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太平人

第209章 太平人

第209章太平人

當崇禎皇帝第一次出京師的時候,京畿之地,城外人跡罕至,一個個原本的村落,多是斷壁殘垣,能看出以前是村落的樣子。野地里,道路邊,都能看到白骨。

大半年之後,崇禎皇帝領兵南下的時候,京畿之地的百姓,開始出城勞作,收拾破碎的家鄉,重建家園。

雖然大部分村落還是斷壁殘垣,卻已經有人跡。荒廢的農田,也出現了勞作的身影。

而如今,過了兩年時間左右,崇禎十九年年底了,崇禎皇帝領兵回來時,幾乎就看不到印象中的京畿之地了。

至少在官道附近,再也見不到斷壁殘垣,一個個新的村莊替而代之,附近的農田都是收穫之後的痕迹,大軍經過,孩童從村子裏跑出來看熱鬧,一副天下太平圖。

誰能想到,只是兩年多前,這裏是怎麼樣一副場景!

崇禎皇帝看到這些,心中不由得非常欣慰。

拼死拼活,不就是想要一個太平么?如今付出得到了回報,值得了!

而沿途的百姓,知道官道上行進的這支軍隊是當今皇帝所領的御林軍時,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拿着家裏的吃食,紛紛趕到官道邊,帶着敬畏感激之心,試圖讓這支軍隊能吃點東西,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農民大多時候都是樸實的,他們勤勞,也懂得感恩。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會拿出家裏最好的東西來招待恩人。

面對一支軍隊,他們也害怕。拿着家裏好吃的東西,不敢靠近,畏畏縮縮地在官道附近,舉着手中的吃食,無聲地示意,表示自己只是想送點吃的給官軍。

等到人數多了之後,他們便大着膽子靠近了一些,也喊出了他們的心聲,就是想招待下這支軍隊。

如果不是皇帝所領的御林軍,他們這些遭受兵災之苦的百姓,如今又怎麼能安居樂業呢!

沒有軍令,沒有哪個將士敢離隊。不過他們看着他們受到百姓如此禮遇,就算吃不到,也是很滿足了。

沒有人會不喜歡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看着百姓如此歡迎他們,高興的心情是免不了,心中,自然也有一份成就感。

離京師還有十里路的時候,皇后並太子監國領文武百官在此迎接。

京師曾經的百萬百姓,經過瘟疫和戰亂,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十萬。而如今,卻足足有四十來萬都出城,在官道五城兵馬司軍卒佈置的警戒線外自覺迎接他們皇帝的到來。

這兩年,天下太平,使得這些經歷過大亂時代的百姓非常珍惜這個太平,也因此對於給他們帶來安定生活的皇帝,非常地感激。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曾經這是他們的夢想,可如今,他們都能做太平人,該是何等的知足了!

不止如此,皇帝革新的朝政,也讓他們的日子比想像中還要好過了。

以極低的利息可以從大明皇家錢莊中貸款,房子的維修,農田的維護、種植等等,都不用等到有錢,或者去借高利貸才能做。有能耐的,甚至還能因此做些小買賣就能賺到錢。

另外,朝廷的鹽政革新,使得鹽價變得非常低,不但菜里可以多放鹽,甚至還能有餘力可以用鹽去腌制一些食物。這要是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此種種,都讓他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希望。

而這一切,都是當今皇帝親自領兵征戰沙場換來的。

兩年未回,如今終於回來了!

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如果不做點什麼表示下對皇帝的感激之情,就真的無法安心過這樣的好日子。

對於這些,崇禎皇帝自然看在眼裏,便借這個機會對太子朱慈烺說道:“看看民心,朝廷唯有得到百姓的擁護,江山才能穩固.所以,作為帝王,從來不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帝王之利益,當和最多數的百姓利益一致。你處理國事的時候,當以此為準繩,明白么?”

