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感謝稻草人大哥的打賞!)
------------------------
上次楊晞在長安酒樓內遇到的時候,高適是奉哥舒翰的命令進京面聖,攜哥舒翰的親筆奏書向皇帝李隆基請求,不要出潼關而戰,而應該據潼關而守的。
這也是哥舒翰最後一次上表請奏,要求據潼關而守,而且是派自己的親信人物高適到長安請遞的,但請求依然被駁回,皇帝李隆基及宰相楊國忠、韋見素等人毫不留情地批駁了哥舒翰一頓,令高適再轉朝廷的命令,要哥舒翰嚴格遵守朝廷的命令,派大軍出潼關作戰,一舉將潼關城外的叛軍全部殲滅。
當日高適在出了皇宮后可是很悲憤的,直到準備回潼關前在酒樓填飽肚子時聽了楊晞一番慷慨陳述后,感覺才好一點,甚至對楊晞生出知己的感覺,他很想和陳易好生聊上一陣。
但因為軍情緊急,沒在長安多逗留,直接和手下軍士一道通過驛站快馬返回潼關,向哥舒翰當面彙報了請見皇帝時候,皇帝和楊國忠、韋見素等人的態度。
哥舒翰迫於朝廷的命令,揮淚令手下軍士出關作戰,最終導致大敗。
這也是高適在見到楊晞出現在這裏時,無端生出感慨的重要原因。
要是朝廷真的如楊晞所講那樣安排,悲劇是不可能發生的!
幾句話的交流后,高適已經知道朝廷遣大軍來救援潼關了,楊晞所領人馬是先遣軍,以兩騎換乘的行進方式快速抵達的,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將率至少五萬以上的兵馬後續趕到。聽到了楊晞的簡單介紹,高適稍稍放了點心,覺得潼關守住的可能性增加了,對楊晞的好感也在增加。
但他怎麼都不能將面前一臉威嚴,滿是駭人氣勢的楊晞與奸相楊國忠的兒子扯在一起。
面前的楊晞應該與楊國忠的兒子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嗎!
與高適有相似感覺的還有王思禮及其他那些將領,他們在知道領軍來救援的是楊國忠的兒子后,都表現出驚惶的神色,深怕是皇帝派楊國忠的兒子來治他們的罪,及至弄明白了事兒后,才稍稍放心,但依然心有餘悸,心裏惶惶然!
隨後哥舒翰手下的大將呂崇賁、李承光等人都先後到來了。
看到需要召集的將領全都到齊后,哥舒翰起了身,以一副戚然之態環看了堂下諸將后,以他能發出最響亮的聲音說道:“各位,某率軍出關與叛軍作戰,不幸中敵伏擊,大敗而歸,如今潼關城只有萬餘軍士,且大部都是殘兵敗將,要憑這些兵力守住潼關城很難!幸好朝廷派楊兵馬使率軍馳援,已經抵達潼關,並已經令一部兵馬出城作戰!但這不足以應付叛軍的威脅,朝廷後續大軍也不知何時才能抵達。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量將叛軍阻擊在潼關城下,直到朝廷後續救援人馬抵達!朝廷後續救援人馬抵達后,憑新銳兵力守住潼關就不在話下!今日我們要議的,就是如何佈防才能守住潼關!”
哥舒翰說完,看了一眼楊晞。楊晞微微地點點頭,上前一步走到哥舒翰身邊,而對諸將的注視,以他那低沉但讓人感覺很威嚴的聲音說道:“為了延續叛軍攻城的速度,本將已經令李福德將軍和龐忠將軍率一部人馬出城設伏,並在完成任務後退防漢潼關城,盡最大可能延續叛軍的攻城速度,為我後續援軍的抵達爭取時間!軍情緊急,希望諸將都能拋棄前嫌,一心禦敵,我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想盡所有辦法守住潼關城,扼守住這座通往長安的門戶!只要潼關不失,長安就無憂!”
