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孤與司空心無芥蒂
且不提荀彧連夜啟程趕赴長安,為劉協帝業奔波。
這會兒,劉協也未休息,正在偏殿接見不速之客——太僕王允。
對於太僕王允,在劉協看來,毀譽皆突出。其在董卓身死前,名聲卓著,頗有賢臣之姿。
然在董卓身死後,其恃功而傲,輕慢眾臣,織罪殺蔡邕,因不能及時、妥善處理董卓麾下的涼州兵將,致使長安再罹兵禍之危,皇帝劉協亦被李傕、郭汜等人挾持三年之久。
劉協斷言:王允可用,但不可重用。可用之處在於,以其為人和品行,其必反董卓;且身為太僕,可聯絡文官,在人事任命方面有所作為。至於重用,呵呵,且看且珍惜吧。
王允慷慨言道:“陛下,董賊陰收諸軍,恃兵逞凶於朝野,百官皆怒不敢言。后又行廢立之事,擅殺太后,欲亂宮闈。今陛下挺身而出,阻其淫虐,勢必見惱於董賊矣。若不早日計,恐為董賊害矣。”
劉協聞言,故作緊張,急忙前傾身體道:“太僕可有計救我!”
王允見狀,撫須笑道:“陛下勿憂,臣於朝中有夙望,願為王之前驅,內結諸朝官,外連太守州牧,若四方諸軍勤王,董賊不足懼也。”
劉協聞言,面上露出喜色道:“太僕此言甚善。但董卓兵盛,四方諸軍無一能敵。若勤王,無論是聚兵呼應,還是軍械糧秣,均需時日,必不能急至也。孤以為,當務之急,不若眾正盈朝,賢良皆舉,則董賊必不敢亂也。”
對於王允提議的四方諸軍勤王之策,劉協半點也不感冒。哥哥劉辯尚在,四方勤王之軍究竟是勤少帝,還是勤新帝,猶未知也。
若是四方親王之軍高舉“清君側,復少帝”的旗幟,他劉協又將被置於何地。
況且,興兵之後,諸強並立,這天下不還是要亂。
若他劉協還是原來那個劉協,他倒也無所謂。畢竟,他也只能隨波逐流,和劉辯無二。誰來做皇帝,都無法改變大漢覆滅的結局。
而今,他既然已知未來的歷史,又豈肯臨危而退避。大丈夫生於世,當立潮頭,手把龍旗。
聽到劉協“一緩一急”之言,王允大驚。來之前,他只是因為劉協立宮門拒董卓,認為新帝敢任事。所以才夜訪新帝,謀求皇帝對自己的支持。
而今,他發現,新帝雖年幼,但聰慧異常。相比於少帝劉辯,劉協確實更適合做皇帝。董卓在這一點上,還是有眼光的。
王允贊道:“陛下聖明。臣願為國舉賢,使眾正盈朝,壓制董賊之勢焰。”
劉協擊掌贊道:“有太僕相助,孤勢必能解天地倒懸之危,正朝堂逆施之禍,濟百姓流離之厄。”
聽到劉協的倚重之言,哪怕王允已年逾五旬,仍然有些飄飄然。
兩人繼續商議,擬定了聯絡大臣的姓名,以及後續舉才薦賢的標準。王允這才興奮離去。
看着王允離去的背影,劉協只希望他能如歷史上一樣,在扳倒董卓前不會失誤。
九月六日凌晨,劉協再次和王越一起習武。
王越對於劉協劍術進步之飛速,咋舌不已。他從未見過在劍術方面,天資如此聰慧之人,所以也樂意傾囊相授。
劉協亦非常尊重王越,習武之後,仍然和其一起吃飯。
席間,他聽取了王越在招募老兵和俠士方面的進展。雖然僅過一日,但已招收五十餘人,由此可見他在軍中的人脈和關係。
劉協聞言大喜,經過商議,他決定將新招兵士安排在北宮外的邙山營,由王越擇將訓練,編入虎賁衛。
王越自是繼續忙着招兵,而劉協則沐浴后,再次前往司空府。
聽聞劉協再次登門,董卓亦是無奈。
自他進入洛陽后,除盧植在廢帝一事上讓其難堪外,劉協是唯二悖逆其意之人。然盧植未能阻止他,而劉協卻阻止了他。
李儒在旁勸道:“幼帝三訪司空,若再不見,恐遭眾臣非議啊!況且,儒知司空欲嫁孫女於幼帝,若繼續僵持,亦恐不妥。再者,儒聽聞幼帝昨日去了呂府,和中郎將之女見面,若是幼帝和中郎將結親,則置司空於何地!”
董卓皺眉道:“昔日本司空看劉協機敏,且和董太後有舊,遂立其為帝。誰曾想,他居然如此難纏。也不知他接近本司空孫女以及呂布之女究竟存了什麼想法。”
李儒獻策道:“不若司空提議董白入宮,以試幼帝心意?”
董卓撫須道:“此議甚佳。本司空倒要看看這幼帝的反應。”
董卓遂率領司空府諸臣子到司空府外迎接劉協。
劉協等了片刻,不見董卓,遂欲離去,卻見董卓率人恭迎,也就熄了離開的想法。
進入廳堂,董卓請劉協上座,李儒在旁相陪,其他諸人皆散去。
董卓道:“陛下此來何事?”
劉協苦笑道:“朕不知司空大人入宮何事,為皇室清譽計,這才阻攔司空大人。若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望司空莫要怪罪。畢竟,朕年紀尚幼,識人不明,見識亦淺薄,有所誤判,在所難免。”
三日前,董卓鴆殺何太后,那是意氣風發,遂想要去皇宮逞淫威,卻被孫女董白和幼帝劉協接連阻撓,當時他自是氣惱萬分。可他也知道自己不佔理,故也不願意事態擴大,對於攔阻他的幼帝也只是冷處理。
他呢,今日也緩過了那個勁。畢竟,淫亂宮闈是要遭非議的。他還想招賢納名,增加聲望。若是因小失大,豈非自誤。
既然幼帝劉協有致歉之意,他也就笑言道:“臣欲探查宮闈護衛是否周全,卻未與陛下言明,致使陛下誤會,臣亦有過矣。”
劉協聞言笑道:“此事既已說開,孤與司空則心無芥蒂矣。”
董卓大笑道:“當是心無芥蒂。”
劉協試探道:“宮闈安全確屬要事,吾欲將虎賁衛、羽林衛、羽林左騎和羽林右騎兵額補滿,不知司空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