抗戰故事也比較受歡迎,就那什麼,就讓我們跟那邊對接了一下,看看還需不需要這樣的作品。
然後呢,我就給高橋英夫打了個電話,就這方面的問題探討了一下。
恰好對方也有這方面的想法,畢竟你的作品雖然不少,但也不全是這一類別,另外還有鄉土、現實主義作品等等,就那幾本抗戰作品,也不太夠,是吧……”
聽到這裏,陳凡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當即恍然點了點頭,看着他說道,“所以,你們就以單位的名義,跟高橋英夫達成了合作協議,由我們這邊的作家、為他提供作品,在小本子那邊出版?”
何青生呵呵笑着搓了搓手,“情況是這麼個情況,這個事兒呢,還是你們部門亞非分部的老段負責執行的,他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就是在審核合適的作品,還要安排人翻譯,再給那邊發過去。
不過你放心,都排在你的作品後面,不會亂插隊。畢竟要講究先來後到是吧。”
陳凡抽着煙,輕輕點了點頭,臉色頗為嚴肅,“嗯,情況我知道了。”
隨即抬起頭看着他,正色問道,“我就一個問題。”
何青生臉色一正,指了指他,“伱說。”
陳凡眉頭緊皺,“你說的‘協會裏的部分同志’,是不是你?”
何青生老臉一黑,“我是那種人嗎?”
許啟珍也趕緊在一旁說道,“我們知道,這個高橋是你先認識……”
陳凡突然哈哈大笑,“哎呀,我說多大的事兒呢,看你們搞得這麼嚴肅,弄了半天就這個。”
許啟珍愣了愣,轉頭和何青生相視一眼,再回過頭來,“你沒意見?”
陳凡呵呵笑道,“我有什麼意見?高橋英夫的出版社又不是給我開的,誰都能跟他合作。
而且作品出海這是大好事啊,不僅能創匯,最關鍵的是能夠讓更多的小本子知道那段歷史,了解我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和態度,我覺得這個是更重要的。”
何青生心裏長長鬆了口氣,兩手一拍,指了指陳凡,扭頭對着許啟珍說道,“看看看看,我就說小陳同志有覺悟,沒說錯吧。”
許啟珍也認真點頭,“這個我是一直都相信滴。”
他們就擔心陳凡有意見,畢竟高橋出版社的能力也有限,如果其他人也一哄而上,恐怕以後分給陳凡的出版資源就會少很多。
這個跟國內不一樣,國內稿費固定,而小本子那邊可是有版稅的,出版數量直接與版稅掛鈎,……這個版稅還是他們看了陳凡與對方簽的合同之後,才知道國外的作家竟然還能分成。
也正是因為這個版稅,才讓有些作家紅了眼,希望能爭取到這個機會。
哪怕要給單位交一筆管理費,也比國內的稿費強得多啊。
陳凡看着兩人表演,臉上掛着笑,心裏卻有些感慨。
這是碰上好人了哦。
遇上不好的,別說解釋,直接讓你把手頭上的資源交出來。
不給?一個帽子戴下來,看你還給不給。
有點良心的還能剩口湯,最黑的是直接拿走,再將你一腳踢開。
像何青生這種好聲好氣的商量,只能說他人品不錯,加上陳凡背景過硬,但凡缺一樣,小陳同志都得吃個啞巴虧。
這年頭在作品出海方面,除了有一個需要審查內容的規定之外,再沒有其他方面的限制或要求。甚至就連內容審查也不是針對陳凡這種情況,而是外文出版社的內部規定。
因為之前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需要啊,自然也就沒有私下與境外出版社合作的先例。
所以如此一來,這些資源該如何處理、都是“人”說了算。
這種時候就能看出人品。
對於資源充公這種事,陳凡心裏早有預料,甚至還有些奇怪,怎麼半年了也不見他們提,還以為他們是不是私底下在偷偷聯繫,或者就沒想去做。
卻沒想到,原來是在等自己作品出版的結果。
現在結果出來,形勢一片大好,自己還多賺了幾萬美元,那些人自然坐不住。
至於說將渠道分享出去這種事,他確實是不在意。
首先小本子不止一家高橋出版社,只要能在那邊打出名氣,多的是出版社主動找上門求合作。
再一個,現在歐美那邊才是他創作的重點。
那邊賺的可是美元。
歐美圖書市場有幾十個小本子那麼大,一部西幻小說,就能造就一個千萬富翁,這點小錢算什麼?!
而且西幻是自己的獨家作品,就試問一句,當前國內有幾個能寫西幻小說的?
正兒八經的嚴肅文學作家就不說了,單說現在這些通俗小說作家,給他們機會去寫,也未必中用啊。
要是文學創作有那麼好抄,後來網絡小說發展起來之後,部分傳統作家也不會一邊眼紅一邊瘋狂貶低。
加入進去賺錢不香嗎?!
談妥這件事,何青生便沒什麼可說的了。
這時候陳凡才慢悠悠掏出那張寫有大綱的稿紙,遞到他面前,“何叔,這個幫我處理一下。”
何青生接到手裏看了看,再看看他,“這什麼東西,你的新書?”
陳凡換了一支煙點上,笑道,“我老舅公司有家出版社,他讓我寫點東西,通過這家出版社出版,也好賺點零花錢,我就寫了這個。”
何青生張大個嘴,愣了好幾秒,才愕然說道,“我說你怎麼這麼大方,原來你有路子賺美元了啊!”
