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李家
在這裏石頭不想談李成梁這個人的是非功過,因為石頭本身對這個根本不感興趣。
換句話說,李成梁愛是功是功,愛是過是過,跟主角利用遼東李氏的名頭在本書崛起,沒有半點關係,沒有討論和論證的必要。
這是YY小說,不是什麼邏輯嚴謹的論文。
接下來是關於李氏家族到底是朝鮮人、女真人和漢人的論據和史料記載,感興趣可以看看,否則直接跳過,對正文沒有任何影響。
現在關於李成梁家族,也就是所謂遼東李氏,有先祖是女真和朝鮮人的兩種傳言,石頭其實並不太感冒這些,但是有鑒於有些讀者比較關注,所以隨便聊聊。
首先讓我們看看關於遼東李氏家族所能找到,來源的最直接記載。
《明史·李成梁傳》:“高祖英自朝鮮內附。”
《李氏譜系》:“第一世,李英,公以軍功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卒葬鐵嶺東南樊(凡、泛)河北山之陽。族人稱為新墳。娶李氏。卒與公合葬。子一,文彬。”
二書均記載李英為鐵嶺李氏的一世祖。
李春美夫婦合葬墓志銘則記載:“先籍朝鮮國禿魯江人。自我太祖龍興,祖鷹你渡江而歸,遂家鐵嶺焉。世以武功衛國,升副千戶,逮於公已四世。”
《李氏譜系》又記載:李樹德“修譜時有關東九世孫(李)廷相送宗圖一張,系諱如楠公親筆。據載云:一世祖李膺尼,洪武渡江歸附,授總旗。二世祖(李)英。”
這兩個史料記載一世祖是李膺尼。
由此基本可以追溯“明初渡江內附”前,李氏一世始祖是並列的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廈霸努、李把圖理四位,二世是李膺尼,李英則位列三世。
看完了史料,再來談談關於李家的兩個說法。
第一,遼東李氏為女真人後裔。
個人覺得,純屬亂猜。
提出遼東李家是女真人後裔的代表人物是小日子歷史學者園田一龜,所謂論據有兩點:
其一,《李氏族譜》記載,李成梁家族在遷徙到遼東鐵嶺之前是居住在朝鮮的禿魯江畔,當地的居民多為女真族;
其二,《李氏族譜》、《明史》中記載的李成梁家族一世祖分別叫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廈霸努、李把圖理,其中哲根穗、哈山很符合女真族的命名習慣,尤其是把圖理暗合了女真語巴圖魯(勇士的意思)一詞。
看了這兩條論據,個人覺得小日子的結論更加胡扯。
住在哪就是哪的人?
石頭本身是土生土長的吉林人,按照小日子學者的理論,我現在搬到南方,幾百年後,是不是可以論證我這一脈是地地道道的南方本地人了?
針對第一個論據,再舉兩個例子:
其一,曾在明初洪武年間任廣東番禺知縣的道同,就是一個早已漢化的蒙古族人。他通過科舉入仕,因打擊包庇地方豪強的永嘉侯朱亮祖而名流青史;
其二,曾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的同安侯火真,也是個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甚至接下來要在本部小說中出場的遼東大將滿桂,也是個蒙古人。
按照這個住在哪就是哪的人的狗屁強盜邏輯,這些蒙古名將名臣五百年後都是漢人。
同理,第二個論據也很是牽強。
比如說墨家巨子禽滑(gu,三聲)釐,禽滑是他的姓氏,屬於華夏古姓氏。
如果也按照園田一龜的分析方法,那麼後人是不是可以將這個姓氏跟某個民族的語言聯繫起來,然後得出結論,墨家巨子禽滑釐其實不是漢人?
