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宗繼位

第五章 高宗繼位

卻說唐太宗的嫡長子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命名為李承乾,這個名字飽含着父親的期待。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登上皇位后,就冊立年僅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

貞觀五年,李承乾生了一場大病,從不信佛信道的李世民破天荒的請了道士給兒子祈福。兒子病好以後,李世民下令給獄中的囚犯減免罪行,還召集三千出家人,建了兩座寺廟用來還願。

李承乾積弱多病,每一次都讓李世民倍感揪心。所以他對李承乾非常溺愛。李承乾表現好了,從來都是大賞特賞。有一次李承乾寫了篇治國策略,李世民看了之後非常得意。

同母弟魏王李泰體魄健全,學識淵博,聰敏過人,是太子位的有力競爭者.李承乾在叔父李元昌、侯君集等人的支持下,準備刺殺李泰,並試圖謀殺李世民。有其父必有其子,唐太宗當年弒兄殺弟,他就是兒子最好的榜樣。

事情敗露后李承乾被廢。李泰趁熱打鐵,對父皇說如果自己繼承皇位的話,將來會殺死兒子傳位給九弟李治。唐太宗幡然醒悟:殺死兒子傳位給弟弟,這明顯有悖常理。

唐太宗把目光投向晉王李治。這個忠厚仁孝的孩子曾經為自己吸過膿。只有他這樣的人品才能繼承皇位,才能保全自己的兄弟。作為年老的父親,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就這樣李治後來居上,被立為太子。

李治開始扶着床學走路的時候,喜歡拿着筆亂划,身邊的人讓他劃在紙上,李治在紙角上畫出來的竟然是個“敕”字(唐朝的敕代表詔令)。李世民叫人把紙燒了,而且命令不許外傳。

一日太宗退朝入內,忽覺頭暈目眩支持不住,於是卧到龍床休養精神。第二天唐太宗傳出詔旨,命皇太子聽政金液門。太子聽政已畢入內請安。這時武媚娘侍立榻旁,見太子進來便輕移玉步向他行禮。太子留神一瞧,見她眉含秋水,臉若朝霞,光可鑒影,笑足傾城,身材裊娜,模樣輕柔。武媚娘口中呼出“殿下”二字,早把太子的魂靈勾引了去。及媚娘禮畢回身,李治按定心神想道:“父皇年過半百病入膏肓,這等尤物卻陪着他,真是可惜。”一面想一面走到太宗榻前問疾。太宗道:“我服方士丹藥無效,如今筋力衰頹,看來不能久存了。”太子道:“陛下稍稍違和,但教服藥數劑自可復原,何必過慮?”太宗道:“我自弱冠典兵,經過數百戰才造成這個基業,目今四海承平,死亦何恨。”太子默然不答。太宗又說了數語,太子即退。

自此以後,太子心目中時時記着這位武媚娘。可巧太宗一病兩月,太子按日入侍,時常與媚娘相晤,媚娘知情識趣,仗着兩道柳眉一雙鳳目,去勾挑那東宮殿下。太子支撐不住,也不管青天白日,當下便來到側室與媚娘興雲布雨,心裏只盼望太宗早死。

李世民快要去世的時候,竟然也被一個術士給騙了,那個術士跟他說他已經活了很久,他將延年益壽的方法告訴唐太宗,還給他展示各種神奇的丹藥,李世民不知是病急亂投醫,還是被死亡的恐懼嚇到了,他竟然相信了這個術士的話,並且開始服用這些丹藥。

可是李世民服藥后非但沒有實現不老不死的夢,反而病情加重,兩個月後就去世了。

唐太宗駕崩后,太子李治繼位,唐朝都城遷至洛陽,唐朝兩京制從此開始。

唐太宗死後,武則天等嬪妃被送到感業寺里當尼姑。一開始武氏一心念佛,無奈春花秋月處處惱人,良夜孤衾時時惹恨,她哪裏禁受得起?只好尋些野味聊作充饑。湊巧白馬寺和感業寺只有一牆之隔,兩寺同飲一井水。白馬寺有個和尚名叫馮小寶,生得身材魁梧,相貌英俊。

