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後續

第十一章 後續

第十一章後續

主父偃是武帝的心腹紅人,僅僅七年,他就從一個潦倒的書生走到了現在的中大夫,位極人臣,最誇張的那一年升遷了四次,可以說是平步青雲。

但是,他也是各大皇親國戚和豪強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上書的“推恩令”得罪了幾乎大漢所有的諸侯。

漢高祖時期,劉邦猶豫治理天下是要實行分封制還是要實行郡縣制。分封制,將大漢分為幾個諸侯國,像是周天子。郡縣制,權力統一於中央朝廷。

最終,他在現實形勢的壓力之下選擇了一個妥協的中間路線,那就是郡國并行制!一方面,他繼續遵循了秦朝時的郡縣制;另一方面,他將同族封侯,賞賜封地,又遵守諾言,還封了幾個追隨自己打江山的老部下大功臣們封為異性王,同樣賞封地。這樣,將分封制與郡縣制結合起來,就成了有大漢特色的郡國并行制。

郡國并行制是時代的產物。

在初期的時候,它穩定了軍心,穩定了政局,同時也避免了郡縣自身的權力擴張。

但是慢慢的,發展到了武帝時期,這種制度的劣勢就突顯出來了。諸侯王的權力過大,動輒“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一旦他們起了不臣之心,聯合起來,那謀反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漢景帝,也就是漢武帝他爸那會兒,發生了一件事情。景帝想要削藩,結果引起了七王之亂,花了很大的勁兒才把這個亂子給平定下來。自此之後,景帝再也不提削藩的事情。

但,漢武帝是什麼性格?

堅毅自負,絕不願受制於人!

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武帝頒發詔令,讓資產在三百萬錢及以上的豪強都統統遷徙到茂陵居住——漢朝的皇陵周圍是有陵邑的,相當於一個小城市。遷徙的豪強還能得到二十萬錢的安家費。

大漢除了有諸侯國,還有很多豪強,實力了得,堪稱“地方一霸”,兼并土地、擾亂市場,與諸侯相勾連。

主父偃出言反駁:“若凡事都畏畏縮縮,裹步不前,那當年,高祖也打不下我大漢的千秋基業!今日也沒有衛將軍收復河套之功!”

這一招,讓諸侯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卻沒有辦法。

主父偃不管,繼續往下說:“雖然那路小柒沒有明說科舉的意思,但依微臣結合仙畫內容揣測,似是從民間的讀書人之中取士,且不論門第,寒門弟子亦可通過這科舉制出人頭地,並形成了定式與規模。”

也有諸侯哭訴,自己封地不夠封啊。那武帝也很無奈,全國都封出去了,那朕也沒有土地再封給你了呀,自己想辦法去吧。

但豪強之所以在地方稱霸,正是因為他們的家族在當地紮根,有各種人脈關係,讓他們遷走,那他們賴以發展的根不就全部斷了?

所以說,主父偃這兩個奏章,得罪了大漢所有的諸侯與豪強。

在推恩令之前,諸侯的封地只會傳給自己的嫡長子,其餘兒子可能會越來越窮。但推恩令讓諸侯把封地分封給所有的兒子,諸侯的其餘子孫都可以得到好處。這樣,這些子孫們當然就不會反對,還會擁護。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封地也只會越傳越小,幾代之後可能就和小地主差不多了。但是,誰在乎呢?最起碼現在自己得到封地了。

有人站出來反對:“陛下!舉薦孝廉亦阻力重重,更何況這更為激進的科舉之制?且後世走到這一步,聞其言,也是有了紙和印刷術之後,有興盛的民風作為基礎才能順利開展。陛下,萬萬不可想着一蹴而就啊!”

這些諸侯,他早就看不順眼了。只是,怎麼削是個問題,要削得巧妙,削得讓人啞口無言。

主父偃給推恩令套了個“仁孝”的名義,假如有人反對,那就是不仁不孝!

什麼?你不願意把封地封給自己所有的兒子們?那就是不仁不慈!

什麼?你不願意你的父王把封地分給自己的弟弟?那你就是不仁不孝!

這帽子可是個大殺器,沒人願意沾上。

坐在席上聽着文臣辯論的衛青茫然抬頭,怎麼忽然就說到我了?

衛青作為領軍將領,打仗必須要顧慮到方方面面,但有的時候若撞上難得的好機會,派兵奇襲卻同樣能立下戰功。他在建元年間,跟隨劉徹左右聽聞朝政,當然清楚為什麼有人的反應會這麼大——之前朝廷用人是從官吏及其後代之中選用,但世襲者多為平庸無能之輩。文帝在位時首次提出舉孝廉的方式,今上更是用詔令將這一制度白紙黑字的確定了下來,甚至還規定了每個郡必須要舉薦多少名人才才達標。

“此乃狡辯之詞!”

“科舉,科舉。舉之一字乃舉薦人才之意。科之一字,臣卻還沒想明白。但臣以為,與如今的‘察舉’一詞顯然有所區別。那後世女子對科舉多有推崇!陛下求賢若渴,讓各郡守察舉孝廉,又令太學養士,但進展一直不佳。臣覺得正好趁此機會,再來好好的推敲一下‘科舉’的可行。”

此時聽他居然又提起科舉制,朝臣們都在心中默默的為他點蠟,這是又要得罪一批人了啊。

他這番話一出,殿中立刻沸騰起來。

推恩令,也被稱為“史上第一陽謀”!

而主父偃的另一道奏章,又得罪了天下的豪強。

殿中朝臣已經吵成一團。

這個時候,主父偃的“推恩令”就粉墨登場了。

這可是大大的損害了官吏們的利益!

