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三年

第983章 三年

第983章三年

三年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在第一年中,朱瞻壑逐步穩定了大明的朝堂,並且引進大漢的官員,加強了自己對大明的統治。

當然對於大明的官員,朱瞻壑也着重提拔了一批有才幹的官員,比如于謙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來住在宮中的胡太后,也帶着朱見深前往大漢定居,朱祁鎮依然漂在草原上,至於其它的藩王,也都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封地,畢竟他們都知道,自己是沒資格與朱瞻壑競爭的。

在這種情況下,朱瞻壑對大明的統治也越發的穩固,因為內部的隱患幾乎都不存在,所以從第二年開始,他對大明也着手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比如大明的科舉制度,以及國內的教育方式,大明軍隊的衛所制度等等。

大明的科舉制度根深蒂固,遠不是大漢這個新建立的國家能比的,所以朱瞻壑也不敢直接廢除科舉,事實上他剛開始對科舉還是十分寬容的,只是在科舉之外,增加了一個吏員的考試,另外還打通了吏陞官的途徑。

所以大明想要做官,有兩種途徑,一是傳統的科舉,二就是先通過吏員的考試,然後從小吏一步步升為官員,兩種制度并行,雖然這擠佔了科舉的名額,但因為朱瞻壑的強力推行,最終還是將吏轉官的制度推行了下去。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吏轉官的優勢也逐漸在擴大,畢竟小吏的數量龐大,所以考試也比較簡單,只要通過考試,就算是進入了官場,可以一點點積累經驗。

所以小吏出身的官員,一般比科舉出身的官員經驗豐富,無論是辦事還是做官,都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還不用苦讀多年,幾千上萬人去擠科舉的獨木橋。

而且如果真喜歡讀書,考上小吏后依然可以用業餘時間去讀書,日後照樣可以參加科舉,最重要的是,做了小吏后,就會有一份正經的收入,這也吸引了許多家族貧困的學子。

按照朱瞻壑的設想,等到日後吏轉官的途徑佔據着絕對優勢后,科舉制就會變得可有可無,到時再廢除,反對的阻力就會小得多,甚至就算不廢除,對國家的影響也不大。

與科舉改制相對應的,就是大明國內的教育制度,朱瞻壑直接將大漢那邊的公立學校制度照搬到大明,由國家出錢出力,先在各個重要城市修建了小學,招募孩子進入學校讀書。

小學教授的內容,也不再是單純的四書五經,而是加入了數學、歷史、物理等人文科學內容,後續的中學與大學也在籌備之中。

朱瞻壑打算花上十年時間,把大漢的教育系統全盤照抄到大明,畢竟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教育跟不上,國家再怎麼強盛也只會曇花一現,後續遲早都會衰亡下去。

當然相比上面的科舉和教育,軍事方面是大明最為迫切的問題。

其實早在朱棣當政的末期,大明的衛所制度就已經開始衰敗了,特別是南方那些遠離戰場的衛所,軍官吞併土地,將衛所兵視為家奴,導致南方的衛所兵制敗壞,這也是小小的倭寇就能在南方沿海呼風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朱棣去世二十年後,大明的衛所制已經極度敗壞,除了北方邊關的少數精銳外,就連北京城周圍的衛所兵,也都已經不堪大用,朱祁鎮二十萬大軍兵敗土木堡,雖然主要原因在他和王振身上,但軍隊本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所以朱瞻壑在穩定了大明的局勢后,第一個就對軍隊開始下手,當然朱瞻壑可沒敢直接廢除衛所制,他先是將南方一些不重要的衛所裁撤掉,恢復了軍戶們的自由,讓他們可以經商和做工,不用再因軍戶的身份被束縛在衛所里。

至於南方地方上需要的駐軍,朱瞻壑則依照大漢的制度,開始了募兵制,提高軍中將士的待遇和地位,大明不缺人,更不缺當兵的人。

其實在原來的歷史上,大明的衛所兵制敗壞后,也同樣開啟了募兵制,比如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戚家兵,其實就是從民間招募兵丁,衛所兵和唐朝時的府兵一樣,都無法長久,最終還是要走到募兵制這條路上。

當然募兵制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太花錢,畢竟人家來當兵,就是衝著吃喝和軍餉來的,相比之下,衛所兵的花費卻很小,可以說一個募兵的花費,頂得上五六個衛所兵。