一天武媚娘和馮小寶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動水,正在為難。這時身材高大健壯有力的馮小寶也來井台挑水,就幫助武媚娘打好了水,還挑着送到感業寺的大門口,然後自己再去挑水,二人就此相識,武媚娘很喜歡他。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葷腥的,馮小寶半路出家當然戒不掉。有一天馮小寶又來井台挑水,有一隻山雞口渴,落在井沿上找水喝。馮小寶一扁擔打死山雞,然後到樹林子裏撿了一堆柴火,一個人烤山雞吃。

偏巧武媚娘也來挑水。可是井台上只見水桶不見人。這時順風刮過來一股烤肉的香味兒。武媚娘身不由己地朝小樹林走去。

武媚娘見馮小寶正在火上烤肉,就向馮小寶要了一個雞大腿,然後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這以後馮小寶經常偷情送暖,兩人湊成了一對禿頭鴛鴦。

卻說高陽公主嫁給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后,十分嫉妒他的兄弟房遺直,房玄齡死後,公主就唆使房遺愛在太宗面前誣陷房遺直。太宗知道真相后把高陽公主痛罵了一頓,公主從此十分痛恨太宗。

有一次房遺愛帶着公主去打獵,到一座寺院休息。寺中有個僧人叫辯機,他本來是唐僧玄奘的徒弟,雖然長得象玄奘一樣英俊,可是卻沒有唐僧的定力。

面對高陽的愛,辯機十分矛盾。她愛他,他也愛她,可他的心裏還有佛,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每次高陽都會含着眼淚,直視他的眼睛,對他說:“抱抱我,我的佛”、“親親我,我的佛”。

她還說:“我知道,在你心裏最軟弱最迷亂的,就是那最堅決最剛強的。”

辯機請公主在寺里留宿。公主捨身布施,辯機也就笑納,與她結成了歡喜緣。公主怕房遺愛生氣,另外找了兩位美女陪他。房遺愛得了二妾,左抱右擁其樂陶陶,還管什麼公主?舍一得二,原是便宜。公主公然與辯機出入,就好象夫妻一般,房遺愛不但不惱不鬧,還一直幫着掩蓋,甚至“拉皮條”把辯機接到府中,為他和自己的老婆約會站崗放哨,真是“度量大如海”。還經常在父皇面前說房遺愛的好話。

在外人看來,兩人相處得很恩愛、很和諧。公主賜辯機金寶神枕。辯機神魂顛倒不知珍藏,竟被竊去;後來竊賊被抓獲,搜出金寶神枕。問官訊鞫竊賊,供稱由辯機處竊來。傳問辯機,辯機無從抵賴,實言是公主所賜。唐太宗自覺懷慚,下令將辯機腰斬,公主身邊的十多個奴婢也被處死。按理孫悟空神通廣大,不知道怎麼不來救他?

辯機死後,他的所有遺物都被玄奘收藏於大慈恩寺特辟的僧房中,以便他的靈魂可以繼續參予譯經工作。同門為僧的和尚們說,月明星稀時,常常會聽到辯機的哭聲。但不知那是他在嘆悔自己與高陽曠世絕倫的戀情,還是在抱憾未完待譯的經書

辯機和高陽之間的愛,其實不僅是男女之情,還有知己、同類的惺惺相惜。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是同類——辯機與高陽一樣,都是玄武門之變留下的“孽種”。

原來辯機的父親,就是當年玄武門的守將。李世民獲勝后,辯機家被滿門抄斬,只有他逃了出來,跑到皇家寺廟,拜玄奘為師。李世民不顧高陽的哭鬧,堅持腰斬辯機,是因為他生來就帶了“原罪”,與跟高陽偷情無關。而高陽的一生,就這麼永遠被皇家身份束縛,永遠求而不得......

