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名醫大醫的標準
第225章名醫大醫的標準
“陸醫生,做人做醫生無愧於心就好,可在您心目中,一個好中醫的標準是什麼?”
無愧於心四個字,張廣禮在心中呢喃了很久,過了一會才抬頭,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在他心中,他的父親雖然醫術不算太過高明,可絕對算得上一名好中醫。
但中醫的好壞,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人,心中的那桿稱也有所不同。
張廣禮很想知道,在陸軒心裏,好中醫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是像他父親那樣的,還是有其他的標準。
陸軒顯然沒有想到張廣禮會突然間問到這個,他沉思了一會才道:“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說說不合格的中醫是什麼樣的。”
張廣禮看着他。
他說完,又繼續說道:“我們有一些中醫同行,整天在各種場合檯面、各色媒體中風風光光,口若懸河,能言善道,然而,實際水平上卻停留在防病保健的層面,一到危重急症就不敢上前了,這算是第一種。”
張廣禮點點頭,這種醫生的確有,而且還不少。
整天忙於應付各種場面,名聲大的嚇人,媒體也是爭相報道,可要說醫術水平有多高,卻也不見得,主要是將大量的時間都用於應付這些形形色色的事情去了,又能有多少時間去研究中醫理論?
去接觸更多的患者,積累更多地臨床經驗?
沒有中醫理論作為堅實的基礎,沒有臨床經驗的輔助,一些人,別說治病救人了,恐怕就連防病保健都做不到。
張廣禮以前也接觸過這類中醫師,因為對方名氣比較大,所以他也是比較活絡,可跟對方接觸幾次之後,才知道完全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玩意。
對中醫有了解,但了解的不多,騙騙一些無知的人是可以的。
可要跟真正懂得中醫的人一打照面,就跟遇到了有火眼金睛的孫猴子一樣,再美麗的妖怪也得原形畢露。
從那以後,張廣禮也很少跟一些網絡上名氣很大,一直跟各路媒體打交道的中醫有接觸了。
如今聽陸軒又提到了這類中醫,張廣禮深感認同。
這樣的中醫,的確算不上一名好中醫。
張廣禮想到這些的時候,陸軒卻是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繼續說道:“從全國的情況看,還有許多中醫滿足於調理一些慢性病,病情稍重,馬上建議患者轉西醫治療,這事第二種;當然可以理解,這樣責任似乎可以少擔一些,但長此以往,治療急性病、危重病的經驗從何而來?中醫治療急病重症的手段又如何發展?”
聽到這裏,張廣禮陷入了沉思。
現在的中醫,基本上都傾向於調理慢性病,這算是醫療界的共識了。
但凡遇到一些緊急的情況,基本上都會往西醫送,也算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是張廣禮自己,其實一直以來也是這麼做的。
倒不是不想治,也不是怕擔責任,只是面對急性病,他是真的沒有辦法。
有辦法的話,也不至於往西醫送。
這樣的中醫,也的確算不上一名合格的中醫。
張廣禮嘆了口氣道:“陸醫生,話是這麼說沒錯,可中醫面對一些急性病也實在束手無策,總不能看着患者死在自己面前,往西醫送,也是實屬無奈之舉。”
“張院長,您這話,我就有些不太認同,什麼叫做中醫對急性病束手無策?”陸軒反駁道。
“呃……”
張廣禮語氣一滯,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
他本以為陸軒會附和自己的話,卻不曾想到,陸軒給出了不一樣的答覆。
此刻的情況,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陸軒語氣稍微緩和一些道:“很多人認為中醫是治療慢性病的,甚至於認為中醫只能治療一些小病輕病,如果是關乎生命危險的大病重病急病,中醫一定是不行的。這種觀點肯定了中醫的一部分作用,但卻忽視了中醫的絕大部分的價值。
事實上中醫真的不能治療急症重症嗎?”
