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變局(三)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變局(三)

“哈哈,區區萬把圓,居然鬧得天下皆知,還要公開招標,可真逗死人了……”

“包侍郎是不是拿着雞毛當令箭啊?好不容易在朝廷做點事,倒要弄得沸沸揚揚……”

……

朝堂大部分官僚都反對修築鋼軌路,現在見包哲東將芝麻綠豆般的小事鬧得規模宏大,無不拍手稱快,站在一邊看熱鬧。更有甚者,看戲不怕台高,指望包哲東與楊嗣昌來一場精彩演出,以增加他們的飯後談資。

至於楊嗣昌,一眼就看出了林純鴻的用意,居然對林純鴻的作為產生了期待。畢竟,大明官員貪腐最主要的渠道就是火耗及工程建設,若林純鴻能利用荊州的強力杜絕一部分工程建設上的腐敗,楊嗣昌倒是樂見其成。

於是,楊嗣昌任包哲東作為,一點干涉的意思都沒有。

包哲東的招標,雖然意義重大,但金額實在太少,戶部只撥給包哲東一萬圓的經費。而且,放眼天下,能勘測路線、做預算的,除了荊州之外,並無第二家。

不過這事有林純鴻在後面支持,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林純鴻令交通司旗下的工程設計院、方洛鐵路運營商向工部投標。

包哲東管理招標投標,一點難度都沒有,他只需要按照監察府制定的《招標投標法》行事即可。

唯一不同的是,包哲東事無巨細,同步在揚州時報上發佈,全部公之於眾,主動接受全大明的監督。

最終,王兩全領銜的工程設計院勝出,以七千五百圓奪得了勘測、做預算項目。

在廣大士大夫眼裏,這是鬧劇;在商人、有識之士眼裏,這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

更何況,萬圓的項目,居然省了兩千五百圓,着實刺激了戶部。

當前戶部最大的投資,莫過於邊軍供養,陳奇瑜甚至琢磨着將邊軍供養拿出去招標,被楊嗣昌及時喝止。

當然,朱由檢也受到了刺激,想到自己居住的宮殿日益殘破,有意拿出去招標修繕,最終在周皇后的勸諫下,放棄了這個打算。

包哲東愈戰愈勇,力排眾議,將朝廷將士冬衣拿出來公開招標,數量二十萬套!

這下,在整個大明引起了轟動!

各相關利益方無不拼了命地反對此策,甚至連往包哲東居所大門潑糞的陰招都用了出來。

包哲東不為所動,在朝堂辯論時,面目猙獰地說道:“將士們缺了冬衣,冬衣質量有問題,到時候砍的是我包哲東的頭,關汝等何事?”

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再加上朱由檢和楊嗣昌也支持,包哲東終於開始招標。

有資質規劃鋼軌路的商家,實質只有一家,但是有能力製作冬衣的,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考慮到朝廷採購的好處,天下商人無不瘋狂,紛紛向工部投標。歸屬工部的官辦紡織工坊雖然帶着氣,也投了標。

包哲東周邊,自然有一批人幫着謀划,他們從數百家工坊中選擇了十家最大的工坊,進行最後的競標。

最終,徽商李多義以八萬七千圓的價格勝出。

八萬七千圓!

這是一個讓天下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以往,二十萬套冬衣,十二萬圓能搞定就算燒了高香,至於質量,誰也不敢保證。

以李多義的信譽,天下人普遍相信,質量絕對會好過官辦工坊。

待到數月之後,冬衣交付,將士們交口稱讚,質量遠遠勝過以往的冬衣,讓楊嗣昌、包哲東長舒了一口氣。

包哲東的任務還未完成一半,緊接着,包哲東上了一本,提議制定《招投標法》,各級官府工程建設項目必須依據《招投標法》招投標,以節省經費;在工部設立招投標司,專門管理政府機構工程建設招投標事宜。

這是"chiluo"裸地向整個官僚階層挑戰,一旦實行包哲東的奏議,雖不至於根絕工程建設中的腐敗,至少,官僚們想從中謀取好處,將更困難,冒着更大的風險。

這次,反對的官僚似乎學乖了,不再拿着稀奇古怪的理由反對,幾乎不約而同將矛頭對準朱由檢的陵寢,詢問皇帝的陵寢是否也拿出來招投標?

還有的官僚提出,板甲是不是也拿出來招投標?

包哲東冷聲回道:“修建皇上陵寢,經費來源於內帑,若皇上覺得有必要招投標,並無不可。”

至於板甲,包哲東非常肯定地回道:“朝廷採購板甲,必須經過招投標!不過全程需保密,若有泄密者,須交由有司處理!”