辯機死後,高陽公主傷心欲絕,她對家人說:“辯機是我的驕傲,房遺愛才是我的恥辱。”高陽不愧是唐朝公主,出軌也出得光明正大。

太宗去世的時候,高陽公主雖然也參加了葬禮,但她一點兒悲傷的表情都沒有。

太宗死後,高陽公主更加放縱,她公開收納三個僧人為面首,其他男人也藉著談仙說鬼的名義出入公主府邸,公主來者不拒,就連治病的醫生也不放過,荒唐事傳得人盡皆知。公主怕東窗事發惹禍,於是唆使房遺愛勾結薛萬徹、柴令武等人,打算廢去高宗,立荊王李元景為帝,李元景當然願意。房遺直擔心自己受牽連,暗中向長孫無忌告密。長孫無忌告訴高宗,高宗就命他審理此案。長孫無忌隨即把房遺愛押入大牢。一上刑具,房遺愛就把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等人供了出來。長孫無忌冷笑道:“我想與你同謀的人恐怕不止這些人吧?”房遺愛說“沒有了。”長孫無忌道:“荊王李元景地位低微都想當皇帝,難道吳王李恪就沒有參加嗎?我勸你老實招供,如果有人主使,你可以減輕罪行,何必跟着別人去死呢!”房遺愛為了免除死罪,因此隨口承認吳王李恪也參與了謀反。吳王李恪文武雙全威望很高,高宗封他為司空,兼任梁州都督。長孫無忌擔心李恪得勢,於是借刀殺人置他於死地。長孫無忌有了房遺愛的供詞,立即將李恪打入大牢。長孫無忌向高宗呈上卷宗,按照大唐的法律,李元景、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李恪等人當斬;高陽公主、巴陵公主也應該賜死。高宗看了卷宗后對大臣們說:“這些人雖然罪該萬死,但他們都是我的親人,可不可以免除他們的死罪呢?”兵部侍郎崔敦禮抗議道:“陛下雖然仁慈,但這畢竟是謀反罪,如果不殺他們,今後如何立法呢?”高宗只好同意處死他們。李恪臨死前大聲喊道:“長孫無忌喪心病狂陷害忠良!如果李氏祖宗有靈,一定會滅你九族的!”

長孫無忌不肯罷休,又把江夏王李道宗、宇文節等人牽扯進來發配邊關。房遺直因為沒有參與,所以免了死罪,被貶為銅陵尉。

卻說貞觀年間,西涼進犯大唐邊境,唐太宗派猛將薛仁貴西征。唐太宗去世以後,李治繼位為唐高宗,薛仁貴率領三十萬大軍攻打西涼,後來不幸中計被圍困於陽城。唐高宗聞之,立刻派薛仁貴長子薛丁山領兵增援。

樊梨花的父親樊洪本是西突厥寒江關關主,薛丁山走到寒江關時,樊梨花和父親投靠於大唐,並遵從師命嫁給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為妻。樊梨花才貌雙全,薛丁山每次出征,她都會跟着去,與薛丁山一起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軍功,唐高宗念其軍功,破例封其為威寧侯,後人還寫了幾首藏頭詩來紀念她。

藏頭詩·樊梨花

樊噲本是漢王將

梨樹下面把酒嘗

花開花落隨劉邦

女兒情長放一旁

中原逐鹿馬蹄揚

豪氣衝天仰天望

俠影劍氣震四方

藏頭詩·樊梨花

移情時代數風流

山外青山景依舊

倒影鏡湖心起浪

海風陣陣解鄉愁

樊妹奇才多智謀

梨園驚艷暗香傳

花中魁首賽牡丹

藏頭詩·樊梨花

威名赫赫一紅顏,

寧死不屈兩肝膽。

侯門五錫誰得似,

樊家女兒千古鮮。

梨蕊欲吐天外香,

花容已教天下傳。

麟德年間,竇德玄做正卿,他為人善良,樂於助人。有次奉使命去揚州,渡淮河的時候,渡船離開河岸已經幾十步了,竇德玄無意中回頭,發現岸上還有一個人。那人面容憔悴,手裏舉着一塊小手帕。竇德玄自忖道:“太陽就要落山了,今天再也沒有船擺渡了!”便下令船家回船,載那人一起過河。船行至中游,竇德玄發覺那人十分飢餓,又把飯送給他吃。

