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三世諸佛
佛教就不得不提到三世諸佛,這也是王明最為關心之一的。
鄧紅的身體王明還在治療,這些看過的東西也在他的腦海里飛快的閃現着。
提到三世諸佛,即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一切諸佛。又作一切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燈佛代表過去諸佛,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諸佛,彌勒尊佛代表未來諸佛。
乃統稱全宇宙中之諸佛。即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之眾多諸佛。又作一切諸佛、十方佛、三世佛。諸經論所列舉之名稱、數目不一,長阿含經卷一、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雜阿含經卷三十四等列舉過去七佛之名,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下生經等說未來彌勒佛之出世,決定毗尼經、三十五佛名禮懺文、大寶積經卷九十等列舉釋迦佛等三十五佛,觀藥王葯上二菩薩經、觀虛空藏菩薩經等列舉普光佛等過去五十三佛,無量壽經卷上列舉錠光佛等過去五十三佛,賢劫經卷六舉出現在賢劫千佛,三千佛名經列舉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賢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五千五百佛名經舉出五千五百佛之名。賢劫經卷八謂,於賢劫千佛出現之後有大名稱劫,其時有千佛出現;大名稱劫之後有喻星宿劫,其時有八萬佛出現;喻星宿劫之後有重清凈劫,其時有八萬四千佛出現。
據吉藏之觀無量壽經義疏載,大乘認為以空間而言,有十方佛之存在;以時間而言,有三世佛之普現。然小乘則不主張十方之說,而僅論及三世佛,且謂一世僅有一佛。
三世出現之諸佛。法華經方便品曰:‘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觀無量壽經曰:‘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又稱三世佛。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出現的諸佛。其名稱、數目。諸經論所列,並不一致,如《長阿含經》卷一、《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等列過去七佛名;《彌勒大成佛經》及《彌勒下生經》等說未來彌勒佛之出世;《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謂,未來彌勒佛、師子應佛、承柔順佛等諸佛出現;《決定毗尼經》、《三十五佛名禮懺文》及《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等,出釋迦佛等三十五佛名;《觀藥王葯上二菩薩經》及《觀虛空藏菩薩經》等,列普光佛等過去五十三佛;《無量壽經》卷上,列舉錠光佛等過去五十三佛。
此外,《賢劫經》卷六說現在賢劫千佛;《三千佛名經》列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賢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五千五百佛名經》出五千五百佛名;《賢劫經》卷八載,賢劫千佛出現後有大名稱劫,其時亦出現千佛。大名稱劫後有喻星宿劫,八萬佛出現,喻星宿劫後有重清凈劫,其時亦出現八萬四千佛。
不過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對過去佛的理解上有所區別,漢傳佛教認為過去佛就是指燃燈佛。而藏傳佛教認為如來佛前尚有幾位過去佛。如來佛的前任過去佛為迦葉佛(和佛的弟子大迦葉非一人)。
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佛。
燃燈佛是釋迦牟尼的老師。釋迦牟尼成佛就是由他授記的。據《瑞應本起經》記載。釋尊為菩薩時,名叫儒童。有一次,他看見有人賣青蓮花,就買了5枝獻給燃燈佛。又有一次,他跟燃燈佛外出弘法時路遇泥濘,他脫下衣服鋪在地上。請師父從上面走過。通過這兩件事,燃燈佛慧眼識才,就對儒童授記說:“是后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此外,在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
關於過去佛,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迦葉佛是過去佛。這位迦葉佛並不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而是過去七佛中的第六佛。《長阿含經》卷1稱,他在“此賢劫”(現在之劫)時出世,也是釋尊前世之師,也曾預言釋尊將來必定成佛。
過去佛常與釋迦佛、彌勒佛組成一組“豎三世佛”的供奉形式,一般也供奉於大雄寶殿中。他居釋迦佛之左。其形象特徵是:跏趺端坐,神態莊嚴,兩手以拇指相觸,作說法印,有時騎一頭獅子,一般不單獨供奉。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意思是“慈氏”。據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據說釋迦曾預言,他離開此世間后,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后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托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后,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西方三聖,就是我們經常所看到的,佛像裏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叫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
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中間是阿彌陀佛,左脅觀世音菩薩,右脅大勢至菩薩組成(此處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彌陀佛的左手邊和右手邊)凈土宗崇拜對象。
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中文稱“無量”,因為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
,所以號阿彌陀,按《無量壽經》之記載:在過去久遠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時代的世界中,有一個國王聽聞了世自在王佛的說法后,內心充滿愉悅喜樂,發起趨向無上菩提正覺的真實向道之心。放棄國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門,名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處所,請求佛陀開示說法,當時世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廣泛地說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惡行為,國土之粗劣惡濁或善妙殊勝,並應法藏比丘之願,將所有國土的情況全部顯現給他看。
當時法藏比丘,聽聞佛所說的莊嚴清凈國土,並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親眼目睹之後,起發了無上殊勝的願力。此時法藏比丘心地清凈寂然安定,心意無所執著。以長達五劫的時間,思惟修習選擇攝取了莊嚴佛國利益眾生的清凈行願,如是思惟修習之後,親往世自在王佛處所,稟白佛陀:‘唯願世尊不舍慈悲傾聽思察,如是我所發的誓願,今日應當完全地表露說明發下了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願之後,專一志向投注心意於莊嚴勝妙國土。其精進修行所感召的佛國世界,開闊廣大無有障礙,超然殊勝獨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國土久遠恆長,無有衰惱無有變異。於不可思議百千億那由他年歲久遠劫來,積極培植菩薩無量的福德勝行。從不生起貪慾之心、嗔恨之心、惱害眾生的心。不起貪慾想、嗔恨想、惱害想,不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忍辱的力量堅固成就,從不計較抱怨一切勞苦。少欲知足,毫無染著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於三昧定意、恆常處於無為寂靜,一切智慧通達無礙。沒有虛偽諂媚邪曲之心,和顏悅色,柔軟愛語,時時主動流露關懷問候的慈愛心意。勇猛精進於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願,從來沒有懈怠疲倦。專意追求清凈純白的善法,惠賜利益一切眾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上地莊嚴自我之身心,具足種種福德善行,令一切的眾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觀察世間一切諸法如幻如八十四章化,遠離所有粗惡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習一切柔軟愛語、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棄國土舍離王位,摒除財色的**,親身實踐六波羅蜜,亦教他人行六度萬行。無窮盡的時劫以來,積功累德。隨著其所轉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願和所求,無量的珍寶庫藏,自然顯發應現。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覺真實解脫之道。或者示生為長者居士、富豪家族、權貴種姓。或者示生為剎利國君轉輪聖王。或示生為六欲天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四事供養恭敬諸佛世尊,如是的功德多得無法稱嘆記數。口中之氣芬芳潔凈,有如青蓮花香。身上的毛孔,散發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氣普遍熏染無量世界。容貌顏色端正無缺,身相完好殊勝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無盡的寶藏、衣服飲食、珍妙華香、彩畫寶蓋、儀杖旗幟等裝飾物品。如是等事超過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的功業福德,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