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又見沈廷揚

第172章 又見沈廷揚

第173章又見沈廷揚

大統歷八月初,季風轉換期悄然來臨,林海北上舟山之前,在基隆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

受閱部隊包括已改名為陸軍部的舟山營,還有海軍部和淡水民政院下屬的警備司,共計四千餘人,其中有七成以上是海軍部的水手們。

多明我會的馬丁內斯神父向林海提議,讓第二艦隊的指揮官卡倫也隨米格爾一起前往馬尼拉,因為卡倫是新任菲律賓總督胡安尼尼奧德塔沃拉的親信,由他親自向塔沃拉說明林海的實力,會顯得更加可信。

與此同時,馬丁內斯和卡倫做了一個秘密交易,把基隆淪陷的一切責任都推到所謂的內奸瓦爾德斯頭上,包括無玷聖母號被搶。這是第二艦隊的旗艦,作為艦隊最高指揮官,本來卡倫也是主要的責任人之一。

而卡倫所要做的,就是協助多明我會一起說服塔沃拉總督,為了減輕回到馬尼拉之後可能面臨的罪名,卡倫同意了馬丁內斯。

所以林海才臨時決定搞這麼一個閱兵儀式,向菲律賓總督秀秀肌肉。

“老瓦,你看我的兵怎麼樣?”當得知瓦爾德斯曾經是西班牙佛蘭德斯軍團的低級軍官時,林海把他聘為了會友公司的高級顧問,這人已被自己的同胞出賣,永遠不可能回到菲律賓或西班牙了。

當然,所謂的高級顧問只不過是配合馬丁內斯做戲,作為將基隆拱手獻出的內奸,林海必須對他有所獎賞才行,但卻並不會讓他承擔什麼具體工作。本質上說,他只是一名被軟禁的囚犯。

“將軍閣下的軍隊良莠不齊,大約有一千多人堪稱精銳,另有五百人也不錯,剩下的兩千多人只能說很一般。”瓦爾德斯認為陸軍部是精銳,警備司也不錯,海軍部的水手們則是很一般。

一支軍隊的成色究竟如何,行家只要一眼就能看出來,雖然東西方的戰術體系存在很大不同,但這仍然不是問題。相比起戰術,後勤和紀律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更大。

“是嗎?那相比佛蘭德斯軍團怎麼樣?”林海接着又問道。

“沒有交過手,誰也不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瓦爾德斯避而不談,他是十多年前在佛蘭德斯軍團中服役的,那個時候因為西班牙財政屢次破產,這支曾在尼德蘭打出過一比一百交換比的歐陸精銳已經遠不如往昔了。

閱兵儀式搞完之後,林海正式授予米格爾全權特使的委任狀,讓他在風向合適的時候啟程前往馬尼拉,隨後他自己便和歐左吉一起北上浙江了。

他們直接來到了泗礁山,這裏現在由海野左兵衛負責,張勇在搶完那批生絲之後,就被林海秘密派遣前往皮島了,如今應該已經和後去的鄭廷球取得了聯繫。

泗礁山在平戶的西偏南方向,兩者的連線以差不多垂直的角度穿過盛行於東海的西北季風或東南季風。也就是說無論是南風季還是北風季,帆船都可以乘着橫風往來於兩地之間。

石壁等人去澳門的時候,林海委託米格爾去找了一些七八十年前雙嶼葡萄牙人的航海日誌,結果很幸運地找到了。

有了這東西,加上林海的精確海圖,就可以開發從浙江直航日本的航線了。

林海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老阮,此時他已經在泗礁山和平戶之間來回走了一趟,總共只用了十餘天時間。

在泗礁山送走歐左吉后,林海又北上崇明去見沈廷揚。北風季就要來了,他想在崇明和舟山各設一個移民招募點,以便加快淡水移民的速度,這是他此次北上的主要目的。

“登萬賢弟,一年未見別來無恙啊?”沈廷揚聽說是林海來了,連忙親自出門迎接。

林海在舟山中中所上任的時候,曾經派人去請過沈廷揚,但當時沈父身上不好,沈廷揚只是託人帶去了賀禮,並未親自出席。

開春之後,沈父病情好轉,沈廷揚曾兩次到舟山找林海,結果林海又都不在,所以兩人實際上自去年初見之後還從未打過照面,只是互相留了幾封書信。

再就是鄭廷球北上的時候,林海讓他從沈廷揚那裏買了一條沙船,以及棉布、糧食等北洋航線上最常見的貨物。

“托福托福,令尊的身子好些了嗎?”

