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有利可圖
君臣大義,用於區辨天子與臣子,當理學成為官學后,取代華夷之辨成為儒教第一教義。君君臣臣,其義之重,如母子至恩。
當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漢武帝推行。數百年來,以讓大漢子民牢記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受儒家之教,忠君更是每個大漢朝臣,時刻感言之語。
現觀天下,篡逆四起,自然口口忠君之人,比比皆是。面對驚天篡逆董卓老賊,此刻當是履行忠義之時。
算有尚未醒悟之人,也大有懷揣大義者,苦心相勸。
可惜,面對有些冥頑不靈者,想用儒家之學勸服,好像並沒那麼容易:“君侯,如今天下百姓皆在期盼正義之師,關東聯軍順應而起,紛紛齊聚,如今我大漢十三州,除被董賊佔據的司隸、西涼,皆有響應,為何單單君侯遲遲未動,難道君侯真的坐視天子受難而不顧嗎?難道君侯忘記了先帝之恩,大將軍之義嗎?”
“子遠兄,你我在洛陽相識,雖然交集不多,然也算舊友,此刻你我見面,也不敘舊,口中儘是讓我出兵,這樣好嗎?”當得知袁紹遣使來晉陽,姜麒自然能猜到其目的,不過心中自有計較的他,並不會被別人左右,更何況還是袁紹派來的人。此刻一直聽着許攸的嘮嘮叨叨,更用所謂的君臣之義束縛他,姜麒心中很是不舒服,隨後略帶譏諷的數道。
臨來時許攸想過很多種可能,可卻單單沒有預料到姜麒面露不善,他根本沒有官紳的世故,什麼虛與委蛇,哪裏看得到。從出現的一句‘袁本初方能為上將軍’便把他尷尬的一紅,原本還以為自家主公與之是好友,着遊說之事,並不會太難堪。
“如若眼下是太平盛世,攸何嘗不想與君侯煮酒、弄琴,可想到那路邊枯骨、四處餓殍,攸如何能閑賦。君侯眼下董賊猖狂,放眼天下,唯有姜家軍能與之一較高下,君侯可否能救天子、百官於水火。只要君侯一出,以君侯之能,不但能匡扶社稷,更能名留青史……”儘管姜麒語出不善,提高了說服的難度,然許攸還是不肯放棄道。
“名留青史??是呀,名留青史,關東諸侯討董卓,不管董卓是否會影響史官,然袁紹、袁術、王匡、橋瑁、張邈、孫堅、韓馥、鮑信;當然也包括子遠兄,你們肯定都會被記入史冊。勤王大義,普天讚許,無論結果如何,名聲是有了。是啊,如若姜某手握重兵,卻視而不見,會被史官如何記錄,佞臣?還是奸佞,是吧,子遠兄……”名留青史,千古人臣之願,哪怕再是清流之士,也不能免俗,隨即藉著許攸之語,姜麒即感慨着。
人生一世,所好者各不相同,無非金錢、權利、女人、名聲爾,故一見姜麒語氣有變,許攸高興了,哪怕語氣中有譏諷的意思,卻沒有理會,當即又道:“董賊竊國之徒,今日所做之事,縱觀大漢數百年,唯王莽之變能比擬。君侯,國賊以出,如今正是天下英雄奮勇報國之時,君侯十六從軍,破黃巾、擊匈奴、抵羌胡,麒麟將軍之名老少皆知。眼下除國賊着英雄事怎少得了將軍,試想將軍登高一呼,天下豪傑相助,定能恢復我大漢昔日榮耀。君侯也將如昔日雲台名將般,永留青史!”