竇德玄過了河后便下船,想不到那人也跟着他向前走,一直走了幾里路。

竇德玄就問他:“你現在打算到哪兒去”那人道:“我是閻王殿前的鬼使,現在去揚州追趕竇大使。”竇德玄問:“大使叫什麼名字”鬼使道:“叫竇德玄。”竇德玄聽了十分害怕,於是立即下馬叩拜鬼使說:“我就是竇德玄!”鬼使道:“你能容我乘船,又賜給我食物。先便暫時放了你,不過你要儘快念誦佛經一千遍,我才可以救你。”

事過一月,竇德玄念誦佛經已經超過一千遍了,那個鬼使又來了。鬼使說:“經數已念足,我保你沒有危難,但你現在必須跟我去見閻王。”竇德玄答應了。不一會兒他就斷了氣,不過第二天他又蘇醒了。

據說他死後跟着鬼使走進一個宮殿。鬼使說:“你先停一下,我先進去稟告大王!”鬼使就進去了。竇德玄在屏風後面聽到閻王對鬼使說:“你和他做了手腳,該打三十棍!”鬼使不久退出來,袒露肉體給他看,竇德玄再三表示歉意。這時一個穿紫色官袍的人走下殿階對他說:“他就是閻王,你念佛經,有很大的功德,現在不該到這裏來,你先回去吧!”

竇德玄走出殿門時,那個鬼使又趕上來說:“當初我飢餓時,你送的食物我都沒吃,另外還欠你船錢,現在都一併還給你吧。”竇德玄問鬼使自已將來做什麼工作。鬼使說:“從現在起,你改做殿中監,接着做大司憲,接着任太子中允,接着任太常伯,接着做左丞相,到六十四歲時為止。鬼使說完就告辭了。

竇德玄向外走了幾步,好像掉進了一個深坑,就這樣又復活了。

卻說和靜縣主(李元吉之女)的丈夫叫薛元超,因為好學又善於文辭,參與過《晉書》的修撰,所以結交了一幫文學朋友,免不了經常有詩詞唱和之類的應酬,和靜縣主對此頗多怨言。

永徽五年(654年),薛元超出任饒州刺史,離開了京城,應酬更加多了,還與不少歌女保持着那種關係。和靜縣主不是吃素的,但她喜歡吃醋,畢竟她是李治的堂姐,就派人回京向皇帝告狀。

不久李治下旨責問薛元超,為何讓和靜縣主受委屈?薛元超回答說:陛下,這都是酒精鬧的,臣已打算戒酒了!把偷情的事情歸罪於喝酒,因為酒可亂性,是個不錯的借口。現代男人發生婚外情,這樣的借口也很常見。

卻說有一天李治心血來潮,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全國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說:去年的人口增長,同往年一樣,還是15萬戶。

李治又問:那咱們國家現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萬戶。

李治掐指一算:嗯,現在有380萬戶,貞觀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長15萬戶,23年的增長人口數目就是360萬戶……不對啊。難道貞觀之治開始的時候,人口總數不過是20萬戶

高履行道:差不多。

李治又問:那大隋開皇年間,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870萬戶。

李治大驚:那隋唐改朝換代時,把全國人口幾乎殺光了嗎

高履行沉默不言。

李治尋思了半天又問:那隋朝開皇時,生產的糧食有多少呢

高履行道:當時的糧食,足夠870萬戶吃50年。

李治大驚道:原來貞觀之治,就是帶着隋朝幾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50年的糧食……

高履行心裏話:這是你說的,我沒有說。

關於這段對話,在《資治通鑒》中寫得明明白白,即使我們把這段話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隋唐之戰,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恐怖到了極點——天底下的老百姓,幾乎要被趕盡殺絕了,而大隋時代抓革命,促生產生產出來的糧食,卻成了李世民貞觀之治的經濟基礎。

退一萬步說,就算貞觀年間的人口並沒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到隋朝開皇年間的50%,這就意味着隋朝已經為唐朝準備了足足100年的糧食。

