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

一九三

西出蒼梧山後,程振想了想,決定前往決定先沿着自己曾經遊歷過的路線走一走。

之所以選原來走過的路線,主要還是想去查看一番暗河中那處聯通小魔穴的通道。小魔穴對於程振結丹沒有什麼作用,但是他覺得,等自己結丹后,此處或有大用。

這次程振沒有以凡人的方式在陸上行走,而是一路飛到了康平城地界。

當年,程振曾在康平城地界領悟漣漪真法,又在小康山上領悟到天地萬物皆蝕文的道理。這兩番領悟使他底蘊大增,實力大進,影響不可謂不深遠。說此次使他的福地也不為過。

再臨此地,已是二十餘年過去。這麼長的世間,放到普通人身上,世間已經換了一代人了。而在程振身上,也只是讓他修為從玄光二重提升到了玄光三重。

未免驚世駭俗,程振在康平城外邊無人處就按落雲頭,略施小術就走入了康平城之中。

這裏的人物或許換了一代,但是對整座城來說,變化卻不大,與程振記憶中的樣子幾乎沒有改變。

程振在城中簡單轉了轉,走過了自己來過多次的碼頭,又到原來住過的福通商會看了看。

當年的福通商會仍在,看規模,比起多年前又興旺了許多。說起來,程振和當年那位楊東家還有點香火情,想着若是楊家有難處便幫上一幫。現在見楊家過得不錯,程振也就沒有上門。

他甚至都沒有去大廳原來那位叫楊碩的東家是否還健在,說起來,當年也是他給了楊碩一些好處,而非虧欠什麼。

程振一路出了康平城,直接去了城外的小康山。他當年就是在這裏領悟了更深層的蝕文境界。

故地重遊,程振見到小康山這裏比二十年前有了不小的變化。

原來的小康山不過是城中大戶人家踏青之所,除了風景尚可一觀外,僅山頂有一座小道觀,別無其他建築。

如今的小康山,山腳下卻多了不少宅院,看樣式和規模,都是大戶人家所置別業。

上山的路也由原來人自行走出的土路變成了青石鋪成,遠遠看去,便能看見山頂有淡淡煙霧飄出。走在上山路上,片刻就能遇到下山之人。

“看來,原來那無名道觀如今倒是香火鼎盛了。”

待程振走到山頂,就看見一座比原來大了數倍不止的道觀,道觀上空都被香火煙氣籠罩。道觀山門由白石建成,兩側各有兩名道童侍立。原來那道觀也沒有什麼名字,如今卻看到山門上篆刻“雲水觀”三個大字。

“當年我好像在這裏念過一舉雲在青天水在瓶,不知這名字是否於此有關。”

程振這般想着,走進道觀。知客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專門有一道童在前引路。進入道觀后,程振果然進門就見到二進院正殿左右寫着“若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見到程振停下來看詩句,那道童主動介紹道:“貴客,這兩句詩據說數十年前一位路過此地的仙長所留。我水雲觀初代觀主正是得了那位仙長的指點才開創了我們這一脈,我水雲觀的名字也是出自后一句……”

這道童似是對自家道觀頗為自豪,程振簡單問上兩句,他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將自家傳承都介紹了一遍。

從道童口中,程振得知,當年的吳通老道早於十多年前便壽盡了。而當年那小道童卻是得了老道衣缽。在其後十餘年中,逐漸將道觀發揚光大,到了如今局面。

現在的道童自然不會說具體情況,他也不會知道太向西。當年那道童資質本就有些資質,得程振傳授蝕文後很快便以《扶風引氣法》築元成功。

在吳通老道去勢后,道童繼續留在道觀修行。又康平城福通商號供養,他不比擔心俗物,如此數年道童便修至築元第三境元成入真的境界。到了這一步,道童修為已經超過了自家師父。

憑着自身修為,以及制香繪符的手段,又有福通商號暗中宣傳,道童名氣越來越大,來道觀中進香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是道童已是青年,他自號扶風子,給自家道觀取名雲水觀。

后數年,在扶風子主持下,道觀數次擴建,到了如今規模。

“觀主近些年多在外面走動,三兩年才回來一趟,額,不過觀中自有觀主弟子主持,也都是有道真修。無論貴客是想求香或是求符都靈驗。”

道童說到觀主不在方才醒悟自己說得多了,怕走了客人於是趕緊補救。他也不知怎的,就是感覺眼前客人似乎非比尋常,是以今日話有些多了。

程振聞言笑笑也不在意,繼續在道童引路下參觀道觀。那扶風道童情況他能猜個大概。雖不知扶風道童具體修為,但想來二十多年也足夠他修行到元成入真境界。接下來便需要開脈了,這一步在這小康山上確實很難做到。扶風子這些年不在小康山,當是到外面去找機緣去了。

至於扶風子這些年有沒有開脈成功,程振不想去細究。雙方當年不過萍水相逢,自己也只是教了一點蝕文常識給對方。這次前來小康山也只是看看自己悟道之處而已。

“貴客,前方確實不能過去了,那裏是當年一位仙長駐足之地,除觀主外,便是觀主弟子都禁止踏入一面破壞了那裏的風光。”

程振聞言后表情有些玩味,不曾想自己當年不過是在哪裏坐了一陣,數十年後居然成了禁地了。現在,連他本人也被人攔着無法過去了。

“貴客請隨……咦……人呢?”

道童以崇敬目光瞻仰了一下仙人居所后,正要帶着客人去其他地方,回頭卻哪還有人?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一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