……

楊嗣昌還未表態,他還在琢磨朝廷在招投標中的利弊得失。

從永平鋼鐵工坊到修築鋼軌路,林純鴻似乎不介意荊州的技術外泄至北方,甚至還有點樂見其成的意思。從這點看,朝廷的軍隊十有八九能從荊州採購到板甲、鋼弩、火槍、火炮等物。這對增強朝廷軍隊的戰鬥力有好處。

而且,如果通過招投標採購這些利器,必然比朝廷自己生產要節省經費,這對改善朝廷的財政狀況有好處。

至於各級官府內部花樣繁多的工程建設,若通過招投標,也能節省大量的經費。

只是,成立招投標司后,林純鴻必然通過包哲東及一大批熟悉招投標業務的小吏,徹底把持工部。大明必將繼貨幣之後,失去對工程建設的控制權。

楊嗣昌不能決,他想把這個難題拋給皇上,不過在拋給皇上之前,他需要試探一番,看看林純鴻是否會把軍國利器賣給朝廷。

楊嗣昌命令包哲東通過招投標採購霹靂炮十門,開花彈六百枚。

能生產霹靂炮的工坊倒有好幾家,諸如鄭芝龍的鑄炮工坊、朝廷的官辦工坊、荊州都督府的軍械司等。不過,能生產開花彈的,就只有荊州的軍械司一家了。

令楊嗣昌感到欣慰的是,荊州的軍械司在接到通報后,馬上投了標書。

更讓楊嗣昌感到驚奇的是,朱由檢得知能買到荊州的火炮后,命令工部準備就修建陵寢進行公開招投標!

朱由檢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強推招投標的意願。

皇上都把自己的陰宅拿來招投標,那幫阻止的官員還能有什麼話可說?帶着十二分的不情願,從表面上表示了支持,心裏卻在琢磨如何避開招投標的衝擊,繼續自己的發財大計。

塵埃落定,不出意外,今後包哲東將一手把持大明境內所有大型項目的建設,權勢今非昔比。經歷了這次爭鬥,包哲東認識到,只要背後站着荊州,他在朝廷就是穩如泰山、權勢滔天!從此以後,他的信心爆棚,屢次出奇制勝,讓楊嗣昌、楊一仁等佩服不已。

※※※※※※※※※※

這個世界,總是很奇妙的。

比如,當一個人倒霉時,總是霉運連連,一件壞事接着一件壞事。若一個人走運時,總是好事成雙,好消息接踵而來。

大明朝廷好像也是這樣,前些年,總是不停地倒霉,內部動亂、財力枯竭、外敵入侵……到了今年,大明似乎轉了運,財政狀況好轉、軍隊作戰有力、楊嗣昌的改制也在通過各種稀奇古怪的手段推進……

現在已經到了年底,秋稅的起運早已完結,陳奇瑜將所有賬目進行核對,發現崇禎十三年居然結餘一百三十多萬圓!

觀幾千年的歷史,任何朝代中興,首先就是從財政好轉開始的,楊嗣昌、陳奇瑜喜極而泣,朝野之間,無不士氣大漲。

當然,楊嗣昌知道這筆錢是如何來的,從大明銀行分潤一分,從聖源商號的利潤拿走四成、從京師、天津蓬勃發展的毛紡工坊收取商稅……

最為關鍵的是,在林純鴻的控制範圍內,起運一直在增長!

這裏面,最為顯眼的要算湖州。

今年,林純鴻對湖州完成了改制。改制前,湖州的起運僅僅只有二十多萬圓,而改制后,湖州的起運居然暴漲一倍,達到了四十多萬!

而且,湖州的賬目清晰,各項數據都經得起查證。

楊嗣昌當然很清楚,林純鴻的土地稅率比朝廷高兩三倍,商業稅率高了七八倍,藉此推斷,林純鴻實際收取的稅收遠高於四十萬,很有可能會超過兩百多萬圓!

稅收高出這麼多倍,按說湖州百姓應該處於水深火熱中,可是,楊嗣昌閱讀各路報紙,卻發現湖州百姓生活日益好轉,並未陷入困頓之中。

匪夷所思,卻又合情合理!

楊嗣昌在武陵家居很久,當然知道底層的彎彎道道:官府的稅收被層層盤剝,都落入了各級實權人物之手,然後維持他們的豪奢生活。而林純鴻收取稅收后,則通過鋪路修橋、興修水利、建設工坊、免費教育等等手段,又流入了百姓的腰包。

從這點來看,林純鴻對縣級以下鄉村的治理,可以成為大明的典範,值得全大明借鑒。

可是,林純鴻的辦法,唯有他來做才有效,史可法東施效顰,安慶、廬州兩地的稅收不僅沒有上漲,而且還陷入了民變不斷的困境。

這到底是為什麼?

官紳一體納糧!每畝地必須按照時價的六成向官府售賣一石糧食!

史可法的改制,就停在了這一步,越過這一步,就是湖州的盛況,越不過這一步,只能成為安慶、廬州!

楊嗣昌陡然明白了這個道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亂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亂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變局(三)

%