朱慈烺何曾看到過這麼多的百姓自發來迎接皇帝,感受着這一切,也經過了幾年監國的歷練,顯然成熟了好多,聽到他父皇的教導,當即回奏道:“父皇教誨,兒臣謹記。”

說到這個話題,崇禎皇帝有更深的感觸,又藉著這個機會對他說道:“以前的時候,都是家國天下。但是,未來的趨勢,會是國家天下。這天下,非我朱家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如此,朕才會革新爵位,朱家都不再世襲罔替。這其中的區別,或許你現在還不能理解,朕也不強求,你只需要記在心裏,遇到事情時多想想便是!”

封建王朝,從來都是家國天下。只要是皇帝的親人,就必然享受榮華富貴,騎在所有人的頭上。

雖然說,這對穩定黃泉的統治,在初期的時候是有利的。但是,隨着一代又一代的皇帝,他們的親人是幾何數字的增多,需要底層的百姓來養活。這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不可能長久。

就大明朝來說,也是如此。

開國之初,朱元璋把他的兒子都封為藩王,世襲罔替的那種。雖然他的設計是這些兒子都能守護大明朝的邊疆,卻沒想過,兒子生兒子,等到明朝中期開始,其實朝廷就已經沒法承受宗室的俸祿,開始擺爛了。

明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比如風氣的敗壞,官吏的腐敗,可宗室過多也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不是大明朝一個朝代的毛病,而是家國天下的封建王朝都會遇到的問題。唯有改變觀念,先國后家,才能避免家國天下觀念中掌權者親人對國家的影響能盡量少一些。

當然,這種觀念,要轉變其實很難。誰不想自己的親人過得好一些?對於親人,能幫一個是一把。這種觀念,哪怕社會再進步,都在所難免,否則會被人說不近人情。

此時,崇禎皇帝力挽狂瀾,把大明朝從即將亡國滅種的危機中搶救回來,很有中興之相。他的能力,是有鐵一般的事實證明過了的。

因此,他的話就具有非常大的權威性。朱慈烺聽了,都能暗自記在心中。

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威望是非常高的。因此,他的一些想法,一些革新就能得到很好的實施。

回到京師之後,崇禎皇帝的第一份旨意,就是下令全國範圍丈量土地,核實人口,重新登記造冊。

上一次全國範圍的丈量土地,核實人口等對國家來說最基礎的這項事情,還是在張居正執政時候做的。經過這麼多年,還有那麼長時間的戰亂,朝廷掌握的這些信息,早就是過時了的。

崇禎皇帝下的第二道旨意,便是要求官紳優免改為所有大明朝的人都要繳納賦稅,然後再進行退稅的方式。當然,交稅和退稅分別由不同的衙門執行。

這麼做,就能盡量避免偷稅漏稅的事情,避免朝廷國庫中沒錢的危機。

這種改法,肯定損害了官紳階層。但是,此時的皇帝有足夠的威望,誰敢反對?

畢竟皇帝並沒有剝奪律法給予他們的利益,而是剝奪了他們可能的不法利益而已。

當然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第一道旨意的內容。第二道旨意,或者還有其他很多國策,都是要以第一道旨意為基礎的。

