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君臨淡水

第130章 君臨淡水

第131章君臨淡水

天啟六年正月初八,東海之上北風習習,五艘中大型海船駛離岑港,之後轉而向南。

除了汾陽號和甘夫號外,林海又在舟山買了三條雙桅浙船。

所謂浙船就是民間常說的鳥船,和福船、廣船一樣都是尖底海船,其實都是大同小異。浙船所用的木材和福船類似,和廣船一樣有船艏柱,但卻沒有中插板和多孔舵。

這三種海船的特徵實際上都只是泛泛而談,並沒有一定之規,說是同一種船型也沒啥問題,比如廣船其實也有不少用廉價木材的,真正有較大差別的只有長江以北常用的沙船而已。

之所以又買了三條船,主要還是這次去東番的人員和物資都不少,光靠汾陽號和甘夫號實在是太過擁擠。

再就是這兩條船都太大了,在近海航行並不是很便利,尤其林海未來要在舟山和東番之間來回跑,戧風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中小型海船的操縱性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汾陽號的官廳里,此時正擺着一把鐵椅子,靠背上有許多劍狀的尖刺。

林海指着那鐵椅子對武朗道:“這是我給你打造的寶座,坐上去看看。”

武朗坐到鐵椅子上,往後靠了靠:“這椅子坐着也不舒服啊。”

“作為一個王,你不能老是想着舒服,你要與眾不同才行。”林海說著又道,“在巴賽人的眼裏什麼最貴重?我想應該是鐵吧,所以的王號就叫鐵之王,你的寶座就叫鐵王座,鐵就是財富和力量的象徵。”

林海說了半天,武朗還是不太能理解:“可是這有什麼用呢?”

“這當然有用。”林海接着道,“要統治你的子民,光靠軍隊和稅吏是不夠的,你還需要一些別的東西。”

“什麼東西?”武朗停頓了一下接着道,“我知道了,林掌柜說的是鐵,鐵可以用來造武器。”

“不不,你這說的還是軍隊這個範疇的東西。”林海接着道,“我說的不是某個具體的東西,而是……怎麼說呢?讓我想一想。”

“一樣一樣來吧,首先是你要讓你的子民知道上下尊卑。我們明國曾經有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他說過這麼一句話,皇帝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區分所有人的地位,有的人尊貴,有的人卑賤,不同地位的人要遵守不同的行為規範。”

林海說的這個就是禮制,但顯然巴賽族的語言裏不會有這個詞,所以他只能用盡量通俗的語言去和武朗解釋,以便倫第一能夠準確地翻譯他的意思。

至於他後面說的那句話,其實是引用的司馬光所言“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禮制這個東西並不是華夏所特有的,更不是周公發明的,任何王權社會都或多或少會有一套儀軌,只不過華夏文化對此特彆強調而已。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武朗顯然是大致聽懂了意思,但卻不明白從何下手。

“就從日常的衣食住行上着手,比如這個鐵王座,就只能你這個鐵之王能坐,其他人坐了就要殺頭。再比如,你的子民見到你就要下跪磕頭……總之,我會讓倫兄弟替你制定一套簡單規則的,後面你可以自己酌情增加。”

林海說著又道:“接下來,你要區分親疏貴賤,可以用血緣關係來區分,跟你血緣近的人就尊貴,跟你血緣遠的人就卑賤……”

武朗聽完這一條后,疑惑道:“我怎麼聽着跟之前說的那個區分上下尊卑差不多呢?”

“不不,這兩者不一樣,但可以結合在一起用。”林海解釋道,“這個親疏貴賤的地位是天生的,而前面說的那個上下尊卑的地位可以是你給予的,前者是讓你擁有天然的支持者,但你也可以提拔一些天生卑賤的人……”

林海說的這一條就是宗法,和禮制一樣,同樣也不是華夏文明所獨有的,但卻是最重視這一點的。

他接着又開始說神權:“再然後,你要改變現在每個村社都有巫師的現狀。當你的軍隊征服一個村社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巫師抓到你的身邊來,君王必須要壟斷與神靈溝通的渠道。”

其實這一點才是華夏文明所獨有的,天子壟斷神權,而非祭司壟斷政權,或者神權與政權相分離。後世有一位著名歷史學家曾為此感嘆道,華夏文明是唯一未產生過祭司階級的偉大文明。

關於神權的這一條,做法就很具體了,但武朗卻有些恐懼:“我要是這樣做,神靈會懲罰我的。”

“如果你不願意做這件事的話,那我來代勞也可以,你看到時我會不會遭到神靈的懲罰?”林海笑着道,“當我用刀指着你們的巫師,讓她們說我就是神靈的代表,你猜她們會不會照辦呢?”