“雲台諸將,隨同光武皇帝振興大漢,麒區區小子怎敢比擬,更不敢奢望他日能比肩。只期望不會如董卓般遺臭萬年,心愿足矣!文若!此刻聽子遠兄出兵之言,麒想起,近來各郡士紳皆有書,言順應三公文書,起兵討董,振興朝廷。此刻再看是否也如子遠兄言,唯有出兵,方能如關東諸公般,視為忠臣!”沒想許攸心性很是沉穩,原本姜麒還想讓其知難而退,不想他卻一而再以道義引導,姜麒隨後重視般的側身對着荀彧道。
“董卓倒行逆施,不適君臣之道,廢帝、殺后、夜宿龍榻、強行遷都,如此篡逆,古之難尋,自然不免引起眾怒,當聞三公文書,天下群雄奮起響應之時,我并州是有很多學子、文士,請求主公出兵,以平叛軍。不過着并州戰事剛平,新兵招募未結束。子遠兄,並非主公不願出兵勤王,實乃無法分身。更何況主公是否是忠臣,早先以證明,並不是此刻不附庸便能抹殺的。”姜麒心思或許難測,然他是否有心此時出兵,作為心腹謀士,荀彧清楚,當下聽到姜麒的詢問,他自然要唱和道。
“君侯為國戍守一方,今又收復失地雁門,自然是我大漢忠勇之士,天下敬仰,無人可以菲薄。也如文若之言,并州新定,當是大治之時,攸雖未治理過一地,也知大災之後有大疫,如今對於剛定之并州,安定才是首要。可身為人臣,主尚不能安,將軍怎可卸甲以待。君侯行伍多年,不用攸訴說,便能看清眼下戰事,我關東聯軍雖然擁兵好數十萬,可皆是新卒,反觀董卓不但有大量西涼騎兵,更收服洛陽禁軍、丁建陽精銳,手下大將更是能征善戰。今河內、滎陽我軍先後戰敗,數萬兵馬幾乎全軍覆沒,士氣低落無人敢戰。攸不敢想像,如若再不能克敵,待聯軍敗退,天下是否還是稱漢……君侯!請起兵救救在西涼鐵蹄下受苦的百姓吧!”作為說客,自然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見姜麒有鬆動的意思,許攸當即帶着激動之情,述說道,末了還側身擦了擦眼角,雙眸見淚。
“為人臣者,為君分憂。麒慚愧,大將軍待我如伯樂,提拔麒於寒微,先帝不嫌小子年幼委以重任,得以封侯拜將,其恩麒萬死不能報。此刻思來,麒往日多慮了,我并州新定,雖需治理,然郡中之事並非朝夕能成。為人臣,當為陛下捨生忘死,主尚不能安,麒怎能坐視。今日子遠兄一席話,點醒夢中人,不錯!麒當行人臣本分……”不得不說,許攸確是合格的說客,說言之話,讓人無法拒絕,如若再推辭,行為被傳出去,人設還真的會崩盤,特別是州中號響應的聲響在不斷。當即姜麒感慨中點頭了。
“君侯同意了!!好好好……有君侯在,有姜家軍在,董賊再無猖狂時,此刻若如着消息傳出,定天下振奮。攸代天下百姓謝過君侯之恩,代聯軍將士謝君侯相助之德!”心中尚有說辭沒有吐完,沒想姜麒就已然答應了,許攸當即落下心中大石。不但為完成任務,更為經此一役可能的名聲大噪,隨後激動中趕緊起身對着姜麒行一大禮。
“子遠兄快快請起,此來麒的本分,怎當得起如此大禮……”行走官場多年,別的沒學會,着該有的禮貌,姜麒卻是清楚,不說禮賢下士,他也趕緊起身相扶道。
“君侯今日義舉,當流芳百世,攸唯一禮能略表寸心,如若他日有差遣,攸萬死不辭。君侯!如今前方戰事不利,聯軍將士屢屢挫敗,士氣低落,如若得知君侯出兵的消息,定高興萬分!不知君侯何時能發兵!”隨着姜麒攙扶,許攸起身中激動不已,不過尚未昏頭,趕緊試探着趁熱打鐵,詢問道。
“中原戰事,麒一直在關注,聯軍如今分三路;一路河內,以本初為主;二路聚於酸棗,以橋瑁、張邈主事;三路在魯陽,受公路節制,擁兵數十萬。此次本初差子遠兄來,可是要麒攜軍前往河內?”扶起許攸,姜麒並未慌着答應,一邊請其入座,一邊言語道。
“如今河內新敗,又有河東牛輔部威懾,如若君侯能發兵河內,再好不過!”出使之初,自然是有目的,眼下王匡全軍覆沒,袁紹如臨大敵,既然放下面子來請姜麒,當然是要為自己所用,當即許攸便承認道。