因此,崇禎十九年剩下的時間,崇禎皇帝都在督察這第一道旨意的事情。

除此之外,崇禎皇帝還在忙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組織工匠燒制水泥。

基本原理他都知道,其實就是高溫煅燒而已,和燒玻璃都是差不多。至於如何高溫,他也是有數。

不過要真的做出來,還是有不少實際困難的。因此,他調集京師中所有和這個燒制水泥相關的熟練工匠來試驗。

相關資金,直接從大明皇家錢莊中以工部的名義貸款。

說起來也搞笑,一開始工部尚書還不樂意。不過當崇禎換地說工部不要的話,就由皇家大內名義貸款做這個事情時,其他幾個尚書嗅到了什麼,都和工部搶這個貸款名義了。

不過最終,崇禎皇帝決定,還是以工部的名義貸款做這個事情。畢竟水泥是基礎性的物資,私人生產水泥並不妥當。

到十二月初,快要過年的時候,南方傳來捷報,卻是堵胤錫領軍攻入貴州和廣西兩地,賊軍和造反土司都是聞風而逃,戰事順利。

此時的朝堂上,對於捷報這種事情,差不多都有些免疫了。

特別是如今堵胤錫手下,是彙集了各路的精兵強將,而敵人是被皇帝親自領軍打敗的賊軍,差不多是敗軍之犬。

因此,這次的捷報並沒有在京師引發多少動靜。崇禎皇帝看堵胤錫的奏章中所奏,他採取的方略是步步為營,穩步推進時,便也沒過多干涉,只是回復堵胤錫,要安撫百姓,收攏民心,斷賊軍和叛亂土司的根基為主。

快過年的時候,京師這邊下大雪了。但是這個大雪,並沒有當初在揚州府時候遇到的雪災大。

水泥試驗,在崇禎皇帝要求下,也在重金獎賞下,最終在年前幾天,得到了崇禎皇帝勉強能接受的水泥。

就在水泥廠這裏試驗鋪設的水泥路,當著崇禎皇帝所領的文武官員的面前,展示車壓,水浸等普通官道無法承受的手段,但是水泥路卻保持如新,一點沒事。

文武官員終於明白,皇帝這是給工部一個大禮。

可能別人事先不知道水泥為何物,但是皇帝肯定知道,要不然也不會安排人直接這麼做出來的。

崇禎皇帝隨即下旨,幾支衛所改制而來的軍隊,正式改為大明基建工程軍,專門從事天下道路的水泥改造。全國州縣,皆設立水泥廠,由工部派人管轄,水泥價格根據各地具體情況略有變化。量大,價格從優。

換句話說,如果當地要用水泥搞基建,那肯定是需要大量水泥,那麼量大了價格就給予優惠。而如果只是當地的富戶自家用的話,那水泥的價格肯定會比衙門採購價格更貴。

地方水泥廠的利潤,每年都要上交一部分給工部,再上繳國庫。這個制度,其實就是國企了。

崇禎皇帝還特意作出指示,這水泥根據配方的不同會有不同性質的水泥,要求水泥總廠這邊要組織專門的工匠繼續試驗,一個目標,就是可以用於修建大橋的水泥。

可以預見,未來的幾年,不管是道路,還是水利設施,都將大規模地採用水泥作為基礎物質。朝廷所屬的大明基建工程軍,肯定是用於重點道路的基建,大部分地方,還是要當地人組織。

不再派發勞逸的形勢,能讓很多勞動力得以就業。

與之相應的,煤炭的需求也會隨之加大,煤炭開採必然也會進入高潮。

只是水泥的發明,必然會帶動很多行業的發展,這便是基建的好處。

至於朝廷搞大規模基建所需要的錢財,因為可以印製新錢,又是百廢待興之時,也不存在通貨膨脹一說,反而能讓新錢更快進入到更多地方的流通環節,促進大明朝經濟的發展。

基建帶來的物資流通,那是將來的好處。此時的大明朝中,除了崇禎皇帝之外,估計也只有少數幾個嗅覺靈敏的人才能預估到。

崇禎十九年的過年,便在喜慶的氣氛中進行。京師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雖有風雪,卻是人人都認為,此乃瑞雪造豐年,明年的日子,肯定比今年更好!

民生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崇禎皇帝的目光,轉而看向遼東。

不管如何,在原本歷史上奪取天下的滿清,始終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這兩年專註於平定關內的賊亂,都無瑕顧及關外遼東地區。

東江軍那邊,根據收攏的朝鮮人的消息,整個朝鮮已經被建虜吞併,並且實施剃髮易服,把不願意剃髮易服的朝鮮人都殺光。一如建虜當初統治關內的手段一樣,朝鮮還真被建虜給吞下去了。

遼東建虜,不可小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9章 太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