而科舉.衛青在心中搖搖頭,聽上去似乎不錯,但是要實行卻是難上加難吶!

若是能將匈奴徹底的趕回漠北,大漢朝內歌舞昇平,那或許陛下能余出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些事情上。思及此,衛青心中的抱負又開始熊熊燃燒起來。

勇還是得看你!

桑弘羊也來插了一腳,高聲喊道:“陛下,陛下!其他暫且不論,這紙張一事必須儘快安排,有了紙,才可以做那雕版印刷之事,才能夠令我大漢文風昌盛。”

作為替皇帝搞錢的人,桑弘羊對仙畫中的紙以及書籍還有它們與商業之間的聯繫極其的感興趣,他敏銳的覺得這可能是條路子。

從太學匆匆趕來的董仲舒也一起躬身:“陛下!此乃教化天下的大功德!功在千秋吶!”

漢武帝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殿中這才逐漸安靜了下來。

他即位至今已有十幾年,早已經讓大臣們明白,這位陛下可不是景帝這樣的好性子。

當他想要你安靜的時候,請最好是儘快安靜下來。

漢武帝緩緩道:“紙張和印刷術一事,朕將命宮中尚方督辦此事。那蔡倫,不也是尚方令出身嗎?朕就不信,東漢能造出紙而我們不能!”

“至於科舉一事,的確不可過於急切。主父偃!”他點名道,“你先與董仲舒商議此事,推敲清楚了再上奏章。”

他環視了一圈殿內,不怒而威:“另外,舉孝廉一事,各郡守不可再推諉。朕要在年內看到遞上來的名單!”

群臣齊齊躬身應喏:“偌!”

他們知道,若是不想皇帝立刻實行科舉制,那就要先好好的把舉孝廉給做好——假如他們聽過那句“礕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的名言,便會恍然大悟,引作者為知己。①

漢武帝滿意的點點頭。

科舉慢慢來吧。劉徹覺得自己身體強健,應該不會早死,那就還有着大把的時間。

他又瞟了一眼主父偃,心情略有些複雜。諸侯和豪強們如今憤怒之極,總要推出個人來撫平一下他們的怒火,主父偃這兩年也的確是行事過於囂張了些。但他又的確是好用。

漢武帝眯起眼,算了,先敲打敲打他,若是他知悔改那還好說。

唐朝。

大臣們在太極宮的御書房內和樂融融。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李靖、尉遲敬德、李勣這些還在的老臣們都出席了這次君臣小會。②

唐朝已經有了紙和印刷術,因此這一點其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魏徵上諫,希望朝廷可以重視雕版印刷並將其進一步推廣到民間,李世民欣然允諾。

從仙畫來看,這可是個好東西,甚至可以促進教化。

李世民對仙畫中展現的後世羨慕極了:“僅僅是官方閱覽室的位置就有三百多萬個!他們的戶數得有多少啊!難道竟有萬萬數?”

他是經歷過人口少的痛楚的,當時接手隋煬帝留下來的爛攤子,全國的戶數只有兩百多萬戶!要知道,在隋朝鼎盛時期,登記在案的戶數有六百多萬戶!

可見自己那位表叔有多作孽!當時的戰亂有多嚴重!

兩百多萬戶,人口少得可憐,首先影響到的就是稅收和糧食。他也是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輕徭役、薄稅賦,鼓勵及時婚嫁、鰥寡婚配,這才讓戶數恢復到了三百多萬戶!

李二鳳提起這件事,簡直就要掬一把淚。

不容易啊!

再看看後世,萬萬數!

羨慕得眼睛都要紅了。

魏徵道:“只要我大唐繼續以仁德治天下,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繁衍生息,假以時日,自然也能有更多的人口。”

魏徵隨時不忘提醒,陛下你要仁德!

“陛下,臣倒是注意到了一個有趣之事。”房玄齡呵呵道,“後世所用數字方法,似乎與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像是西域那邊傳過來的方式。”

他當時就注意到了,仙畫中那幾組一直都在變化的符號。聰明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和內容相對應的數字。

長孫無忌也點點頭:“微臣曾在西市見過類似的數字錶達,所用之人是天竺行商。”③

“沒想到天竺的數字竟然被後世之人採用了。”李世民覺得頗有意思,撫須道,“看來,不管是什麼國家,是大是小,都有其可取之處,不能輕視。比如那大食,竟然就讓我們在後面栽了個大跟頭。”

他看了看自己信任的這群老臣們:“眾卿家,今日召集你等前來,有兩項重要的事情。”

“其一,大食入侵波斯,波斯遣使來求援。我們是幫還是不幫?”

“其二,高句麗,我大唐還打不打?”

——

①這句話是魯迅說的,哈哈。

②貞觀二十年的時候,其實魏徵和長孫皇后都已經過世了,但私心將他們拉出來,就當是平行時空哈。

③阿拉伯數字雖然叫了個阿拉伯的前綴,但實際是印度人發明人。印度畢竟是四大文明古國么,之前還是有點東西的。

PS,明天是後續的收尾以及火藥。有小天使說最好是將火藥放到最後來講,其實我也猶豫過,畢竟這可是大殺器。但是呢一想,路小柒可不知道她做的視頻會被古人看到,因此從她的角度來說也不可能單單摘掉火藥不講,所以如果將火藥放到全文最後的話,邏輯上就有很大問題。所以還是按照之前的,先講火藥哈。不過,規避掉一些製作的內容,比如我們可以着重講講煉丹,哈哈。感謝在2023-03-2910:57:01~2023-03-3011:00: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後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