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凌煙閣三問(2)

第011章 凌煙閣三問(2)

凌煙閣一未供奉開國功臣,二非朝廷敕造。

閣高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

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頂覆琉璃明瓦,滄桑肅穆莊嚴。

凌煙閣為大周開國時聖教數位大儒募集天下讀書人出資、歷經十年之功建成。

一層、二層為藏書館,對外免費開放。

凡大周讀書人,各地進京趕考士子,均可來此閱覽歷代經學典籍,或以文會友。

因春闈鄰近,所以賈琰抵達時,一二層的藏書館內外已經聚集了不少各地舉子。

賈琰站在凌煙閣下,卻是抬頭凝望着第三層。

第三層亦名“明倫堂”,為當代凌煙閣主——大儒邵邕、周霖、張勳的講經文會之所。

三儒雖無官職,卻名動天下,朝中朱紫大員出自三人門下者不乏其人。

此為凌煙閣為天下讀書人神往之聖地之關鍵。

但三儒雖日日來此坐閣,卻並非誰都可以見到,遑論指點其經理了。

十年前,三儒來凌煙閣坐鎮,與天下讀書人約法三章,設立了著名的凌煙閣三問。

說白了,就是三儒各自出一道題,曰:詩、聯、理。

凡對答所作能入三儒法眼者,皆可登臨明倫堂聆聽教誨。

但十年來,趨之若鶩的人不知凡幾,但真正得償所願的卻寥寥無幾。

……

凌煙閣前,左側三座小亭依次排列。

亭中案几上,擺放着筆墨紙硯,筆是湖毫,硯是端硯,紙為徽宣。

皆為上乘。

三亭前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士子,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卻並未有人輕易上前應題。

賈琰緩步而來,直入第一亭。

眼見一個面容清雋身材挺拔的少年入亭,圍觀士子頓情緒激蕩起來。

三十許人、頜下三縷黑須、身穿青衿的凌煙閣“侍講”吳默自凌煙閣內走出,站在亭外上下打量賈琰,沉聲道:“來者通名!”

賈琰淡然一笑,在亭中長身一揖:“雍熙七年,金陵鄉試解元,賈琰,見過仁兄。”

隨後,賈琰將自己的鄉試頭名憑據——南省學政衙門的簽文展開示眾。

吳默微愕,這麼年輕的鄉試魁首,他還是初次遇見。

圍觀人群聞言嘩然,望向賈琰的各色目光變得非常複雜。

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二十開外,有些甚至年近三四旬,苦熬多年、身經百戰才從各省鄉試中脫穎而出,可面前少年最多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雍熙七年豈非年齡更幼?

幾乎每人心中都不由自主浮起一個複雜的字眼:神童!

吳默定了定神,微笑道:“即來應對,且請聽題。”

“古往今來,勸學詩若汗牛充棟數不勝數,其最出彩者非唐顏真卿所作莫屬。

請賈解元以此為題,作五律或七律均可。”

“喏。”賈珍再次一揖,轉身走到了書案前,留給眾人一個挺拔清瘦的背影。

他站在案前微微思量,面色平靜。

其實不論他還是前身少年,都非嘩眾取寵人前賣弄之徒。

他來凌煙閣前應此三問,不是為了出風頭。

少年母親李氏為子謀划的“遺澤”他當然不會捨棄,事實上他已經有所參照,但他並不會完全照搬。

或說他的性格喜歡將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上,不習慣按照別人的預設軌跡去按部就班。

他今日要充分利用少年神童的身份、滿腹的才學及他這個穿越者的信息優勢,讓賈琰名滿京華,一舉成名天下知!

名氣越大,賈家就越加忌憚。

而神童賈琰遭遇寧府殺母奪家迫害的現身說法……無疑很容易引發讀書人這個階層的群體性同仇敵愾!

作為來自現代社會的穿越者,賈琰明白這是一種比“世言如刀”更為可怕的高端輿論力量。

至少,賈琰認為如此比官府,比什麼大人物的保護更靠譜。

關於勸學詩,賈琰當然有太多的選擇。

譬如宋朝皇帝趙恆的勵學篇和朱熹的勸學詩,都絲毫不遜色於顏真卿的“三更燈火五更雞”。

賈琰凝神定氣,提筆一書而就。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自有侍從走進亭中將賈琰的《勸學詩》取出交予吳默。

吳默接過打眼一看,眸中便立時泛起濃烈的驚艷色彩。

真的是字如其人,筆鋒如龍,氣韻萬千。

吳默忍不住贊道:“賈解元端的好字!直畫如劍,曲筆似藤。點若危峰墜石,撇如蘭葉拂風!”

話音剛落,吳默陡然又眉飛色舞起來,拍手大叫道:“好詩!好一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實在是妙哉,妙極!”

一干士子圍攏過來,紛紛傳閱,驚嘆聲不絕於耳。

……

吳默手持賈琰的《勸學詩》飛奔進閣。

不多時,他又飛奔出來,凝望着賈琰神色興奮道:“尹川先生雲,賈解元詩才可追先賢,書法亦是大家風範,堪為當世神童。此首勸學,當名垂青史矣。

不知賈解元可要繼續應題?”

大儒邵邕自號尹川先生。

作為儒林的德高望,邵邕如此評價其實已經可讓賈琰一詩成名,以常人之心態,多半見好就收。

但賈琰有備而來豈能半途而廢。

他躬身一禮謙遜道:“微末之作,實不敢當尹川先生讚譽。請繼續出題。”

吳默緩緩點頭:“好。請仍以治學為題,為凌煙閣作楹聯一幅。”

此時,賈琰已在眾目睽睽之下,逕自走進第二亭。

人聲鼎沸中,賈琰伏案疾書。

“上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下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為明代東林黨人顧憲成所撰,東林書院的楹聯,賈琰拿來用在此處,自然是恰到好處。

關鍵是政治正確,也符合時下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高標。

吳默閱后,面色像打了雞血一般漲紅,情緒也更亢奮。

此聯飽含深意,又頗具詩意,實乃曠世之作。

吳默小心翼翼捲起手中的宣紙,高舉在頭頂,神態肅然,走入閣去。

而在周遭士子此起彼伏的叫好聲中,不斷有人開始吟誦出聲,而隨着某君激動得捶胸頓足繼而慟哭流涕,眾人的情緒在瞬間被燃爆擴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樓春,我為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紅樓春,我為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011章 凌煙閣三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