但兵在多不在精,二十萬衛所兵,對上三萬瓦剌騎兵,卻在土木堡慘敗,連皇帝都被人家抓了俘虜。

所以朱瞻壑寧願減少大明的軍隊數量,也要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而且他效仿後世的軍區制度,不需要在每一個州府都駐兵,而是將幾個州府劃為一個軍區,然後在交通便利之地駐軍就行了,這樣哪一個州府有變,軍隊也能及時趕到。

至於裁撤下來的軍戶,除了鼓勵他們的經商做工外,朱瞻壑還為他們安排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出海,大漢的海外領地極其廣闊,許多地方甚至都沒有漢人前去定居。

大明的這些軍戶如果願意的話,朝廷會安排船隻送他們到海外,到時會分配大量的土地,當然海外肯定不怎麼安全,比如要面臨著與土人的衝突,以及野獸的侵襲,軍戶再怎麼不堪,至少也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比普通的平民更適合冒險。

軍隊的改制很快就有了效果,各地的衛所裁撤掉后,新招募的軍隊也逐漸成形,其實這些招募的軍士,許多都是衛所兵中的精銳,這些精銳在待遇上來后,稍加訓練就能成為一支精兵。

所以僅僅三年之後,大明的邊關已經從原來的被動防守,開始轉為小規模的反擊,各地都組建了騎兵,而且大漢的新型火器也裝備到軍中,如此一來,大明邊關的兵力大增,去年冬天有瓦剌人進犯太原,結果被太原總兵殺的大敗,光是上交的首級就有三千多。

大明的國力在快速恢復,而草原上卻亂成一團,之前也先慘敗於漢軍之手,三萬大軍只逃回幾千人,雖然抓了朱祁鎮這個大明皇帝,但大明卻很快有了新皇帝,朱祁鎮這個人質也變成了雞肋。

最重要的是,經過土木堡之敗后,也先在草原上的威望大跌,再加上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聯合反叛,更給了也先沉重的一擊。

所以這幾年裏,也先一直忙於清剿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的叛亂勢力。

剛開始的時候,也先的確取得一些戰果,比如他多次擊敗阿赦知院的大軍,嘎巴河之戰,更是差點把阿赦知院活捉,幸好最後脫脫不花的援軍及時趕到,這才救了阿赦知院一命。

不過隨着草原另一股勢力的加入,阿赦知院不但迅速的恢復了實力,而且還開始了對也先的反擊,這股勢力就是一直被人忽略的喇嘛。

當年朱棣在世時,朱瞻壑就向他建議,從西藏引入喇嘛進入草原傳教,甚至最初的寺廟都是在大明的援助下修建的。

這件事剛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甚至連大明內部都沒有多少人知道,畢竟做為一個世俗國家,大明對宗教這方面的關注並不多。

喇嘛教進入草原后,很快就站穩了腳根,並且在各個部落之中開始傳教,這些喇嘛許多都精通醫術,再加上草原的惡劣環境,便利牧民都需要一個精神上的支柱,於是喇嘛教在草原上飛速發展,很快就取代原來的薩滿教,成為草原上的主流宗教。

喇嘛教的發展,並沒有引起草原高層的警惕,甚至許多草原高層也開始信奉喇嘛教,比如也先自己就改信喇嘛教,曾經還為一位高僧修建了廟宇。

所以也先做夢也沒想到,喇嘛教會在關鍵時刻,竟然從背後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阿赦知院兵敗后,在朱瞻壑的暗中支持下,喇嘛教與阿赦知院達成合作,甚至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直接拜大喇嘛宏法為師,正式皈依喇嘛教,而喇嘛們也出人出力,幫助阿赦知院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實力。

另外喇嘛教還利用自己在草原上的影響力,幫助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收集情報,甚至說服也先手下的高層背叛。

結果就在短時間內,也先與阿赦知院之間的形勢逆轉,本來佔據着優勢的他,很快發現身邊到處都是叛徒,他的一舉一動,都被一些眼線記錄下來,最後送到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的手中。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也先準備先下手為強,於是主動率兵攻打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卻沒想到被兩人的聯軍殺的慘敗,最後倉皇逃到草原西部,這才暫時避開了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也先與阿赦知院之間征戰不斷,瓦剌內部也徹底的一分為二,脫脫不花也趁機舉起黃金家族的大旗,招募了一批忠心自己的部族,如此一來,草原上的勢力變成了三足鼎立,短時間內根本爭不出一個結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吾父朱高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吾父朱高煦
上一章下一章

第983章 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