“嗯,能與本初兄並肩作戰,麒之所願。那不知本初兄接下來有何計劃,可讓麒有所準備?”眼下反董軍分三路,許攸又是袁紹的謀士,對於袁紹的心思,姜麒並不意外,隨後不置可否的繼續道。
“行軍之事,攸並不知曉,不過君侯放心,君侯與我家主公乃好友,眼下又大敵當前,想必只要君侯有要求,我主定不會拒絕。”說到作戰之事,許攸可不敢大包大攬,可又不敢讓姜麒感到不滿,讓計劃破產,唯有模稜兩可的說道。
“兵事無小事,不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該不打無把握之仗。眼下我軍正於各地招募,就算麒即刻下令集結,那也在一月左右。如此!近來麒也在關注中原戰事,今有建議,子遠兄可傳本初兄,看可行否?”儘管許攸是說客,有一定之權利,然姜麒卻沒有指望他能答應什麼,隨後提議道。
“君侯有話請講,攸當傳至河內讓主公定奪!”也不是笨人,一聽姜麒語氣,許攸明白這是在談條件了。不過對此他到不意外,而且更慶幸姜麒有要求,着說明出兵之事,就不是匡他的了。
“本初兄乃眾義軍推舉之盟主,有號令之權,眼下聯軍接連重創,麒思來原因有二;一者、三路聯軍看是三路合圍洛陽,可卻留給了董卓各個擊破的機會。不用多猜,要不了多久,董卓定派軍攻打魯陽一部。故麒建議,本初以盟主之令,號召諸軍合併一處,以抗董卓。二者,聯軍雖好數十萬,卻多為新卒,戰鬥力低下,麒建議調拔優秀將領,在合兵后即刻開始大力練兵,不求能對抗西涼騎兵,但最少也能令行禁止!”既然要開口,姜麒便不會保留,當即說出了自己第一個要求。
“合兵一處??君侯不愧行伍多年,一語道破關鍵。攸受教,待回河內定全言告知主公。”許攸雖然是文士,可眼光卻不狹窄,當姜麒話語一出,便是咯噔一聲,哪怕有預料其痛快答應的背後,定沒那麼簡單,不想猜對了,一句簡單的合兵,就讓他感受到了難度。可儘管如此,內心的波動卻沒有表現在臉上,隨即還面露解惑狀道。
“如若本初兄能做到此,待兵馬練成,不出三月,定攻入洛陽。而且子遠兄還可告知本初,如若能合兵一處,麒原出兵十萬抵抗董卓,並派出手下所有大將,幫着聯軍整頓兵馬,並保證在聯軍訓練未結束前,定不會受到任何攻擊。”察言觀色,不說行走朝堂多年,就是學觀人之像,在天柱山時,着都是姜麒所學的基礎。哪怕許攸掩飾的很好,姜麒卻敏銳的看到了他眼角的抖動,暴露了其思。可儘管如此,卻裝作不知道,繼續說道。
“如有君侯精銳在,何懼董卓宵小。攸定傳君侯之諾於主公。”既然是談判,許攸也沒有太較真,反正他也做不了主,哪怕着要求的背後意義重大,也只順姜麒之意繼續頜首道。
“好!那既然如此,麒即刻傳令各郡調集兵馬前往上黨,待穩妥之時,定親率大軍前往河內。不過最後眼下有些困難,希望子遠兄告知本初兄,不知可否能幫着麒解決。”既然是在談條件,姜麒也不是善類,面對有利可圖,當即還要獅子大開口。
“君侯請講!”沒想姜麒出了如此大的個難題還沒算完,盡還有要求,只是許攸又不好拒絕,反正當傳話,趕緊和顏道。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面對機會,姜麒在委婉中發出了一絲貪婪:“眼下我姜家軍快速擴軍,雖然最多兵馬能出兵十萬,可士卒兵器、鎧甲尚缺。特別是箭矢,更是在不久前的平叛中喪失殆盡。不知本初兄是否能支援我軍,鎧甲、兵刃,無需多三萬足矣,至於箭矢,眼下弓箭手能配備的每人不足半壺。請轉告本初兄,能否讓聯軍籌備百萬,以備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