史家通過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貞觀之治”與李世民毫無關係,任何人當上皇帝,都會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礎之上,坐享“之治”帶來的社會福利。

卻說唐高宗繼位以後,因為王皇后沒有生齣兒子,於是太子之位一直空着,高宗很是鬱悶。後宮劉氏生了個兒子,名叫李忠,劉氏地位微賤,她的兒子如果被立為太子,一定跟皇后親近,於是王皇后的母舅柳奭與褚遂良、長孫無忌、于志寧等人經過商量,請求立李忠為皇太子。高宗同意,行了立儲的禮儀,並讓王皇后撫養李忠,王皇后很滿意。

但是後宮有一位蕭良娣長得挺漂亮,高宗非常喜愛,封他為蕭淑妃,蕭淑妃生了個兒子叫李素節,因為母親得寵,李素節被封為雍王。王皇后非常妒忌蕭淑妃,經常在高宗面前說蕭淑妃母子的壞話。蕭淑妃也不是個軟柿子,於是對王皇后反唇相譏。高宗既不便袒護王皇后,也不便袒護蕭淑妃,左右為難。高宗索性不管她們兩人,自己另外去找心上人。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李治決定到感業寺進香。

聽說皇上要來,武媚娘立即出門迎接。高宗下了鑾輿,趨入寺中,高宗見武媚娘還象以前一樣迷人,不過是少了一頭鳳髻。高宗悲喜交集,勉強對着三尊大佛行過了香,遂令侍衛等在外候駕,自己攜武氏趨入雲房。武氏叩頭涕泣道:“陛下位登九五,竟忘了當年的舊約么?”高宗忙用手替她拭淚,且慰諭道:“朕何嘗忘卿?只因喪服未滿,不便傳召,今特地到此,無非為卿起見,卿可即日蓄髮,待朕召卿便了。”武氏這才收淚道:“陛下果然不棄,尚有何言?”說畢輕輕地坐在高宗膝上,追敘三年間的苦況。說一句,滴一粒珠淚,惹得高宗亦嗚咽起來。武則天當著高宗的面寫下一首情詩《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高宗不便久留,溫存數語后趨出雲房,傳呼侍衛等人上輿而去。

高宗回宮后竟然得了相思病。他茶不思,飯不想,天天惦記着武媚娘。王皇后看到高宗這個樣子,便問高宗是怎麼回事。高宗就把實話告訴了她,誰知王皇后不但不阻止,反而請高宗趕快把武媚娘招進宮中。

原來,高宗一直寵着蕭淑妃,王皇后總是吃她的醋,所以王皇后就想只要武媚娘進了宮,蕭淑妃必然失寵,對方多一個敵人,自己多一個幫手,多好啊!高宗看到王皇后是這樣贊同的態度,心裏非常高興,於是隔三岔五地派內侍去探望武媚娘,看她頭髮長了多少。說也奇怪,武媚娘的頭髮也爭氣,長得非常快,沒多久就長出了一頭的烏髮。武媚娘再添點假髮,盤成雲髻,居然和在後宮的時候一樣迷人。

很快,武媚娘跟情僧馮小寶告別,並跟他訂下以後見面的時機,然後跟着內侍進宮拜見高宗。高宗見她還是那麼美麗迷人,越看心裏越高興,於是就帶她去見王皇后。皇后含笑相迎,武媚娘跪下接連磕頭,兩人都說著恭維的話,氣氛非常融洽。王皇后讓武媚娘在正宮左側居住,並且撥了一些宮女去伺候她。到了傍晚,高宗和皇后給武媚娘接風。高宗坐在上面,武媚娘坐在下面,王皇后坐在高宗旁邊,三人說說笑笑。武媚娘裝作謙恭的樣子給皇后看,一點兒都不敢放肆,等到酒席散后,王皇后回宮,高宗就擁着武媚娘進房去了。

