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陽神的結局論戰

原定陽神的結局論戰

既然決定先寫新書,那就不要吊著大家了,直接講一講原定準備寫的陽神故事的結局。

即人人如龍概念的來源,以及現實與理想主義的爭鬥。

人人如龍可以引出的鬥爭路線,實際上是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即是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之間的鬥爭。

原著裏面,神機沒有給人人如龍給出合適的鬥爭路線與矛盾設計,實在是我非常大的遺憾,所以才有了這本小說。

可能說到這裏,大家會有些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明白佛法是什麼。

佛法,佛法,簡單來說是讓一個人能夠成佛的方法。

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之間的區別就是,有多少人可以成佛?

小乘佛法認為,成佛是很難的事情,只有經過艱難的努力才能夠成佛,因此能夠成佛的人是很少的,具有慧根的人沒有那麼多。

所謂小乘,即能夠達到彼岸的人並沒有那麼多。

大乘佛法則認為,人人具有慧根,都可以成佛,可以使得無量的眾生達到彼岸。

這也裏面涵蓋的理念鬥爭,就是我為平安和洪易兩人準備的路線鬥爭。

如果舉一個中國佛界的故事,那就有點類似神秀與六祖慧能的鬥爭。

神秀與慧能各做了四句偈,大家應該都知道,但知道這兩首詩背後意味着兩種佛學路線的鬥爭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首先我們來看神秀的話。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神秀的理念是,如果一個人要成佛,或者說要成為一個好人,那麼時時刻刻要修行,不斷地進步,最終才能成佛。

現在再來看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的理念是,你本來就是佛,直接頓悟了,不需要學習,也不用修行,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這兩種理念的鬥爭,在佛學史上稱呼為南頓北漸,兩派之間幾乎到了生死仇人的地步。

雖然很多網文小說喜歡用慧能的話來裝逼,但我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來幫助大家理解這兩種理念的差異。

如果你是一個數學愛好者,希望成為數學家。

那麼神秀會告訴你,怎麼成為數學家呢?

你要高等數學學好,把自己擅長的數學領域,不斷地鑽研,不斷地進步,去尋找那麼一絲的可能,你才有機會成為數學家。

換成慧能,他會告訴你,每一個都是數學家,他們本性就擁有數學才華,只要你頓悟了,立刻就能成為數學家。

放到現實裏面,大家就會感受到這種差異。

是的,我更同意神秀的話。

因為這更符合人的認知能力,學習與進步的成長空間,神秀承認成佛是很難的,只有時刻不鬆懈地學習,進步,你才能成長。

我不否認的確有慧能說得那種人,超越常人的悟性,像是拉馬努金那種為數學而生的天才。

但這絕對不是大多數人。

慧能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了傳教。

佛法是高深的學院派知識,還是眾生都可以傳唱的歌謠?

神秀代表了前者,慧能代表了後者。

就像對於普通人來說,讓他們成為佛學大師,數學家是非常困難的,你幾乎不可能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為數學家,這不僅是資源的問題,更是生物的多樣性決定的。

但你可以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佛學的樂趣,並滿足於自己很聰明的一種快樂感。

這便是慧能走的民間路線,宣稱人人皆有佛性,只要頓悟了就能成佛。

說完了南頓北漸的差異,我們再回到人人如龍的理念最大的問題點是什麼。

我在第三十八章的時候用一句話定下了整個書的理念鬥爭路線。

地上不能建天國,塵世不存理想鄉。

他的下一句是什麼呢?

矛盾永遠存在。

這是我原定的結局章節名。

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鬥爭是如此的纏綿悱惻。

最終平安與洪易沒有分出勝負,各自在道路上前進着。

可能聰明的讀者已經看出來了,畢竟我已經弄了很多的伏筆進去了,比如平安一開始就能夠看到《易經》等等。

因為平安穿越的陽神世界實際上是重啟的故事。

真正的幕後大boss是原著接近彼岸的洪易,但他只能接近,而永遠無法達到彼岸。

為了探究自己缺失的部分,洪易一次次重啟世界,進行推演觀察。

有一些跟原著不一樣的地方,是我放下來當做差異的伏筆的。

不過現在說這些也沒有意義了。

平安是被他找到的最大變量,最終將故事徹底地脫離原本的劇情,他也在跟平安的鬥爭中發現了這一點。

原本的世界裏,洪易消滅了一切矛盾,整個社會也就陷入了停滯狀態。

因為社會是在矛盾中發展的。

原定陽神的結局便是以矛盾論收尾的。

最後總結一下。

這書本來就是為了講道理而寫的。

因為我想不自量力地補完整個陽神缺陷的地方,包括他過於簡單粗暴的故事,包括他沒有完善的理念鬥爭。

從結果來看,我是沒有做到這一點,有點遺憾。

至於後面的故事,等我有時間一點一滴地補上吧。

現在我要休息一下。

等過段時間寫新書了,賬號想一想看要不要換吧,反正撲街也正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收割韭菜從陽神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收割韭菜從陽神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原定陽神的結局論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