陳凡臉色一黑,“這話說的,那我給高橋拍電報說不同意?”
何青生滿臉無語,乾脆不理他。
隨即看了看手裏的大綱,問道,“什麼時候要?”
陳凡,“最好是今天,最晚明天上午。我書都寫完了,就等這東西付印。”
何青生的目光在稿紙抬頭上停留了幾秒,輕輕點頭,“行,待會兒我幫你跑一趟,……”
頓了一下,抬頭看着他,“你是住學校還是招待所?”
陳凡,“學校是住不下去了,就沒個消停時候,還是招待所清凈。”
何青生,“行,那辦好之後,我讓人給你送過去。”
陳凡撣撣煙灰,轉頭看向許啟珍,“許姐,咱們單位宿舍什麼時候建好啊,我還等着分房呢。”
許啟珍笑道,“已經開工了,先建樓房,最後建島上的小院,你要是選樓房,11月份吧,那時候應該可以封頂。小院的話,估計要等春節。”
陳凡,“肯定要小院啊,獨門獨院多好。對了,回頭您幫我跟建築公司那邊說一聲,我那個院子外面,多修一個親水台,我要釣魚。”
何青生頓時眼睛一亮,“誒,這個主意好。”
當即轉頭對着許啟珍說道,“給我的也加上。”
許啟珍忍不住搖頭,“釣魚還專門修個親水台,你們也太奢侈了吧。”
何青生連連擺手,“哎,釣魚的快樂你不懂,要的就是裝備齊全,把氣勢打出來。”
說著一指陳凡,“你想想,到時候他坐在檯子上釣魚,我站在草堆裏面,多尷尬!”
許啟珍捂着額頭,“你一個,老譚一個,還有幾個部門的主任,你們都選小院子,該不會就是為了方便釣魚吧?”
陳凡乾咳一聲,“那倒不是,小院住着舒服啊,當然了,有個釣魚台自然更好。”
許啟珍,“得,那乾脆繞湖一周,建個水上棧道,誰愛用誰用。”
陳凡和何青生相視一眼,齊齊點頭,“那也行。”
……
從辦公室出來,陳凡先回去跟邊慧芳打了個招呼,隨後開上自己的小吉普,慢悠悠晃着出了機關大院。
看看時間,已經接近傍晚,今天是去不成學校了,他便回到招待所,拉上劉璐,跑去野味餐館吃了頓大餐。
這回沒有去樓上包廂,就在樓下,要了兩碗野味面,再點一盤炸麻雀,總共只花了兩塊多。
回到招待所,各自回房睡覺,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陳凡開車回了學校。
先帶着資料去報名註冊,隨後去徐教授辦公室報到。
此時徐祖瑞正在備課,他除了帶陳凡這個研究生,還擔任中文系的講課老師,每天兩節課,雷打不動。
而且用的講義時常修改、常用常新,哪怕是同一堂課,不同的時間去聽,也能聽出幾分新意來。
見到陳凡進來,徐祖瑞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可是下一秒,他故意將臉色一板,沉聲說道,“1號開學,你2號才來報到。怎麼,終於捨得回來啦。”
陳凡從挎包里掏出禮物放到桌上,嘿嘿笑道,“老師,這個是我前幾天在長白山老林子裏弄來的,都是上好的山貨,您帶回去,跟師娘一起嘗嘗。”
徐祖瑞哼哼兩聲,“呵,還學會了送禮。”
他拍拍油紙包,抬頭看着陳凡,“你去長白山做什麼?”
不等陳凡說話,他便擺了擺手,“我也不管你去幹什麼。既然去了那裏,也不能白去。就以長白山為題,寫一篇文章出來,體裁不限,下次來的時候交給我。”
陳凡臉色一垮,怎麼話都還沒說就開始佈置作業了呢?
可是就跟劉璐不敢拒絕他的作業一樣,他也不敢把老師的作業往外推,便苦哈哈地“哦”了一聲。
看見他那張苦臉,徐教授只感覺神清氣爽,身體後仰靠在椅背上,看着他說道,“我收到消息,公開的通知也會在這兩天發佈,9月15日,教育部將在京城、天津、哈爾濱、瀋陽、長春、上海、南京、杭州、武漢、重慶、西安、廣州等主要城市,公開選拔外語合格的學生。
選拔名額為3000名,凡考試合格者,都有機會被選派出國留學。”
他目不轉睛看着陳凡,“這是我國恢復高考、恢復研究生之後,教育界的又一大舉措。你雖然是學中文的,不過也不是沒有機會被選派出去,畢竟文化也需要交流。
而且我聽說你的英文很不錯,如果參加選拔,大概率會被選中,你自己是什麼想法?想不想出去留學?”
聽到這個消息,陳凡不禁有些吃驚。
大風以後,第一批留學生不是一共只有52名,而且全都被派往美國了嗎,怎麼變成了3000名?還不限專業?
思考了幾秒,陳凡迅速反應過來。
3000名應該是第一批留學生計劃的總名額,這麼多人肯定不會是一起派出去,只能先派少量人員探路,同時也要與相關國家聯繫,恢復中斷的留學生制度,等後續才會大規模選派。
只是沒想到,自己也有機會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