張廣禮張了張嘴,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而這時,便聽到陸軒的嗓音繼續響起:“正好相反,中醫首先是治療急症的,而不是只會治療慢性病。試看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其中所述的病種,不少是急症重症,甚至於是危重病證。
醫聖已經給我們後代展示了中醫治療急病重病的心法,中醫治療急症的經驗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怎麼能說中醫對急症束手無策?”
“那……”
張廣禮話還未說出口,陸軒緊接着又道:“中醫救急,以針灸為上。因此,學中醫,不可不學針灸。學針灸,亦不可不知道針灸可以搶救急危病症。針灸體現了中醫急救的實力,針灸讓世人認識到中醫在急救領域的巨大效果。
而且針灸對於搶救昏迷、痛症、痙攣和以及部分血症,有針入病除之效。其效果之神奇與快捷,甚至於遠較部分西醫藥物為快。
最關鍵的是,中醫針灸治療急症比起西醫,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是西醫完全無法比擬的。
以中風來舉例,當前高血壓病人特別地多,由高血壓引起的中風亦可能隨時發生。
而中風是一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治癒率低的腦血管疾病,往往來勢迅猛。
中風以後,若不能及時發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和治療,往往會在數分鐘或者數個小時內死亡,中風較輕病人可能會留下終生後遺症。
雖然大部分中風病人可以經過搶救保住生命,但還是會留下終生後遺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清、行動不便、記憶力減退等等,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質量下降,同時也給病人和家屬造成精神負擔。
突然中風時,腦部的微血管會慢慢的破裂,病人出現突然口歪,或者突然暈倒,或者突然四肢無力而摔倒,同時可能伴有頭暈、頭痛等癥狀。
而遇到這種情況,咱們中醫針灸就可以派上用場了,而且還沒有西醫那麼麻煩,沒有任何條件的情況下,拿一根縫衣針在患者的十個手指頭尖上刺之,刺入即出,要有血出來才行。
邊刺邊擠,每個手指頭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來。再在鼻尖上點刺一下,可以滲出點血出來。
這樣處理之後,昏迷的病人可能會慢慢地醒過來。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再在十個腳趾頭尖上刺血。”
中醫救急,以針灸為上。因此,學中醫,不可不學針灸。學針灸,亦不可不知道針灸可以搶救急危病症。針灸體現了中醫急救的實力,針灸讓世人認識到中醫在急救領域的巨大效果。
再不行的話,還可以刺人中穴,針尖向上斜刺,作捻轉強刺激,以促進病人蘇醒。
中風突然發作時,病人氣血上涌於頭部,手足開始發冷,此時當按摩搓推雙手雙足至發熱,可以穩定氣血,平衡陰陽,以搶救贏得時間。
手指尖和腳指尖部是人體的十二條經絡的起點,在這些部位刺血可以醒神開竅,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效果最好。而且,手指和足趾尖部刺絡放血法具有瀉熱消瘀、活血通絡,開竅啟閉、護腦醒神等功效,為中醫傳統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
刺血后可以緩解經絡中的壓力,宣通經絡中的氣血,調整周身的經絡平衡,對於促進蘇醒、恢復癥狀、消除中風後遺症極有幫助。”
張廣禮隨即陷入沉默。
中醫針灸的確有治療急症的效果,可並未每一個中醫都會針灸。
就算會的,也只是會那麼一點點,要說用到急症治療上,還是差了不少的。
張廣禮本身從小接觸中醫,也學過一些針灸方面的知識,中醫算是一通百通,懂得中醫內科的,學中醫針灸的時候自然也會輕鬆不少。
可針灸易學難精,學到一點皮毛是沒有任何問題,可想要精通針灸之道,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常人能夠學精中醫內科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哪有時間同時去學習針灸。
見張廣禮不說話,陸軒看了眼對方,似乎看出對方在想什麼,他笑了笑道:“其實中醫針灸沒有那麼難學,只要肯學,但凡下點功夫都不是什麼問題,起碼在治療急症的時候,不至於束手無策。
針灸之道,算是中醫內科的一個補充,補足中醫在急症方面的不足,為咱們辨證開方贏得寶貴的時間。
關於針刺救急,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在其所著的《針灸大成》中明確地寫到:“初中風急救針法: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
十二井穴,就是十個手指指甲末端的穴位,找不到穴位沒關係,我們在遇到這類急症的患者時,完全可以用十個手指尖來代替,效果一樣好。”
“還有,中醫針灸也不只是對中風有特效,對於哮喘急性發作、急性心絞痛、跌打昏迷、血壓暴升將欲中風、厥證昏迷等格雷急症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陸軒繼續道:“說中醫不擅長急救,那都是不懂中醫的,或者說只是學了一點皮毛,一名真正地中醫,不只是擅長調理慢性病,對急症也能做到得心應手。”
“道理我都懂,只是實際操作的時候,沒有信心的話,實在難以下針。”張廣禮說出了心中的無奈。
“而且,陸醫生您也知道,西醫手上死了個人沒什麼,可要是人死在了咱們中醫手上,那事情可就大了,我想救人,可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啊!