“啊?!”有人發出輕嘆,這是不知道楊晞先一步佈置的人發出的。他們想不到,楊晞已經命令他所率的人馬,出城設伏去了。他們也想不到,龐忠這位大將,在楊晞抵達后竟然會甘願聽從命令。
只不過這些不明情況人心中的疑惑沒有人可以替他們作答了,接下來哥舒翰和楊晞已經開始陳述潼關的情況,並令諸將討論如何防守了。
討論軍情時候,諸將可以提出任何建議。說的有道理的提議,很可能被主帥或者主將採納,並做出相應的計劃改變,但要是沒有將領提出什麼意見,那所有決定都是主將下達的。
在令諸將討論之前,為了樹立權威的楊晞再次陳述了他的防禦理念,那就是先利用潼關城外的險要地形,包括漢潼關城關隘,阻滯一下叛軍的攻擊速度,可以讓潼關城內的守軍從容佈防,及至拖延到陳玄禮所領大軍抵達。依靠現在潼關城內的兵力是無法最終守住潼關的,這一點楊晞也相信,他現在陳述的理念就是不惜代價守城,直到陳玄禮後續的大軍抵達。只要陳玄禮的後續大軍抵達了,就不要再擔心潼關城的安危了。
當然想辦法加快清理禁溝內屍體的速度,讓禁溝重新成為防禦叛軍攻城的天塹,也是楊晞很注意講述的一點。至於潼關城內依現有兵力如何佈防,楊晞現在還不想表態,因為他對潼關城的地形及形勢並不是很清楚,想等哥舒翰及其他將領討論一番后,再發表意見。
聽了楊晞先一步的說明,諸將對這個氣勢與年齡不太相符的少年人態度再次發生了改變。
進到潼關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禦敵,而不是追查哥舒翰及他麾下諸將的罪責,清除異已,並且已經派親率的人馬出城設伏,以飛蛾投火一般的姿態阻滯叛軍的行進速度。
能做到這樣的人,是個有何等氣魄,何等眼光的大將,怎麼可能是楊國忠那奸相的兒子?
許多將領百思不得其解,連現在的哥舒翰都沒這種氣勢啊!
楊晞陳述完了,王思禮馬上站出來,表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他是為了表示對楊晞的不服,及想證明一下他比屋內幾個與他有意見的將領眼光看長遠才這麼做的。
也就在王思禮關於潼關如何佈防的詳細陳述中,楊晞大概清楚了現在潼關城的地形及我軍形勢。
如今的潼關城是隋代所建!隋潼關城位於一個叫“坑獸檻谷”的地方,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城東是懸崖絕壁,城外只有一小塊地方產平坦之地;城南臨禁溝、潼谷出口,城西是高岸,只有一條大道通往長安,北面黃河緊切潼關城下流過,無途可通,整個城山環水繞,天塹天成。
現在他們所居的這隋潼關城建在潼水與禁溝的匯合口,城隘加上附近的黃巷坂、禁溝和十二連城,及華山、黃河構成一個立體防守要塞。城隘設在這裏既可以有效地控制長洛大道,又可控制禁溝和通洛谷(潼水)南北通道,避免了漢潼關城不能控制南北的弊病,這也是隋遷潼關城原因之所在。關閉潼關城門就能橫斷東西大道和南北通道,完全可以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來形容潼關城的地形。
這也是安祿山叛軍在苦戰半年後,依然攻不下潼關城的主要原因。
其實從“坑獸檻谷”這個地名中就可以明白這個地方地形的險要程度了。
當然從這個方向通往長安不只潼關這一條路,還有其他方向的道路,就比如來回渡過黃河及渭河,就可以繞過潼關天險,直撲長安。但現在正是黃河和渭河的主汛期,黃河、渭河上沒有橋,也沒辦法臨時架設浮橋,這種想法要實現難於登天。
還有一條路可以從潼關東南方向繞過,不過那要翻越高大的秦嶺,並且至少要繞行幾百里山路,非常難行,且這條路也不是沒有人防守的。為了防止敵軍穿越秦嶺繞道往長安,或者繞行攻破潼關,在秦嶺北麓潼關地界,自東而西設置了西峪關、善車關、太峪關、蒿岔峪關、潼谷關、水門關等關塞。
這些關塞均有駐軍把守,成為潼關城的東南部前沿哨卡,和潼關要塞渾然一體。
在哥舒翰率潼關兵馬出關作戰時候,這些地方的守軍並未動用,依然令他們防守本關。
這些關隘都是戰爭時候的必防之地,不可能將兵馬抽調過來護衛潼關,不然肯定被叛軍趁機而占,而且這些地方離潼關城較遠,最遠的有百多里,即使令那裏不多的守軍馳援,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也就是說,這些關隘上的守軍在潼關兵敗后並沒有任何的動作,叛軍即使想繞道潼關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在的叛軍只有攻破潼關,才能取長安。就是說,潼關不失守,長安就不可能失陷;潼關一失守,長安的門戶就洞開,再無險可守了!
這也是原來歷史上李隆基沒有聽到從潼關傳來平安的消息后,就悄悄逃走的原因。
要是潼關能守住,那長安暫時無憂,李隆基也不一定會西逃入蜀!
兵敗退守潼關城后,哥舒翰的佈置如下:王思禮率三千人馬守北門,火拔歸仁率三千人馬防守南門,李承光與高適一道率三千人馬守衛東門,龐忠率剩餘的兩千餘人馬守西門。
在弄清楚了現在潼關城的防守情況后,楊晞心裏有異樣的感覺起來。
哥舒翰派龐忠率兩千人馬防守西門,當然不是防叛軍在這個方向攻擊,叛軍也不可能從這個方向出現,防的是什麼,明眼人一下子就知道了。
當然是防從長安來的人馬!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