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颱風后準備趕海
不愧是好兄弟,相愛相殺。
不過這樣一折騰,兩個人總算清醒過來。
“也不知雨還要下多久?”
林秀娥一手摟着個孩子,望着外面的連廊,漫天的大雨將連廊打的“啪啪”作響,彷彿隨時就要崩塌。
“說不好,但看樣子應該不會太久。越大的雨,持續的時間就越短,就像吼聲越大的人,能吼的時間就越短。”
“為啥嘞?”
“嗓子吼啞了啊。”
“咯咯,也是~”
一個小玩笑,讓林秀娥的心情寬慰許多。
“這房子確實要修了,等晴天之後,我去房頂看看,如果能修就修,不行的話,就可能要把房子推倒重新建,要不太危險。”
“建房需要很多錢的,我們可沒那麼多錢。”
“錢我來想辦法。”
“哦。”
林秀娥低下頭,揉着阿光的腦袋,“那我們娘三個就靠你啦。”
“哈哈~放心吧。”
“阿爹,我可以過來嗎?”冰冰在那邊喊道。
“可以。”
冰冰光着小腳丫又回來了,因為房間漏了一會雨,地下已經開始積水,她腳踩得啪沓啪沓直響。
“咚~咚~咚~咚!”
牆上破舊的掛鐘響了四下,已是凌晨四點。
離天亮估計還有一個小時。
“天快亮了,我們也不用睡了,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
“好呀好呀。”
阿光拍着手,他可喜歡聽故事。
“啥故事啊?”
冰冰也端着自己的小板凳靠過來,靠着李海生的腿。
“很有趣哦,講的是說,從前有個人啊,他叫楚門,他生活在一個很奇怪的地方,裏面全部都是別人安排好配合他的假人,而更多的人,可以像我們觀察螞蟻一樣,居高臨下看着他的一切……”
李海生講故事,很有一手。
一個看起來比較複雜的故事,被他講得也通俗易懂,不僅是孩子們,就連林秀娥也聽得入迷,不知不覺,天已經大亮,而窗外的雨聲也早已停止。
“……楚門笑着拒絕了,他走到門前,輕輕一推,門開了……”
他停下來,看着妻子和孩子們,大家都眼巴巴地盯着他。
“阿爹,門裏面有什麼呢?”
“阿爹你快說。”
“你別吵阿爹,阿爹會說。”
“那你也別吵。”
“阿生,你趕緊說嘛,看把孩子心急的。”
林秀娥其實自己也很心急,想知道那個被謊言和欺騙困了許久的男人,推開那扇門,門裏面到底是什麼。
李海生笑笑,搖搖頭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或許是操控假世界的人,也或許是另外一個虛假的世界,或者是一個童話王國。
不過呢,重要的是,他已經推開門,走出尋求真相的第一步,是不是就值得尊敬和表揚呢?”
林秀娥若有所思。
阿光和阿明意興闌珊,略顯失望,小小年紀是聽不懂李海生的深意。
冰冰卻是半懂未懂,歪着腦袋想了會,點點頭說:“阿爹,我想門裏面,肯定都是真實的人。”
李海生愣愣,笑笑。
“好啦,故事就講到這裏,雨停了,天也亮了,阿秀你帶着孩子們收拾下,我去海邊轉轉。”
“現在去啊,太危險了,這雨剛停,海水肯定沒有退潮呢。”
“放心,我心裏有數。”
“那……我也想去。”
“阿娘,我也要去。”
“我也要。”
林秀娥剛說,兩個兒子立刻就跟着要去,反而是冰冰在旁邊勸慰,“大雨後的海邊水深呢,你們不敢去,老師說了,水深的時候不要靠近海。”
“看吧,阿秀,你還不如冰冰懂事,哈哈~”
林秀娥臉一紅,也不好責怪李海生嘲弄她,畢竟冰冰說的沒錯。
要是反駁,那身邊兩隻小崽子可就蹬鼻子上臉。
“就這樣,你們都在家待着,我先去海邊轉轉,等第一波潮水退後,回來看看房頂。”
“那行吧,你要不吃點東西?”
“不餓,昨晚不是吃的晚嘛,現在肚子還飽着呢。”
李海生說著,將趕海的東西又一股腦收拾過來,這回他沒背麻袋,而是準備兩隻更大的水桶,每個至少能裝四十斤水。
麻袋因為有縫隙,只能裝貝殼類海鮮,遇見魚和蝦不好裝,海邊有很多魚蝦,氣性很大,一旦脫離熟悉的水域,它們就會立刻“自殺”。
如果是桶的話,可以暫時裝一些海水在桶里,騙過魚的觸感,如果是麻袋,就沒辦法。
兩隻桶,一個鉤子,一個鏟刀,一個捕魚網,還有一些綁蟹的繩子。
他在兩個兒子充滿期盼的眼神里離開家。
趕海,就是要趁早。
這剛過颱風又是暴雨,海邊肯定能撿到貨。
這是村裡人都知道的事。
颱風前他們不敢來,現在颱風退了,風平浪靜,自是不甘落後。
剛過颱風,海洋深處水理不明,即使很多漁船上的漁人,也會嘗試着來海邊碰碰運氣。
萬一碰到一些好貨,可就頂他們出海幾天呢。
李家村兩百多戶,估計有十多條船,除了一個十六米的船還稍微大點,其他多半都是十米左右的小船,載重也就五六噸左右。
船上配網也都是單網,每拉一次網需要一個多小時,所以每天就撈不了幾次。
從早上出發去海里,需要一兩個小時,晚上回來需要同等時間,運氣好的話,撈個六七網,就算是不錯。
正常情況下,若非運氣好,剛好遇見洄流的魚群,能大獲豐收,一般情況漁網裏基本都是些沒用的小魚爛蝦。
兩個人出去打漁,回來的東西賣掉能有三十塊就算不錯。
去除來回兩三塊柴油錢,一些漁網的消耗啥的,每天也算是能收穫個二十多塊。
這還是因為這年頭沒有濫捕,近海魚產豐富,等再些年,隨着捕魚技術越來越先進,捕魚船載重越來越大,近海慢慢就沒有多少魚,想有收穫,可要去遠海。
遠海漁輪可不是一般人能買的起。
所以晚些年,很多漁民就迫不得已選擇轉行,離開祖祖輩輩維持的生存模式。
李海生拿着傢伙事兒跑到海邊,海邊除了無處棲身的海鳥,空蕩蕩的半個人毛都沒。
他來的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