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沈母自從有了給秀英在杜家村找個家的念頭之後,對杜家村的生活情況越發留意起來。通過種種觀察,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杜家村確實比老家富裕,她的想法沒錯,因此注意愈發堅定。
“老頭子,咱們在杜家村住了六七天了,這裏確實比咱們村富足,吃得好穿得暖,我看家家戶戶婆娘都在為娃兒做新衣服,不僅吃的好啊,咱們只有過年才蒸的大白饅頭,大部分家裏都能吃到,還時不時的打些野味,見個葷腥,你看光着幾天,就有好幾家娶媳婦的,我打聽了,這彩禮給的可不少,那席面也體面。”沈母私下裏對沈父說道。
“確實,那席面,有魚有肉的,還有不少山野味,哪像咱們那邊,酒席一桌能有多半斤肉就是好席面。”沈父嘆了一口氣說道。
“他爹,之前我給你說的事,你怎麼想的?”嫁女兒總歸要徵求沈父的意見,沈母問道。
“啥事?”沈父一時半會想不起來老婆子給他說過啥事。
“就是秀英的婚事,秀英過了年都十八了,這個年紀該嫁人了,你這個當爹的也不上心。”沈母瞪了一眼說道。
“秀英是大姑娘了,是時候說人家了,咱們秀英能幹勤快,性子也好,有不少人家打聽呢,這次回去我就好好打聽,給秀英選一個好的。”沈父說道。
“老頭子,誰和你說這個,我說的是給秀英在這裏找一個。”沈母氣的不行,老頭子根本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在這裏?這離得太遠了,見一次面不容易,咱們離得遠,秀英要被婆家欺負了,咱也不知道,沒人給她撐腰。”沈家只有這麼一個閨女,要遠嫁,沈父真的捨不得。
“老頭子,什麼叫沒有人撐腰,安平不是落戶在嗎?他們兄妹幾個,就安平最護着秀英了,要是秀英被欺負了,安平能不管。再說了,還有安平媳婦呢,看在安平媳婦娘家的面子上,也不會有人欺負秀英的。咱們那邊,一大家子一年干到頭,起早貪黑的,吃不飽不說,還欠大隊的錢,秀英要是能嫁到這裏,最起能有飯吃,有衣穿。”沈母也是為了兒女考慮。
“老婆子,你可想清楚了,秀英嫁到這裏,日後見一面也不容易,到時候可別後悔。”聽老婆子一說,沈父覺得女兒嫁過來也不錯。
“總比餓肚子強,就是嫁到同村,哪有出嫁的女兒能隨便回娘家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要真找一個婆婆厲害的,哎。”沈母嘆了一口氣說道。
“老婆子,我再看看吧,要是能行,咱們走之前我給親家說一說,讓親家幫忙給秀英找一個好婆家。”沈父點了點頭說道。
“只要親家答應,咱們秀英一定能找一個好人家。”
“哎,兒女都是債,還有安民,明年就退伍了,回來就給他說媳婦,等他們兩個都成家了,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只等着抱孫子。”沈母說道。
“老婆子,給兩個孩子成家的錢存夠了嗎?”沈父關心的問道,家裏的錢都是老婆子管着。
“秀英不用操心,婆家會給聘禮,安民成親的錢已經夠了,就等他回來娶媳婦。”這個年月,農村娶個媳婦花不了多少錢,要不是安民當初當兵的時候家裏送禮花了不少錢,沈家在當地都算是數一數二的人家了,當然那些錢大半部分是沈安平省吃儉用孝敬的。
“除了兩個孩子成家的錢別動,家裏要是還有餘錢,就拿出來給安平,安平成家時咱們沒有出錢,蓋房子孩子也沒向咱開口,安平還欠着親家五百塊錢,他的工資也就二十來塊錢,還有一家人要養活,一年到頭也剩不下幾個,這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上,這錢要是還不上,安平在媳婦面前腰杆子也挺不起來,你這眼皮子淺的,安平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你幹嘛接下孩子的二十塊錢。”沈父吸了口旱煙說道,他給老伴留面子,沒在兒媳婦數落老伴,這心裏憋着不好受。