“還是老樣子,每年春夏之季都還不錯,到了冬天就難熬了。”

兩人一邊寒暄着一邊進屋,沈廷揚連忙安排下人準備飯菜,林海來的時候剛好快到飯點,他是一點都沒跟沈廷揚客氣。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林海開始說起正事來:“五梅兄,小弟這次來崇明,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沈廷揚聞言道:“登萬賢弟有何見教,沈某人洗耳恭聽。”

“蒙洪道尊關照,小弟在舟山招了些私兵,這個賢兄是知道的。”林海說著又道,“只是如今洪道尊離任,小弟這些兵在舟山多有不便,於是我便將這些兵轉往福建海外的一處大島上駐紮,只是這島上人煙稀少,所需軍糧都需要外購,因此小弟頗感吃力。”

沈廷揚也知道林海招募私兵之事,聽到這話還以為林海是來打秋風的,當即笑道:“賢弟練兵也是為了報國,沈某說過定會破家襄助,若是賢弟有需要,只管開口便是。”

“不,不,賢兄你誤會小弟的意思了。小弟當初說的是等我提兵北上時,還望賢兄助我。”林海說著又道,“如今我尚未去遼東擊奴,如何敢厚顏向賢兄化緣?”

沈廷揚聞言道:“既是如此,賢弟不妨明言,何事需要沈某效勞?”

林海道:“小弟是想在崇明募集一些善耕作的百姓,去往福建海外屯墾。”

“原來是這樣,不知賢弟想招募多少人?”沈廷揚知道林海要招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否則根本沒必要找上他,隨便找個流民聚集處,神不知鬼不覺就能把這事辦了。

“小弟如今有陸兵兩千,水兵三千,歲費軍糧幾近十萬。此外小弟明年還想再招一些兵,以便早日北上擊奴,因此這募民屯墾之事,小弟這裏是多多益善。”林海一邊說一邊觀察沈廷揚的表情,這事實在太過敏感,他也拿不準沈廷揚究竟會有什麼反應。

沈廷揚聞言沉吟不語,片刻后才道:“不知賢弟所說的那個海島,究竟有多少田地?”

“至少三十萬畝是有的,我在福建已招募了上千家黑戶前去屯墾,眼下北風季就要來了,所以我想在浙直等地再多募集一些人。”

三十萬畝地還不到崇明縣在冊田畝的三分之一,林海所說的僅僅是台北盆地的耕地數目,以免加重沈廷揚的疑慮。

沈廷揚道:“三十萬畝地,若是照江南的畝產,每年六十萬石糧是沒有問題的,不知賢弟想養多少兵?”

“海島土地貧瘠,這三十萬畝地最多也就能出三十萬石糧,我能收到的田租最多也就是十五萬石,養兵一萬也就到頭了。”林海說著又道,“若是沒有上萬兵馬,去遼東只是送死而已。“

沈廷揚聞言道:“賢弟為何非要自己養兵?何不去京師活動一番,在遼東謀個軍職,如此一來自有朝廷撥付糧餉。”

林海搖搖頭笑道:“沈兄有所不知,朝廷欠餉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然我煌煌大明,如何能讓建奴跳梁至今?自今上登基以來,瀋陽、遼陽、廣寧接連丟失,遼東之地盡入奴手,但凡心懷國家之士,誰不扼腕嘆息?”

“今年正月,遼東不是打了個寧遠大捷么?我聽說老奴都被炮彈打傷了,或許命不久矣。”沈廷揚對林海的話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掃平建奴只是早晚的事。

“寧遠根本算不得什麼大捷,菊花島一萬五千軍民均被老奴屠戮,兩千多條船被燒,這如何算得是大捷?朝廷所倚仗者不過堅城利炮而已,根本無力與建奴野戰,不能野戰,又何談收復失地?”林海無情地擊碎沈廷揚的幻想,此時大明上下還不知有多少人像他一樣被虛幻的勝利所迷惑。

覺華島之役沈廷揚也是知曉的,聽到林海之言后道:“那依賢弟之見,如何才能把建奴趕回老家去?”

