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回村
無奈,曇生只好離開。
走到爹娘的包子鋪門口,只見王記包子鋪的招牌已經變成某某集體飯店。
好吧,怪不得爹娘回鄉了。
趁着此時才過中午,曇生決定回王家莊看看。
招手叫來一輛黃包車坐上,給他兩塊大洋,讓他往城門那邊去。
車夫很高興,拉起車跑的飛快,不多時就到了城門外。
車夫放下車,從肩頭扯下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指着不遠處幾輛騾車道:“那些都是去各鄉鎮的拉客車,你去看看有沒有到清水鎮的。”
曇生跳下車,道了謝,邁步走過去詢問。
果然有一輛騾車是去清水鎮,這會兒車上已經坐了幾個人,車夫正準備趕車出發。
曇生上了車,給了騾車夫一塊大洋。
車夫接過大洋塞進腰包,又從腰包摸出一沓鈔票,抽出四張綠色的,找給曇生。
曇生接過來一看,綠色鈔票面額是一千,四張就是四千。
他眉頭微跳,啥也沒問,徑直將鈔票裝進口袋。
這應該是新出的鈔票,一千對應後世的一角錢。
想必自己那塊大洋價值一萬新幣,也就是後世的一塊錢,而這趟車費是六千,等於後世六毛,所以車夫找給他四千新幣。
唉,這錢的面額也太離譜,人們每天揣着成百上千,甚至數萬出門買東西,其實就值幾分幾毛幾塊而已。
曇生暗自搖頭,聽車上幾人閑談。
他們談論最多的就是村裡誰誰被劃為富籠,誰誰家的成份是地柱,見天兒被拉去批,他家兒孫現在連媳婦都討不到。
有一人道:“王家莊的王大貴也是富籠,他家兒子可是當過土匪的,怎麼著也該拉去斗吧。”
另一人搖頭:“你知道啥?王大貴的大兒子如今是個大官,誰敢斗他?”
“當大官怎麼了?還當是舊社會?俺們現在人人平等,都是國家主人,還怕一個曾經當過土匪的人?什麼大官,屁!”
“就是!”一人附和。
另一人搖搖頭,沒再說話。
曇生看了看這幾人,一個都不認識。
也是,這些人年紀大多二三十歲,當年自己大哥帶人剿匪時候,他們還都是不大的少年,還都是被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
想想自己的年紀,今年應該三十六了,只不過看起來還是二十三四的模樣,跟十年前沒多大變化。
騾車走了好幾個小時,終於在天黑前到達清水鎮。
曇生跳下車,邁步朝王家莊走去。
路上沒人的時候,他就動用強悍的速度閃移,只幾次就已經到了王家莊村口。
村裡還是老樣子,除了土牆上刷的標語,沒啥變化。
茅草屋還是茅草屋,土坯房還是土坯房,連村口老槐樹下的大石頭都沒挪窩。
曇生一路步行,遇到幾個村民好奇打量他,但沒人上前詢問。
不一會兒就到了家門口。
院門正關着,但沒上鎖,說明裏面有人。
曇生推了推,沒推開,於是拍拍門,叫道:“有人在家嗎?”
喊了兩聲,裏頭有人應一聲,打開院門。
“你……”開門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看年紀能有六十來歲,正是曇生的親娘柳桂花。
“娘。”曇生喊了一句。
柳桂花愣了片刻,一把抱住面前青年嚎啕大哭。“兒啊,娘的曇生啊,你可回來了…”
曇生眼眶也紅了,拍拍老娘,“娘,你和爹還好吧。”
“好,好。”柳桂花哭了幾聲,拉著兒子往院裏走,還不忘轉身關好院門。
王大貴也從屋裏出來,看到眼前青年愣了好久,死勁擦了擦眼睛,才問:“真是曇生?”
“是。”曇生上前抱了抱這個矮小瘦弱的老頭,“爹,我回來了。”
王大貴頓時老淚縱橫,抱著兒子哭的像個孩子。
父子倆進了屋,王大貴拉著兒子詢問他這些年去了哪裏,是不是跟長富在一起。
又問他成親沒有,為啥不把老婆孩子帶回來看看。
曇生苦笑,胡亂編個理由給老爹聽。
“前幾年我在外頭做生意虧本,沒臉回來,后因種種原因,想回卻回不來。”
王大貴聽的雲裏霧裏,但不妨礙罵二兒一頓,“你個傻子!虧本就虧本,大不了回來咱們爺兒倆一起賣煎包…”
忽然想到自己的煎包鋪子已經沒了,王大貴神色一黯,轉過話頭,“現在回家種地也不錯,總好過在外流浪。”
曇生笑笑,應道:“是,爹說的對。”
柳桂花在廚房生火燒灶,煮了一碗麵條,四個荷包蛋,端來給兒子。“曇生,餓了吧,快吃點兒。”
曇生也沒推辭,接過碗吃起來。
老娘柳桂花與老爹王大貴就坐在桌旁笑眯眯看着,不時說起自家的事。
“你大哥有兩個孩子了,大的是個閨女,今年能有七歲;小的是男娃,估計也有五歲,他上個月還寄來一封信,又寄回來二十萬錢。”
說著,柳桂花去屋裏開箱拿來四張鈔票,每張面額是五萬,四張可不就是二十萬。
“這些錢你拿去,以後要是做買賣,也有個本錢。”
柳桂花將四張鈔票塞給兒子。
曇生只看了看,就把錢還回去,“不用,你們收好。”
柳桂花見兒子堅決不收,嘆口氣,又將錢鎖回柜子裏。
曇生詢問老爹,“你們一直在縣城做生意,怎麼又回來了?”
王大貴嘆息一聲,“也怪俺,賣包子掙了些錢,就想着給家裏添幾畝地,以後也能算祖產,誰能想到呢…”
原來王大貴在這十年裏陸續買了二十畝地,自己種了六七畝,其餘租賃給幾戶村民耕種。
“賃出去的地,每年只收他們一成租子,有時連一成也沒收,年景不好,俺還倒貼種子給他們。”
王大貴越想越委屈,拿袖子擦擦眼睛,又道:“沒想到,就因為這,把俺家劃成……”
“去年,你大哥寫信來,讓俺們把鋪子上交,俺照做了,想着不能影響長富,就回村來,哪知……”
一回來,鄉里就過來,將他們老兩口的積蓄悉數搜走,並分給其他貧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