所以說,網上關於李成梁家系屬於女真人的結論太過於牽強,根本就缺乏史料支持,完全找不到任何史料明確記載。
說白了都屬於個人分析,你可以認為李家是女真人,我也可以認定這玩意純屬在當地居住叫着方便所以改了,反正沒有相關史料支撐。
就此認定李成梁家系屬於女真族,完全是強盜邏輯。
第二,李成梁家族屬於朝鮮人。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不想對這些結論花費太多精力。
倒也不是我有意要針對誰,石頭本身就只是個臭寫書的,在書中輸出我自己的觀點,強加給看書的書友,這本身就是石頭深惡痛絕之事。
因此,今日的討論,只是閑聊扯淡而已。
覺得理論不同的,一看一樂完事了。
在網上查找,發現得出李成梁家族屬於朝鮮人這個結論的,大多是韓國歷史學者。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禹鍾烈,他在《遼寧朝鮮族史話》中專門寫有《明朝朝鮮族名將李成梁》一文。
其實一想就明白了,棒子這個民族,硬往自己臉上貼金不是他們的被動技能嗎?
對於將一生從未踏足過朝鮮半島半步的李成梁,硬給考證成朝鮮人的棒子歷史學者,我只想說:“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吧,思密達!”
最後說一說關於李成梁家族是地地道道漢人的論證。
李如松的墓志銘中有這樣一句話:
“按李氏其先雁門,牧北地廣,世名將家。其苗裔浮沉沱潛間,乃不知何時度遼。洪武初曰鷹者(上文記載李成梁家族三世祖李鷹尼)以其聚七十五戶附,授總旗鐵嶺衛。”
如果我們將這句話跟《明史·李成梁傳》中記載的“高祖英自朝鮮內附,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遂家焉。”聯繫起來,就可以大致猜測,得到一個李成梁家族的遷徙脈絡。
1、李成梁家族的祖先是雁門地區的名家世家,后因避唐末五代之亂而遷徙至朝鮮北部女真族居住地區,那個時代這麼乾的真不少,完全可以如此假設。
2、明太祖洪武時期,朱元璋建立大明,李成梁的二世祖李鷹尼帶領七十五戶族人回到大明,歸附大明被朱元璋授予鐵嶺衛總旗的官職;
3、李鷹尼的兒子李英繼任總旗后,屢立戰功,被大明朝廷授予了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一職,於是李成梁家族就開始在鐵嶺安家落戶;
4、《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正德七年,李成梁的祖父李春美因在平定劉六、劉七之亂的狼山之戰中立有大功而被“塑像狼山”;
5、嘉靖九年,李春美“坐貪墨故”被朝廷革職。
嘉靖二十年,李成梁的父親李涇又因替外甥受過而獲罪,到李成梁初期,因沒錢去京師報道,直到三十五歲還無法接任家族的世襲官職;
6、李成梁在三十五歲時,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遼東巡按御史李輔。得益於李輔的資助,李成梁順利襲任家族官職,成為鐵嶺衛指揮僉事。
此後,就是李成梁在遼東的個人秀。
除此之外,與其像園田一龜那樣將李氏先祖的名字往女真語上附會,倒不如想想李氏先祖為何在朝鮮期間一直都保存着李這一姓氏。
最後就是關於本書中遼東李氏的分支問題。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遼東一系有五支,李成梁一系屬老長房,除此之外,還有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到老五房,這些其實都是李成梁的遠親。
換句話說,都是遼東李氏族人,但是和李成梁關係不大。
李成梁後來發跡,老二房到老五房也都雞犬升天,在遼東擔任要職,但入朝為官受到朝廷打壓和清算的,只有李成梁的直系老長房。
其實老二房到老五房就算想受到清算,也沒有這個本錢。
按照書中的時間線,到了崇禎二年,老二房到老五房的李家後裔,稍微出名的基本都投降建奴當二韃子了。
書中最近剛出現的這二位老長房的李成梁直系,李尊祖和李應祖,歷史上也都降清了。
也就是說,歷史上李成梁直系老長房,到了他重孫子這一輩,只有一個在歷史上憑空消失的李順祖沒有降清,其它的直系曾孫都降清了。
這篇主要是給大家寫個關於李家的介紹,字數很多,能看完的老鐵們先受石頭一拜。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本書後續針對遼東李家,還有很多杜撰性質的密辛,因為畢竟是YY小說,不能完全和歷史上一樣,這一點也請大家見諒。
最後,感謝各位的月票打賞支持,石頭謹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