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母怒
這日掌燈時分,青雲軒內,紅燭照影。
按着規矩,林黛玉本應於此時去婆婆石夫人上房中伺候其用膳,可兩刻鐘前有嬤嬤過來說今兒個大奶奶不必近前伺候。
這還是黛玉成婚一個多月以來,石夫人頭一次對她表示不滿,同時也是黛玉第一次接觸這類情況,一時難免局促不安。
有心想過去認個錯,可是卻不知自己錯在何處,彼時若是婆婆問起來,豈不又添了不是。是故黛玉心中鬱悶之下,竟是連這日晚膳也未用,早早的便上了床,背過身子裝睡了。
紫鵑,清影等一眾丫鬟瞧着這情況不對勁,各自面面相覷,一時間反倒拿不定注意了,想勸也不知從何說起,便由她去了,心想着或許只有等王攸回來,才會有轉機。
可她們哪裏知道此刻的王攸方從進退兩難的困境中得以喘息一口氣。原來因父親王子騰遇襲一事,他與扈從王辰,清客魏畑以及王巳四人足足商議了兩個時辰,才最終制定了個相對來說妥當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實施的重要前提就是得保全王氏一門。
自騰雲齋出來后,天色已暗,府中各方各處也早已上了燈,王攸在平復了內心的情緒波動后,步履蹣跚着朝着內宅的方向走去。
行至二門處時,便瞧見清影正打着燈籠在此等候,細問之下便知道事情原委,王攸眉頭一挑,思忖片刻,還是決定先去石夫人處請安賠罪。
“清影,你且先回屋去。至於那飯菜再着人去熱一下,回頭送來就是。”王攸笑着囑咐了一句,便是逕自往石夫人的上房信步而去。
石夫人所住的上房名曰“壽華堂”,取福壽華貴之意。還未進屋,便能聽見屋內傳來一陣開懷笑聲,又聽得屋裏一女子說道:“趁着母親眼下高興,女兒便將這份早已備下多日的禮物送給您。”
“還是你有心,不像你弟弟,明知道今兒是我生辰,本想着和他以及他媳婦好好的看個戲,我也好學着那些做了祖母的人好好享受一下,可誰承想這戲看了一半,你弟弟倒是找個借口中途離開了,也不知去做什麼。還有黛玉那丫頭也是的,你弟弟前腳剛走,她整個人的魂也沒了,叫了她好幾聲,只當沒聽見。這得虧是在自個兒家裏,倘若改明兒去了別家也是這般,只怕王氏的臉面就丟盡了。”
“娘,我怎麼覺得您是心急了?”姐姐王鸞的這句話算是說在了王攸的心坎里,令得王攸面上一喜,忙不迭的隔窗作揖起來,可巧這一幕被奉命取東西回來的疏影瞧見。
疏影不像別的小丫鬟會畏懼王攸,只因她是伺候石夫人的大丫鬟,論制王攸也得敬稱她一聲姐姐,於是疏影上前來到王攸跟前,明知故問道:“大爺既然來了,為何不進屋?站在這做什麼?”
疏影的聲音足以令屋內的人聽得一清二楚,果不其然,屋內當即有數人打起帘子迎了出來,齊聲給王攸行禮請安。
王攸一面向屋裏走,一面大聲笑答道:“我這也是剛剛從外面辦完事回來,這不恰好過來瞧瞧,順便向太太問聲好!”
石夫人倒也沒抬頭瞧他,只放下手中碗筷,冷笑說道:“原道我這個當娘的現如今也成了順便了,我看你還是先回你那青雲軒瞧瞧她才是。我身子骨還算硬朗,一時半會兒就是受了累也不妨事的,用不着你天天過來細看!”
一側的王鸞忙對王攸使了眼色,王攸會意,歉疚的垂首告罪道:“母親如此說,讓做兒子的情何以堪,只怕是無地自容了。”
石夫人聽他言語間帶有悔意,倒也未作糾纏,只是輕哼了一聲。王鸞指了一下落於石夫人左手邊的一處空着的錦墩,責怪道:“弟弟先坐吧,我適才聽母親說了,有什麼要緊的事比母親的生辰還重要的,就是有難道就不能緩一陣子了,你難道還差那一時半刻不成?”
王攸知道這是姐姐藉機問事,同時也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只是事情關係到父親王子騰安危,若是如實告知,只怕這后宅永無安寧之日了,是以王攸看向石夫人,字句清晰地回道:“兒子知道娘心中擔憂黛玉的身子,更知道您是為了我着想,是以兒才一時性急,欠了考慮。若能早日治好黛玉,也好了了您一樁心事。”
“她至今還是完璧之身吧?”石夫人有些不悅的問道。王攸很是大方的承認了下來,反觀姐姐王鸞聽后,卻是一臉訝然的望着他。
石夫人眼睛微眯,內含怒色的望着王攸,王攸只道是:“娘,您太心急了,黛玉她還小,而且兒現如今也沒那個心思,我娶她也並非是要她為我生養子嗣......”
“住口!”石夫人一聲斷喝,當即震怒一拍桌面,站了起來。門外侍奉的婆子丫鬟聽着屋內傳出的動靜,都被嚇了一跳,又過了一陣,便見王攸面色難看的從屋裏退了出來。
“娘,您先消消氣。”待王攸走後,裏間王鸞將石夫人攙扶至軟榻上,好聲寬慰道。
“真是氣死我了,你也聽到了,他說的是什麼道理。人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我原只當是個玩笑話,又以為你弟弟他萬萬不會走到那步田地。老爺帶着他去揚州我應了,他去那賈家的園子住我也應了,他要娶那林姑娘我還是應了,他得償所願了,現如今志得意滿的和我說娶妻不是為生養子嗣,那他娶的又是什麼妻,這是哪家哪戶的道理!”石夫人是越想越氣,眼淚也是撲簌着落了下來,又道是:“古人云:‘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我這一輩子就他這麼一個兒,難道我還會害他?”
王鸞心酸的不斷替母親拭淚,回想起弟弟剛才的那一番言論,確實不合情理,於是又相勸道:“母親且安心才是,想必是他二人剛成婚不久,未考慮子嗣之事亦是常理。我聽弟弟適才所言,應是有心但又有顧忌,是以才釀有此果。不若母親先緩上一段時日,待他夫妻二人心中隔閡消除,自有成效,如何?”
石夫人聽着也覺得有些道理,點了點頭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