遇到一些比較好講話,明事理的患者家屬還好,一旦遇到那些不講理的,那可就百口莫辯了,為了救人,最後把自己都搭進去的中醫還少嗎?”
陸軒微微皺眉,張廣禮說的其實不無道理。
現在不是以前,以前的中醫都是敢打敢拼的,出了事情患者家屬也不會說什麼,可現在,真要出了點事,還真沒幾個醫生敢承擔責任。
特別是本身就沒有多大把握的情況下,肯定是把患者往西醫手上送,也不願意留在自己手上。
雖然這樣會導致中醫急救經驗無法得到積累,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類事情,哪怕是陸軒遇到了,也得頭痛。
會躊躇不前。
他尚且會抱有這樣的心思,更何況其他人?
不過,即便如此,陸軒還是說道:“張院長若是平時沒什麼事情,其實可以多接觸一些中醫急救方面的東西,比如針灸,又比如火神派,火神派算是中醫急救方面的王牌了,算是有備無患吧。”
張廣禮想了想,點點頭:“我試試。”
陸軒也不再此事上多言,繼續說道:“第三種,就是“打着中醫的牌子干西醫的事”,診療開藥全是西醫,或者用西醫藥理學來指導中藥治療。
這樣的中醫,就算他把中醫藥的理念“宣傳到天上去”,長期來說,不但對中醫藥的健康發展於事無補,還把中醫變成了偽中醫的“替罪羊”。
類似這樣的中醫,會使病人患者對中醫的信任度越來越下降,也使越來越多的中醫人對自己的事業產生懷疑,最後連自己都不相信中醫了。”
張廣禮點頭,這種中醫也不少。
看起來是中醫,可開的葯全是西藥,他自己就遇到過,對這樣的中醫多少有些嗤之以鼻。
他想着,陸軒又道:“其實在我看來,一個好的中醫,首先,關鍵在於有拿得出手的療效,在中醫臨床上有真本事。
無論是做人還是作為一名中醫,都能夠做到腳踏實地,不急功近利,能夠真正發揮着中醫治未病、治慢病的特色,有句話說的好,西醫治的是人生的病,中醫治的是生病的人,這樣的必定是好中醫。
而且,中醫是一種獨到而且內涵豐富的境界,而這個境界,是可以在辨證治病的過程中升華的。
再者,如果能夠報以病患一片熱誠,有求必應,不計較報酬之多寡。
每至貧家,可以做到不收診費,且常備方葯相贈。無論晝夜寒暑、飢餓疲勞,遇到緊急情況,一心赴救,分秒必爭。
不問貴賤貧富,不論關係親疏,惻隱之心和同情之心如出一轍。
接診患者,不避污穢,不嫌繁瑣,全力醫治。
每遇窮苦病人,常解囊相助。
不瞻前顧後,不自慮吉凶,不畏艱難,每遇棘手之症,總能迎難而上,做到無愧於心,無愧於地,無愧於天。
當然,這已經不只是一名好中醫那麼簡單了,真要能夠做到我剛剛說的那些,那完全已經是名醫大醫的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