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陰陽三合

第七十四章 陰陽三合

一號觀測員在這一片區域的任務並不是只盯着地球,他還需要檢測數百個天文單位內的所有生物。

但是地球並不是太陽系範圍內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類不知道的是太陽系幾乎所有的行星都存在過或現在仍然有生命生存着。

那些生命要麼早就已經滅絕了,要麼就與人類所熟知的生命形式相距太遠,按照人類的思維邏輯無法理解而已。

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木星表面的氣體生物,人類甚至都不敢確定它是不是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學家和宇宙學家在近幾年已經意識到了,雖然木星沒有固態表面,也不存在任何碳基生物生存的可能性,但是在木星大氣層的某些高度,確實存在着某種奇異生命形式所必需的化學物質。

人類已經提出來一種可能性,如果溫度足夠溫暖的話,大氣層內不斷交疊的閃電可以為生命提供必須的能量,而木星大氣層環境中的環境中的的氨和氫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進行生命所需的氧化反應。

這個假說是正確的,木星大氣層中一直存在着大量的氣體生命,它們不僅形成了自己的生態系統,其中還有少部分非常複雜的個體已經演化出了社會結構。

和地球上的生物一樣,這些生命能夠存在也是一個奇迹,因為就算對於氣體生命來說,那裏的環境也不能算是世外桃源。

對於氣態生物來說,並不是整個大氣層都是宜居的,剛剛演化出的氣態生命只能存活於非常狹窄的高度區間內。對於它們來說如何保持在這個高度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因為木星表面無時無刻不在的大氣環流對於任何生命來說都太過劇烈,風可以把它們帶到行星的的內部,那裏的溫度要遠遠高於行星外側。作為生命存在的複雜系統將因為過度的擾動而失去意識。

換句話說就是被烤熟了。

當然風也有可能會把它們吹到更高離行星的核心更遠的地方的地方,那裏也一樣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危險。

氣溫的驟然下降會導致凝結,使得它們不能再保證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氣體形態,而更危險的則是太空中的輻射。沒有任何在行星表面原生的非金屬生物可以用肉身抵擋來自宇宙的高能射線。

儘管如此,億萬年的機緣巧合仍然使得擁有結構的氣體系統湧現出了意識,這種生命形式經過漫長的疊代到今天已經遍佈了整個行星表面。

事實上氣態生命能夠存在的溫度區間比地球上的固體生命要大得多,這主要是因為酶對於溫度過於敏感了。

這種敏感性導致了絕大多數碳基生物只能存在於地球表面非常狹窄的一個範圍內,直到有了會製造能夠維持體溫的衣服的人類出現。

一號觀測員離開太陽緩緩飛行,隨着周圍的溫度越來越低,它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木星令人驚嘆的旋轉的雲和五顏六色的旋渦條帶在他眼前緩緩展開,這些帶子隨着星球的自轉交替地向東和向西流動,正是由於這些不同組成的雲的充分碰撞,才使得這顆星球表面誕生了各種各樣的渦流和湍流。

隨着距離越來越近,一號觀測員漸漸能夠看清了氫氣和氦氣在空中旋轉奔騰的景色,但是它們對於人類來說卻是不可見的。

人類能夠看到或者用照相機拍攝到的雲主要是氨構成的,而處於其下方的是水雲。這些雲由能夠維持數百年沒有劇烈變化的的風帶所驅動,在人類觀測木星兩百年的時間裏它上面的斑紋只是顏色強度和寬度有些許變化。

一號觀測員並沒有像在地球上那樣停泊在同步軌道上面,而是漂浮在距離星球大氣層更近的位置上,他需要自己繞着星球旋轉的速度和地表的風速保持一致。

地球上的風主要是由太陽的熱量驅動的,木星卻不一定。這是因為木星上的陽光強度只有地球上的二十五分之一,但它的風卻比地球強3到4倍。

在一些比較極端的地方,風以每小時575公里的速度劇烈地穿過大氣層,而氣態生命就隨着這些風來回遊盪着。

一號觀測員準備妥當之後,瞄準了一個他感興趣的目標,準備開始採集工作了。

如果只是採樣而不是和地面的生命進行接觸或者溝通的話,觀測員在操作的時候是不需要飛到星球表面附近的。

與星球上的原生生命進行溝通受到條例的嚴格限制,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觀測員與樣本都會保持相當的距離。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進行的採集不需要和生物進行接觸。

按照人類的科學範式,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粒子按照對稱性可以分為兩種,也就是普通人都或多或少聽過的玻色子和費米子。

與之相對的,物理世界中的客觀實在也能大致分明兩類,那就是物質和場。

(這裏中文並沒有把它們很好地區分開,而英語裏面客觀實在叫做substance,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matter),另一類是場(field)。其實還是翻譯的鍋。)

直觀地來說,費米子構成物質本身,比如電子和原子核。而玻色子構成費米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是作為瀰漫在空間中的場存在着的。

這兩種存在形式並不是相互對立的,比如作為費米子的正負電子對就可以通過湮滅釋放出作為玻色子的光子,而光子也可以分裂成正負電子和中微子。

與玻色子和費米子一樣,正物質和反物質也可以作為將客觀實體分成兩類的依據。

玻色子的反粒子是它本身,比如光子。而所有攜帶質量的費米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比如電子和負電子,夸克和反夸克,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按照狄拉克方程的預言,宇宙中所有的費米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在金屬文明的科學史中,反粒子採樣技術的誕生直接大幅推動了生物學的研究,有了這個技術觀測員終於不用親自下到行星表面冒着危險進行採樣,而是只需要收集構成目標生物的所有粒子的反粒子就可以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群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群鴿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陰陽三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