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戰後復蘇:兄終弟及(七)

第476章 戰後復蘇:兄終弟及(七)

第476章戰後復蘇:兄終弟及(七)

這是朱由檢距離皇位最近的一次。

也是最遠的距離。

如果他有一句話說得不對,他可能就會被處死。

“臣弟幼時,確實對皇位產生過垂涎。”

“可看見祖父為社稷而死,父皇御極后迅速消瘦,臣弟愈發明白世祖皇帝語錄的深意,皇帝是責任,而不是享樂。”

“皇帝勢單力孤,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同心竭力,才能把天下治理好。”

“世祖皇帝的話,句句充滿深意。”

“隨着國家大勢不停改變,現在的時代區別於以往所有時代,這是一個與皇權相悖的時代了。”

“臣弟非常清楚,憑藉一人之力,無法阻擋大勢的浪潮。”

“必須要宗室、勛貴都團結起來。”

“所以,臣弟對大位沒有太大的覬覦之心,而是希望宗室能和睦相處,共同抵擋時代的浪潮。”

朱由檢一個字都不敢說奢求皇位。

但是,他卻點出對未來的擔憂。

憑雲郡王的能力,是當不了這個國家皇帝的。

天啟帝眯着眼,其實對於時代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世祖皇帝一力推動的。

他其實一直都沒想明白。

世祖皇帝作為皇帝,為什麼這麼懂民間泥腿子?

而且,皇帝和發展,肯定是相悖的。

滿清的愚民政策,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你想都是有罪的,所以滿清的統治才登峰造極,如果沒有外國的戰艦大炮,滿清還能統治五百年。

因為統治的都是傻子啊!

大明則不一樣,世祖皇帝拚命放開限制,百姓不學,就用鞭子抽他們學習,百姓不參政,皇帝就按着他們腦袋參政,百姓不說話,皇帝就掰開他們的嘴讓他們說……

世祖皇帝做了太多太多,有利於大明的事情了。

可這些,都不利於皇族。

皇族的日子愈發艱難,和他所做的事情息息相關。

甚至,現在的皇帝想改變政治生態,也改變不了,因為民間有輿論權,能直接罵到皇帝。

就算皇帝兩耳不聞窗外事,朝臣還是會拿到皇帝面前,尤其是那些御史,指着皇帝鼻子罵都是輕的。

太祖、世祖這樣的大帝,都在不斷加強言官的權柄。

尤其是世祖皇帝,言官的權力在景泰朝得到巨大的提升,可以說各行各業都充斥着言官,他們會不停向中樞發表言論。

言官是所有話都可以說的,不會犯罪,且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有些制度,皇帝想改,也跨不過言官這關。

所以,後世之君只能依照世祖制定的國策,小修小補,一切按照世祖制定的國策方向前行。

天啟帝選擇朱由檢的原因,原因也在這裏。

如果皇族再因為皇位之爭打起來,反而會讓天下萬民看笑話,他已經使用了電腦了,已經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輿論大環境,皇族想順利傳承下去,必須得做的優秀,讓民間稱道。

起碼這個皇帝是有用的,民間是支持的,你才能幹下去。

這才是現在的政治生態。

“弟弟懂我。”

“這皇上做的實在沒有意趣。”

“還不如你我幼時在農家種地舒坦。”

朱由校忽然笑道:“伱能知道其中艱難是最好的,宗室團結,才能抗住時代的浪潮,這也是朕選你的原因。”

朱由檢知道還是試探,立刻道:“請皇兄收回成命,臣弟今年五十七歲了,僅比皇兄小一歲而已,若臣弟走在您的前面,大明皇位空懸,卻沒有及時培養繼承人,如何是好?”

“還是請皇兄收回成命,臣弟若在,一定會盡心輔佐雲郡王;臣弟若不在,臣這一脈,都將永遠是雲郡王的忠臣。”

這話說得朱由校愛聽。

朕今年五十八歲,你也五十七歲了,說不定你走在朕的前頭呢。

“你之言也在理。”

“不如先將太子之位空懸,三年,朕再給那孽子三年時間,若他仍舊無法做好一個太子。”

“那麼朕,只能從宗室里過繼一子,繼承這皇位了!”

果然!

