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3

前情概要3

大的戰略既定,之後馬謖就和諸葛亮多次商討蜀漢種種制度,馬謖更是將後世在各個渠道看到的一些關於政治制度的討論,假託古書中所言,向諸葛亮一一道出。

而在諸葛亮超人一等的頭腦中,慢慢將這些訊息消化,最後諸葛亮同意了馬謖關於“九品中正法”這種選拔考核人才的制度,打算在涼州這個新定之地試行。

此法當然不是曹魏那邊陳群所想出的“九品中正制”,取這個名字,只是為了混淆視聽,盡量遮掩曹魏的耳目。

此法將全國官員分為中央、州、郡、縣、鄉、亭六個等級,中央一級官員由皇帝及三公九卿一眾人等選拔獎懲,亭級官員則由縣級根據人望等實際條件任命,這兩級都不直接參与此等選拔考核制度。

至於剩下的州、郡、縣、鄉四級官員,則是此法考核的主體了,具體就是州級官員的考核,由中央派遣三人、州級抽取三人、郡級抽取三人組成考評團,分別對州級各官員(州刺史除外)進行考核。

如此類推,郡級考評團就是州三人、郡三人、縣三人組成,縣級考評團則是郡三人、縣三人、鄉三人了,鄉級就是縣、鄉、亭各三人了,當然了,為了不太太折騰,各級所抽取的人數就是三人,也就是說一州裏面,進行所有考評工作的就是中央三人、州三人、郡三人、縣三人、鄉三人、亭三人合共十八人了。

考評人選之後就是考評結果了,這裏的設想乃是分成甲乙丙三等,並每等再分成上中下三級。

考評結果的計算,以獲評全部九種等級為例,當去除一個‘甲上’和一個‘丙下’,再以剩下的七個評等作出綜合評級。

綜合評級,當以過半為評等準則,同樣以方才九種等級全部獲得為例,去除一個最高評級和最低評級后,剩下的就是‘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按如此評等來算,‘甲’等和‘丙’等俱不過半,故此便是‘乙’等。

在細分評級,‘甲中、甲下、乙上’這三個評級均可視為‘乙中’,故此‘乙中’此評級便過半了,綜合來算,最終評級便是‘乙中’。

如若七個評級中的‘乙中’變為‘乙上’或‘甲’等,則最終評級便是‘乙上’,反過來‘乙中’變為‘乙下’或‘丙’等,則最終評級便是‘乙下’。

如此類推,基本規則就是上級評價可視為下級評價,但下級評價絕不可視為上級評價,最終以過半數的評價確定為最終評級。

最終評級以後,便以此評級作為陟罰之依據,具體來說,就是一年被評為‘甲上’即升一級,連續兩年被評為‘甲中’才可以升一級,‘甲下’需連續三年,‘乙上’便是四年,‘乙中’則是五年,‘乙中’以下的評級便不是升遷,而是反過來貶謫了,因此一名官員連續五年表現尚可的話,應該就可以升上一級。

貶謫之評級,與升遷之評級相對,就是一年被評為‘丙下’則貶一級,連續兩年被評為‘丙中’便貶一級,連續三年被評為‘丙上’或連續四年被評為‘乙下’的話就會貶一級,而貶至鄉府一級后,由於下級亭一級並無秩,再貶的話就會去官。

而升遷之評級,一樣可用上級評等等同下級評等的原則,就是‘甲中’可視為‘甲下’,‘甲下’可視為‘乙上’,‘乙上’可視為‘乙中’。

貶謫之評級,也是如此原則,上級評等等同於下級評等,就是‘乙下’可視為‘丙上’,‘丙上’可視為‘丙中’,‘丙中’可視為‘丙下’。

所有官員評級之卷宗,最後應當全部送回中央,由司空組織有司一一查核,為防舞弊,若有官員全部評級俱為‘甲’等或‘丙’等,則中央應遣有司詳細查核該官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上一章下一章

前情概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