武朗沉默不語,林海接着又道:“你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巫師,難道你還不明白巫師的把戲嗎?”

“其實我知道,有些巫師並沒有什麼神力,她們也無法與神靈溝通……”

武朗的妻子阿眉就是金包里社的小巫師,她的年紀尚小,並不太善於保持巫師的神秘感,他接着又道:“但是這並不代表神靈不會懲罰我。”

“你這話就有些奇怪了。那些沒有神力但卻宣稱自己能和神靈溝通的巫師都沒有遭到懲罰,為什麼你這樣做就會遭到懲罰呢?”

這話算是把武朗給問住了,林海又繼續道:“你的母親說我是祖靈的使者,你真的相信嗎?”

武朗聞言心頭大震,在他的心目中,他的妻子阿眉只是個水貨巫師,但他的母親那卻是真正神通廣大的。

但是要讓他相信林海是祖靈的使者,這又確實是有些難。

對於從沒去過海外的東番土著來說,這些開着大船過來的外來人都很神秘。但武朗已經跟着林海去大明走了一遭,這層籠罩在海外來客身上的神秘紗衣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就被揭開了。

就像美洲土著會把騎着馬的西班牙人當成天外來客,但如果你讓他在西歐生活一段時間,他自然也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我並不是什麼祖靈的使者!”林海注視着武朗說道,目光彷彿要穿透他的內心。

“果然是這樣……”武朗沉默了很久,最終喃喃說道。其實他內心早已傾向於這麼認為了,只是他不願意去深想。

因為那是對他母親神力的質疑,會動搖他從小以來的信仰,會讓他變得無所適從……

“祖靈對你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靈,你的母親這輩子不知傳達過多少祖靈的法旨,這些真的都是祖靈的意思么?”

林海說著又道:“但你的母親並沒有遭到任何懲罰,相反她活了六十多歲仍然活得好好的,她的壽命比絕大多數巴賽人都要長得多。所以,武朗,神靈不會懲罰你的。”

又是長時間的沉默,武朗最終回道:“我知道了,林掌柜,我會照你說的辦。”

林海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個土著青年果然是很敏銳的,目前為止就做到這一步就行了,沒有必要急着否定土著所信仰的神靈的存在。

等到那些巫師們被武朗管控起來,讓她們圓就圓、讓她們扁就扁的時候,下一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東番土著的不同民族和村社裏,信仰的神靈是有差別的,但是都是起源於舊石器時代的泛靈信仰。

這種原始信仰其實是極其脆弱的,他們眼中的靈其實和人們通常認為的神有很大差別,這些靈的身上其實並沒有多少神性。在他們看來,一草一石皆有靈,正所謂萬物有靈。

舊石器時代這種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在階級社會中有三個較為典型的進階版本,一個是廣泛流行於北亞的薩滿教,一個是流行於倭國的神道教,還有一個則是流行於華夏的道教。

道教其實和道家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反而和起源於巫的陰陽家關係更密切,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泛靈信仰的高級進階版。

但是無論是薩滿教、神道教還是道教,這些進階版本的原始宗教在儒和佛的面前都是不堪一擊,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其脆弱性。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來說,這種信仰的堅固程度,大概就跟現代人迷信跳大神、出馬仙一樣,畢竟這都是舊石器時代的泛靈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遺存。

“很好,我方才說的那三點,最後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只有這麼做了,你才能成為真正的王……”林海興奮地對武朗說道。

他之所以要摧毀土著社會尤其是其統治階級的信仰,就是因為他已把東番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當信仰被摧毀之後,土王所畏懼的就只有力量,這樣一來就更加不會脫離林海的掌控。

在東番這片土地上,林海不允許有任何東西凌駕於自己之上。所有的威權只能是出自他林海,哪怕是神靈,也不能和他平起平坐!

這就是林海要讓武朗去大明走一遭的原因,用糖衣炮彈來誘惑他只是其次。

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他才能真正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全島的深度統治,把這裏徹底變為自己的後花園。

這就是身為穿越者的優勢,要說如何讓一個原始社會跑步進入文明社會,現代人對古人是真有碾壓性優勢的。

畢竟,古人其實並不清楚上古社會是怎麼演變的,他們沒有那麼多考古學、人類學的知識。

林海所說的這三點,其實就是華夏文明的三條起主要作用的根,其起源都是很早的。

禮制大約起源於東夷的大汶口文化,這是個商業十分繁榮的古文化,財富分化成為階級的象徵,體現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后就形成了禮制,這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有反應。

宗法則起源於華夏文明的主根仰韶文化,這是一個興起於大河支流、極為依賴農業的文化,由於治水的需要而形成了複雜社會,血緣和姻親是社會地位的主要分野,這是宗法制的緣起。

