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6章 186:崔樂急了
天上殘星幾點,明月高掛,崔薄言還沒到家。崔盧氏飯前就喊僕人到翰林院問過了。只道崔學士下午告了假,早就離開了。
這可把夫妻倆嚇壞了,崔薄言從沒幹過徹夜不歸之事。
“阿娘,別急。你忘了嗎?以前在揚州城的時候,老三不是經常和狐朋狗友四處野玩,一夜沒回的次數也不少呀!”雙全提醒崔盧氏。
“瞎說!”
“您記不得了吧,就在他娶妻前一晚,還找不到人呢。男人不回家都是正常的,老三今年都二十有二了,又沒家室,住在外面不很正常嗎?”長才在一旁做了證人。
沒多久,一身酒氣的崔薄言回來了。剛才他在茶樓和別人斗詩,略遜一籌,心裏不開心。又跑到酒樓和別人斗酒,從他這副樣子看,十之八九沒贏。
一家子的心這才放到了肚子裏。
夜深人靜,別人都睡了,可崔樂與盧氏兩人還面對面坐着。
“到現在還抱怨,沒意義。但從薄言的表現看,他肯定聽到了消息。樂哥,你拿個主意!薄言都二十有二了。”崔盧氏滿心焦急。
“你以為我不急?現在好多人理應派人去揚州打探消息去了,一旦薄言與采小蘭和離的消息被人知道,還不知道風言風語傳成什麼模樣呢。我們得早做打算。”崔樂凝神想了一段,眼睛一亮,“對了,先前你不是說秦大將軍府上有位待字閨中的小姐嗎?”
崔樂原本看不上李世民手上這一群純粹的武官,覺得他們只是會打仗的匹夫,到了大一統的年代,還得是文官發展前途光明。但時事逼人,顧不得那麼多了。
“那我去探探!”崔盧氏點頭。
兩人彷佛又回到了當年在李建成手下當值的日子,夫妻倆一個負責出謀劃策,一個負責落到實處,誓與即將爆發的流言打一個時間差,為崔薄言尋得良配。
……
“子彈”一直在飛。
皇宮之內,李世民看着手裏的奏摺哭笑不得。自己想見采小蘭是一個任性的決定,沒人左右。可卻有人在奏摺里大談陰謀論:
采小蘭是崔樂崔祭酒的兒媳,崔樂罪清后,途徑揚州,明面上逼迫兒媳與三子和離,暗地裏授予她從嶺南道帶過來的棉花紡織技術。等了三年,終於機會成熟了,便請妻家盧氏幫忙運作,以官員大考為由,上報棉衣,以此脅迫聖恩。
更有甚者,認為棉衣所代表的棉布會極大的阻礙絲綢的生產,長此以往,有傷國本。
“無稽之談,這些人鼠目寸光。”李世民大罵,過了一會兒,又吩咐近旁人道:“去請長孫大人,另外再去把魏徵——”
李世民突然想到魏徵那帶誰懟誰的嘴臉,又補充道:“算了吧,就請長孫大人就行!”
兩個老狐狸在屋裏商量什麼,無人可知。旁人只知道,李世民將幾份大談陰謀論的奏摺打了回去,還責令他們在家裏反省。
第二天,朝堂上空了五六個位置,不知情的大臣們掃視一圈,發現這個現象,心裏一震。房玄齡、杜如晦等心思敏捷又熟悉李世民的人,掃了一眼面無表情的長孫無忌和端坐在高堂上的李世民,嘴角一撇,心想:“老李和長孫又生了什麼么蛾子?搞這敲山震虎的一套!”
他們看得很清楚,今日沒來的,都是舊老集團的喉舌。由沒啥實權的文人組成,有話他們先說,有罪他們先扛。
不過,讓幾人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朝會,毫無波瀾。
一個跳出來的人都沒有。
下了朝,崔樂一回家,就聽崔盧氏說已經和秦將軍夫妻約好了,一塊到外面酒樓坐坐。
“我說呢,為啥朝會的時候秦瓊一直看我呢。”崔樂立即換了朝服,急匆匆地跟夫人盧婉一道出門了。
而當雙全與長才兄弟倆從班上回來,卻發現父母都沒在家,問了家裏管事,管事只說兩人一早出去了,到現在還沒回來。到了飯點,老三崔薄言也到家了。
管事立即傳飯。
三兄弟聚到了一塊。因崔父崔母都沒在家,翠娘、香娘不必站在一旁伺候,同坐吃飯。五人正吃飯間,聽到外面崔父大笑之聲,由遠及近。
雙全靈機一動,突然猜到父母今日幹什麼去了,輕輕敲了敲桌子,吸引一桌人的注意力,“你們可知道阿爺、阿娘去哪裏了?”
桌上幾人一齊搖頭。
“老三,這可是與你有關哦!”崔雙全神秘笑道。
“啊?什麼事情能與我有關!”崔薄言停下了筷子,露出一副沉思的樣子。這句話與其說是問大哥,不如說是問他自己。
“啊哈,大哥只能告訴你,是一件好事。天下間頂好的事情,堪稱一步登天。”崔雙全繼續保持着神秘的微笑。
要不是他老子還在,此刻續上鬍子,便全了他那橋頭“老神仙”的模樣。
崔薄言信息有缺,沒想到其中的關鍵,但看着他大哥的模樣,一絲膽寒從心而生。
……
年節已到,萬家燈火,街頭巷尾,一堆又一堆竹子交叉擺齊,全等着明日雞叫。
“還好,趕上了!”
城門口,郎將馬背上欠身,活動了腰身,連日的狂奔,終於趕上了今年的最後一夜。長安不比其他城市,門禁森嚴。就算扛着神武衛的旗幟,一樣要經受檢查。不過,流程自有副將前往辦理。其餘諸人,門口候着便是。
采小蘭察覺馬車停頓,探頭往外看去,隊伍停在一座森嚴的城門前,青磚瀝瀝,歲月斑駁,正中央有一城樓,燈火通明,映出兩個大字:長安。長安是軍政一體的城市,城牆左右蜿蜒,通向無盡的黑暗,城門高大森嚴,是一座雄關。揚州城的小城門在其面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兩位,勞駕兩位主事護送民女去驛站,我去有司登記。”郎中將又和手底下人吩咐了一番,騎馬奔家而去。什麼去有司登記?不過是回家的借口罷了。
時至佳節,又有多少人堅守在崗位上呢?
長安城頗大,從入城至驛站,又過了小半個時辰。一直到這一刻,采小蘭到了最終的地方。
“采民女,面聖的日子暫時沒定,但肯定在元宵節后。明日可休息一日,後天需要到禮部培訓面聖的禮儀,不可間斷。有事可與此處管事商量。另外,長安城貴人多,無事切忌亂走。”
朱紅袍官員倒是好人,臨了關照了好多在長安生活的注意點,生怕采小蘭初來乍到,衝撞了誰。
“民女知曉,一路謝兩位大人關照。祝兩位年節安康!”
采小蘭是懂禮的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長揖一揖到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