“我方才已說了,必須要有能與建奴野戰的精兵方可,因此我才想先練就一支精兵,然後再北上謀個軍職。”林海說著又道,“何況如今閹黨柄政,林某也不願去京師活動,唯有在東南蟄伏待機,等到眾正盈朝之時,方可再談建功立業之事。”

“賢弟之言極是,當今為害天下者,建奴尚在其次,閹黨才是腹心之患。”沈廷揚對林海前面說的話並不敢苟同,但對後面這句卻深以為然,崇明在明代隸屬於蘇州府,而蘇州士紳正是最為反感閹黨的,所以才鬧出了蘇州民變。

此時已是天啟六年八月,蘇州民變時被捕的兩位東林人士周順昌、黃遵素都已在兩個月前慘死,顏佩韋等五個自首的亂民也在上個月被處斬。

蘇州百姓將這五人葬在了蘇州城西閶門外的虎丘,歷史上沈廷揚死後就是被家人埋在虎丘五人墓的西側,很可能就是仰慕這五人的高義。

林海於是順着他的話道:“誰說不是呢?閹黨一日不除,林某是決計不會北上的,好在寧遠之戰稍稍遏制了建奴的勢頭,我還有時間在東南練兵。如今也只能指望聖主早日幡然醒悟,一掃朝中妖氛,還大明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兩人又聊了一會,最後沈廷揚道:“賢弟之意,沈某已知矣。只是募民屯墾之事頗為敏感,我還需問過家父的意見,再答覆林兄。”

林海見他這麼說,當下也是無可奈何,若是沒有沈廷揚相助,在崇明招募移民肯定只能小打小鬧,否則崇明縣令這一關就過不去。

目前萬華的移民已有兩千多戶,口數將近上萬,海壇島上願意應募的百姓已經招得差不多了,陳游擊正在周邊幾縣替林海招人,但速度遠不如之前快了,畢竟海島上的百姓對出海的抵觸要小得多。

北風季就要來了,林海要想擴大移民來源,只能從浙直兩地着手,其中首選的還是島民,而島民裏面又沒有比崇明更合適的了。

因為崇明是長江上的沙洲,農業條件遠比那些沒有過境淡水的海島要優厚,崇明的人口起碼是舟山群島的兩倍,是海壇島的十倍,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農民,漁民的佔比並不算高。

更何況,林海還曾救過沈廷揚這個崇明土皇帝的命,若是能取得後者的協助,在這裏招個幾萬人估計都沒啥問題。

當天晚上,沈廷揚在和父親商量過之後,找到林海道:“募民屯墾的事還是得賢弟自己出面,但不要說是去海外種地,只說是開礦,如此一來沈某可保崇明縣衙對此視而不見。”

林海聞言道:“官府允許私人開礦么?”

“民間私自開礦的並不在少數,有些大礦幾萬人也是尋常。”沈廷揚說著又道,“三十萬畝田地,有一萬戶百姓耕種也足夠了。”

“成,就按賢兄說的辦,我會儘快派人來崇明。”林海知道沈廷揚這是給他劃了個道道,也就是說最多允許他從崇明招一萬戶黑戶,這對他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了。

畢竟一萬戶算口數的話也得有三四萬,若是按一船三百多人算,那得一百條大船才能將這些人都運到東番去。

“多謝賢兄相助,移民所需的船隻,小弟就從賢兄的船廠採購了。一百條能裝三百多人的沙船,不知賢兄多久可以造好?”林海順手又給沈廷揚送上了價值十多萬兩白銀的沙船訂單。

戧風太麻煩了,林海並不想費這個勁,沙船在近海還是很好用的,載貨性能也十分優異,這些船在東番都能派上用場。

崇明的事辦完之後,林海才回到舟山,結果卻聽到一個讓他始料不及的消息――他林某人要陞官了。

據人口史專家曹樹基《明代江南重賦的數據分析,以蘇州府為例》一文,弘治十六年崇明縣在冊田畝為89.5萬畝,另該文推算洪武年間崇明縣人口約為17.3萬人,我估計到明末時翻一倍是沒問題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海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晚明海梟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2章 又見沈廷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