而天子這種統治者壟斷神權的模式,大約是起源於江南的神國良渚,這可能是華夏大地上第一個步入文明階段的古國,其文明成果後來被華夏文明所吸收,承載這種文化的具體器物就是用於溝通天地的玉琮。

華夏文明就是在這種交流碰撞中融合而成的,如果要為這種融合找一個標誌性的人物,那就是五帝之中的顓頊。

在五帝傳說之中,顓頊是黃帝之孫,但卻是由少昊撫養長大,大約可以看作上古華夏和東夷深度融合的代表人物,這個融合在考古學上的遺存就是龍山文化。

鼉鼓、特磬等最早的天子禮器也出現在有關顓頊的文獻記載中,後來在堯都平陽的王墓中出土了實物。

同時顓頊也是五帝之中第一個壟斷神權的人,所謂絕地天通,也就是改革家家有巫史的現狀,把神權置於王權之下。

所以顓頊大概可以看作是華夏文明最終成熟的代表,而黃帝傳說所反應的歷史深度要遠比顓頊更久遠,正如《左傳》所言“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

黃帝戰蚩尤的涿鹿之戰大概可以看作華夏和東夷融合的開始,而顓頊孺於少昊則可以看成這一融合進程的最終完成。

林海之所以要以華夏文明為模板來改造東番的土著社會,就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將其納入儒家文化圈中,這在他看來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實驗,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推廣到那些尚未步入文明社會的其他南島民族中。

這些南島民族所佔據的地方有多大呢?大約等於整個太平洋!

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太平洋島群,全是由南島民族所佔據。

南島民族是華夏民族的表親,兩者的母系血統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將這一分佈廣泛的民族納入儒家文化圈,不僅有現實考慮,還有更深遠的意義。

沒有什麼入侵是比文化入侵更長遠的,只有同化才是徹底的征服,這可是華夏老祖宗的傳家本事。

林海從不認同什麼儒家文化已經喪失活力,儒家文化不能適應科技時代的狗屁說法!

實際上儒家只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裏裝,正所謂“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不懂得創新的儒者不是真正的大儒,儒家就是靠創新而不斷適應時代,成為當今世界的三大主流文化圈之一。

在董仲舒之前,儒家只是顯學之一。正因為董仲舒邁出了“天人感應”這一步,完美契合了天子壟斷神權這一華夏文化的根脈之一,並和先秦儒家本就強調的宗法和禮制結合在一起,儒家學說才真正完成對華夏古文化的吸收、沉澱和詮釋,從而成為主流的意識形態。

其後,儒家又吸收了魏晉時期的新道家――玄學,以及隋唐時期的本土化佛教――禪宗的理論成果,從而誕生了理學,而沿着理學開闢的道路,又誕生了新的分支――陸王心學。

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以陸王心學為指導思想的,這叫儒學不能適應新時代?

再退一步說,如果徹底丟棄儒學,那我們要如何才能去和其他主流文明競爭文化陣地?

這是我們僅有的武器,我們不應拋棄,而應當改進,要像歷代真儒、大儒那樣不斷創新,把當代最先進的文化吸收進來。

哪怕將其改造得面目全非,也不要輕易把這塊牌子都給丟了,這是自毀武功。

還是那句話,文化入侵遠比武力入侵要持久。

而文化入侵的手段說起來也就是兩種,一是移民,二是同化,後者所能達到的邊界遠比前者要遠、要廣闊。

幸好晚明是第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時代,既有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本主義、實用主義思想家,也有徐光啟、李之藻、方以智等真正開眼看世界、學貫中西的學者。

甚至就連一個在大明寂寂無名的朱舜水,到了倭國之後都成為一代宗師,以他的學說為宗旨的江戶學派為後來的明治維新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這個時代的社會變遷如果不被異族所中斷,會誕生怎樣光輝燦爛的新儒家呢?我們自己的啟蒙運動又會不會到來呢?

林海不知道答案,但他對此十分期待,也很想給歷史一個機會,看看是否有這種可能。

當然,這些對現在的林海來說,都還太過久遠了。

他目前要做的只是在東番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在這裏,沒有大明的官僚、士紳和豪商,所有的權貴都不存在,一切都會是他說了算。

甚至在未來,就連土著的神靈也不允許存在,所有人所敬服的,唯有他林某人所掌控的力量――在這片空白的處女地上,他可以為所欲為,不受任何掣肘。

當林海從汾陽號上走下來的時候,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東番的空氣:“還是這裏的空氣更新鮮啊,大明的鳥人實在是太多了,活着就是污染空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海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晚明海梟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0章 君臨淡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