從此王皇後天天讚美武媚娘,說她如何殷勤,如何溫恭,高宗喜歡得不得了,當即進封武媚娘為昭儀。武昭儀只巴結皇后,根本不把蕭淑妃放在眼裏,蕭淑妃又是嫉妒又是憤恨,於是向高宗告狀。誰知高宗不但不理睬她,反而對她更加冷淡。就這樣武昭儀成功地擠倒了蕭淑妃,接下來就是一門心思扳倒王皇后。

王皇后對待宮女非常嚴格,武昭儀就百般籠絡宮女,每次得了賞賜就全部分給她們。宮女們都很喜歡她,甘心做她的心腹。於是她們就把王皇后的一舉一動都告訴給武昭儀。

永徽五年閏四月,武昭儀身懷六甲,很希望自己能生一個兒子,誰知生了一個女兒。武昭儀非常失望,想着既然生女兒沒有用,索性利用她來陷害皇后。

這天武昭儀在宮中閑坐,忽然宮女報說皇后駕到。武昭儀急忙對宮女說了幾句話,然後自己躲入側室。王皇後來到西宮,所有宮女跪地相迎。王皇后問武昭儀到哪兒去了,宮女們都說她到御園採花去了。

王皇后就在西宮裏隨便坐着,這時聽到床上有小孩的哭聲,她就起身來到床邊,抱起武昭儀的女兒逗弄一番。王皇后自己沒有孩子,看到別人的小孩就非常喜歡,那女孩被她逗得哈哈大笑,過了一會兒又睡著了。王皇后把小孩放下,用被子蓋好,見武昭儀還沒回來,等不及就走了。

武昭儀聽說皇後走了,就從側室出來,見女兒正睡得很熟。她竟狠起心腸扼住女兒的喉嚨。可憐這女孩兒連聲音都沒叫出來,四肢一抖就斷氣了。武昭儀仍然用被子蓋住女兒,然後等待高宗到來。

高宗每天退朝都會來這裏跟她談情說愛,因此不到半刻就來了。武昭儀手上拈着花朵迎接高宗入宮。高宗笑着對她說道:“美人愛花,但花兒跟你相比,都要比下去啊。”武昭儀微笑道:“皇上這麼誇獎臣妾,臣妾怎麼敢當呢?”

高宗一邊笑一邊看向床內道:“女兒還在睡覺嗎?”武昭儀道:“已經睡了好久了,這時候應該醒了。”說著就讓侍女去抱女孩,誰知侍女打開被子一瞧,嚇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武昭儀假裝催促道:“莫非女兒還是在睡覺嗎?趕快把她抱來啊!”侍女才說了一個“不”字,武昭儀假裝不懂什麼意思,自己跑到床前去抱女兒。她還沒有碰到女兒,嘴裏就大聲驚叫起來。高宗連忙來到床邊,發現女兒已經死了,忍不住淚流滿面。武昭儀哭着問侍女道:“我去御花園採花,不過就一會兒工夫,好好的一個女孩兒,怎麼就被悶死了?是不是你們跟我有仇,謀害了我的女兒?”侍女們聽到這話嚇得全都跪下,都說不敢。武昭儀又說:“如果不是你們,難道這裏有鬼么?”侍女們回答道:“皇后剛剛來過這裏,撫弄了公主一會兒就走了。”李治勃然大怒道:“一定是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立即嚎啕大哭。

不過武則天掐死女兒沒有人看到,史書上為什麼敢斷定是她做的呢?

王皇後去看武則天的女兒,武則天肯定是在的。既然武則天在,王皇后就不可能作案,那不是明目張胆的殺害嗎?借皇后十個膽,她也不敢公開殺死武則天的女兒啊!

武則天看見女兒已死,大聲哭鬧,問宮女剛才是怎麼回事,武則天問的是女兒的死因。而宮女回答說王皇後來過。這意思顯然是說王皇后殺了武則天的女兒。要知道這是一個宮女,她可以說是別人照顧不好捂死的,也不敢推在皇後身上啊。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武則天和她事先串通好,叫她那樣說的,而宮女不敢不聽。

由此便可斷定,武則天的這個女兒,肯定是她自己殺死的。

王皇后無法解釋,李治便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五代群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五代群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高宗繼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