這才是天啟帝的真正心思。

過繼一子,肯定是從朱由檢的兒子當中挑一個。

朱由檢就知道,他兄長不會輕易放棄皇位的。

出宮的時候,心中悵然若失,自己還是想太多了,居然妄圖染指皇位,也不想想自己是什麼身份。

得到結果的雲郡王,激動得難以自制。

可是,朝中卻出現另外一個聲音,雲郡王不足以為太子,皇帝應該從宗室里挑一個聰明的孩子為繼子,作為太子人選。

這可是爭權奪利的好時候啊。

大明皇帝的皇權太重了。

如果天啟之後,皇位繼承出現了波折,那麼皇權必然會遭到削弱,尤其是幼帝登基,皇權肯定要丟的,這才是朝臣想看到的局面。

至於信王,他還沒資格登上太子之位。

因為文官都反對。

兄終弟及,那是兄長沒兒子的情況下,天啟帝有兒子,只是這個兒子天資一般而已。

天啟帝通過一系列手段,試探出所有人的想法。

從天啟六年之後,儲位空懸,到了天啟九年,雲郡王已經有了儲君的儀態,處置政務也變得輕車熟路,看起來像是一個卓爾有為的好皇帝。

可是。

天啟帝卻知道,有非常多的能人志士在雲郡王府中效力,才讓雲郡王看起來很是賢明,其實還是那個草包。

聰明是天生註定的,可努力不是,一個笨蛋玩命學習,也能學會,可雲郡王的心思都在裝相上。

大明不容許出現一個傻子皇帝,那會讓皇權衰弱,最終讓皇帝制退出歷史舞台。

他開始籌謀,從信王兒子中挑一個過繼。

信王的嫡長子頗有君子之風,且勤奮好學,有時候他都羨慕弟弟,不僅自己才智渾然天成,兒子也這般出色……

他想到了自己的太子,他也是這般出色的。

過去這些年,他也懷疑過有人害死他的兒子,可至今都沒找到證據,他查了幾次,什麼都沒查到。

因為兒子的死,皇后張嫣於去年也病逝了。

他也想過自己再生一個孩子,以現在的科技是能生的,可是,他都六十一歲了,生個兒子,誰來調教?如何當一個合格的皇帝?

不是天啟帝無私,而是現在的時代浪潮對皇帝制非常不友好,皇帝要處心積慮,步步為營才行。

所以,他決定和弟弟商量,把他的嫡長子要來,過繼給自己。

朱由檢肯定不能答應啊。

過繼可不是過家家,就徹底變成了皇帝兒子,信王這一脈誰來支撐啊?

但此事由不得他任性,天啟十一年,信王長子朱慈烺過繼給天啟帝,並沒有直接確立為太子。

而在天啟十一年,南方熱死了一百多人。

民間認為北方加高后,導致南方溫度驟升,是熱死人的根本原因,南方因為忽然暴熱,導致人均壽命下降,朝廷卻沒有出台對應的政策,已經搞得天怒人怨了。

這次事件,只是藉機發難而已。

民間輿論聲音極大,都認為是加高北方造成的,導致南方極端高溫,夏季平均溫度在40度左右,簡直能熱死人。

朝廷也不是沒想辦法,每個省都增加了很多人工湖,並且增加人工降雨的頻率,還有就是發放高溫補貼、空調補貼等等。

現在哈爾濱都不是避暑勝地了,哈爾濱夏季最高溫度能達到40度,熱得可怕。

現在的避暑勝地是興安嶺,夏季平均溫度在27度左右。

尤其在渤海省、黃海省填海成功后,北直隸的氣溫直線升高,本來京師就熱,這回更熱了。

這回體會到南京的氣候了。

室內工作還好一些,有空調,室外工作實在太遭罪了。

所以,民間輿論,天啟帝是能理解的,可這輿論背後的目的,是指責三大工程,這可就是政治不正確了。

世祖皇帝最大功績之一,就是三大工程。

即便在今天,世祖皇帝的擁躉非常非常多,幾乎都是吹捧世祖皇帝的,固然有政治因素,但誰也不可否定他的偉大。

偉人,之所以被萬世銘記,就因為他足夠偉大。

華夏歷史上,最偉大的就那麼幾個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還有太祖。

就這麼幾個偉大的人。

明世祖能和這些偉人相提並論,再怎麼吹捧都不過分,在大明屬於是過度吹捧了。

等再過些年,一定會有人評判他的功過。

但現在,不行。

天啟帝的太子一死,導致幾年來政治混亂,如果再有人質疑世祖皇帝,朝政會更加混亂。

再等幾年,等到太子定下來,等到朝綱穩定的時候。

天啟帝只能發放撫恤金,大事化小。

他過繼了弟弟的嫡長子朱慈烺,但並沒有確定順序,也沒有立太子,他想考驗朱慈烺一番,看看朱慈烺對他這個親伯伯有多少感情?

這一考察,就到了天啟十五年。

六十五歲的天啟帝,忽然就病了,而太子之位空懸,天啟帝因為生病心情不好,拒絕立儲。

而雲郡王和朱慈烺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是天啟帝放縱他們去爭,磨礪出來的才是好皇帝,其實他還寄希望於自己的親兒子。

可雲郡王不爭氣,一直浮於表面,和朱慈烺比不了。

可天啟帝這一病,就愈發嚴重,他不相信太醫,請了很多醫生入宮,吃了很多葯,結果病情越來越重。

到了九月份的時候,天啟帝已經起不來床了。

而太子之位空懸,朝中各方勢力鬥法。

九月十七,天啟帝宣詔所有朝臣入宮,他指着朱由檢:“朕死後,由朕的弟弟朱由檢,繼承皇位!”

朝臣肯定反對,自古就沒有皇帝兒子尚在,就指定皇位給弟弟的。

首先是亂了禮法。

其次是朱由檢不好控制,這樣一個人繼承皇位,對朝臣而言是害非利。

可是,命懸一線的天啟帝早有準備:“雲郡王事朕不孝,朕在病中,他不來宮中侍奉,朕已和宗人府商量,將其逐出朕這一脈,慈烺雖過繼給朕,卻終究是信王之子,朕欲將其逐出朕這一脈。”

他沒把屎盆子往朱慈烺頭上扣,因為朱慈烺以後還得當太子呢。

雲郡王卻瘋了,你只記掛着別人家的兒子,我呢?我怎麼辦?

我被趕出這這一脈,讓我去哪!

天啟帝讓太監宣讀聖旨,雲郡王過繼到其他沒有子嗣的一脈,去承襲別人的爵位。

顯然,他早已做好了準備,堵住悠悠之口。

後面還有一章,醒來看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6章 戰後復蘇:兄終弟及(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