“咱們沒有帶幾個錢來,親家家的孩子不少,這大過年的,這還得給孩子們壓歲錢,還得以防外一,不然我也不會接下安平的錢。”沈母分辯到,她這次出來帶了三十塊錢,三人一路上也沒有花幾個錢,在安平這也不用她花錢,她只是想着,他們老兩口日後要靠小兒子生活,還要防老,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生老病死這些人情,哪樣不得花錢,日後要是他們干不動了,掙不了錢了,手裏頭總能有個老本救急,老三雖然欠着五百塊錢,但是欠岳家的,又不是外人,什麼時候還都行,況且老三有工資,一年將近小三百塊錢,省一些總比別的孩子過得好。
“你這老婆子,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幾個兒子,老大老實,是個軟的,但是媳婦奸的,老二本身就是個滑的,老四現在看着還好,娶了媳婦之後還不知道怎麼樣呢,就老三厚道孝順,老三媳婦明理,日後指不定咱們還得指望老三,你別瞎胡鬧,得罪了兒媳婦。”沈父看的明白,對幾個兒子了如指掌,勸老太婆說道。
“你這老頭子,咱們祖祖輩輩都在元縣生活,安平這明顯要落戶在林縣了,咱們總不能臨老了背井離鄉跟着安平生活吧。”沈母對這話不以為然,她打定主意,日後跟着小兒子一起過,小兒子安民自小就和她親,也孝順她。
“頭髮長,見識短,總有你後悔的時候。”沈父哼了一聲,拿起煙袋準備找人聊天,他這幾天打聽到杜家村的糧食產量很高,他得好好學一學,來年也能過上一個好年。
到了臘月二十四,經過陳大夫的診治,沈安平身上的傷輕了不少,雖然還不能下床,但是精神頭好了不少,每日裏能夠和人說說話、聊聊天,經過陳大夫的保證,張珍珍這才放心,才有心思準備年貨,招呼公公婆婆小姑子。
張珍珍趁着秋收存下了不少山貨,招待客人的核桃、柿餅、梨、花生、瓜子都有,只需要加工炒熟即可,米面雜糧菜乾充足,衣服布料不缺,張珍珍盤點了一下,列出清單,需要購買的就是鹽糖油煙茶還有花布,還有一些洗衣粉肥皂毛巾這些生活用品,翻出家裏攢下來的票證,拿給沈母,讓鄭月秀、張大娘帶着沈母秀英去趕集,特意吩咐給秀英買印花布。
沈家三口子剛來的那天穿的衣服不是新衣服,但是沒有補丁,過了兩天就恢復了平時的穿着,身上的衣服補丁不少,半新不舊的衣服也被小心的疊好收起來,就連秀英也是如此,去年寄回去的布料,被沈母藏起來了,準備給做嫁妝。秀英現在身上穿的也不知道用誰的衣服改小的,一件洗的發白補丁不少的斜襟棉襖,一副灰突突的樣子。
至於沈父沈母,張珍珍拿出一匹染好的布和十斤棉花,給老兩口裏裡外外都換成新的,也讓二老過一個好年。沈母接過布和棉花,笑的合不攏嘴。
餵養一年的肥豬,到了年底,走到生命的盡頭,臘月二十五,沈家殺年豬,沈家的豬,長得特別好,上稱有二百四十來斤,張珍珍一斤也沒有往外賣,送了娘家送去一條後腿、張大伯家、村幹部家、幾個堂兄堂弟家、陳大夫家一家兩斤,請了工作組的成員來家裏吃殺豬宴之後,剩下的半扇子豬肉都做成臘肉。
沈母見張珍珍這般做法,看不過眼,對張珍珍說道:“珍珍,你也太不會過日子了,這一頭豬賣出去,最起碼能換一百多塊錢呢,這都讓你給送人了,你們小兩口還欠着不少外債,照這樣過發,啥時候才能把帳還上。”
“媽,我這也沒有辦法,這次安平能平安出來,多虧了鄉親們的幫忙,這可是救命之恩,我們不能不報,再者今年您二老和妹子第一次在我們家過年,總得吃點好的,安平身子骨弱,得好好補補,不見葷腥哪能成,至於欠的外債,我和安平都年輕,慢慢還,總會還上的。”張珍珍笑着解釋到。
“你們小兩口心裏有數就行,我和你媽都老了,關不上你們了,這過日子,還得勤儉,日後孩子長大,你們花錢的地方多着呢,現在能省點就省點吧。”沈父也覺得兒媳婦過於大手大腳,這過日子是要過一輩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沈母回房之後,私下裏抱怨兒媳婦不會過日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沈父嘆了口氣說道;“老婆子,你別抱怨了,兒媳婦娘家裏條件好,自小就沒有受過苦,這花錢自然也就大方些,過了年,生下孩子,等手頭緊的時候,就知道節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